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双创扶持政策汇编.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388078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19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双创扶持政策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成都市双创扶持政策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成都市双创扶持政策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成都市双创扶持政策汇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成都市双创扶持政策汇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成都市双创扶持政策汇编成都 “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15-2025 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59 号) ,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活力,适应和引领成都经济发展新常态,驱动成都经济创新发展再出发,特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一)总体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顺应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潮流,充分发挥市场对创新创业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性作用,强化企业的创业主体地位,突出青年创业者的主力军地位,大力发展众创空间,着力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活力,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二)发

2、展目标。到 2020 年,形成全域覆盖、功能完善、特色突出、全国领先、示范带动的创业支撑体系。创业力量高度汇集。形成以青年大学生、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海归创业者、连续创业者等为代表的创业人才群落,科技创业者突破 20 万人。创业载体快速发展。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梯级孵化体系,建成中西部规模最大、孵化能力和服务水平全国一流的创新创业载体群落,创新创业载体数量达到400 家,载体面积 1500 万平方米以上。创业资本高度聚集。构建“创业投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多层次创业融资服务体系,新设立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 100 支以上,创投机构管理资金规模超过 2000 亿元。创业服务体系完善

3、。构建覆盖创业全过程的综合服务体系,创业服务机构达到1000 家,创业导师达到 2000 人。创业产出成效显著。科技企业达到 10 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2000 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 2 万亿元, “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 300 家,年度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5 万件,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 20 件以上。创新创业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人人支持创业、人人推动创新的文化氛围,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打造“成都创业、创业都成”城市名片。到 2025 年,将我市建成各类创业人才实现梦想的首选地,全球创新要素聚集的新高地,2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新标杆,国家自主创新发展的引领区以及全国领先

4、、国际知名的“创业之城、圆梦之都” 。二、主要任务(一)汇集创业力量,增强创业源动力。围绕我市重点产业需求,激励青年大学生创业,支持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聚集海内外人才创新创业,鼓励企事业人员连续创业,汇集各类创业力量,增强创业源动力。1激励青年大学生创业。依托各类孵化载体建设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引导青年大学生到孵化载体创新创业。鼓励在蓉高校开设创业课程,设立创业俱乐部,探索建立“学业+创业”双导师培养模式、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业绩与学分挂钩机制。建立大学生创业天使投资基金、大学生创业风险援助资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各类金融支持。实施“大学生创业新星计划” ,大力培育大学生创业先锋。2支持

5、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落实成都市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在蓉协同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支持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部、省属高校开展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改革试点。引导国内外高校院所在蓉设立“技术转移+创业孵化”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资助国内外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带技术、带项目在蓉新领办企业。支持在蓉高校院所在编在岗科技人才兼职从事创新创业活动。3聚集海内外人才创新创业。联合四川大学等高校设立“海内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基金” ,探索建立“企业提需求、高校出编制、政府给支持”的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模式。深入实施“成都人才计划” ,对带技术、带项目在蓉新领办企业的两院院士、国家及

6、省“千人计划”和“成都人才计划”创新人才入选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海外留学人员等人才给予资助。发挥成都人才发展促进会作用,切实加强对海内外人才的创业服务支持。4鼓励企事业人员连续创业。鼓励企事业人员发挥技术、管理等优势连续创业。鼓励新兴产业领军企业、知名天使投资机构设立连续创业者投资基金,重点投资企事业人员连续创业。加大对连续创业者的创业服务力度,在创业项目选择、创业团队组建等方面给予支持。(二)建设创业载体,夯实创业承载力。鼓励建设创新型孵化器、专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支持领军企业、高校院所建设创业孵化平台,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

7、器”梯级创业孵化体系,为创业团队和创业企业提供创业物理空间和专业化服务。1强化创新型孵化器建设。大力发展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3。支持成都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五城区和双流县、郫县等有条件的区域,打造“孵化器+宿舍” 、 “孵化器+商业空间”等创业社区。支持发展西南交通大学创客中心、成都创客坊等一批创客空间。支持建设创业场、游戏工场、十分咖啡、蓉创茶馆、8 号平台、成创空间等一批“孵化+创投”模式的新型孵化器。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孵化机构落户成都。探索在美国硅谷、北京、深圳等创新创业活跃地区建设孵化载体,吸引各类人才在成都注册企业并进行异地孵化。2优化专业孵化器建设。围绕新

