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与无症状性蛋白尿.ppt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8146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14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蛋白尿与无症状性蛋白尿.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蛋白尿与无症状性蛋白尿.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蛋白尿与无症状性蛋白尿.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蛋白尿与无症状性蛋白尿.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蛋白尿与无症状性蛋白尿.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蛋白尿与无症状性蛋白尿,蛋白尿定义,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健康人尿中蛋白质(多指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的含量很少(每日排出量小于150 mg),蛋白质定性检查时,呈阴性反应。当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普通尿常规检查即可测出,称蛋白尿。如果尿蛋白含量3.5g/24h,则称为大量蛋白尿。,蛋白尿的形成,蛋白尿(Proteinuria)是慢性肾病的典型症状,蛋白尿的形成原因与肾小球的屏障功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肾小球毛细血管有三层结构组成,由内到外分别为内皮细胞层、基膜层和上皮细胞层。由于这三层细胞都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滤孔和负电荷,所以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屏障功能可以分有两种,即机械屏

2、障滤孔 和电荷屏障负电荷。,1、机械屏障滤孔,肾小球滤过屏障从里向外由三层构成:内层是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内皮细胞上有许多直径50-100nm的小孔,称为窗孔(fenestration)。水、各种溶质以及大分子蛋白质可以自由通过窗孔;但可以阻止血细胞通过,起到血细胞屏障的作用。中层是非细胞性的基膜,呈微纤维网状结构。血浆中较大分子物质,如蛋白不能通过基膜。基膜是肾小球防止大分子蛋白质滤过的主要屏障。外层是肾小球的上皮细胞。上皮细胞具有足突,相互交错的足突之间形成裂隙。裂隙上有一层滤过裂隙隔膜(filtration slit membrane),膜上有直径4-14nm的孔,它可以阻止由内、中两层

3、滤出的大分子蛋白通过,是滤过的最后一道屏障。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裂隙隔膜共同构成了肾小球滤过膜。滤过膜上大小不同的滤过孔道,只能使小分子物质容易通过,而有效半径较大的物质只能通过较大的孔道,一般来说,有效半径小于1.8nm的物质,都可以被完全滤过。有效半径大于3.6nm的大分子物质,如血浆白蛋白(分子量约69000)则几乎完全不能滤过。,2、 电荷屏障负电荷,滤过膜各层含有许多带负电荷的物质,所以滤过膜的通透性还决定于被滤过物质所带的电荷。这些带负电荷的物质排斥带负电荷的血浆蛋白,限制它们的滤过。虽然血浆白蛋白有效半径为3.5nm,但由于其带负电荷,因此难于通过滤过膜。当各种病理损伤(包括原发性

4、与继发性损伤)作用于肾脏时,会导致受损肾脏局部微循环障碍,促使肾脏组织(功能肾单位)缺血、缺氧。由于缺血、缺氧损伤了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一旦受损,就会吸引血循环中的炎性细胞浸润,并释放出致病的炎性介质(IL-1、TNF-等),此时的病理损伤会造成受损肾脏的炎症反应。肾脏处于病理状态,肾小球基底膜(GBM)会发生一系列改变:其滤过孔增大或闭锁、GBM断裂,电荷屏障损伤,肾脏通透性增强,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都会导致带负电荷的血浆蛋白滤过量比正常时明显增加。故此期在临床上形成蛋白尿。,鉴别,假性蛋白尿?顾名思义即不是真正的蛋白尿。由于某些原因造成尿常规检查蛋

5、白质一项呈阳性反应。 假性蛋白尿一般出现于下面几种情况,如果是该项中其中任何一项导致出现蛋白尿,建议做深入检查。假性蛋白尿见于以下情况:尿中混入血液、脓液、炎症或肿瘤分泌物以及月经血、白带等,常规蛋白尿定性检查均可呈阳性反应。这种尿的沉渣中可见到多量红细胞、白细胞和扁平上皮细胞,而无管型,将尿离心沉淀或过滤后,蛋白定性检查会明显减少甚至转为阴性;尿液长时间放置或冷却后,可析出盐类结晶,使尿呈白色混浊,易误认为蛋白尿,但加温或加少许醋酸后能使混浊尿转清,以助区别;尿中混入精液或前列腺液,或下尿道炎症分泌物等,尿蛋白反应可呈阳性。此情况,病人有下尿路或前列腺疾病的表现,尿沉渣可找到精子、较多扁平上

