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论中小学健全人格的培养【摘要】德力是其他三力健康发展的统帅和灵魂,也是它们的发展方向;心力又是德力、体力和智力高度发展的精神动力;体力则为其他三力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而智力又始终处于“四力”发展的核心地位。学生人格健全与否,就主要体现在这“四力”是否协调发展上。所以“四力”并重,全面发展,便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根本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下载 【关键词】健全人格;德力;心力;体力;智力反思实施素质教育近十年的教育实际,愈加觉得深入探讨素质教育的目标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刻不容缓。笔者认为,中小学生的健全人格,基本上体现在德力、心力、体力和智力的综合发展上。 所谓德力,指学生在思想品质、社会
2、公德等方面应达到的水平和境界。主要表现为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明荣辱、辨是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爱他人、爱祖国是德力的核心和最高体现。心力,指精神意志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和境界,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主要的内容,具体表现为勤于探索、勇于实践,坚持真理、不畏强暴,心胸开阔、意志顽强, 但不主观武断、不固执己见、不刻薄自私;既努力追求进步;又能保持清醒头脑; 既能勇于坚持真理, 又能随时修正错误。体力,指体质水平,要求体魄强健,精神充沛。智力,指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其所达到的水平,包括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组织能力等。在德力、心力、体力和智力中,德力是基础,心力
3、是动力,体力是保障,智力是核心。它们的关系应该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辩证统一的。 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只有正确把握上述“四力”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努力使之协调发展,才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必由之路。 德、心并重,以心辅德。在高度重视德力培养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心力的锻造,要尽量避免重德轻心或以德代心的倾向。既要置德力于首位,又须特别重视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心力, 从而使他们既有优秀的思想品质,又有顽强的意志、强大的精神动力,并以此推动德力进一步迈向崭新的境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力恰好是德力获得长足发展的“加油站”或“助推器”。古今不少道德高尚、彪炳史册的伟人、名人, 大都具备百折不回
4、的顽强意志,并以次推动自己的道德实践。但心力的锻造也不能脱离德力的规范与引导,德力应为心力的发展确立必须遵守的准则与努力的方向,否则就会导致心力发展的失范,造成严重的后果。历史上许多给社会带来严重灾难之人如希特勒、东条英机之流,哪一个心力不强?他们的心力发展之所以进入误区,正是因为缺乏德力的引导与规范。 体、智并重,以体载智。若要真正重视智力的开发,就必须重视体力的增强。体力是智力发展的基础,而智力的高度发展反过来也会促进体力的进一步增强,智者多长寿就证明了这一点。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 重智则轻体、重体则轻智的现象十分普遍,尤以高中和大学为甚。爱好体育的学生便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在体育训练上,而其
5、他非体育专业的学生中竟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喜欢体育运动。这样势必造成体强则智弱或智强则体弱的不正常现象。 德、智并重。以德养智。如前所述,学生健全人格的构成,以德力为基础、以智力为核心。德、智分离造成的严重后果充分说明,如果失去了德力这个基础,无论智力如何发展,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都是毫无意义的。司马光在论智伯之亡时指出:“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谓之才,正直中和谓之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这里,他正确的阐释了德与才( 智) 的辩证关系,中肯的剖析了“察者”尚且多“蔽于才而遗于德”的心理根源,并通过对才(智) 胜德所导致的严重后果的深刻分析,
6、从反面论述了德、智必须并重的深远意义。如果不能尽快改变因应试教育所导致的这种轻德重智的倾向,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才有余而德不足”。 智、心并重,以心促智。如果说体力是智力发展的物质基础,那么心力就是智力发展的精神动力。只开发智力而轻视心力,就不免使学生的智力失去长足发展的后劲。许多智力因素相当可观的学生因心力不济而不能成才的事例反复提醒我们,在重智力开发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对学生心力的锻造。心理学研究表明,忧虑的产生源于缺乏战胜困难的智慧和能力,而智力的提高,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忧虑的产生,并增强学生对自身战胜困难、参与创造的信心,进而促进心力的增长。但如果不重视有计划、有步骤地锻造心力
7、,学生也会缺乏顽强的意志去探求新知。 体、德并重,以体寓德。德力的核心是爱他人、爱祖国。体力的高度发展将会极大地促进道德实践水平的提高,而德力的发展也会增强体质。体质强健者就有足够的精力搞好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就有将爱他人、爱祖国落到实处的物质基础。可见,德力和心力是互相制约、互为因果的。所以,德力的发展只有深深地根植于体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才能使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实践。目前学校教育中所存在的重体轻德、轻体重德的倾向都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只有体、德并重,且以体寓德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心、体并重,以心驭体。强健的体魄能促进心力的提高,心力的增强也会促进体质的改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心力的
8、衰竭会导致体力的崩溃,体力的减退也能引起心力的弱化。心、体是互相制约的。大量重体轻心或以体代心现象的存在致使许多学生的体力发展极不平衡。所以必须高度重视通过促进心力的发展实现对体力的有效制衡,使之稳中求变, 逐步提高。综上所述,可知:德力是其他三力健康发展的统帅和灵魂,也是它们的发展方向;心力又是德力、体力和智力高度发展的精神动力;体力则为其他三力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而智力又始终处于“四力”发展的核心地位。学生人格健全与否,就主要体现在这“四力”是否协调发展上。所以“四力”并重,全面发展,便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根本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叶弈乾 普通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傅德岷 中华诗词鉴赏辞典 湖北辞书出版社 2005 (基)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社会工作介入黑龙江省中小学生命教育研究(1251413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