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附答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4345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实验探究复习 实验探究内容及考查点 一、重力、弹力与摩擦力 1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2探究重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3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4二力平衡条件 5牛顿第一定律 二、压强、浮力 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压强) 2探究液体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探究气体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 4、大气压强的测量 5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6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三、简单机械 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2探究滑轮、滑轮组用力情况与各自特点 3轮 轴与斜面 四、功和机械能 1滑轮组机械效率 2斜面机械效率 3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滑

2、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匀速 拉动物块运动( 便于读数、拉力等于摩擦力 )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控制变量法;实验加理论推导的实验思路 二力平衡的条件 二力平衡的条件;控制变量法 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压力作用效果的呈现( 观察物体的凹陷程度 ) 液体压强的特点 压强计的使用( 观察 U 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 差 ) 控制变量法;液体压强的特点 浮力的影响因素 浮力的影响因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浮力的求解 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测力计的读数 浮力的求解(两次测力计的示数差) 实验的步骤( 称小桶重力;空中称物重;水中

3、称读数;称小桶和水的重力 ) 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的平衡条件 力臂的读取( 杠杆水平时读杠杆上的刻度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的理解 有用功和总功的求解( 有用功 重力做的功;总功 拉力做的功 ) 拉力与物体重力的关系( F=( G+G 动 ) /n; n 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 ) 匀速 拉动 绳子( 便于读出拉力的示数 ) 2 一、力的作用效果 1、小强在学习力的相关知识中,对“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提出了如下一些猜想: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面积有关。 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请你选

4、择其中的一个来进行探究。要求写出实验探究的步骤和分析与结论。 ( 1)你选择的猜想是 。(填写序号) ( 2)实验探究步骤: . ( 3)分析与结论: . 二、弹簧测力计 1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下: 钩码质量 (g)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指针位置 (cm) 2 3 4 5 6 7 7.5 7.5 (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_ (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 _ (3)小华作出了如下三 个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_ 2 (2011 重庆,第 16 题第( 4)题 )下图是量筒的测量情形,图

5、l4 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_N。 图 14 3( 2011 江苏无锡,第 32 题) 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下表是 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 表一 表二 (1)分析表一和表二数据可知: 在一定条件下 ,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 ; 在拉力相同的情 况 下,甲弹簧 伸 长的长度比乙弹簧 (选壤 “ 大 “或 “ 小 ”) 。 (2)如图所示的 A、 B 两弹簧测力汁分别使用了甲、乙两弹簧,它们的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 相 同则量程 较大的是 (选填 “ A” 或 “B” 下 同 )测力计,精度较 高的是 测力计 (3)经

6、实验探究发现:在拉力 相通 的情况下,弹簧伸 长 的 长度与弹簧的材料、粗细、原长 (弹簧不受外力时甲弹簧受到的拉力 N O l 2 3 4 5 6 甲弹簧的长度 cm 6 O 9 O 12.0 15 O 18.O 21 O 24 O 乙弹簧受 到的拉力 N O l 2 3 4 S 6 乙弹簧的长度 cm 6.0 7.5 9.O lO 5 12,0 13.5 15 O 3 的长度 )等均有关系,请设计一个 简单实验,证实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 原长有关 。 4( 2011 山东济宁, 第 卷 第 11 题) 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 拉力越大,橡皮

7、筋的长度越长。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丽提出如下猜想 (见图 5)。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 ?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图 5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要的器材是 (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1 拉力 (钩码总重 )F N 0 0.5 1.0 1.5 2.0 2.5 2 橡皮筋的总长度 L cm 4.5 5.1 5.7 6.3 6.9 7.5 3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 L cm 0 0.6 1.2 2.4 3.0 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 L0= cm 请将表格中第 3 要判断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应对表格中的哪两行数据进行分