8、兴产业领域,着力建设天府软件园、天府生命科技园、移动互联网大厦、国家信息安全孵化器、红星路 35 号、东部记忆新媒体产业园、青羊电子商务产业园、崇州大数据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孵化器。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工业总部、闲置楼宇和厂房转型成为各类孵化载体。积极引进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在蓉设立专业孵化器,支持建设专业领域创投基金和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推动创业企业围绕产业链聚集发展。3推进科技企业加速器建设。围绕省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我市优势特色产业,依托创新驱动发展试点示范区,重点在成都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规划建设一批新兴产业加速器。加快建设成都经开区国际汽车“智造城” 、金牛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

9、、双流大学科技创新园、彭州航空动力产业园、金堂节能环保装备科技产业化基地、郫县中国川菜科技产业化基地、蒲江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园等一批科技企业加速器,为孵化企业提供更大的研发和生产空间、更完善的技术支撑和商务服务。4鼓励领军企业、高校院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支持新兴产业领军企业通过“平台+创投+市场”的孵化模式,培育和孵化具有前沿技术和全新商业模式的创业企业。支持在蓉高校院所与所在区(市)县利用高校院所周边存量土地和楼宇联合建设创新创业载体,加快建设环电子科技大学、环西南交通大学、环西南财经大学知识经济圈和西南石油大学能源装备产业基地等协同创新试点区。支持在蓉高校新建国家级、省级大学科技园,深化四川

10、大学等 4 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 5 个省级大学科技园建设,形成围绕高校院所发展的创业群落。 (三)强化科技金融,提升创业支撑力。围绕创业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构建“创业投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多层次创业融资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区域科技信用体系,完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深度融合。1构建多层次创业融资服务体系。创业投资。鼓励有条件的区(市)县设立天使投资引导资金,联合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共同出资设立天使投资基金,联合高校院所、新兴产业领军企业设立内部创业基金,4通过引导性参股或跟进投资,为我市创业团队和创业企业提供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支持。成立天使投资人

11、协会,培育和壮大本土天使投资人规模。债权融资。支持各区(市)县政府建立创业企业债权融资风险资金池,鼓励银行、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面向创业企业和创业团队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股权质押融资、票据融资和信用贷款等。上市融资。完善上市和挂牌企业后备资源库,建立市场优选机制,推动创业企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 ) 、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融资。2打造区域科技信用服务体系。支持与人行成都分行共建综合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实现科技资源与信贷资源的常态化、交互式对接。引导建立科技企业信用评价标准,设立信用促进专业协会,开通

12、创业企业银行贷款绿色通道。积极探索在政府采购、项目招标、财政资助等事项办理中,将科技企业信用评级纳入审核评价指标体系。支持与“新三板”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共享企业信息资源,合作建立科技企业价值分析系统。3完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拓展盈创动力平台服务功能,探索适合创业企业各成长阶段不同需求的个性化服务模式,扩大在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成都技术转移集团技术转移和科技金融服务功能,联合在蓉高校院所构建涵盖科技成果“发现、筛选、撮合、投入”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支持高校设立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四)聚集创新要素,强化创业保障力。探索推进公益服务与市场化服务有效结合的模式

13、,聚集创新要素,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网络体系,提升创业服务水平,构建全国一流的创新要素聚集高地。1打造创新要素集聚区。支持成都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 、双流大学科技创新园打造创新要素核心集聚区,吸引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入驻。支持成都高新区和有条件的区(市)县打造创业街区,构建创业服务微生态。深化建设盈创动力大厦、博瑞创意大厦、财富又一城、汇融国际等一批特色科技专业楼宇,培育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高端服务业新业态。2建设创新要素大市场。依托“科创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采用O2O 商业模式,聚集创业服务产品,打造创新要素商城,建设“创业天府”云孵化平台。启动

