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复习答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71308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复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复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复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复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复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反射波 在不同密度的媒质分界面发生反射 的波 2.透射波 地球物理学透射波即透过波 3.滑行波 由透射定律可知,如果 V2V1 ,即 sin 2 sin 1 , 2 1。当 1 还没到 90时, 2 到达 90,此时透射波在第二种介质中沿界面滑行,产生的波为滑行波。 4.折射波 当入射波大于临界角时,出现滑行波和全反射。在分界面上的滑行波有另一种特性,即会影响第一界面,并激发新的波。在地震勘探中,由滑行波引起的波叫折射波 ,也叫做首波 。入射波以临界角 或大于临界角入射高速介质所产生的波 . 5.波前 振动刚开始与静止时的分界面,即刚要开始振动的

2、那一时刻 6.射波前 7.均匀介质 反射界面以上的介质是均匀的,即地震波传播速度是一个常数。 8.层状介质 指地质剖面是层状结构的,在每一层内速度是均匀的,但层与 层之间速度是不相同 9.振动图形和波剖面 某点振动随时间的变化的曲线称为振动曲线,也称振动图。 地震勘探中,沿测线画出的波形曲线,也称波剖面。 10.同相轴和等相位面 同向轴是一组地震道上整齐排列的相位,表示一个新的地震波的到达,由地震记录上系统的相位或 振幅变化表示。 11.时间场和等时面 12.视速度 当波的传播方向与观测方向不一致 (夹角 )时,观测到的速度并不是波前的真速度 V,而是视速度 Va。即波沿测线方向传播速度。 1

3、3. 离散付氏变换 14. 时间域 把信号表示为振幅随时间变化的函数,称为信号在时间域的表现形式 。 15. 频率域 把信号表示为振幅和相位随频率变化的函数,称为信号在频率域上的表现形式。 16. 褶积 由地震子波和反射系数得到地震记录(输出相应) 17. 离散褶积 由 离散的 地震子波和反射系数得到地震记录 18. 互相关 用来表示两个信 号之间相似性的一个度量,通常通过与已知信号比较用于寻找未知信号中的特性。 19. 自相关 随机误差项的各期望值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 称随机误差项之间存在自相关性 20. 离散互相关 21. 离散自相关 22. 采样间隔 地震勘探中检波器接受的模拟信号转换为

4、数字信号储存,需要 采样离散化,这个采样间隔就称为地震采样间隔。 23. 频率 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 24. 炮检距 激发点(炮)点到接收点(检)点的距离。 25.偏移距 指炮点离第一个检波器的距离,等于最小炮检距, x 。 26.观测系统 观测系统是指地震波的激发点和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或激发点与接收排列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观测系统分单边和双边放炮两大类,以上两观测系统又可根据有无偏移距分为端点观测系统和有偏移距观测系统。 27.有效波 在地震勘探中用来解决地质任务的波 干扰波:对有效波起干预和破坏作用的波 28.干扰波 地震勘探中妨碍分辨有效波的振动都属于干扰波 29.规则干扰

5、波 具有一定频谱和视速度,能在地震记录以上一定同相轴出现的干扰波 . 30.随机干扰波 表现为无一定频率、传播方向的干扰波,在地震记录上形成杂乱无章的干扰背景。形成形 成因素很多,自然条件、激发条件、人为条件,如风吹草动、人的走动等;随机干扰也可能出现重复,如地表不均匀引起的散射。 31.多次波 一些往来于分界面之间几次反射的波 32.空间假频 对于最小视波长信号至少要有两个空间采样点,否则对其做傅里叶变换,会出现频谱混叠现象。即出现空间假频。 33.有效波和干扰波 (1)在传播方向上不同,即干扰波的最大真速度和有效波的视速度范围不同 ( 2) 有效波和干扰波可能在频谱上有差别 ( 3) 有效

6、波和干扰波经过动校正后的剩余时差可能有差别 (4) 有效波和干扰波在出现的规律上可 能不同 34.面波 波在自由表面或岩体分界面上传播的一种类型的波。 35.地震组合法 利用干扰波与有效波在传播方向上的不同而提出的压制干扰波的一种方法。可以压制 规则干扰,也可以压制随机干扰。 36.震源组合 37.面积组合 38.不等灵敏度组合 39 多次覆盖 对整条反射界面进行多次覆盖的观测系统 。 40 动校正 在水平界面情况下 ,从观测到的波的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 t1 得到x/2 处的 t0 时间 ,这一过程叫动校正或正常时差校正 . 41 倾角校正 又称倾角时差校正,由于在反射界面倾斜的情况下,激发

