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合型班队活动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388509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 整合型班队活动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 整合型班队活动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 整合型班队活动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 整合型班队活动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 整合型班队活动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整合型班队活动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的提出1当前班队活动的状态与问题班队活动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通过培养人而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我们能够感受到德育管理体系和制度正在不断完善,队伍建设开始受到关注,特色开始形成。但当我们深入观察德育开展的整体状态,不能不对其中的低效甚至无效产生强烈的感受。德育管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立场的缺失。学校德育管理沿袭着自上而下、贯彻落实的工作思路,德育管理者寄希望于通过统一的安排、计划、落实、检查、奖惩等方式,以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规范与目标的达成。这一管理思路,缺少对学校内部各年级和各教师的个性与丰富性、创造性的尊重,缺少对可能的发展空间的开

2、放,因此,形成为一种规范过多、个性不足、创意缺乏、生气淡薄的学校德育状态。整体性、系列性的缺乏。这首先是指学校缺乏整体的德育规划,尽管每个月、每个学期都在做许多事,会有许多的主题教育月、主题教育活动,但更多是点状构成,而非系统整体。其次是管理过程的散乱,上级有任务安排就做,没有任务也就不再自觉地研究和思考,做事的过程中也缺少对管理手段、方法、策略与管理目标相关性的系统研究。再次是各年级之间、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的教育活动缺少系列性,因此形成不了学校层面针对不同年级的教育系列。教育性的缺失。学校各种活动看起来丰富多彩、轰轰烈烈,各种要求按部就班、中规中矩,但是,学生发展工作的实效性不强,对学生发展的

3、影响不大,对学校改革的推进效应不明显。学校德育工作的价值取向在于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关注每一个学生,把学校教育价值观聚焦到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实现幸福人生奠定基础上”。在这一德育价值取向的指导下,重建一种基于学生成长需要的德育管理,借助有效的德育载体,设计德育活动体系,也许是增强学校德育效果的一个必要的改革策略之一。2、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1)进一步明晰学生工作的价值观。学生工作是学生在校日常生活重要而综合的构成部分。相对于学校的教学工作与教学管理,学生工作所面对的,2正是丰富多彩、类型多样、结构复杂的学生生活;学生工作所利用的,也正是这类发展资源;学生工作所指向的,正是通过改

4、造、重建学生的学校生活,提升学生的发展水平。(2)进一步更新学生观。学生的具体性、丰富性、与差异性决定了在学生工作中,班主任需要有“具体个人”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现实存在,尊重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班级的独特、具体。推动教师对活动中呈现的差异资源、发展资源作出具体的研究。进一步的工作,需要教师具有对学生成长需要的清晰认识,并意识到这一成长需要与教育的内在关系,才能展开。(3)进一步更新活动观,学生工作中活动本身的综合发展性、动态生成性、双边共时性等活动观的更新。(4)进一步重建学生工作中教育者的自我观。在当前的学生工作变革中,突出的是抽象思维,缺少的是综合具体思维;突出的是点状思维,缺少的是整体系

5、统思维;突出的是静态思维,缺少的是动态生成思维;突出的是素性思维,缺少的是关系场域性思维。二、课题研究的理论界定1、所谓整合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通过相同点或相异点的有效组合,重组直至融合、共生,使现存共有资源达到良性组合的最优化状态,即通过动态地综合使其更加完整和谐。2、综合意识:综合意识关注的是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多种教育主体的综合互动和多种教育力量的介入可能。3、成长需要:是从成长、发展的角度认识、体悟当前学生的成长,发现学生当下已经显现出来的成长可能性,其具体表现可以是学生当下呈现出的、必须解决的、否则很快就会影响学生成长的一系列问题,也可以是学生显现出的新的兴趣、爱好、能力的提升、

