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让班级环境动起来漫谈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摘要: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一门“隐性课程” 。本文试图立足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引导幼儿充分感知,自主参与布置,共同创造优美的班级环境。通过丰富的教育策略激发幼儿主动与环境互动,身心自然受到熏陶,有助于开发智力、促进成长、塑造个性,实现环境创设的教育功能。关键词:班级 环境创设 优美 互动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是指教育者根据幼儿园教育的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生活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并创设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旨在利用班级环境进行适当的教育活动,将环境因素转化为教育因素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很多
2、教师意识到环境创设应该考虑幼儿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于是教师开始在环境创设时,注重幼儿的生活和学习,采用幼儿的身边的素材,如选用幼儿的绘画和手工作品等成果,但是形式单一。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与环境发生互动,大多还是简单地运用幼儿成果,忽视布置的艺术性,环境创设失去美感,无法实现教师心目中的理想画面。没有计划性、目的性的互动活动,教师组织困难,实施简略,无法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指导的作用,难以有效实现环境的最大教育价值。我们知道对幼儿的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环境创设也应有变化和发展,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选择环境中的可变因素和发展潜能,进行不断的互动和调整,增加活动性和多元性。所以教育者必
3、须重视班级幼儿成长和学习的过程,积极开发和利用主体因素,创设符合本班幼儿身心发展,体现课程实施轨迹,又能促进能力发展的环境。一、适宜环境 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幼儿是班级环境创设的主体,他们既是参与者,也是欣赏者。因此,环境创设必须符合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求,这是开启幼儿和环境互动,师幼互动的前提和基础。1. 适当位置,贴近幼儿班级的环境创设主要是给幼儿观赏的,提供幼儿活动的场所和内容。所以班级的环境布置(如主题墙、美术展示墙、区域活动等)高度、外观一定要根据幼儿的生理需求做到高低适中、外观贴切。如小中大班教师的主题墙应该是不同高度的,形状也应该有年龄的梯度性。而在很多幼儿园,我们发现每
4、个教室的主题墙无论外观还是高度都是一样的。这样,小班的幼儿如果要看清并理解主题墙的内容,他不仅要踮起脚,甚至要大人抱起来才能看清楚,那他又怎么进行操作、互动呢。久而久之,幼儿对于墙饰不再关注,失去兴趣,墙饰的教育观赏性和教育价值就无法实现。班级环境创设还应该布置在明显的地方,能让幼儿最容易发现并乐意摆弄,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在自由活动时会主动地去参与环境互动。2适宜内容,符合幼儿发展需求环境创设越来越受重视,很多教师花了很多精力设计和布置班级环境。可是走进每个班级,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教师的精心制作,展现了教师的技能,没有过多地看到班级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幼儿的学习轨迹。其实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
5、环境的要求是有所不同。所以,班级环境注重必须关注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如:小班教室和活动区宜采用形象活泼、造型简单明了且容易操弄的材料。内容和材料和是幼儿非常熟悉的且经常能看到或使用的。如小班科学活动“认识四条腿的动物” ,引导幼儿收集家中图片或图书中的四条腿的动物,开展集体教学活动辨认四条腿的动物。然后将幼儿自带的动物图片合理布置在墙面中。大班幼儿知识不断丰富,思维更为活跃,审美能力有了提高,知识面也拓宽了,班级环境创设就可以渗透知识性的内容。如大班上学期可以引导幼儿自带地球仪、地图等布置在指定区域,引导幼儿自主观察,并交流讨论。而大班的墙面布置也应该更加注重内容的丰富性,下学期可以在主
6、题墙的一个角落设计“上小学”的相关内容,挂上小学生的红领巾、袖章、校服等有象征性的物品,激发幼儿上小学的兴趣并为此做好准备。又如某个班级的幼儿特别喜欢剪纸,且该方面的技能非常好。那么就可以在教室选择没个区域让幼儿展示作品,并有不断参与的机会,这样就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发挥班级优势。所以,班级环境布置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幼儿个体身心发展需求。创设幼儿感兴趣且乐意参与的内容,才能达到环境创设的目标和教育幼儿的目标二、 优美环境 欣赏教育并存1.色彩美吸引眼球环境创设主要包括色彩、造型和布局等方面。对于幼儿来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色彩。所以应该选择幼儿易于理解的,能产生共鸣,便于他们欣赏