7、 点两侧对称位 置上接受到同一反射界面的时间不一样,存在倾角时差,对其进行的校正称为倾角时差校正。 42 倾角时差 当界面倾斜时,在激发点两侧对称位置处,观测到来自该倾斜界面的反射波旅行时之差称为倾角时差 43 正常时差 界面水平情况下,对界面上某点以炮检距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以零炮检距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之差,为炮检距不为零引起的时差浅层时距曲线陡,深层时距曲线缓 2.在水平界面情况下,各观测点相对于爆炸点纯粹是由于炮检距不同而引起反射波的旅行时间差 44 全程多次波 :在某一深度界面发生反射的波经过地面 反射后,向下在同一界面上又发生反射,并来回多次。 45 平均速度 地震波垂

8、直穿过地层的总厚度与单程传播所需的总时间之比 46 叠加速度 根据共反射点时距曲线求得的速度叫做叠加速度。 47 均方根速度 把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的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似的当作双曲线,所求出的地震波速度称为均方根速度 . 48 等效速度 地震波在垂直层面的方向旅行总时间与这组地层总厚度之比 49 层速度 指在层状地层中地震波传播的速度。 50. 真倾角 在垂直倾斜面走向的横剖面上测定的倾斜面与水平参考面之间的夹角 51. 视倾角 视 倾斜线与其在水平参考面上的投影线的夹角 52. 分辨率 :地震记录沿垂直方向 或 沿水平方向可分辨的最小地层厚度 二、填空题 1.物体在作用下 ,弹性体 _在力的作用

9、下 _所发生的 _形状 _或 _体积 _的变化 ,就叫做 _弹性 _形变 . 2.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 _形变 _,若去掉外力以后 ,物体仍旧 _保持 _ 其受外力时的形状 ,这样的特性称为 _塑性 _.这种物体称为 _塑性体 _. 3. 弹性和塑性是物质 具有两种互相 _转换 _的特性 ,自然界大多数物质都 _同时 _具有这两种特性 ,在外力作用下既产生 _弹性 _形变 .也产生 _塑性 _形变 . 4. 弹性和塑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主要表现为 _弹性 _形变或 _塑性 _ 形变 .这取决于物质本身的 _物理性质 _物质 ,作用其上的外力 _大小_作用力延 续时间的 _长短 _,变化快慢

10、,以及物体所处 _温度 _、压力等外界条 件 . 5. 地震波遇到岩层分界面时主要产生两种波是 _瑞雷波 _和 _拉夫波_ 6. 一个谐振动是由 _振幅 _、 _频率 _和 _初相位 _三个量确定的改变其中的任一个量 , 振动波形都会发生改变 . 7. 描述滤波器的特性有两种方式 ,在时间域用 _时域 _响应描述滤波器的 特性 ;在频率域 , 则用 _频域 _响应描述滤波器的特性 . 8. 由时间域函数到频率域的变换称为 _傅里叶正变换 _由频率域到时间域的变换 称为 _傅里叶负变换 _. 9. 滤波器的输出信号 , 等于滤波器的 _时域 _和 _sinc_的褶积 . 10. 理想低通滤波器

11、,适用无 _低频 _干扰 ,而 _高频 _干扰较 严重的地区 . 11. 如果反射波的频谱 S(f)和干扰波的频谱 N(f)是 _分离 _的即当S(f) 0 时 , 则 N(f)=0; 当 S(f)=0 时则 _N(f)不等于 0_,这时可采用频率滤波的方法 . 要求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H(f), 在 _反射波 _的频谱分布区为 1,而在 _干扰波 _的分布区为零 . 即 :X(t) X(f)=S(f)+N(f),X (f)=X(f)H(f)=S(f). 对位置 ,地震测线分为 _纵测线 _和 _非纵测线 _两大类 . 13.炮点和接收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测线叫 _纵测线 _;炮点和接点不在同 一

12、条直线上的测线叫 _非纵测线 _. 14.地震勘探中 ,一般在用炮井时 ,炸药埋藏应在潜水 面 _以下 _,尽量避开 _松软地层 _,以保证能量损失小些 . 15.在布置测线时 ,一般主测线应 _垂直 _构成走向;联络线应 _平行 _构造起向 . 16.野外队施工 ,可一般要进行工区踏勘 , _潜水面 _调查 ,_干扰波 _调查和 野外 _施工设计 _. 17.野外记录中最常见的规则干扰波为 _面波 _.由于其衰减很快 ,所以一般 采用 _偏移 _距或采用 _组 合 _来压制 . 18.地震波传播到地面时通过 _将 _转变为 _. 19.三维地震勘探工中沿构造走向布置的测线称为 _联络测线 _

