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分第Ⅰ卷.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07986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试卷分第Ⅰ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本试卷分第Ⅰ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本试卷分第Ⅰ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本试卷分第Ⅰ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本试卷分第Ⅰ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第卷(选择题 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由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可以得出的正确判断是当时 A.国家管理制度非常落后 B.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矛盾 C.统治者利用血缘关系管理国家 D.国家政权由严密趋向松散 2.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 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

2、.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3.春 秋战国大变革时代,属于政治体制剧烈变化的是 从世卿制到任官制 从内外服制到分封制 从井田制到私田制 从封国制到郡县制 A B C D 4.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对官吏有任免权,官吏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官在则有俸禄,不在官,俸禄也就取消。皇帝及中央有权监察地方官吏的政务、财政和有无不法行为之权。”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首先始于 A夏朝 B西周 C秦朝 D唐朝 5.下表四段资料是中国历代选拔官僚的方法,请依实施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丙甲乙丁 D乙丁丙甲 6.隋代以

3、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由此可见,隋代 A.实行了科举制度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三省六部制约皇权 7贞观年间,日本的遣唐使、僧侣通过学习唐朝文化,推动了“大化改新”的进行,大大促进日本社会的封建化过程。当时日本人学习到的唐朝制度中不包括: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内阁制 D均田制 8.元朝打破了自魏晋以来三省分掌全国政务的惯例,实行“国之政本”的中书省一省制。对其作用表述有误的是 A.有效避免“政出多门,不相统一” B.有利于克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争权等弊端 C.有效避免宰相专权,架空君主 D.有

4、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9下列关于内阁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明太祖时期,殿阁大学士通过票拟参决政事 B. 随着内阁地位提高,六部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资料甲 “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处人充 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资料乙 “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资料丙 “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资料丁 “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C. 皇帝以批红的方式采纳或否决大学士的票拟 D. 清朝初年,内阁被议政王大臣会议所取

5、代 10.王昶于乾隆二十四年( 1759 年)充军机章京,在其所作的军机处题名记一文中记载,军机处日常的职责除了“恭拟上谕”外,如果“内外臣工所 奏有旨敕议者”,则交军机处“各审,其可否以闻”,及“内外臣工所奏要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由此可见军机处 A有着很高的办事效率 B实际行使了宰相的权力 C只是协助皇帝处理奏折 D已成为最高的决策机构 11.在雅典法律演进进程中有如下记录:公元前 621 年雅典的德拉古法典出现了抽签选举等相关条款;梭伦将改革条文刻在 16 块白色旋转的木板上,公布于市场;“陶片放逐法”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防止僭主政治的复辟。对上述雅典法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雅典成

6、文法诞生于公元前 6 世纪 B.以法律形式体现民主精神与原则 C.梭伦借鉴十二铜表法立法经验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12.十二铜表法第六表规定: “ 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 ” 这一规定从本质上表明十二铜表法 A.是以往罗马习惯法内容的汇编 B.保护物品所有者的私有财产权 C.限制贵族特权,维护平民利益 D.深受西塞罗自然法思想的影响 13.下列对有关古罗马万民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在不断 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B.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C.沿袭原有公民法体系 D.侧重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14.历史学家巴里科

7、沃德认为:“ (权利法案 )规定,国王必须定期召开议会,但到底几年召开一次,法案并没有做出详细规定,更何况国王依然拥有随意召开和解散议会的权力;国王还拥有制定内外政策的权力,拥有任免各部大臣及官吏的权力。”据其描述,当时英国 A.实行责任内阁制度 B.削弱了议会立法权 C.国王仍然拥有较大的行政权 D.国王处 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15.“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 A.君主立宪制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责任内阁制 D.1832 年议会改革 16.1789 年,法国通过了人权宣言,有历史学家这样