7、、表的色彩,如一些单纯的、源于自然和生活的色彩,如大海的蓝色、草地的绿色等主色调,是比较柔和的,对比不太强烈,是一种比较轻松的感觉。运用色彩时可以选用色彩明亮和大色块支撑结合的方法。特别是小班教室,选用柔和、轻松的颜色,并运用大色块支撑不仅能实现画面的整体美,而且符合幼儿的审美意识。如;小班下学期布置“春天”主题墙,选用透明的轻薄的绿色薄纱,上面呈现柳树姑娘、桃花仙子、迎春花笑脸等,就如看到幼儿兴高采烈迎接春天的情境。2. 形散而神不散班级环境创设可能涉及的班级的各个角落,但是需要注重“形散而神不散” 。幼儿阶段思维发展水平有限,操作技能和欣赏水平有差异,对于环境布置的造型和布局应渗透在长期教
8、育活动中渗透。伴随着连续的教学活动,幼儿循序渐进地开阔思维、创设作品,丰富环境创设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不能简单地、排列式地将幼儿作品一一展现于墙面或区域。可以选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如绘画表现、手工制作、收集图片、观察记录等,但是每一期环境创设所体现的主题内容肯定是唯一的且明确的。如大班主题墙“长大要做解放军” ,用各种纸张、布料等易于加工的材料经教师或幼儿或师幼合作画、剪、刻、折、粘等方法制作解放军的形象、多种武器,收集解放军的训练、生活图片,学唱解放军的歌曲,或是平面图片或是半立体、立体式的造型,不仅丰富视觉效果,都能体现幼儿的技能技巧和能力发展轨迹。同时班级的区域环境、悬挂物等都应该和主
9、题墙布置或者班级近期的主题目标内容呼应,营造整体效果,实现“形散而神不散” 。如设计环境和小鱼一起洗手,和海豚一起如厕,和长颈鹿比身高,这些不仅创造了优美的环境,更是渗透于环境中的潜移默化的社会教育。三、 心灵互动 能力发展新纲要明确把“创设与教育相连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高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环境是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有时是活动起始,有时是活动过程,有时是活动延伸。特别是班级环境布置时,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和活动情况,商议主题,共同实践,发现和解决问题,伴随着课程的实施、活动的开展,环境也就创设出来了,它是幼儿与环境、课程、教师互动的过程和
10、成果。1. 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不断地与环境材料进行相互作用班级环境的创设中,教师要放开幼儿的手脚,给予他们大胆尝试的机会,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精神。通过幼儿的探索、交流,师幼协商所成就的作品,更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成功感、责任感和自信心。也真实地反应了课程实施的轨迹。同时,观察和收集幼儿活动中带来的启示和反思,教师可以更好地明确主题,帮助幼儿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能力的锻炼,并提供给有展示和操作的平台。如大班主题墙“我爱你 中国” ,结合教学活动,指导幼儿制作五角星,收集旅游照片(讲述自己的旅游经历和所见美景) ,绘画天安门、长城,学习热爱祖国的儿歌、故事,了解中国的国庆节等,墙饰布置渗透与
11、语言、艺术、社会等多领域的教育活动中进行,是幼儿心灵与教学内容的碰撞,与材料的互动过程。伴随着幼儿不断的参与,持续的学习,教学目标的一一实现,一幅美轮美奂的墙饰也呈现于眼前。2. 追随幼儿的活动,创设动态化班级环境环境创设后并不意味着持续一段时间都一成不变,而是很多活动的延续和补充。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深化班级环境的内涵,挖掘其隐藏的教育价值,发现问题、捕捉信息,不断丰富和完善内容,并呈现动态发展的形式。如随着课程的实施,当前的环境布置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就要根据当前的教育目标和幼儿已经达到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及时更换或补充。如小班“春天”环境中,初春时,观察认识了迎春花后,幼儿利用皱纸
12、揉团粘贴了迎春花,并装饰于主题墙。散步和春游中,幼儿对于春天的观察更广阔了,知识经验更丰富了。随着幼儿对春天事物和变化的兴趣,就丰富布置了班级的主题墙(增添小草、油菜花、桃花等),不仅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还动手参与制作。同时补充了手工区域制作柳枝,墙面上装饰柳树的内容。伴随着观察的深入,又及时取下迎春花贴上叶子,摘下桃子画上树叶等内容。又如某些半成品的墙饰中,像“树”很多班级都会有,可是很多树木一年四季都一成不变的。其实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让树变得灵动起来。首先,通过观察后让幼儿折纸剪桃花鱼树干上,寓意春天来了;随着天气的变暖,夏天即将来临,让幼儿取下桃花,画上树叶,感知夏天的树叶茂盛;秋高气爽,让幼儿绘画树叶或捡来落叶,呈现出秋天树叶变黄飘落的现象;冬天来了,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并在树下堆上雪人,感受冬天的寒冷。四季中的树在幼儿的活动中不断变化,激发了幼儿关注周围环境和四季变化,萌发了创设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帮助幼儿了解新知识,获得新经验,开发新能力。由此,班级环境创设不是教师或者幼儿单独完成的,而是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与课程、与环境、与教师互动的成果。环境不仅反应幼儿的学习生活,更要实现服务幼儿,服务教育教学。优美、动态的环境,给予幼儿美的享受,陶冶情操,又给予幼儿自主操作、主动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实现心灵互动,丰富知识,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