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0250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 1、 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的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它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2、 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的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 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

2、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域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P32) 1、 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2、 可以帮助教师教学。 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 可以帮助学生学习。 5、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6、 作为整合多学科的工具。 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施要点(李克东)。 1、 环境:要以多媒体网络化为基础,成为现代化教学媒体。 2、 资源 :对课堂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信息化教学资源。 3、 工具: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使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

3、。 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1、 学习方式:掌握信息时代(在信息化环境下),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学习工具等资源进行学习的学习方式。 2、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信息化道德素养。 3、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即适应能力、能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P 38)。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一种新型课程研制理论和实践,具有信息化、学习化、民主化和文化化等基本内涵。 信息化: 1、整合以一定的哲学理论、心理理论和信息 技术作为基础。 2、整合中的要素 教师、学生、内容和环境及结构方式,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和媒介的。 3、整合贯穿在规划、实施与评价等整个课程研制过程

4、中,且包含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经验、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哥哥环节一体化的基于信息技术的“再概念化”及其实践形态的生成。 4、整合的课程与教学材料是以多媒体以及网络为主要载体的。 学习化:意味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建构一种“以人的学习委中心”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样式。 民主化:使知识经验打破少数人的“垄断”,获得广泛的共享,从而使社会的平等和民主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民主化包括“民主素养”的培养和“民主社会”的建设两个层面。在学校,信息技术通过在内容和形式相结合上创新出民主化课程,其中包含民主价值观,并创设平等、民主的信息文化环境和营造多元文化背景,师生在这种环境中展开课

5、程,协商讨论和合作学习,共享学习结果,使学生具有成为有“民主素养”的公民。这样的公民进入社会以后,通过各种途径,将民主文化加以传播和创新,从而促进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文化化:整合就是通过筛选、优化信息文化,将它们引入学校,有机地融合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社会信息 文化生活沟通,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它以学习化和民主化为内在理念,以多媒体及网络为特质载体,并创新出集成型的数字化的课程材料包,从而形成信息化的新课程文化。 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灵活题)。( P40) 阶段一: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细化为以下三个层次) 1、 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6、2、 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3、 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 阶段二: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提供资源环境,成为自主协作学习中学生的认知工具)(细化为以下四个层次) 1、 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 2、 信息技术作为信息 加工工具。 3、 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 4、 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 阶段三:全方位的课程整合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2、 教学目标的改革。 3、 教学组织架构改革。 七、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桑代克(实验得出:学习是一个不断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认为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提供适当的强化) 八、 认知学习

7、理论发端与早期认知理论的代表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的“顿悟说” 九、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布鲁纳提出“发现法”,奥苏伯尔提出先行组织者策略、有意义学习理论。 十、 什么是建构主义理论(或组 成要点)。 知识不是从教师获得而是学习者根据一定的情景和社会环境下及他人的帮助,利用资源、根据自身学习经验、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的。 十一、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 4大要素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

8、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十二、 几种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 P47) 支架 式教学( meaning)(环节): 1、搭脚手架 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2、进入情境 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3、独立探索 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序。 4、协作学习 进行小组协商、讨论。 5、效果评价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

9、知识的意义建构。 抛锚式教学( meaning) 随机进入式教学( meaning) :学习者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的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 十三、什么叫做多元智能 该理论由加德纳教授提出,他提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个人都包含言语智能、数学 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內省智能七种智能。七种智能代表七种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发展出来。 十四、 ( P50)八种智能:言语智能、数学 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內省智能、自然观察 者智能。 十五、 信息技术对多元

10、智能理论的促进与支持(灵活,综合考) 多元智能理论用于课程教学中的最突出的特点是教师 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的学习,这些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发展学生的不同的智能。 互联网的使用为一个学生多元智能的探究和扩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十六、 什么是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是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十七、 什么是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 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

11、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其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就,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 十八、 两种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 P61)(分析 、详细阐述 自身经验) 第一种:以问题驱动的教学设计为重点来介绍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强调要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设计核心为“教学目标分析(问题提出的依据)”“学习问题情景设计”“学习环境 与学习资源的设计”“教学活动 /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 第二种:该设计方法认为读写素养、知识、问题解决、学会合作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是所有学生需要学习的,这些是学习的基础。

12、1、学习的基础。 2、选择适合的内容。 3、选择合适的工具。 4、选择合适的活动。 5、学习环境极其评价。 十九、 教学设计单元包一般都包括: 1、教学设计方案。 2、多媒体教学课件。 3、学生作品规范 /范例。 4、学习参考资源。 5、活动过程模板(如实验报告模板、信息调查模板)。 6 活动过程评价量表。 二十、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 1,、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目标是 否明确;学习目标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教学设计是否考虑到个体差异;教学设计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否合理:技术的应用和学生的学习之间是否有明显的关联;技术是否是教学计划成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把

13、计算机作为研究、发布和交流的工具是否有助于教学计划的实施。 3、 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否简单易行:教学计划是否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的差异很容易的进行修改,以便应用到不同的班级;教师是否可以比较轻松的应用教学计划中所涉及的技术,并获得相应的软硬件支持。 4、 是否能够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教学计划中是否包括一些评价工具,用于 务实的评价和评估;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评估标准之间是否有明确的关系。 二十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过程(答题 案例题)( P66)( P69 案例分析) 二十二、信息化教学资源指在数字化处理的、可在多媒体及网络化设备上运用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支持下,可运用与教