6、才华的展现等需要。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1、研究目标(1) 、通过研究,实现班主任与学生工作负责人自身成长与工作方式的转型。坚持成人与成事相统一的原则,提升研究者的内在素养,丰富其精神世界,形成其不断发展的成长状态,以此推动实践质量的提升,同时在实践中不断自我更新。(2) 、通过研究,聚集学生成长需要,促进学生主动、健康成长。 “新基础教育”对学生生活及成长需要的关注,是学生工作改革与研究最为直接的切入口。学生工作需要尊重、认识学生的成长需要,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并在更高发展平台上促进学生生成新的成长需要。3(3) 、通过研究,使班队活动形成生命成长的全程综合意识,实现成长教育系列性的育人价

7、值。在生命全程的意义上看待人的生存与发展,自然就会形成相对开阔的视野,能够将“现在”融入“过去”与“未来”的时间长河中,并且同时能够在生命全程的意义上认识“现在” 。有了这中意识后,我们对当前学生成长问题的关注和成长教育的策划,就有了长程的眼光和长效的追求。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关注诸多教育主体,包括自我教育主体、各类学生群体、家长、班主任、团队指导教师、学科教师等;关注多种教育资源所内含的教育力量,包括文化的力量、制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活动的力量等。2、研究内容(1)班队活动与班级建设的整合。充分利用班队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班级环境的布置,班级人际关系的营造,形成具有个性的班级文化。(2)

8、班队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探索班队活动与语文学科、英语学科、数学学科、体育艺术学科的整合途径与方式,形成一系列的案例与经验。自觉提升班主任利用学科教学的资源开展班级活动,通过班级活动提升学生学科学习的质量和整体发展的水平。(3)班队活动与学校大型活动的整合。以“新基础教育”的理念和研究方式改造学校大型活动的设计方式、展开方式、呈现方式,自觉将学校大型活动与班级活动有机整合,提升活动对学生和教师的成长价值。(4)班队活动与社会化资源的整合。促进学生社会意识的发展,引导学生关注、研究当前的社会问题;开发促进学生发展的民俗、成事、国家乃至全球性教育资源;开发促进学生发展的家庭文化资源;开发促进学生发

9、展的社区文化生态的建设。3、创新之处(1)在学生工作于学科教学双向建构的意义上实现二者的整合。探讨班级建设与语文学科、英语学科、数学学科、体育艺术类学科的整合途径与方法,形成一系列的案例与经验。(2)实现学生工作与学校整体变革之间的沟通。使学生工作自觉地融入学校整体转型之中,在学校办学目标相对清晰、整体规划逐步形成的前提下,自觉实践本领域的变革。(3)实现学生工作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安排,与家庭和社区生活的沟通和整合,在自主的实践中产生互动效应,尤其是借助外部的力量与资源,强化学校教育自身的力量。4(4)提升学校层面大型活动的内在品质,内化为班级活动的有效资源,以“新基础教育”的理念与研究方式

10、改造其设计方式、展开方式、呈现方式,提升活动对学生和教师的成长价值。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途径l、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内容分析法通过对文献的定量分析,统计描述来实现对事实的科学认识。这两种方法有共同的对象,都不与文献中记载的人与事直接接触,因此,又称为非接触性研究方法。二者的区别是在分析的重点与分析的手段上有不同。文献研究是每一项课题研究的必备工作,也是衡量一项课题研究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2)行动研究法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

11、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教学行为的目的。即行动研究是针对教师在课堂上遇到的实际疑问而出发。着眼于实际的教学问题。行动研究的结果是一些能改进教学问题的新做法。教师通过有系统地搜集证据,寻找出哪些才是有效的解决方案,采取哪种教学策略(行动)来改善问题,探讨能否有效地改善现存问题等。(3)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又被称作案例研究。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具有三大特点:(1)研究对象的个别性与典型性;(2)研究内容的深入性