14、建设线下创新要素有形交易市场,引进各类创业服务机构,实现科技金融、创业交流和教育、创业孵化、政务服务等功能集成,完善创新创业服务链,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圈。53共建“创业天府”学院。组建成都创业培训联盟,聘请大学校长、成功创业者、知名天使投资人等担任创业导师。与高校、知名机构、大企业联合共建“创业天府”学院,打造创业指导平台。引入国内外知名创业品牌课程,面向创业者、创业企业、创业团队等传授知识、分享经验、碰撞智慧。(五)塑造创业品牌,扩大创业影响力。打造具有成都特色的创业品牌,建设一流政务服务环境,大力营造创业文化氛围,使创业成为一种价值导向、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代气息,塑造成都“创业之城、圆梦之

15、都”城市形象。1打造知名创业品牌。开展“创业天府菁蓉汇”品牌活动,并将其系列化、常态化、持续化。积极承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 “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创新中国 DEMO CHINA 等国际性、全国性创业活动。支持举办成都青年创业大赛、四川大学“创想汇” 、电子科技大学“E 计划” 、西南交通大学“萌芽杯”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利用西博会、欧洽会、海科会等会展平台开展创业交流。2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利用各类媒体,传播创业故事,宣传典型创业企业和创业人才。打造创业领军人物聚集的“创业群落” ,吸引更多海内外优秀人才和创业团队落户成都。大力表彰创新创业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业

16、氛围,弘扬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善于圆梦的城市精神。3构建一流政务环境。深化综合配套改革,推进依法行政,优化简化政务服务流程,实行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管理,推动商事登记改革、人才流动、财税扶持等政务服务高效协同,大力建设与国际惯例接轨、国内领先的政务服务环境。三、保障措施(一)构建联动协同工作体系。发挥市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职能,加强相关部门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协同工作,构建市、区(县)市两级联动工作体系,强化区域创新创业发展规划引导,加强政策集成,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推动形成以成都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为核心,五城区为重点,近远郊区(市)县各具特色的全域创新创业格局。(二)强化创新

17、创业目标考核。完善区域创新创业考核督促机制,将重点任务分解到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市)县,并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管理,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形成各具特色、错位竞争、竞相发展的工作格局。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区域创新创业监测评价,建立区域创新发展报告制度。(三)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建立完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积极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引导6各类社会资本支持创新创业。(四)建立创新创业合作机制。加强与中关村、张江、东湖、深圳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联系与协作,加强与重庆、武汉、西安等中西部城市的互动联合。发挥成都作为四川“首位城市”

18、的带头引领辐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成都平原经济区协同发展,带动全省创新创业资源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成都市创新创业载体资助管理办法解读文本一、制定背景(一)制定成都市创新创业载体资助管理办法 的意义和目的随着我市经济总量的日益增长,宏观调控的不断深入,要素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生存空间已越来越小,必须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源头企业、培养创业领军人才为宗旨的创新创业载体为实现这一转变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前提条件。 成都市现有 26 个已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国家大学科技园 4 个,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 6 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16 个),暂无市级孵化器。目前我市科技

19、企业孵化器尚无明确的定位及分类,支持孵化器和创业企业的政策环境尚不健全,孵化器整体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科技创业需求,对创业企业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链接与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不足,大部分科技企业孵化器存在仍以提供单一的物业服务为主等问题。为全面提升和拓展我市创新创业载体功能、水平与规模,深入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健康持续发展,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市科技局 2013 年印发了成都市创新创业载体资助管理办法(成科字201331 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并设立了市级创新创业载体资助专项预算。 (二)制定管理办法

20、 的依据和起草过程 我局以科技部出台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为依据,收集和整理了其他城市在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方面的相关管理规定,经认真研究讨论并结合我市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管理办法。 二、主要制度及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关于适用范围 管理办法是市科技局首次发布的关于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发展的支持政策。与其他同类城市相比,管理办法根据成都市创新创业载体内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和需求,将载体细分为创业苗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科技专业楼宇和科技产业化基地五种类型。管理办法在支持载体定位及分类方面,更明确也更有针对性。 (二)关于经费资助 市级创新创业载体资助专项预算主要是对