13、测线垂直于构 造走向的测线称为 _主测线 _. 20. 地震波在石油中传播速度为 _1070_M/S 至 _1320_M/S;在石灰岩中传播 速度为 _2500_M/S 至 _6000_M/S. 21. 地震波的速度与孔隙度成 _反比 _;同种性质的岩石 ,孔隙度越大地震波 速度越 _小 _反之则越 _大 _. 22.描述地震波速度与岩石孔隙度经验公式是 _时间 _平均方程 .公式为 1/V=(1- )/Vm+ /Vl.式中 V 是 _地震波速度 _Vl 是孔隙中 _填充物速度 _是岩石 _孔隙度 _. 23.地震波在岩石中传播速度与岩石的孔隙度成 _反 _比例 ;与岩石的密度成_正比 _.

14、24. 岩石孔隙中充满水的时的速度 _大于 _充满油时的速度 ,充满油时的速度_大于 _充满气时的速度 . 25.地震波速度 ,一般随地层深度的 _增大 _而增大 , 随地层压力的增大而_减小 _. 26. 岩石年代越老 , 其速度越 _大 _,反之则 _小 _. 27. 在速度谱上拾取的速度是 _均放根速度 _在时一深转换尺上读取的速度是 _平均速度 _. 28. 分析叠加速度谱拾取 _均放根速度 _速度 , 主要的是便于 _叠偏剖面 _和水平叠加 . 29. 用 VSP 测井能得到的速度资料包括 _和 _资料 . 30. 一般进行时深转换采用的速度为 _平均速度 _.研究地层物性参数变化需

15、采用 _层速度 _. 31 用于计算动校正量的速度称为 _叠加速度 _速度 ,它经过倾角校正后即得 到 _均放根速度 _. 32. 当反射界面有倾角时 , 记录点与 _反射点 _位置有偏移 ,_偏移 _的大与反射界 面的 _埋藏深度 _及 _界面倾角 _有关 . 33. 反射界面埋藏越深 ,记录点与反射点偏移越 _大 _,界面倾角越大 ,移越 _大_. 34. 地震时间剖面分为两大类 ,一为 _水平迭移 _时间剖面 ,一为 _迭加偏移 _时间剖面 . 35. 在水平迭加时间剖面上 ,断层表现为 “层断 _波 _不断 “,因为 _绕射_波产生 . 36经动校正和水平叠加 ,并将所有的新地震道 ,

16、放在相应的 _共中心点 _点位置 , 就构成了该测线的 _水平 迭加 _时间剖面 .三、 选择题 1. 连续介质中 ,常见的地震波传播速度与深度 Z 关系是 A A)V=Vo(1+ Z) B)V=Vo(1+ +Z) C)V=Vo Z D)V=(1+2 Z)Vo 2. 连续介质地震波射线为 A)直线 B)曲射线 C)双曲线 D)抛物线 3. 费马原理认为 ,地震波沿 B A)最大路径传播 B)最小路径传播 C)二次抛物线路径传播 D)双曲线路径 传播 4. 物理地震学认为 ,地震波是 C A)一条条射线 B)沿射线路径在介质中传播 C)一种波动 D)面波 5. 地震波纵 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

17、方向 ( A) A)垂直 B)一致 C)相同 D)相反 6. 波的传播方向上 ,单位长度内的波长数目 ,叫做 ( C) A)波长 B)周期 C)波数 7. 一个地震信号 , 用它的振幅值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表示出来这种表示叫做 (C )表示 . A)波数域 B)频率域 C)时间域 8. 数字滤波有两个特点一是 ( B),二是有限性 . A)连续性 B)离散理 C)可控性 9. 用反子波和地震记录作褶积 ,就得到 ( B). A)波阻抗 B)地震子波 C)反射系数 10.野外记录中最先到达接收点的波称为 (A) A)直达波 B)有效波 C)透射波 11. 水平叠加能使( B ) . A)反射波能量增