6、皮细胞等,可作区别;淋巴尿,含蛋白较少,不一定呈乳糜状;有些药物如利福平、山道年等从尿中排出时,可使尿色混浊类似蛋白尿,但蛋白定性反应阴性。,分型,1.肾小球性蛋白尿,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蛋白尿。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因炎症、免疫、代谢等因素损伤后滤过膜孔径增大、断裂和(或)静电屏障作用减弱,血浆蛋白质特别是清蛋白滤出,超出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形成的蛋白尿。若肾小球损害较重,球蛋白及其他大相对分子质量蛋白滤出也可增加。根据滤过膜损伤程度及尿蛋白的组分,尿蛋白分为2类:,(1)选择性蛋白尿:以49万相对分子质量中等的清蛋白为主,可伴相对分子质量近似的蛋白如抗凝血酶、转铁蛋白、糖蛋白等和少量小相对分子质量

7、2-M、Fc片段等。无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IgG、IgA、IgM、C3等)。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清除率小于0.1,尿蛋白定性3+4+,定量超过3.5g/24h,常见于肾病综合征。(2)非选择性蛋白尿:反映肾小球毛细管壁有严重断裂和损伤。尿蛋白以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和中等的蛋白质同时存在为主,如IgM、IgG和补体C3、清蛋白、糖蛋白(T-H糖蛋白)、分泌型IgA(SIgA)和下尿路分泌的少量黏液蛋白等。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清除率大于0.5,尿蛋白定性1+4+,定量0.53.0g/24h。非选择性蛋白尿是一种持续性蛋白尿,有发展为肾衰的危险,常提示预后较差。常见于原发或继发肾小球疾病。,2.肾小管性蛋

8、白尿,它指肾小管在受到感染、中毒损伤或继发于肾小球疾病时,因重吸收能力降低或抑制,而出现的以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为主的蛋白尿。尿2-M、溶菌酶增高,尿液清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尿蛋白定性1+2+,定量12g/24h.常见于肾小管损害疾病。,3.混合性蛋白尿,肾脏病变同时或相继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时而产生的蛋白尿。兼具两种蛋白尿特点,但各组分所占比例因病变损害部位不同而不一致,也可因肾小球或肾小管受损害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4.溢出性蛋白尿,是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均正常,因血浆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或阳性电荷蛋白异常增多,经肾小球滤过,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异常增多的蛋白有游离血

9、红蛋白、肌红蛋白、溶菌酶、本周蛋白等,尿蛋白定性多为1+2+。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等。,5.组织性蛋白尿,这种指来源于肾小管代谢产生的、组织破坏分解的、炎症或药物刺激泌尿系统分泌的蛋白质,进入尿液而形成的蛋白尿。以T-H糖蛋白为主,生理性约为20mg/d,尿蛋白定性1+,定量0.51.0g/24h。,病因,(一)肾性蛋白尿,1肾小球性蛋白尿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各型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炎,隐匿性肾炎。继发性见于狼疮肾等自身免疫性疾患,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肾动脉硬化等。代谢性疾患见于痛风肾。,根据病变滤过膜损伤程度及蛋白尿的组分分为两种:选择性蛋白尿: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少量的小分子量蛋白,尿

10、中无大分子量的蛋白(IgG,IgA,IgM,C3,C4),半定量多在+,典型病种是肾病综合征。非选择性蛋白尿:说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有严重损伤断裂,尿中有大分子量的蛋白质,如免疫球蛋白,补体;中分子量的清蛋白及小分子量蛋白质,尿蛋白中,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比值0.5,半定量为+,定量在0.53.0g/24h之间,多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膜性或膜增生性肾炎等,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等。出现非选择性蛋白尿提示预后较差。剧烈运动、长途行军、高温环境、发烧、严寒环境、精神紧张、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也可出现蛋白尿。,2肾小管性蛋白尿,最常见各种原因引起的间质性肾

11、炎,肾静脉血栓形成,肾动脉栓塞,重金属盐类中毒等。,3肾组织性蛋白尿,又称分泌性蛋白尿。由于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管代谢产生的蛋白质渗入尿液中所致。,(二)非肾性蛋白尿,1体液性蛋白尿又称溢出性蛋白尿,如多发性骨髓瘤。2组织性蛋白尿如恶性肿瘤尿中蛋白质,病毒感染产生的宿主蛋白等。3下尿路蛋白质混入尿液引起蛋白尿见于泌尿系统感染、泌尿道上皮细胞脱落和泌尿道分泌粘蛋白。,诊断,病史:水肿史,高血压发生情况,糖尿病史,过敏性紫癜史,损伤肾脏药物使用史,重金属盐类中毒史,以及结缔组织疾病史,代谢疾病和痛风发作史。体格检查注意水肿及浆膜腔积液情况,骨骼关节检查,贫血程度及心、肝、肾体征检查。眼底检查,急性

