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民族传统体育赖以生存的理论空间胡小明我国曾于1953年在天津召开了民间体育运动会以展现传统项目,但很快陷入沉寂。这一沉就是30年。在民族体育整体受到西方体育文化压抑的这30年中,仅有改编的武术套路一花独放,装饰门面。而武术被简单化和样板化后,套用体操规则,丢掉了武术的“武”,失去重竞技特色,变成中国式的“武操”或“舞术”,走向连高规格比赛也没有观众的窘境。其背景在于,这段时间全国从上到下大搞政治斗争、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1956年虽曾宣告过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已经结束,话音未落,政治运动又以更大声势,排山倒海席卷全国,从反右、反右倾、“四清”,直至“文化大革命”达到顶峰。民族体育缺乏生存的空间,只能成为祭祀的牺牲。真正重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应该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经过了漫长的停顿,1982年重新举办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列出骑马、摔跤、射弩、秋千等竞赛项目,也让众多的表演项目精彩纷呈,揭开了中华民族体育事业整体推进的序幕。80年代,龙舟被列入全国比赛;90年代,风筝被列入全国比赛民族体育迅速发展。此后,民族体育的发展热衷于赛事。比如,全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