18、强 B)多次波能量增强 C)干扰波能量增强 D)面波能量 增强 12. 由炮点传播到地面再到界面再到检波点这样的波称为 ( C). A)绕射波 B)层间多次波 C)虚反射波 13. 动校正利用的速度为 D A)平均速度 B)层速度 C) 叠加速度 D)均方根速度 14. 叠加速度 ( B)均方根速度 . A)大于或等于 B)小于 C)等于 15. 叠加速度转化为均方根速必须进行 ( A ). A)动校正 B)静校正 C)倾角校 正 16. 平均速度把地层假设成为 ( A) A)均匀介质 B)连续介质 C)水平介质 17. 用初至波和续至波研究地层的速度 ,界面岩性含油气情况的测井称为 ( A)

19、 A)VSP 测井 B)微地震测井 C)声速波井 18. 回转型反射波在水平迭加时间剖面上表现为( A ) A)一段凹反射同相轴 B)一个点 C)一段凸反射同相轴 D)一段直反射同相 轴 19. 当地下界面有倾角时 .水平叠加存在着反射层的 ( B )问题 . A)叠加 B)偏移 C)干涉 20. 为了解决水平叠加存在的问题 ,可进行 ( B)处理 A)偏移归 位 B)动校正 C)相干加强 21. 在偏移归位中如偏移速度小于地震波速度 ,这时归位后 ,反射层深度变浅倾 角变缓界面位置 ( B) A)向下倾方向位移 B)向上倾方向位置 C)不变 1 直达波的时距曲线方程和特点 ? 2 均匀介质共

20、中心点时距曲线的特点 ? A是一双曲线 Hyperbola(以 X=0, t 坐标对称 ); B曲线顶点坐标 (X=0, t=2.h/v),也是极小点 tmin=2.h/v; C t0 特征点,他是在 t轴上的截距, t0=2.h/v,又称回声时间,自激自收时间,界面法线的双程旅行时, h=t0.V/2,可 确定炮点处界面法线的深度; D双曲线以 t=X/V 为渐近线,直达波是反射波的渐近线, (直达波总是先到达接收点 ); E时距曲线对应地下一段反射界面。 3 水平层状介质共反射点时距曲线方程及特点 ? 1。双曲线; t2=t02+X2/V2 2。深层反射界面的时距曲线比浅层反射界面的时距曲

21、线要缓。 时距曲线方程 t=(X2+4.H 2)1/2/V , t2=t02+X2/V2 , t0=2.H/V 4 假设声波、面波、直达纵波沿界面传播的视速度分别为 350、 700、 1400(m/s),试在 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时距曲线。 5 什么是惠更斯原理 ? 前进的波前成上每一点都可以看作一个二次的震 (波 )源,且后一时刻的波前面就是基于前一时刻的波前面所激发的所有二次波的包络面。 6 什么是费玛原理 ? 由 Snell 定律可知,波在介质中由一点传播到另一点的可以沿许多条不同路线传播。 o 费马原理指出波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路线,满足所用时间为最短的条件 (旅行时为极小 )。

22、这条路径正是垂直于波前面的路径,即射线路径。 7 什么是反射定律 ? 反射线、入射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反射线位于入射面内;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反射线、入射线和法线所构成的的平面为射线平面,垂直与界面。 8 什么是折射波的始点和盲区 ? 由于折射波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在地表某个 区段观测不到折射波,这个区段称为折射波的盲区。 9 什么是视速度 ? 当波的传播方向与观测方向不一致 (夹角 )时,观测到的速度并不是波前的真速度 V,而是视速度 Va。即波沿测线方向传播速度。 10 均匀介质地震波的波前和射线方程 ? 11 直达波、反射波和折射波的关系 ? 12 写出地震平面波传播中地震视波长与地

23、震真波长的关系(图示注明变量含 义), 地震视速度与地震真速度的关系 ,地震速度与波长及频率的关系。 震视速度与地震真速度的关系: 设一平面波以 角入射到测线上, t1 时刻波前到达 S1 点,波前位置为 S1D, t1+ t 时刻波前到达 S2 点,波前位置为 S2t2, X/ V*= S/ V= t 所有 V*=V. X/ S=V/sin 视速度 真速度 13 试叙述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特点。 按照波动所能传播的空间范围来区分,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的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传播速度最快。横波的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速 度比纵波慢。 14 从反射和折射波形成的机制,分析反射和折射波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反射波的条件是:上、下介质界面必须是一个波阻抗界面,即波阻抗差不为零。 形成折射波的条件: 1) 下面介质的波速要大于所有上面介质的波速 2) 入射角是以临界角 i入射 21.多次覆盖观测系统如何设置及综合平面图的画法。 24 道接收,单边放炮,偏移距为一个道间距,每放一炮,排列和炮点向前移动二个道间距。这样就可组成一个六次覆盖观测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