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复习步步高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及习题.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3943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三复习步步高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及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8年高三复习步步高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及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8年高三复习步步高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及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8年高三复习步步高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及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8年高三复习步步高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及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 原子、分子、离子、元素的概念比较 原子:原子是 化学变化 中的最小微粒。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分子:分子是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的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离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有阳离子和阴离子之分。 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2、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物质的组成是指纯净物中所含有的元素。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 游离态 和 化合态 。 2 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 3 同素异形体 4 简单分类法 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1)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 (2)树状分类法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 无机化合物 氢化物: HCl、 H2S、 H2O、 NH3等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 CO、 NO等成盐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Na2O、 CaO等酸性氧化物: CO2、 P2O5等两性氧化物: Al2O3等过氧化物: Na2O2、 H2O2等酸 按电离出的 H 数 一元酸 : HCl、 HNO3等二元酸: H2SO4、

3、H2S等三元酸: H3PO4等按酸根是否含氧 无氧酸: HCl、 H2S等含氧酸: HClO4、 H2SO4等按酸性强弱 强酸: HCl、 H2SO4、 HNO3等弱酸: CH3COOH、 HF等按有无挥发性 挥发性酸: HNO3、 HCl等难挥发性酸: H2SO4、 H3PO4等无机化合物 碱 按水溶性 可溶性碱: NaOH、 KOH、 BaOH2等难溶性碱: MgOH2、 CuOH2等按碱性强弱 强碱: NaOH、 BaOH2、 KOH等弱碱: NH3H 2O等盐 正盐: BaSO4、 KNO3、 NaCl等酸式盐: NaHCO3、 KHSO4等碱式盐: Cu2OH2CO3等复盐: KAl

4、SO4212H2O等深度思考 1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 “ ” ,错误的打 “”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 (2)Na、 NaCl、 SiO2、 H2SO4都称为分子式 ( ) (3)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 ) (4)金属氧化物均为碱 性氧化物 ( ) (5)胆矾 (CuSO45H2O)、明矾 KAl(SO4)212H2O属于混合物 ( ) (6)由 NaH2PO2是正盐知 H3PO2是一元酸 ( ) 答案 (1) (2) (3) (4) (5) (6) 2 (1)能电离出 H 的都是酸吗?能电离出 OH 的都是碱吗? (2)盐必须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共同组成吗? 答案

5、(1)能电离出 H 的不一定都是酸,如 NaHSO4,只有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H 的化合物才是酸;能电离出 OH 的不一定都是碱,如 Cu2(OH)2CO3,只有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 OH 的化合物才是碱。 (2)不一定,盐也可以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如 NH4Cl。 题组一 物质组成的判断 1下列各组物质能真实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是 ( ) A NO、 C2H5OH、 HNO3、 I2 B CaO、 N2、 HCl、 H2O C NH3、 H2S、 Si、 CO D CO2、 SiO2、 CH3COOH、 H2SO4 答案 A 解析 CaO 是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而 Si和 SiO2

6、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冰水混合物 水煤气 铝热剂 普通玻璃 水玻璃 有机玻璃 漂白粉 TNT H2SO4 含氧 40%的氧化镁 花生油 福尔马林 密封保存的 NO2 气体 CuSO45H2O 液氯 王水 KAl(SO4)212H2O 分子式为 C5H10的烃 分子式为 C7H8的芳香烃 以上物质中一定为纯净物的是 _,一定为混合物的是 _,可能为纯净物,也可能为混合物的是 _。 答案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 混合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一定的熔、沸点 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 常见混合物: 分散系 (如溶液

7、、胶体、浊液等 ); 高分子 (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 ); 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 注意: 分子式为 C5H10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题组二 正确理解物质的分类标准 3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 选项 碱 酸 盐 碱性氧 化物 酸性氧 化物 A Na2CO3 H2SO4 NaOH S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NO C KOH HNO3 CaCO3 CaO Mn2O7 D NaOH HCl CaF2 Na2O2 SO2 答案 C 解析

