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对策分析摘 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加快,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出现了一系列财务舞弊事件,由此,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开始成为会计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起步较晚,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对投资者决策所起的作用还远远不够。本文以深市主板上市公司 2010年年报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内部控制强制披露规定未得到有效执行,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质量不高,并且得到审计部门核实的更少。 下载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作者简介:余剑梅,江苏苏州人,宁波工程学院经济管理
2、学院副教授,理论经济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研究方向: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10-69-03 随着 2000 年初美国的安然、世通等公司爆出一系列会计丑闻,使得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委员保罗?阿特金斯坦言,由于接连发生的美国大公司财务欺诈丑闻,美国证券市场遭受重创,损失约 5 万亿美元的市值,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针对这些财务欺诈事件,2002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著名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其中第 404 条款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做出了严格规定,要求其在年
3、报中提供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信息。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从几年前的郑百文、银广夏,到近年发生的中航油巨额亏损、四川长虹巨额应收款欠款案,无不显示我国公司治理环境中内部控制环节的薄弱以及有关信息披露的缺乏。由于企业的财务报告信息是债权人、投资者、合作商、政府以及企业管理人员等相关利益群体做决策的依据,而内部控制又对财务报告的质量具有保证作用。因此强制上市公司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并提供相关信息至关重要。 一、国内外研究概述 (一)国外研究概述 萨班斯法案的颁布强化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责任,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着重要影响。Chan K, Farrell B, Lee P(2005)通
4、过证据表明那些按照 404 条款披露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的公司相对于其他公司有更多的盈余质量管理和更低的投资回报。Doyle,Ge and Mcvay(2005)通过抽样调查发现内部控制报告和公司盈余质量有关,内部控制是盈余质量的一个驱动因素,并研究了内部控制和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HollisA-S,Daniel W.C,William R.K J(2006)发现上市公司在按照萨班斯法案 404 条款进行披露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内部控制投入较少和由于不披露内部控制问题而导致较多的审计人员辞职等。 此外,Andrew J. Leone(2007)对在年报中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进行了研究,发现内部
5、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有组织结构复杂性、存在重要组织变化以及在内部控制系统方面的投资等特质,同时提供了一些相关证据。Jacqueline,Linda, Catherine(2007)检验了股票价格对管理者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特性(如严肃性、管理者对内部控制效果的结论、审计能力、披露的模糊性等缺陷)及其他重要公告的反应,还研究了管理者的报酬与实质性控制缺陷之间的关系。 (二)国内研究概述 潘俊美(2009)通过对 29 个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公司和 15 个上海证券易所挂牌的公司公布的 2005 年、2006 年、2007 年年度报告中关于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
6、控制信息披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标准与要求不统一;形式化严重;缺乏主动和自愿性;缺乏评价标准。 秦冬梅(2010)认为:我国证券市场上经营失败的上市公司数目在逐年增加,其中与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或执行乏力不无关系。2006 年以前中国证监会对一般性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做出了一系列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尚存诸多不足与缺陷。第一,证监会 2001 年修订的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虽然规定上市公司监事会应就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发表独立意见,但该披露要求仅限于“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而并未要求披露公司建立内部控制的详细信息以及监事会的评价。第二,缺乏对内部控制报告格式和具体内容的
7、详细规定与要求。第三,对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方面没有相关规定。第四,没有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报告发表意见,难以保证其可信性。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 为充分了解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本文选取深交所主板上市交易的 487 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数据来源于 2010 年年报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 1不同类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比例分析 首先,对不同控制主体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进行统计,见表1。 从表 1 可以看出,93.9%的主板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了内部控制信息。但是,不同控制主体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比例存在差异,其中由财政部和金
8、融类公司控制的上市公司表现最好,达到 100%;而自然人控制、国家国资委控制和其他央企控制上市公司均低于平均水平,分别仅为92.1%、87.8%和 87.2%。 2不同类型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是否经审计部门核实比例分析 接着,我们对表 1 中在年报中披露内部控制的公司进行进一步分析,观察其内部控制信息是否经过审计部门核实。 由表 2 可以看出,深市主板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经审计部门核实比例较低,仅 10%强。但分类看,金融类公司卓尔不群,其内部控制信息经审计部门核实比例超过半数,达 66.7%。国家国资委和其他央企控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经审计部门核实比例差强人意,分别为 25.4和30.4
9、%。这说明中央企业总体来讲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由于中央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大,其对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的要求也更高,因而通过审计机构核实评价其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也更有必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财政部控制的上市公司没有一家经过审计部门审计,情况堪忧。 3内控信息披露详略情况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上述披露情况存在的差异,我们可依据其披露内容的详略程度归类。判断详略标准为:(1)重点是否突出; (2)内容是否全面; (3)意见是否完整。因此,同时满足上述 3 个要求的,认定其为详细披露;否则,则为简单披露。其中,简单披露又可以分为满足 2 个要求和满足 1个要求的简单披露两种情况。具体见表 3 从表