8、解释“宣言”二字:“有意模仿国王诏书中的神圣程式”,通过“诉诸普遍原则,诉诸神授,而赋予人民主权以以往君主行为才有的神圣色彩”。这一解释 表明人权宣言的颁布 A.从君权神授走向了民权神授 B.彻底否定绝对的君主制 C.按卢梭的理想实行直接民主 D.推动革命迅速走向高潮 17.“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形式。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法国 1875 年宪法 D.美国 1787 年宪法 18.在法国走向共和的艰难过程 中,各种政体纷纷在法国出现,法国成为

9、各种政治制度的试验田。法国 19 世纪初期的政治演变的状况是 A.从共和制到君主制 B.从君主立宪制到共和制度 C.从君主制到共和制 D.从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制 19.1880 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开埠通商 协定关税 片面最惠国待遇 领事裁判权 A. B. C. D. 20.吕思勉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政治上的失败是因文化上的落后。”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创立拜上帝教 奉行平均主义 重建等级礼制 提倡效法西方 A. B. C. D. 21.孙中山说:

10、“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发生在 20 世纪初 的“那次血战”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22.右图是 1907 年发表的漫画 (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 )。其政治寓意是 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近代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C.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 D.近代中国呈现国富民穷的格局 23.唐德刚认为 1912 年南京临时政府的总统宣誓词虽然很短,“但它却是中华五千年政治史上,一座极重要的里程碑和分水岭” 。文中的“分水岭”是指 A.由“帝制”转

11、入“民治” B.由“器物”转入“制度” C.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民主主义革命” D.由“近代史”转入“现代史” 24.毛泽东认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东对五四运动的评价突出的是其 A.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B.在思想启蒙方面的价值 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 D.对中国社会主 义运动的意义 25 1825 年,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英国人欧文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新和谐公社”的出现表明 A

12、.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得到发展 B.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建立政权 C.马克思主义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D.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对社会制度的新探索 26.19 世纪中期在欧洲兴起了一股进步的社会潮流。该潮流的一份重要纲领于 1905 年被译成中文 发表在民报上 。与原文相比,译文更赋诗意,少了些激烈的语气 。文中最后有 “ 噫来,各地之平民,其安可以不奋也 ” 之句。此句原意最有可能是 A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B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C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7.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重大事件。下列表述属于二者共同点的是 A.建立新型最高权力机关 B.使社

13、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理论 C.政府内部实行三权分立 D.为本国的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28“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 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该材料反映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 A.是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 D.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29.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 2012 年 2 月 20 日在会见友好城市南京市代表团时,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下列反驳河村的史料最直接的是 A.东

14、京日日新闻( 1937.12.13) B.侵华日军七三一部 C.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D.电影南京!南京! 30.1947 年底到 1948 年初,中国民主同盟指出:“在民主运动胜利高潮快要到来的现阶段,中国已分成了两个营垒,一方面是反动的营垒,另一方面是革命的营垒;中间的地位是已经不再存在了。”基于这一形势,中国共产党采取的行动是 A.号召召开政协会议成立联合政府 B.与国民党政府签署“双十协定” C.与国民党代表举行北平 和平谈判 D.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反攻作战 31.某同学在总结 “ 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 ” 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A.1处 B.

15、2处 C.3处 D.4处 32.据统计: 1998 年以来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和城市已进行了 6 次以上的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 85%的农村建立了实施民主决策的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 90%以上的农村建立了保障民主监督的村民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组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普遍展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五四运动,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国共两党通力合作,共同领导国民大革命运动,消灭了北洋军阀统治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成为全国抗战的总指挥部 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基层民主进一步加强和扩大 B.推进了农村民主制度的建设 C.体现了

16、间接选举的本质特点 D.创造性地发展了村民选举制度 33.“文革”时期,“民主”的主要方式是“大字报”、“大鸣”、“大放”、“大辩论”、“大串连”,以下关于文革时期“民主”的判断,正确的是 A.它歪曲了民主的含义 B.它符合民主的程序性原则 C.它是直接民主的体现 D.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有益探索 34.1981 年 9 月,全国人大常 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 “ 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这一主张 A.首次宣布用和平方式完成统一大业 B.蕴涵了 “ 一国两制 ” 的精髓 C.直接推动了海峡两岸 “ 三通 ” 的