12、和全面性;(3)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4)教育经验总结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2、研究途径:(1)通过文献研究法,搜集 的理论和同行的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并根据 。(2) 通过班队活动与班级建设、学科教学、学校大型活动、社会化资源的整合等方面的研究,实现班主任自身成长与工作方式的转型,促进学生主动、5健康成长。(3)探究整合型班队活动的实施策略,使班队活动形成生命成长的全程意识,聚集学生成长需要,实现

13、成长教育系列性的育人价值。五、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是:在“新基础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调查、学习、思考、研究等积极探索整合型班队活动的途径、方法, 从而达到在“在成事中成人”,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2010 年 12 月2011 年 2 月):调查与分析,主要通过文献法和调查法,请有关专家讲座等。课题组成员学习“新基础教育”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和与课题有关的专著及研究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并制订研究方案,组织申报。2、实施阶段(2011 年 3 月2012 年 2 月):通过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在自己所教班级实验研究。重点

14、结合自身班级情况和个人实际,应用“新基础教育”理念,进行整合型班队课的研究,并对研究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中期研究报告。3、继续实施阶段(2012 年 3 月2013 年 2 月):通过行动研究法,课题组对前阶段研究进行总结、反思、交流,向全校班主任教师推广,全体班主任参与整合型班队活动的研究中来,形成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班队活动的模式。4、总结阶段(2013 年 3 月6 月):重点做好总结,鉴定、结题工作。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等,对研究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结题研究报告,汇编课题论文、案例集。六、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序号 姓名 专业技术 职称 现任相关 职务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1

15、潘文吉 小高 学生处负责 人 课题组主持人2 王丽芳 小高 班队教研组 长 副组长,负责班队活动的研究3 吴 晶 小一 班主任 主要开展与学科整合的研究4 宣维健 小一 班主任 主要开展与社会化资源整合的研究65 张小妹 小一 班主任 主要开展与班级建设整合的研究6 吴 鹰 小高 班主任 主要开展与社会化资源整合的研究7 周燕金 小高 班主任 主要开展与班级建设整合的研究8 张 霞 小高 班主任 主要开展与学校大型活动整合的研究8 莫谢蓓 小一 班主任 主要开展与学科整合的研究10 黄 英 小高 班主任 主要开展与学科整合的研究11 卢丽艳 小高 班主任 主要开展与学校大型活动整合的研究七、完

16、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1、学校领导重视。学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组长,教科室、教导处成员为组员,具体由教科室指导课题研究。今年学校已经创建为常州市优质小学,学校还定期请教育专家来校指导课堂教育,并且正在全面引进“新基础教育” , 有学校的大力支持,教育专家的引领,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更深入,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化,促进班主任队伍与学生的共同发展。2、研究队伍精干。本课题共有 12 人组成,小学高级教师 8 人,小学一级教师 4 人。课题组主持人潘文吉,学校学生处主任,曾参与过区、校级课题的研究,多篇论文在区及以上获奖,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科研能力。课题组主要骨干王丽

17、芳,学校班队教研组组长,有较强的学习力,并积极组织在教研组中开展各类研究活动。其他成员为学校的骨干班主任,有较强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和一定的教科研能力,都在教学第一线,对本课题的研究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3、研究制度完善。学校建立了教育科研制度网络,建立了教育科研制度、教育科研目标考核制度、教育科研过程管理制度、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制度。4、后勤保障。学校对课题研究所需时间、资料、设备、经费等全力支持,现在学校具有系7统完善、资源丰富的网络教室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移动实物投影十余套,各个教室都配有“二机一幕” ,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后勤保障。八、本课题研究基础和主要参考文献近几年来,我校有多项省、市、区级课题已经结题,教师都有一定的的科研能力。而且本课题组成员都在教学第一线,有较高的教育科研理论素养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学校已经创建为常州市优质小学,并正在全面引进“新基础教育” ,相信,有学校的大力支持,教育专家的引领,教师的共同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化,促进班主任队伍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1、李家成、王晓丽、李晓文著“新基础教育”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新基础教育”论教育科学出版社3、 叶澜等著“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报告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公文范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