14、育教学的信息、人、教学材料、方法策略等。 二十三、评价的功能。 1、 诊断功能:教学前,对学生知识基础、准备情况进行评价,为更好的作出决策。 2、 导向功能:将评价标准告诉受评者,对下一步的教或者学起导向作用。 3、 调节与督促功能:受评者根据评价结果, 明确差距,确定努力方向,想出改进措施。 4、 甄别功能:区别优劣程度并将甄别结果作为对其确认及甄别的依据。 5、 激励功能:好的评价可以激发动力,不好的评价可以转化为压力,从而转化为激发奋进的动力。 二十四、什么是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以教育目标位依据,;利用有效评价技术与手段,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和影响进行价值判断,以便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的过程。

15、 二十五、信息化教学评价原则与指标 1、 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评价的主体,在教学进行前教师要指明教学目标,使学生对自己要达到的结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能充分的发挥学生的 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评价内容的广泛性。包括学业成绩、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情感体验、合作意识等。 3、 评价手段、方法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评价手段、方法多元化。评价有形成性评价、范例展示、学习档案等多种方法。无论是何种方法,都应该体现发展性观点、多元化原则,重视评价的功能,使它起到反馈调节的作用。(除此之外坚持合作原则、鼓励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二十六、电子学档( E-learni

16、ng Portfolios 缩写 ELP 或 e-Portfolios),是指运用电子技术实现的学习档案。 二十七、学习 档案应该包含的内容。 1、 学习目标。 2、 材料选择的原则和量规(从随意的成长中记录作品)。 3、 教师和学生共同选择的作品范例。 4、 教师反馈与指导。 5、 学生自我反省。 6、 清晰 /合适的作品评价标准 criteria(基于量规 rubrica的标准) 7、 标准和范例 好作品的范例。 二十八、什么是讲授教学。 教授教学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十九、支撑讲授教学发展的理论。 1、 多元智能理论:

17、教师除了可以用各种语言讲授内容以外,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还可以通过各种媒体的不同表现功能 呈现教学内容,利用声音、动画、图像、图表等来展示盒讲解教学内容。 2、 建构主义理论:教师要将事实与概念设置在一定的情境中,调动学生先前的知识建构新得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设置与学生关联性将强的问题,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观点,了解他们掌握的情况以及推理过程。 3、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呈现更为复杂的教学任务和材料,同时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教师通过呈现从真实性活动中凸显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超越传统讲授教学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 三十、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讲授教

18、学 学习环境 : 1、物理环境:提供一个物理环境的变化,要实现讲授教学的根本的变化,关键需要教学思想的变化。通过言语、眼神、动作及借助信息技术,师生之间可以形成多向反馈的机构。 2、知识环境: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多种获取知识的来源,而不仅仅局限于印刷材料;创设整合了多学科知识的学习环境,而不是单一、独立的知识;使用多种讲述形式作为支持知识理解和发展的思维形式;讲授时,要引导学生思考知识获取的具体过程,而不仅仅是了解结果。 3、情感环境: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需求、学习需求,选取贴近学生情感、生活的事例进行讲解。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 ) 1、除了讲授关于某学科的知识内容外,还要给学生分析讲解一种“思

19、维方式”,或者说“思维方法”。 2、注意及时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事物的一般规律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 3、利用能够引发道德、价值观冲突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对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以及能够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想冲突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教学内容: 1、要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扩展,保证教学具有先进行和前瞻性。 2、要关注和创设“隐性课程” 3、要为学生创设充分利用各种符号,从这个丰富而复杂的信息环境中使用这些符号体系的机会,即 要延伸教学内容。 4、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进行讲解,且提供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学习方式:(在

20、教学中,编码指教师将教学内容通过声音、语言及图像等符号表达出来,而解码指学生将接收的符号形式的信息转换成个体经验和思想的过程。)编码和解码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教学中要同时包括这两个方面,并在其中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因此,除了为学生提供编译好的符号之外,还要为学生提供从自身的经验和解释中转向用符号表征自己思想的机会。 教学策略: 1、变化语言和字体,突出信息的重要特征。 2、呈现的信息应便于组块化。 3、提供有意义的情境促进有效编码。 师生关系: 1、可以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框架下,围绕教学目标与教师和同学进行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方方面面的交流。 2

21、、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讲授教学活动,需要我们思考如何避免技术成为交流的屏障。 三十一、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选择和确定研究的课题或者项目的设计,自己收集、分析并选择信息资料,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P142) 三十二、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1、 提供丰富的信息资 源。 2、 创建互动共享的智慧资源。 3、 提供便捷有效的交流方式。 4、 提供良好的学习过程记录方式。 5、 为学生的作品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6、 提供新的作品发表园地以及作品销售途径 另一种说法: 1、 呈现问题情境 2、 分析问题 3、 处理数据 4、 呈现结果 5、 (电子档案

22、袋)评价反思 三十三、协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 26人组成的异质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们通常从事于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 三十四、协作学习的内涵。 1、 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强调异质分组。 2、 强调小组成员的合作互助。 3、 强调目标导向,是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展开。 4、 强调总体成绩作为激励。 5、 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 三十五、协作学习的要素。( P158) 1、 积极相互依靠 2、 面对面的促进性交互作用 3、 个人责任 4、 社交技能 5、 小组自加工 三十六、 Webquest的组成部分 导言: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任务:明确要做的事情或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过程:提过完成任务的步骤和支架。 资源:提供完成所需要的资源。 评价:对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的标准。 结论:总结学习内容和经验,反思学习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