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贾樟柯电影中的纪实特征摘要贾樟柯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注重以电影为媒介考察当代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纪实创作特征,用冷静客观的长镜头记录时代变革下小人物的真实生活,以自己特有的笔触书写对当下社会的感受。本文即从其电影作品出发,浅析贾樟柯影像中的纪实特征。 下载 关键词贾樟柯 电影 纪实特征 一、贾樟柯电影创作背景 贾樟柯的影片属于“漂泊的一代”,属于在外求生的民工,属于学生,属于游荡的边缘人,属于住在城市阴暗无光的农村人。贾樟柯的影片在记录时代真实的同时,也成为一部分人建立起一个文化想象的共同体。在贾樟柯进行电影创作的时代,正值中国经济改革由计划向市场转型的关口,此
2、时的中国电影界也正经历着革命性的变化。同时,贾樟柯丰富而漂泊的个人经历为他的艺术创作赋予了灵感的源泉,并以自己的方式思考这个世界变迁的意义。在时代的审美追求与文化自身的发展要求下,贾樟柯必须跳出第五代导演的文化苑囿。由于深受新现实主义的影响,贾樟柯抛弃了第五代导演惯用的宏大叙事,而是表现出现实主义的审美倾向。他的电影中经常以某个小人物的生活带出一种普遍性,表达人的遭遇,人与人之间的关心。 二、贾樟柯电影的平民化视角 在贾樟柯的电影中,没有明星和大腕,故事也并不张扬。他的影片关注民生现实,讲述的是小人物的情感和故事。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人都向前迈了一步,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地往前赶路,但有些人就被行进
3、中的人群撞倒了。贾樟柯电影中的主角往往是这些被撞倒的人们,他们生活在边缘,但是他们同样有生存的权利。贾樟柯的视角是平民视角,心态是平民心态,语言也是平民化的语言,淳朴、自然、原生态。在他的电影里,叙述者本身也是一个疑惑者,在现实的旋涡中茫然、痛苦、挣扎直至最后的彻悟。 在三峡好人这部影片中,故事的背景成为烘托整部影片的氛围。正在拆迁中的城市,那些裸露出来的钢筋水泥,在废墟中不停地敲打,而主人公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在这个意义上,这部影片同时具有纪录片的成就,纪录了这个变迁时代的重要痕迹和使人所感到揪心的人和事。平民化的视角、纪实的风格成为贾樟柯作品的最大特点。 三、贾樟柯电影的纪实手法 与曾经流
4、行的批判现实主义相比,贾樟柯的叙事更为沉静和不张扬,从不做单纯的道德判断,而是通过个性鲜明的纪实性风格一一拓展。贾樟柯认为纪实是最贴近电影本体的方法,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缓慢的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凡的生命的喜悦或沉重。 1.题材选取 贾樟柯的电影关注社会的变化,当下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甚至边缘人物的生存状态,如小武里的小偷,站台里的文工团待业青年,三峡好人里的煤矿工人,以及其他作品中展现出的落后的小县城车站、街头小混混、保安、歌舞团演员等。贾樟柯以电影这种大众媒介为载体,关注、关怀现实生活中的这些小人物,真切的展示了他们的生存与精神状态。 2.叙
5、事方式 贾樟柯的叙事方法没有采用传统电影中的矛盾“产生激化发展”的顺序叙述,而是平铺直叙,用一种平静、客观的方式来增强影片的真实感,贾樟柯的生活经验来自于县城,记录着社会转型时代普通小人物的命运转变,甚至融入了一些自己的经历。影片中不同维度的显著性构成了一个等级排列,题材的取与舍、细节弱化或强调、支持或反对某种感情,这些属性依附在影片情节中,共同传递到受众那里,从而影响他们的感知和思考。 3.镜头表现 贾樟柯电影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便是长镜头的大量使用。在镜头语言上,贾樟柯的影片体现了导演忠实生活的客观纪实态度,也体现了对片中人物的尊重。摄影机镜头大都为平视,很少大俯大仰的特殊角度。贾樟柯开创了使
6、用长镜头、固定画框的先河,有效的把导演对演员及其环境的人为影响力降到最低限度,并使角色在环境中得到很好的定位。可以说,贾樟柯在自己的作品中大量使用长镜头来记录社会的全貌,记录当下中国社会底层人们的现实生活,同时也揭示了隐藏在真实世界背后深层次的意义。 在影片小武中,贾樟柯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和手提拍摄。小武和梅梅坐在床上交谈的那场戏,就是一个没有分切镜头,也没有正反打的特写镜头的长镜头。梅梅轻轻唱出,我的天空,为何挂满湿的泪。我的天空,为何总灰的脸。歌声传来,小屋里看不太清演员的脸,固定的画面却让人深深动容。梅梅孤独的心境和两个人之间细腻真诚的情感交流,于没有流动的画面之中一点点渗透出来。 4.
7、声音运用 贾樟柯影片中的对话几乎全用方言,再加之流行歌曲的大量运用,较好的实现了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还原。贾樟柯将背景声音不厌其烦地将各种声音放置在不同的段落。广播在影片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暗示了人物与社会大环境的冲突,也引起观众对主人公命运的关注。 贾樟柯有一种雄心,就是要在电影叙事中构筑自己的世界。他构筑的这个世界,在影片里是分裂的:一个是画面的,镜头的,视觉的,那是他的故乡;另一个,是导演苦心经营的那个嘈杂的声音世界,那是强加在他故乡上的另一个现实,意味着故乡的消失,也意味着新的生活,不管那是好还是坏。贾樟柯正是通过这种声音美学,有力地强调了他构筑的这个世界中所存在的张力,并且贯穿在他影片中
8、的每一场戏或者每一个细节中,形成贾樟柯的现实主义的又一个显著特征。 5.非职业演员与本色表演 贾樟柯的作品深受新现实主义的影响,在创作上基本把“六原则”作为自己的创作理念,从而使影片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和现场感。贾樟柯自第一部实验性作品小山回家起就一直坚持让演员进行本色表演。拍摄小武的时候,除了王宏伟之外其他的角色扮演者基本上都是非职业演员。饰演小武父亲和母亲的两位演员是地地道道的群众演员,甚至他们在开拍之前的几个小时内都不知道导演究竟要自己做什么。地道的方言、毫无修饰的服装、木讷的表情、缓慢的动作,非职业演员用他们的本色表演创造出了一个极度迫近真实的影像世界。 参考文献: 梁文道.读贾想:贾樟柯的平民意识. 郑焕钊.从“个体”到“群雕”试论贾樟柯三峡好人的突围和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