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人性善述论摘 要性善论是孟子思想的基点,是孟子人道精神在动乱不堪的时代的选择,孟子人性善的实现途径是自我反省和恪守道德规范。本文从性善论的内容,基本观点、性质和现实意义三个方面来阐述孟子性善论。【关键词】 孟子 性善论 内容 基本观点 性质 现实意义 孟子是儒家学派第一个提出系统人性理论的人,性善说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的命题,成为儒家学派最有代表性的人性学说之一。孟子在人性上主张性善,在孟子滕文公上最早提到性善,“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的性善论是儒学思想史上影响深远的人性理论,在当时及对后世的人性理论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孟子的很多思想都是从人性之善出发进行论证的,性善论是孟子思想的基点。在政治治理上,孟子提出“保民而王”,孟子在论证实施仁政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时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于掌上。”(孟子公孙丑上),其中的“不忍人之心”其实就是人性之善,孟子将性善作为仁政的基础,实施仁政便可实现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