8、析比较 ? 答:应对 (选填序号 )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证谁的猜想是正确的 ?答: 。 你 是如何分析数据并做出此判断的 ?请简要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 5、( 3 分)如图 17 所示,把小球从 O 点沿水平滑杆拉到 A 点放开后小球在 D 点两侧来回振动。对小球振动的快慢,小星提出了如下猜想: A小球振动的快慢与它被拉离 O 点的距离 x有关: B小球振动的快慢与它的质量 m有关。 ( 1)现有固定支架、弹簧、质量不同的 小球、天平、刻度尺等器材。为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是 _。 ( 2)小星实验探究的部分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OA 距离 x cm 小球质量 m g

9、 振动 30 次所用的时间 t s 1 4 50 30 2 6 50 30 3 8 50 30 表格中的实验数据是验证猜想 _时记录的。(选填“ A”或“ B”) 橡皮筋伸长的长 度一般用符号 L 表 示,它等于挂上钩码后皮筋的长度 L 与 皮筋没有挂钩码时的长度 L。之差,即 L=L-L。 4 (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结论: _ 三、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1、某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 系”的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测物体 物体质量 m (kg) 重力 G (N) 比值 G m (N kg) 物体1 0.1 0.98 9.8 物体2 0.2 1.96 9.8

10、 物体3 0.3 2.94 9.8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两个测量工具是: (2)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2、下表 4 是小英同学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得到的实验数据。 在 实 验 过 程 中 , 需 要 的 测 量 工 具是 和 。 分 析 表 中 实 验 数 据 , 得 出 结 论是: 。 在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 g 为 9.8N kg,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发现在不同的地理位置 g 值存在着微小差异。下表为各个不同城市的 g 值大小,观察分析表中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 赤道 广州 武汉 上海 北京 纽约 莫斯科 北极 g 值大小 9.780 9.788 9.79

11、4 9.794 9.801 9.803 9.816 9.832 地理纬度 0 23o06 30o33 31o12 39o56 40o40 55o45 90o g 值相同的城市是 ; g 值差异最大的城市是 。 猜想 g 值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四、二力平衡 1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选择了如图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 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 (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探究两个力大小关系时,应该观察细线两端所挂钩码的 个数 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如下操作: (填“挤压”、“翻转”或“旋转”)小卡片,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 小明利

12、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 (答出一条即可) 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 _。 实测物体 物体质量 mKg 重力 G N 比值 G/m N Kg-1 物体 1 0.1 0.98 9.8 物体 2 0.2 1.96 9.8 物体 3 0.3 2.94 9.8 滑轮 滑轮 细线 细线 第 27 题图 5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 _的特点,并通过调整 _来改变 F1 和 F2 的大小

13、。 (3)保持 F1与 F2 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下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 _。 3、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 ( 1)图 a 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 b 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 ; ( 2)小明选择了图 a 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 和 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

14、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 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 4( 2011 四川成都, A 卷第 26 在探究 “二力平衡的条件 ”的实验中: (1) 实验装置如图 17 所示。实验目的是探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拉力 F1、 F2 的关系。实验中,小车应该处于 状态。 (2) 实验中,通过调整 来改变 F1 和 F2 的大小。 (3) 实验中,保持 F1 与 F2 大小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 角度,松手后,小车将 _。 (4)实验中用小车代替木块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 5)此装置与课本中的实验装置

15、相比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 5、如图 3 的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6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 (重力可忽略不计 )两对危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 )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 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没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予小明的实

16、验其主要原因是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才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 容易扭转 五、 探究摩擦力 1右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 ( 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假设,是实验事实,是实验推论 B都是实验事实 C是实验事实,是实验推论 D是实验事实,是实验推论 ( 2)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记下小车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位置 .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 其中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 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 (选填“平衡力”、 “非平衡力” 或“不受力”) ( 3)若用木块代

17、替小车再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还需要添加的器材是长方体木块、钩码和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 19 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 运动,根据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 19 中 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你的理由是:。 (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 4)由图中甲、丙两组