17、达成 D.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35.右图是外交部最近公布的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份原始外交档案。它是周恩来总理出席一次重大国际会议的代表证。这次国际会议 A.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B.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C.结束了中美之间的长期对抗 D.恢复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6.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 1979 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 3 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这里的“政策大调整”主要指 提出了“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的新战略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调整 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A B C D 37 美国约翰 w

18、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 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38 1961 年,路透社在评论刚刚成立的某一国际组织时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B不结盟运动 C世界 贸易组织 D欧洲联盟 39.下图分别是 1988 年和 l990 年美国时代周刊两期的封面,反映了当时美苏两国的关系。下列相关评

19、论,恰当的是 A“冲突加剧了” B“盟国时代来临了” C“冷战该结束了” D“美国人输了” 40.2011 年 2 月 , 在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各常任理 事国态度不一,美国坚决反对德国“入常”但支持日本;而中国则坚决反对日本“入常”。四国“入常” 及各常任理事国的不同态度反映了 A.联合国成为谋取利益的工具 B.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 C.政治地位影响经济地位 D.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 40 分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41 题 10 分,第 42 题 12 分,第 43 题 18 分,共 40 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

20、的位子上) 41( 10 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 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二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2004 年 2 月 24 日香港商报发表社评香港回归祖国 6 年多以来的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正是确保

21、本港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繁荣稳定的根本性制度保障。 新华网 材料四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指出:我们国家大、人口多,情况复杂,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赋予地方必要权力,让地方有更多的因地制宜的灵活性,发挥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增强整个经济的生机和活力。 唯实中国共产党关于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论和实践 ( 1)据材料一分析汉初分封王侯的原因。( 1 分)其结果如何?( 1 分)为解决这个问题,西汉统治者在政治、思想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3 分) ( 2)据材料二、三、四,归纳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国家统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3 分) (3) 综合以 上材料并结合当今社会形势,你

22、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分) 42.( 12 分)近代以来,中国在变,世界在变,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即狭义的“世界观”)也在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摘自清实录 (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者的“世界观”( 1 分)并结合具体史实,说明这一世界观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 分) 材料二 随着西学 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

23、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的改变了对西方的认知: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 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中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 分) 材料三 过去 60 年,中国对于世界的看法,是 沿着一条螺旋轨迹不断向前迈进,由相对简单逐渐走向相对成熟。具体而言,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 50 60 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 70 80 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

24、世纪之交的前后 10 年,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 江涌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 60 年剧变 (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第三阶段中国政府对外部世界的作法有什么区别?( 1 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三阶段中国政府在“和谐世界”理念的指导下采取了哪些措施?( 3分) (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以来中国 “世界观”的变化轨迹。( 2 分) 43.( 18 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的宪法来源于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文明中自然法的观念,思想源泉无疑是英国思想家洛克的政治理论,他借用自然法的观念提出了天赋人权和有限政府的理论。是在 1776 年发表的独立宣言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

25、来的。虽然美国宪法产生于独立战争胜利之后,但早期的欧洲大陆启蒙思想和英国普通法的传统却都对他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引自曹华、胡风云浅说 1787 年美国宪法的诞生 ( 1)据材料一,归纳概括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制定过程中接受了哪些重要思想和理念?( 3分)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 美国 1787 年宪法 创新的 民主制度 是怎样突破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的? ( 3 分) (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孙中山如何在政治制度建设上“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2 分)有人说, “ 1911 年在中国建立的美国共和政体仿制品 缺乏有效实施的社会基础 ” 。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3