12、肾炎眼底正常或轻度血管痉挛,慢性肾炎眼底动脉硬化,出血、渗出等,糖尿病肾病常常出现糖尿病眼底。实验室检查尿蛋白检查可分定性、定量检查和特殊检查。1定性检查最好是晨尿,晨尿最浓,且可排除体位性蛋白尿。定性检查只是筛选检查,不作为准确的尿蛋白含量指标。2尿蛋白定量检查3尿蛋白特殊检查尿蛋白电泳检查,可分辨出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多发性骨髓瘤的尿蛋白电泳检查对分型有帮助。核素免疫分析法测定对早期肾小管功能损害的诊断帮助较大。,鉴别诊断,1、急性肾小球肾炎:链球菌感染后,出现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2、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从下肢开始,从下向上蔓延,病程长,易复发,晚期常常有肾功能损

13、害,以高血压型出现最早。3、肾盂肾炎: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腰痛、膀胱刺激症状,实验室检查为脓尿菌尿是其特点。4、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脱发,面部蝶形红斑,口腔溃疡,游走性关节炎,光过敏,雷诺现象,多脏器 损害尤以心、肾最多见,其中肾受损占第一位。其蛋白尿一般较多,部分患者以肾病综合征形式出现。5、多发性骨髓瘤:老年男性好发,贫血重且与肾脏受损不相称。病情进展快,易损害肾功能,骨质破坏,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其尿蛋白是溢出性蛋白尿。6、其他:剧烈运动出现微量蛋白尿,发热出现蛋白尿,心力衰竭肾淤血引起蛋白尿,药物中毒引起蛋白尿,因有明确的病史和相应的体格检查,一般诊断不困难。,治疗,蛋

14、白尿是肾病的一大典型症状,但尿蛋白漏出的多少并不能体现肾病病情轻重。轻度慢性肾病患者尿蛋白漏出少不一定说明肾脏病理损伤轻;大量蛋白尿也不能说明肾病病理损伤严重。如如微小病变型肾炎及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肾脏病变轻微,但每日尿蛋白量可达几克甚至十几克。一般来说蛋白尿分为,选择性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选择性蛋白尿,指蛋白质电泳特点是以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为主,如白蛋白、1球蛋白、转铁蛋白及球蛋白。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如2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脂蛋白等含量较少。在微小病变型肾病、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部分膜性肾病和早期病变的膜性增殖性肾炎及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炎患者,多呈现选择性蛋白尿,表明小网(肾小球滤过

15、膜)的损害较轻。非选择性蛋白尿, 指蛋白质电泳特点是大分子和小分子蛋白质同时出现, 表明小网(肾小球滤过膜)的损害比较严重。 治疗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肾脏病理类型、损害的情况及肾功能情况。,无症状性蛋白尿,无症状性蛋白尿(Asymptomatic proteinuria)也称作隐匿性肾炎,临床上以血尿和轻度蛋白尿为主要表现而无症状体征,且肾功能正常。通常包括无症状性血尿、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无症状性蛋白尿3种情况。,无症状性蛋白尿的原因,无症状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年人,在剧烈活动、发烧、高温、受冷、精神紧急等要素影响下,肾血管痉挛或充血,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而使蛋白大量“漏网”。但在诱因消除

16、后蛋白尿会自行消失。,无症状性蛋白尿分类,无症状性蛋白尿,包括有一过性蛋白尿、运动性蛋白尿、持续性非直立性蛋白尿四类。一过性蛋白尿是在摄取食物,尤其是在吃大量蛋白后于发热、脑震荡、冷水浴后出现的蛋白尿,原因除掉后,蛋白尿即消失。在小儿,尤其学龄期和中学年龄期发病率高。运动性蛋白尿是在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持续性非直立性蛋白尿是最近数年来提出的无症状性持续性非直立性蛋白尿。这种持续性蛋白尿,有的称无症状性。,无症状性蛋白尿分类常见的情形,肾小球性蛋白尿:因各类缘由所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损伤(似免疫毁坏),使背荷减少或遗失,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高。较多的血浆蛋白滤过后,高出了肾小管重吸取能力,导致蛋白尿。2.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爆发病变或肾小管功用缺陷时,对蛋白重吸取减少或排泄蛋白增加,导致尿液蛋白增加。似肾小管酸中毒、镇痛药引起的肾病、抗生素的肾毒体现等。3.溢出性蛋白尿:尿液加热到40时混浊,60时凝聚,达100时溶解。见于多爆发骨髓瘤、原发性质变、大球蛋白血症等。,一般治疗,1.饮食控制2.避免诱因3.控制伴发疾病,谢谢,拓华肾病医院内二科-徐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