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国典型劳动保障智库特征分析研究德国是目前欧洲最大的市场和经济引擎,其科研和教育水平也享有国际盛誉。在智库建设方面,德国是最早建立智库的国家之一。根据全球智库报告 2015对智库的界定和统计,在全球智库分布中,德国以 195 家智库排名世界第 5 位。在欧洲乃至全球诸多国家中,德国智库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关注。德国亦是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创制国。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中国在许多方面已经或正在师法德国的经验。通过梳理和分析德国在该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智库,也必将对中国相关智库的建设和发展有所助益。 下载 德国的联邦制结构,州政府在智库成立和筹资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德国重要媒体的地理分布等因素是
2、重要智库并未全部集中于首都柏林的主要原因。通过研究,笔者总结归纳出德国劳动保障智库的基本特征。总体上,德国的智库分布较为分散和平均。特别是在劳动与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相关智库分布于柏林、慕尼黑、纽伦堡、波恩、杜塞尔多夫等城市。 一、学术型和倡议型智库并存 德国智库大体上可分为学术型智库和倡议型智库。学术型智库是数量最多的智库类型,占德国智库的 75%。 学术型智库理论上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按其组织形式可划分为三类: 一是由政府创建,在公共部门指导原则之内独立运作的政策研究机构。联邦政府有 40 个部级研究机构和半独立的研究机构,分别与各部委的工作领域相关,旨在为政策的制定实施提供科学支撑。此
3、类智库包括卫生部下设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Robert Koch Institute),该研究所主攻疾病控制和预防等公共卫生问题;经济事务和能源部下设的联邦材料研究和测试研究所(Bundesanstalt fr Materialforschung und -prfung),该研究所负责确保化学物质和材料技术的安全可靠性。德国主管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的部门为德国联邦劳动及社会事务部(Bundesministerium fr Arbeit und Soziales),目前未见该部设有专门研究机构。属于该类的还包括作为德联邦就业局特设机构的德国就业研究所(Institut fr Arbeitsmarkt
4、- und Berufsforschung,IAB),它是履行法定研究职责的智库。联邦研究机构由政府全额拨款。2013 年,该类智库共有雇员 21400名,其中研究人员超过 9400 人;2014 年的总预算为 18 亿欧元,其中用于研发的为 9.1 亿欧元。 地方政府也设有一些研究机构,主要研究领域为机械、人文学科、健康研究和自然科学。该类研究机构的主要资金来源为地方政府,少量来自商业活动或其他途径。 二是非大学的政策研究机构。这些政策研究机构往往强调自身超党派、超政治立场的性质,注册形式多样。例如,柏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Wissenschaftszentrum Berlin fr Sozi
5、alforschung,WZB),它注册为非营利的有限责任公司(gemeinntzige GmbH),出资者为联邦政府和柏林政府。再如马克斯?普朗克学会(Max-Planck-Institut,MPI)的研究所。马普学会是非营利性的,以私法下的协会形式注册。 三是隶属于大学的应用政策研究中心。影响力较大的是慕尼黑大学应用政策研究中心(Centrum fuer angewandte Politikforschung ),该研究中心是德国最大的、隶属于大学的聚焦于欧洲和国际问题的研究机构。其特殊之处在于注重舆论影响力,并且接受政府、欧盟与私营机构等多渠道的资助。在劳动科学领域,如工作、技能和培训研
6、究所(Institut Arbeit und Qualifikation, IAQ),它是杜伊斯堡-埃森系大学社会科学系的一部分。 除了以上三种类型外,德国还有部分私人智库,如非营利性的贝塔斯曼基金会(Bertelsmann Stiftung)。该基金会掌握大量媒体资源,致力于政治、社会、经济、教育、文化和健康领域的研究,主要资金来源于其在贝塔斯曼集团的股份收益。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有德国劳动研究所(Forschungsinstitut zur Zukunft der Arbeit,IZA),由德国邮政基金会资助。营利性的德意志银行研究部门(Deutsche Bank Research)、新
7、社会市场经济研究机构(Initiative Neue Soziale Marktwirtschaft)等。 倡议型智库参与某些政治活动或背书某些社会利益,主要包括依附于各行业协会的政策研究机构以及政党智库。在有着强烈社团主义传统的德国,雇主协会联合会(BDA)、工会联合会(DGB)无疑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重要的利益集团,这些组织都有相关的研究机构。如由德国工会联合会的汉斯贝克勒基金会(Hans-B?ckler-Stiftung)设立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所、经济和社会研究所,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劳动力市场、劳资关系和集体谈判等领域的研究。 政党智库一般以政治基金会的形式存在,如亲社会民主党的弗里德里