26、分) 材料二 在 20世纪 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曾经大张旗鼓地介绍和宣传美国的民主理念和民主精神。新华日报这方面的文章很多 。每年的 7 月 4 日美国的国庆日和每逢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的诞生日,新华日报都要发表文章纪念。 1944 年 7 月 4 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美国国庆日 自由民主的伟大斗争节日。指出: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孙中山的事业已经有了它的继承者,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的势力。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乃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过了的工作 1945 年 4 月 13 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纪念杰斐逊先生,指出: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和倡导的权利法案

27、,早已成为整个民主世界的基本观念了。 ( 3) 据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 世纪 40 年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大张旗鼓地介绍和宣传美国的民主理念和民主精神的原因。( 3 分) ( 4)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 并“ 不是抽象地复制 美国 民主 模式 ” ,而是建立其 “特殊的民主”。 建立 “特殊的民主”在建国初期是通过哪些具体内容来体现的?“不是抽象地复制美国 民主 模式 ”说明了什么? ( 4 分) 中山纪念中学 中山华侨中学 高二年级下学期联考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 1 5CBDCC 6 10CCCCC

28、11 15BBDCD 16 20BBABA 21 25CAAAD 26-30CACAA 31 35DCABA 36 40BDBC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41 题 10 分,第 42 题 12 分,第 43 题 18分,共 40 分) 41( 10 分) ( 1)原因:汉初统治者误认为秦实行郡县制导致孤立而亡国( 1 分 ,答“吸取秦亡教训”或“ 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也可);后果:地方威胁中央( 1 分 ,答 “地方力量强大,出现七国之乱”或“诸侯叛乱”也可)。政治措施:平定“七国之乱”;实行推恩 令,解决王国问题;设刺史监察地方;酎金夺爵等。( 2 分,每点 1 分,任答对两点

29、即可)。思想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 分 ,答 “思想大一统”也可)。 ( 2)措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 分);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 1 分);赋予地方必要的权力,调动地方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1 分) ( 3)本问 2 分。考生言之有理皆可给分,答对一点给 1 分。如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发挥中央核心领导作用;赋予地方必要权力;中央对地方的政策要因时而变;等等。 42.( 12 分) ( 1)以天朝上国自居( 1 分)这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 失败的重要原因( 1 分) ( 2)放弃以自我为中心,逐渐形成近代世界观;( 1 分)对西方从鄙视到平等再到尊崇( 1分

30、)原因:近代战争战败,民族危机加剧;( 1 分)开眼看世界,对西方了解的深入( 1 分) ( 3)主动开放,积极融入世界( 1 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加入 APEC 和 WTO,融入全球化进程;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推动地区内交流合作;发展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倡导成立上合组织,维护地区稳定和安全。( 3 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满分。) ( 4)从以世界中心自居到向西方学习( 1 分)从被动开放到积极主动开放( 1 分) 43.( 18 分) ( 1)思想理念: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罗马的法律;英法启蒙思想家学说;以 1776 年独立宣言为基础;借鉴了英国普通法传统。( 3 分,任答三点即

31、可得 3 分,言之成理,也可酌情得分。)突破:在民主形式上,美国实行代议制的间接民主,突破了雅典直接民主的限制;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美国建立了联邦制民主共和国,突破了小国寡民的限制;在国家权力架构上,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通过分权制衡来维护和保障民主政治制度。( 3 分) ( 2)说明:学习美国,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把三权发展为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 察五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 2 分,任答二点即可得 2 分)同意,理由: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专制主义传统深厚;教育水平低下,民主意识淡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3 分,任答三点即可得 3 分) ( 3)原因: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争取中国的独立自主与人民的民主自由;美国大力援助中国抗战和民主运动;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和独裁专制;共产党顺应世界民主大潮,希望抗战胜利后建立民主的国家。( 3 分,任答三点得 3 分) ( 4)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 分)说明: 立足国情,借鉴吸收西方民主的合理成分。(言之有理同样赋分,1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