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新力学实验模拟题汇编 1、 (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监测) 22( 6 分)某实验小组要 探究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获得速度的关系,选取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 1)实验时,为使小车只在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在未连接橡皮筋时将木板的左端用小木块垫起,使木板倾斜合适的角度,打开打点计时器,轻推小车,得到的纸带应该是 ( 填 “ 甲 ” 或 “ 乙 ” ) 。 ( 2)使 小车在一条橡皮筋的作用下 由静止 弹出,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 做的功为W; ( 3) 再用完全相同的 2 条、 3 条 橡皮筋作用于小车,每次 由静止 释放小车时橡皮筋的 (填写相应实验条件),使 橡皮筋对
2、小车做的功分别为 2W、 3W ( 4)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分别求出小车每次获得的最大速度 v1、 v2、 v3 ( 5)作出 W v 图象,则下列符合实际的图象是 。 A B C D 1、 【试题答案】 ( 6 分) (1) 乙 (2 分 ) ( 3) 伸长 量(或形变量、长度等) 都相同 (2 分 ) ( 5) D (2 分 ) 【命题立意】以探究做功和速度关系为实验命题背景考查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对结论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解 析】平衡摩擦力后,小车应做匀速运动,所以纸带应该是图乙;功与速度的平方 相 对应,所以图象应为 D. 2、 (山东菏泽模拟) 22 ( 6 分) 某学习小组
3、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 “动能定理 ”。 他们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一个光电门 B,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传感器下方悬挂钩码,每次滑 块都从 A 处由静止释放 。 图甲 图乙 ( 1) 某 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 d,如图乙所示,则 d= mm。 第 10( 1)题图 力传感器 光电门 滑块 遮光条 B A 1 0 2 0 5 10 15 20 cm ( 2)下列实验要求 中 不必要的一项是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 A应使滑块质量远大于钩码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B应使 A 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 C应将气垫导轨调 至 水平 D应
4、使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 ( 3) 实验时保持滑块的质量 M 和 A、 B 间的距离 L 不变 ,改变钩码质量 m,测出对应的力传感器的示数 F 和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t,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研究 滑块动能变化与合外力对它所做功的关系 ,处理数据时 应 作出的图象是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 作出 “ Ft 图象 ” B作出 “ Ft 2 图象 ” C. 作出 “ Ft 12 图象 ” D. 作出 “ 21 Ft 图象 ” 答案: 22( 1) 2.30 ( 2 分) ( 2) A( 2 分) ( 3) C( 2 分) 3、 (安徽最新模拟) 22.( 6 分) 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示
5、装置进行 “探究动能定理 ”的 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A挂上钩码,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能沿长木板向下做匀速运动; B打开速度传感器,取下轻绳和钩码,保持 A中调节好的长木板倾角不变,让小车从长木板顶端静止下滑,分别记录小车通过速度传感器1 和速度传感器 2 时的速度大小 v1和 v2; C重新挂上细绳和钩码,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 A到 B 的步骤。 回答下列问题: ( 1)按 上述方案做实验,长木板表面粗糙对实验 结果是否有影响? _(填 “是 ”或 “否 ”); ( 2)若要验证动能定理的表达式,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有 _; A悬挂钩码的总质量 m B长木板的倾角 C两传感器间的
6、距离 l D小车的质量 M ( 3)根据实验所测的物理量,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 _。(重力加速度为 g) 22. 【答案】 ( 1)否 2 分 ( 2) ACD 2 分 ( 3) )(21 2122 vvMmg l 2 分 4、 (江西最新模拟) 22.( 6 分) 在水平固定的长木板上,小 潘 用物体 A、 B 分别探究了加速度随着外力的变化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 ( 1) 所示 (打点计时器、纸带图中未画出 )实验过程中小 潘 用不同的重物 P分别挂在光滑的轻质动滑轮上,使平行于长木板的细线 分别 拉动长木板上的物体 A、 B 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阻力及空气阻力可忽略),
7、实验后进行数据处理,小 潘 得到了物体 A、 B 的加速度 a 与轻质弹簧秤弹力 F 的关系图象分别如图 ( 2) 中的 A、 B 所示, 速度传感器 1 速度传感器 2 小车 轻质 滑轮 钩码 垫块 ( 1)(多选题)由图甲判断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不水平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B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后释放物体 C实验中重物 P 的质量应远小于物体的质量 D弹簧秤的读数始终为重物 P的重力的一半 ( 2)小 潘 仔细分析了图乙中两条线不重合的原因,得出结论:两个物体的质量不等,且 Am Bm (填 “ 大于 ”“ 等于 ” 或 “ 小于 ” );两物体与木板之间动摩擦因数 A B (填 “ 大于 ”“ 等于 ” 或 “ 小于 ” ) 22. ( 1) AB;( 2)小于;大于。 (每空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