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研究.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79797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我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研究【摘要】我国金融业现阶段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够强,尤其是金融结构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薄弱,很多方面还不能满足多层次经济主体的创业与投资需求。因此,应通过切实有效地应对措施来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提高金融业“走出去”的竞争力;完善金融机构经营机制;培育金融市场体系等。下载 【关键词】金融业;国民经济;竞争力;投资需求;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5-0087-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支持经济增长、服务企业和个人的金融需求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在近几年,国民经济持续快

2、速增长,消费需求增长,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升,使得金融行业劲头强劲,总体发展平稳。虽然我国金融行业不断完善与发展,并且得到政府的支持,但是由于金融业起步较晚,比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着一些差距。特别是在金融结构上存在差距,直接融资比重过低,银行业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证券与保险业等行业发展不足,因此,难以适应多元化经济主体的创业与投资需求。 一、当前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现状 由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的产业结构逐渐变动,农业所占的比例下降,金融业逐步提升自己的份额,形成了金融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要份额的局面。1980 年到 2008 年,世界金融行业总额从 30.8176 万亿美元扩大到64.

3、9761 万亿美元。金融行业总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份额从 1980 年 15.7上升到 2006 年的 27.7。当前世界各国都纷纷制定本国加快金融行业发展的战略,在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中,金融行业的发展一般都是会议的重点话题。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根据国际市场的发展需要,我国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多功能的金融市场体系,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全国银行间交易成员逐步增加,交易与信息系统服务功能日臻完善。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证券期货市场、货币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场,实现了主体多元化的发展,其中包括商业银行、社会保障基金、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等机构。除了发行金融债、国债、中央银行票据等金融市场产品,还在

4、证券和银行业产品方面有了新的尝试。 2008 年以来,我国经济加速增长中受到通货膨胀等压力的阻碍,为此,我国政府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将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扩大为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维持金融行业稳定与提供金融服务等。中国人民银行高度重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科学性与预见性,根据国内外的经济金融形势变化来适当适时调整货币政策,运用宏观调控的方式来调整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2008 年至 2011 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18 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8 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金融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同时,对社会影响力也不断增加,到 2011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

5、内资产总额达到 78.8 万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降低至 1.58。 二、金融业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加入 WTO 后,金融行业是最为艰难的三大领域之一。虽然我国金融行业不断完善与发展,并且得到政府的支持,但是由于金融业起步较晚,比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着一些差距。在当前的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以下问题。 首先,在 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中期,我国处于经济开放的初期,由于起步较晚,在金融人才培养上较为薄弱,加上市场正处于形成时期,在监管与组织结构上也没有形成良好的运行模式。而政府在相关的法律保护措施上对风险没有较好的保护与处理方式,因此,在管理上出现了一些难题。 其次,

6、我国的银行结构设置较为单一,业务范围狭窄,在业务与职能上没有创新,金融产品较为单一,难以与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抗衡。例如,中国有价证券只占 20,根本无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型金融机构相比。随着国外金融机构进人,业务经营限制放宽后,我国金融行业的争力更显得十分薄弱,不可避免地会流失一些固定的客户群。 再次,随着金融行业在国民经济所占比例逐渐上升,我国逐渐把金融业的发展放在国际竞争上,这就不可避免地让国内金融行业的精力分心,造成国内外中资机构力度失衡。另外,由于我国金融行业逐步把重头戏放在国际市场,而又缺乏相对的经验,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让我国在“放与不放”中难以取舍,陷入矛盾的境地。在这样的局面

7、下,无论是在拓宽服务范围上,还是在经营收益上,都落后于金融大国。 最后,我国金融业透明度较低,主观控制性较强,内部监管力度不完善。因此,在内部容易造成投资片面化,对投资环境等方面缺乏客观性,造成整体协调不强,很难接受国际挑战。 三、应对措施 (一)提高金融业“走出去”的竞争力 随着中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开放金融业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战略。由于我国金融业起步较晚,在国际竞争力上还较为薄弱,因此,应坚持金融业“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环境、两个市场”的资源。然而,中国金融业的“走出去”的道路是坎坷的,尤其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更加艰辛。 通过全球比较结果显示,美国在金融行业一直处于垄断的位置,

8、可以说“美国是金融战略赢家”。这是由于美国一直从长远计划与策略进行综合协调。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经验,从长远全面的角度思考,改变金融业的风险关注角度,帮助金融业“走出去”。我国金融业“走出去”战略需要慎重选择和长远规划,需要从市场效应上采取对策,面对国际市场竞争需要谨慎选择发展策略。在发展自身金融行业时,应当坚持以我国行业为中心,循序渐进,互利共赢等方针,合理控制对外开放的程度。 (二)金融机构经营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由于部分地区对于金融机构的制度和组织结构难以实现创新,因此,在面对当前金融行业发展时,其规划显得较为落后与薄弱。为了适应当前的金融环境,各国都对自己的金融公司结构进行了重新的审视。我

9、国金融改革中偏向于机构的增加或减少,或者人员的变动,而忽视金融制度的制定与组织结构的创新与发展。尤其是银行业战略规划较为单一,考核机制与经验模式都难以达到科学化的标准,主观意识较强。在一些较为不发达的地区,金融机构结构较为简劣,诸多制度不完善的问题较为突出。一些证券公司的业务模式较为传统,难以实现突破性的发展,治理结构相对不够完善,市场竞争行为仍不规范。另外,我国政府需要加快金融法规建设,加大金融行业监管力度,对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清理。 (三)培育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金融市场体系 我们需要培育适应我国的金融市场体系,使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在本国市场运行机制下具备完善性

10、的特点,然后,通过不断健全与创新市场机制和利率与汇率机制,让金融市场体系能够逐渐适应国内外金融行业的激烈竞争,并培养其抗风险能力。逐渐放宽金融业的进入标准,促使国有和民营企业及私人进入金融领域进行经营活动,扩大我国金融业的范围与竞争强度。同时,可以加快国内证券市场的建设,以弥补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性缺陷。 (四)加快金融人才的培养 除了制定政策,对于金融行业的人才培养也是当前发展金融行业的重点。应转变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继续教育,让金融人才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培训,有效而又有针对性地提高所有在职金融行业人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汲取国外先进经验,了解国外金融行业的最新信息,与外国金融行业企业

11、进行阶段性的跨国人才交流。 金融行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行业,它的生存与发展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甚至关乎国家的发展。金融贸易发展是否良好更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当前金融环境下,要抓住机遇,不断优化金融结构,全面提升我国金融行业的竞争力,不断加大开放力度,使我国逐渐提速进入金融大国的行列。应当发挥大国优势,选择多元化的融资方式与政策,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在发展的同时,要从监管力度、人才培养等方面人手,转变我国金融行业的现状,形成我国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国际金融市场中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参考文献】 【1】陈柳钦.美国金融制度变迁溯源及其思考【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

12、):42-47 【2】丁玲华.从金融中介理论视角分析中国金融业的综合经营趋势【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2):111-112 【3】胡仁彩.金融业混业经营:中国的选择模式【J】商业研究,2006,(3):95-98 【4】雷达,于春海.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05,(47):40 【5】武更顺,王焕兰.发挥基层央行作用加强反洗钱工作【J】经济论坛,2005,(13):46 【6】蒋海,萧松华,齐洁.金融监管效率的基石:激励相容的监管机制【J】当代经济科学,2004,(4):15-20+108 【7】肖振宇.我国金融混业模式选择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6,(5):60-62 【8】张荔.论初始条件对金融自由化效应的影响【J】周际金融研充2001,(10):16-21 【责任编辑:汤伟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