10、3 可以看出,有近 6 成的公司对内控信息做出了详细的披露,但我们不能据此做出判断,我们还需要统计有多少详细的内控信息披露是经过审计部门核实的。 4内控信息披露及其经营业绩关系分析 最后,我们对深市主板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总体情况与他们的经营业绩结合来做出统计,以便更深入地从中发现问题。因此本文规定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有所增长的为经营业绩佳,反之则属于不佳,详见表 4。 纵观表 4,可以清楚地得出结论,那些愿意披露且详细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上市公司,往往是经营业绩好。反之则不愿主动披露,即使披露也是简单披露。 三、原因分析 根据以上统计分析,我们发现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存在很多问题的,而
11、且其成因各不相同,具体表现为: .内部控制信息很少接受审计部门核实 从表 2 中清晰地看出,以深市主板上市公司为例,内部控制信息接受审计部门审计的是少之又少,只有 11.4%。其中对内部控制信息接受审计部门核实表现最为热情的是央企。由于央企企业规模较大,因此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有效性要求高,因此比较热衷接受审计部门的核实,但是即便如此,央企接受内部信息披露核实的数量也不过两三成而已。深思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在我国只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发表审核意见,在其他方面则没有更多的要求,其他的监管机构也没有针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法规和相关条款的出台。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力度降低了,这样上市公司在
1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时自然就会偷工减料,降低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 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不高 从表 3 的统计我们看出,在年报中对自己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做出详细披露的不到 6 成,一些企业甚至只披露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或对一些重要内控信息一笔带过,大大降低了所披露信息的质量。而且每个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详简不一,内容五花八门。完全按照指引要求披露的公司非常少,即使是披露较为详细的公司,也未能完全包含指引中所要求披露的内容。究其原因,那些内控信息披露不足的企业往往是经营业绩不佳的,这就从内部让他们失去了提高内控信息披露质量的动力,他们为了不让投资者对其管理能力产生怀疑、避免损坏其形象而故意隐
13、瞒不利消息。可见,经营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质量的高低。 四、相关建议 1.强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监管力度 首先,从企业内部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为从企业内部加强监管力度,应制定强化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委员会作用的措施。为了使审计委员会不至于成为“花瓶委员会”,证监会应尽快组织专家对审计委员会的具体运作和检验的标准进行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指南。证监会还应要求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审计委员会的组成、职责及其履行情况,而且审计委员会应保证从人员和章程两个方面独立于上市公司。 其次,从企业外部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一方面,应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核。注册会计师首先应当
14、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进行了解,再据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注册会计师也可以聘请有关的专家,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应加强有关监管部门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内部控制信息对于投资者而言是一项重要的决策依据,虽然有注册会计师的合理保证,但是不可避免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不失去审计客户而会与被审计单位串谋,因此需要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报告、注册会计师的审核报告定期或不定期地实施监督检查。证监会及证交所应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审核情况的监管,对于上市公司不按规定披露有关内部控制情况,包括不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虚假的信息或者隐瞒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以及会计师事务所
15、出具虚假审核意见等问题,应当予以惩处。 2统一注册会计师评价标准 为了保证内控信息披露的真实性,需要作为“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提供鉴证服务。然而,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虽然规定了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程序、方法和报告等一般性要求,却没有涉及评价内部控制的操作性工具。这不能回答应该对上市公司的哪些控制内容和要点进行测试,以及根据什么标准确定测试结果对应的评价意见类型。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为使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发表验证意见有规可循。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或会同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也可借鉴美国上市公司监察委员会(PCAOB)和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对关于财务报告内部
16、控制评价的相关规定制定评价标准,如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未更正的重要控制弱点,注册会计师不能发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的无保留意见;财务报告存在实质性错报,公司没有发现而注册会计师发现,则表明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重要控制弱点。同时应该在审核报告中注明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意见只是在置信度内的相对保证,而不是绝对保证。与审计报告相似,如果将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鉴定意见视作绝对保证,则超出了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能力,且会引起外部投资者对鉴定报告的误解。(责任编辑:吴之铭) 参考文献: 于文.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企业会计,2001,(09):102-108. 陈莹、李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J.会计研究,2007,(09):8896. 池国华、朱俊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研究与改进建议J.科学决策,2010,(12). 刘占双、王海霞.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原因分析J.会计研究,2004,(09):6266. 方红星.强制披露规则下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基于沪市上市公司 2006年年报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12). Bushman R;Smith A.Finaneial aceounting informa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