8、希?艾伯特基金会(Friedrich-Ebert-Stiftung),亲基督教民主党的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Konrad-Adenauer-Stiftung)等。政治教育和提供咨询是政治基金会的重要职能。政治基金会的产生与德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有关。近代以来,德国民主政治的曲折历史,使其意识到民主政治教育和广泛的政治参与在现代国家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目前联邦议会中的主要政党基本上都有一个亲近本党的基金会。这六大政治基金会独立于政党,但作为政党的智库,为政党制定内外政策发挥咨询和宣传作用,推广政党的价值观和纲领主张,表现不俗。政党基金会的经费主要来源于联邦和州政府拨款,少数来自私人捐赠。
9、二、资金来源多元,以公共资金为主导以保持独立性 德国智库资金来源多元化,包括联邦和州政府拨款、私人资助、社会组织资助、欧盟等机构等,这使得德国的智库能较为多样化和自由地运作。传统上,主要的经费来源是联邦和州政府拨款。较高的公共拨款比例旨在使智库尽可能地与私人利益划清界限,保持独立性和公益性。这一特点与不接受国家资助以保证独立性的美国智库大相径庭。德国联邦和州政府,一般各承担各州学术型智库预算支出的一半,如马普学会下设的研究机构。政党基金会的资金同样大部分来自联邦和州的公共财政拨款。由于德国不允许直接通过政党系统从事教育科研活动,数目庞大的公共基金流入这些政党基金会。 如今,也出现了一些大量接受
10、私人资金的学术型智库。如慕尼黑大学应用政策研究中心(Centrum fuer angewandte Politikforschung)的主要私人资助方是贝塔斯曼基金会。该研究中心是德国最大的、隶属于大学的关于欧洲和国际问题的研究机构。 三、研究人员在智库与大学间流动比较通畅 以欧洲标准来看,德国的智库平均规模较大。在 56 家已知详细雇员数目的机构中,15 家雇员数在 51 至 100 人间,13 家超过 100 人,28 家少于50 人。学术型智库的用人标准与科研机构基本一致,大部分的高级雇员具有博士学位,主要专业是经济学、政治学、国际关系,自然和应用科学。智库中的高级职位通常相当于大学中的
11、中级或高级教授职位。 智库研究人员在行政体制内外自由流动的“旋转门”现象在德国较为罕见,常见的是人员在智库与大学间的流动。在德国的议会民主制下,政府官员由职业公务员担任,很少通过政治任命。通常的变通方式是在政府首脑办公室内设立特别顾问,以及由外部专家组成的政策小组;或是设立非正式、临时的顾问机构。在这些顾问咨询机构中,智库研究人员并不占有优势,他们需要与其他专家、利益集团的代表竞争和合作。 四、学术型智库的协会化运作特色 德国一流的非大学研究机构大多属于马克斯?普朗克学会、莱布尼兹学会、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Fraunhofer-Gesellschaft )和亥姆霍兹联合会(Helmho
12、ltz-Gemeinschaft)这几大学术联合体之一。经济和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机构,主要属于前两者。研究机构协会化的运作方式是德国一大特色。 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全称为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协会(Max-Planck-Gesellschaft zur F?rderung der Wissenschaften e.V.,简称MPG),为德国的一流科学研究机构的联合体,其前身是 1911 年成立的威廉皇帝科学促进会。自 1948 年成立起,学会有不少于 18 名研究员获得诺贝尔奖,每年有超过 15000 篇文章在国际一流科学期刊上发表。马普学会是非营利性法人机构,以私法下的协会形式注册。最高的决
13、策机关是其评议会(Senate),其职能包括选举主席和管理委员会;成立、撤销或改建研究所;决定采纳新的科研方向;任命科学委员会委员、研究所所长和研究组(室)主任;决定收支和其他财政经费的开支;决定研究所章程。评议会由中央、地方、科学界和舆论界等代表组成。 目前(至 2015 年 1 月)学会下属 83 个研究所,涵盖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等研究领域,其中有 5 个位于德国境外。马普学会共有 17284 名雇员,其中 5664 名科研人员,占总雇员的 32.7%。此外,还有4718 名青年和访问学者。共计 22002 人在马普协会工作,与前一年相比增加了 1.7%。女性雇员的比例为
14、44.6%;其中科研人员中女性占比 19.4%,非科研人员中女性雇员占比 55.4%。外籍雇员占所有雇员的比例为 20.5%。 科研人员中,39.6%的为外国国籍。 2015 年,马普学会的年度预算约为 21亿欧元,其中来自联邦和州政府的各占 41%,来自欧盟等第三方资助的占18%。 莱布尼兹学会(Leibniz-Gemeinschaft)是德国主要的学术型智库联合会,成员包括 89 所研究领域涵括人文社科、经济、生命科学、数学、自然科学、机械、环境等的一流非高校研究机构。其中至少有十余家机构从事应用政策研究。其中德国经济研究所(DIW)、汉堡世界经济研究所(HWWI)、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IFW)等 6 大经济研究所,以及柏林社会研究科学中心(WZB)都是为决策者提供咨询服务的知名智库机构。该学会下的研究机构在法律地位、财务、研究项目上都是独立自主的,同时接受常规的外部评估。学会的研究机构与 140 个国家有 3900 项正式的国际合作项目(2014 年)。2015 年,学会的研究人员共计 9200 名,年度预算约 16亿欧元。预算资金中来自联邦和州政府的各占 39%,第三方资助的占 23%。 (作者简介:华颖,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俞贺楠,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