8、A 项, Na2CO3属于盐, NaOH 属于碱, SO2属于酸性氧化物; B 项, NO 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D 项, 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 4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如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戊是包含关系。 选项 甲 乙、丙、丁、戊 常见干燥剂 浓硫酸、石灰石、碱石灰、五氧化二磷 常见合金 不锈钢、青铜、硬铝、生铁 基本营养物质 油脂、蛋白质、纤维素、无机盐 腐蚀品 盐酸、浓硫酸、烧碱、硝酸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铁 弱电解质 次氯酸、一水合氨、水、醋酸 正确的组合是 (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中

9、,石灰石不具备吸水性,不能作干燥剂; 中,纤维素不能被人体吸收,不属于营养物质; 中,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 C 项正确。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通过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石油的分馏 煤的干馏 钠的焰色反应 碘的升华 氯化铵分解 蛋白质的变性 蛋白质的显色反应 电解食盐水 CaCl2的潮解 冰的熔化 FeCl3的水解 石油的裂化、裂解 蛋白质的盐析 食物的缓慢氧化 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 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_;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_。 答案 2 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学反应 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 化合

10、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按反应中 有无离子参与 分为 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按反应中 有无电子转移 分为 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 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 吸热反应放热反应深度思考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 “ ” ,错误的打 “” (1)发生了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 ( ) (2)有化学键破坏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 ) (3)用铂丝蘸取 Na2SO4、 Na2CO3、 NaCl 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 ) (4)232Th 转化成 233U是化学变化 ( ) (5)Na2CO310H2O 的风化属化学变化, NaOH的潮解属物理变化 (

11、) (6)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 ) (7)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 ( ) 答案 (1) (2) (3) (4) (5) (6) (7) 题组一 物质变化类型的判断 1下列有关变化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从海水中提取镁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B用侯氏制碱法制纯碱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C用 “ 地沟油 ” 纯化生产 “ 生物燃油 ” 的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D激光法蒸发石墨得 C60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答案 C 解析 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是 Mg2 Mg(OH)2 MgCl2 Mg,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A项正确;侯氏制碱法的过程

12、是 NaCl NaHCO3 Na2CO3,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项正确; “ 地沟油 ” 纯化是分馏的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C 项错误;石墨与 C60 的结构不同,在转化的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的形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D 项正确。 2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 A碘的升华、石油的分馏 B NH4Cl 溶液除铁锈、食盐水导电 C蛋白质溶液中加饱和 (NH4)2SO4溶液、蓝色的胆矾常温下变白 D热的饱和 KNO3溶液降温析出晶体、二硫化碳洗涤试管内壁上的硫 答案 C 解析 选项 A、 D 都是物理变化。选项 B,前者是化学变化,电解质溶液的导电

13、过程就是电解的过程,电解必然会产生新物质,故食盐水导电是化学变化。蛋白质的盐析是物理变化;胆矾变白,说明胆矾失去结晶水,发生的是化学变化,选项 C 符合题意。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题组二 古典记载的化学物质及应用 3 (2017永州质检 )神农本草经说: “ 水银 熔化 (加热 )还复为丹。 ” 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 “ 柔丹 ” 、 “ 伏丹 ” 都是在土釜中加热 Hg 制得的。这里的 “ 丹 ” 是指 ( ) A氯化物 B合金 C硫化物 D氧化物 答案 D 解析 在土釜中加热 Hg,金属汞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得到氧化汞,氧化汞属于物质分类中的氧化物。 4 (2016济宁一模 )我国清

14、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药物 “ 鼻冲水 ” ,写道: “ 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 ,虚弱者忌之。宜外用,勿服。 ” 这里的 “ 鼻冲水 ” 是指 ( ) A氨水 B硝酸 C明矾水 D卤水 答案 A 解析 氨水,具有刺激性气味、储存于玻璃瓶中、易挥发、有毒的物质。 考点三 物质类别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1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 2 常见物质的转化规律 转化 规律 分类 实例 离子反应方程式 强制弱的规律 强酸制弱酸 CH3COONa HCl CH3COO H =CH3COOH 强碱制弱碱 FeCl3 NaOH Fe3 3OH =Fe(