21、新建的市级创新创业载体和国家级创新创业载体给予经费资助、对综合评价优秀的已建创新创业载体给予经费补贴。其中,对新建的市级科技创业苗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科技专业楼宇、市级科技产业化基地,分别给予其运营机构(楼宇管理单位)一次性3010050020 (三)关于创新创业载体提供服务为了大力发展“综合孵化器+专业孵化器+ 企业加速器”科技创新创业载体集群发展模式。综合性孵化器和科技产业化基地侧重提供场地、人才、创业辅导、投融资、政策落实、商业资源等支撑性服务;各专业孵化器则侧重开展公共技7术服务平台、分类跟踪、项目支持等各类增值服务;企业加速器则重点提供满足高成长性企业加速发展所需的空

22、间以及金融、投资、市场等个性化服务,从而帮助企业迅速实现产业化。成都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实施意见(成办发201321 号)为推动我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知发管字2004126 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开展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推动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促进高科技成都建设。围绕加快成都新型工业化进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成都对外开放形象、营造良好的创业投资环境的目标,坚持以试点促推广普及、以示范促深化发展,加强知识产权综合能

23、力建设,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水平。二、工作目标通过开展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和保护工作新体系;构建有利于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市县联动、部门协作的工作新机制;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法治、舆论新环境,将成都建设成为创新活力强劲,转化渠道顺畅,知识产权保护有力,全国一流的知识产权强市。-全市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 15%以上,其中发明专利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例达 30%以上,涉外专利申请大幅增长;全市商2标注册量8年均增长 10%以上,著名商标数量明显增多,驰名商标有新的突破;以计算机软件为主的各类作品著作权登记数量大幅增长。-

24、全市专利实施新增产值、新增利税、创汇不低于同期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培育市级以上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达 50 家以上。-进一步加强市级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县级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市及各区(市)县设立知识产权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年结案率达95%以上。-各级各类知识产权教育培训不低于 2 万人次/年,培养一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三、工作重点(一)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1.完善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市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制度的作用,加强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统筹协调。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加强与经济、科技、司法等部门的协同配合,逐步建立横向

25、联动工作机制。2.加强全市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推动市级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强化工作职能,充实和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行政执法队伍;加快推进县级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工作机构,落实专职人员和工作经费。3.加强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体系建设。以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要服务对象,分9类指导,建立和完善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体系。(二)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1.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知识产权相关部门和社会服务组织管理部门要加强协调,引导、鼓励和支持组建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组织,重点培育专业化、规模化和多功能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并不断强化其

26、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代理、评估、咨询、检索、交易等多种形式的中介服务机构,为社会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知识产权服务。2.加强知识产权中介服务队伍建设。加强对知识产权服务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培养一批不仅熟练掌握国内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相关业务,还熟悉国际知识产权实务的专业人才。3.完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整合知识产权信息资源,构筑集专利、商标、版权信息和服务于一体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开展多层次的合作与交流。(三)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1.加强知识产权政策法制环境建设。修改和完善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政策措施,适时报请市人大制定、发布成都市专利保护和促进条例等知识产权地方法规。完善成

27、都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年度定期发布制度。积极研究和制定在科技、经济、外经、外贸、教育等领域鼓励发明创造、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规范性文件。2.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和水平。103.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加大我市专利、商标、版权、公安、文化、质监等部门的行政执法协作力度,密切与法院、检察院和成都海关的信息沟通,并逐步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4.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点围绕我市支柱产业,切实做好生产、科研、商品流通、技术贸易、作品创作和传播等重要环节,以及科技园区、大型展会、技术交易市场等重点领

28、域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监督和执法工作。5.探索建立行政执法、行业自律、企业维权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自律和预警机制。在电子信息、医药等重点领域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在行业协会探索建立行业知识产权保护自律和维权性组织;在全市推行商标使用许可公示制。6.加强外经外贸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尤其是加强重点出口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强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开展知识产权海关登记备案工作。(四)营造自主知识产权形成和转化环境。1.编制并实施成都市知识产权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专利、商标、版权“十一五”发展规划。加强宏观指导,强化知识产权在技术创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导向作用,促进知识产权与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发展紧密结合。2.建立考核评价和奖励激励机制。将知识产权申请量、拥有量和实施效益作为对相关单位科技进步和经营管理水平的考核评价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