15、OH)3 强氧化剂制弱氧化剂 Cl2 KI Cl2 2I =I2 2Cl 强还原剂制弱还原剂 Fe CuSO4 Cu2 Fe=Cu Fe2 易溶物制难溶物 Na2SO4 BaCl2 Ba2 SO24 =BaSO4 3.注意通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 物质之间是否反应,不仅与物质的结构、类别有关,而且与物质所在的环境有关,在探究物质的性质时,要注意通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在每条通性之外都存在个性。有关物质个性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1学生甲已将四种物质按照一定分类标准分类归入椭圆形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S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 SO2是电解质 B b 可以代表含氧元素的离子化合物 C

16、 SO2、 Na2C2O4均可作还原剂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 D CH3COOH与 Na2S 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答案 C 解析 SO2溶于水后生成的 H2SO3能电离出 H 和 HSO3,这是溶液能导电的原因,但导电的原因是 H2SO3电离而不是 SO2电离,故 H2SO3是电解质而 SO2是非电解质, A错; CH3COOH是共价化合物而不是离子化合物,既然 CH3COOH和 b 填充在一起,故 b 不可能代表含氧元素的离子化合物, B错; SO2中的 S 元素为 4 价,具有比较强的还原性, Na2C2O4中的 C 元素为 3 价,也具有还原性,都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

17、 C 正确; Na2S 是盐而不是碱,故 CH3COOH与 Na2S 的反应不属于酸碱中和反应, D 错。 2铜、磷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磷的一种化合物叫亚磷酸 (H3PO3)。已知: .0.1 molL 1 H3PO3溶液的 pH 1.7; .H3PO3与 NaOH反应只生成 Na2HPO3和 NaH2PO3; .H3PO3和碘水反应,碘水棕黄色褪去,再加 AgNO3有黄色沉淀生成。 关于 H3PO3的说法: a.强酸 b弱酸 c二元酸 d三元酸 e氧化性酸 f还原性酸,其中正确的是 _。 A bdf B bcf C ade D bce 写出 H3PO3

18、与少量 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 Na2HPO3为 _(填 “ 正盐 ” 或 “ 酸式盐 ” )。 (2)碘化亚铜可作催化剂、饲料添加剂等。已知: .铜能与氢碘酸发生置换反应得到氢气和碘化亚铜; .CuSO4溶液能使淀 粉 KI 试纸变蓝,并产生白色固体; .碘化亚铜与氢氧化钠作用生成氧化亚铜、碘化钠和水。 下列关于碘化亚铜的叙述正确的是 _。 a碘化亚铜的化学式为 CuI,属于盐类 b碘化亚铜稳定且难溶于水 c氧化亚铜是弱酸,比碘化亚铜更难溶 d铜能与氢碘酸反应,说明氢碘酸是强氧化性的酸 碘化亚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 _。 答案 (1) B H3PO3 OH =H2PO3

19、 H2O 正盐 (2) ab 2CuI 2OH =Cu2O 2I H2O 解析 (1) 由 0.1 molL 1 H3PO3溶液的 pH 1.7,说明亚磷酸部分电离,则亚磷酸是弱酸;由 H3PO3与 NaOH反应只生成 Na2 HPO3和 NaH2PO3两种盐,则说明亚磷酸是二元酸;由 H3PO3和碘水反应,碘水棕黄色褪去,再加 AgNO3有黄色沉淀生成,说明该反应中亚磷酸失电子作还原剂,所以亚磷酸有还原性。 H3PO3与少量 NaOH溶液反应生成 NaH2PO3和 H2O; H3PO3为二元酸,据此判断 Na2HPO3为正盐。 (2) 氧化亚铜属于氧化物, c 项错误;铜能与氢碘酸反应产生氢

20、气的原因应该是碘化亚铜更难溶,使反应向右进行, d 项错误; 注意碘化亚铜与氧化亚铜都是难溶性的物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要保留化学式。 1 物质的变化是复杂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可能有多种途径。 2变化是可认识的、有规律的,转化是有条件的,在研究陌生物质的性质时,要特别关注反应条件和环境。 考点四 分散系 胶体 1 分散系 (1)概念: 把一种 (或多种 )物质分散在另一种 (或多种 )物质中 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 根据分散质粒子的 大小 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 胶体 ,可用如下直观地表示。 2 三种分散系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粒 直径大小 1 nm 1 100 nm 100 n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