18、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7 由图中乙、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_ _。 (5)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 的接触面积有关请你利用图中已有的器材,设计探究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 。 3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同学们不难发现: ( 1) 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 要 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 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 17 所示) ,用 弹簧测力计 拉动木块时,必须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通过 读取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 可 间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 ;又如, 在 研究“牛顿第一定律” 的实验中(如图 18 所示) ,让

19、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大小可通过小车 表现出来。 ( 2)当要研究 某个 物理量与多个因素 的关系时 , 一般 要采用 法。 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 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就要多次改变 ,同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 4、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过程如图 20 所示 (1)实验操作的关键是 什么 ? (2)由甲、乙两图得到的结论是 _。 (3)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 _。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接触面积有关请你利用图中已有的

20、器材,设计探究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 。 5、用图 5 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图 5 (1)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沿 水平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 力和 力 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图 18 图 17 图 20 8 (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 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3)比较图中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 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小车运动的距离 。 (4) 在 此 实 验 的 基 础 上 进 行 合 理 的 推 理 , 可 以 得 到 : 运 动 物

21、 体 不 受 外 力 时 , 它 将 保持 6、如图 7 所示是小明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图中铜块和木块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 (1)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 方向做 运动。 (2)比较 (甲 )、 (乙 )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 (3)图 (甲 )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N。 (4)图 (乙 )、 (丙 )中铜块和木块叠在一起的目的是使 相同,可得到的结论是 。 六、牛顿第一定律 1.用图 14 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1)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 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 力和 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22、。 ( 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 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3)比较图 14 中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小车运动的越 。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 。 2.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分别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玻璃, 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物体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 11 所示。 ( 1)实验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顶端滚下,是为了让小车在这些物体表面开始运动的 _相同

23、。 9 ( 2)由图示可知,小车在玻璃上运动的距离最 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_,速度减小得越慢。 ( 3)根据这个实验推理:若水平物体 表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么小车将一直保持 _。 3、如图 17 所示的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 ( 1)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不同表面上运动的初始速度 。 ( 2)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小车在 _表面上前进的距离最远,但最后会停下来,这是因为 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 ( 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 而抽象概括出来的。 七 、探究惯性 1木块与小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遇到一障碍物时,小

24、车停下,木块从车上的 a 点滑至 b 点(如图甲),是因为木块具有 ;木块能停在 b 点,说明木块在滑动过程中受到向 ( 填“左”或“右”)的摩擦力作用为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小明在障碍物上固定了弹簧测力计拉住木块,用手拉着小车向左运动(如图乙)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 ( 填“左”或“右”),大小是 N 2、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家里找到了一块海绵(如沙发垫)、一个 方凳、一个 铁锤(或其他重物),进行如下实验: 将凳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如图 24A; 在凳上加一铁锤,如图 24B; 将凳面改为朝下放在海绵上,并加上铁锤, 如图 24C。 根据小明作法及图中实验现象,回答下列

25、问题。 ( 1)实验中为什么选用海绵而不是其它像木板之类的材料? 。 ( 2)实验中“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体现? 。 ( 3)由图 A 和 B 可得结论: 。 ( 4)由图 B 和 C 可得结论: 。 3、马剩同学利用砝码、小桌、装有沙子的容器等实验器材,做“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实验,如图甲所示 (1)保持小桌对沙子的压力不变,改变小桌与沙子的接触面积,小明发现接触面积越大小桌陷入沙子越浅,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_有关 (2)保持小桌与沙子的接触面积 不变,改变小桌对沙子的压力,小明发现压力越大,小桌陷入沙子越深,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有关 (3)实验过程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 _ _表现出

26、来的本实验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 (4)小明将小桌和砝码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乙所示,比较甲、乙两种情况后,小明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还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请对此结论作出简要评价 _ _。 4、小明同学利用 A、 B 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图 17 甲 乙 a b 左 右 33 2 2 N 障碍物 障碍 物 图 24 10 8 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 所示实验。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 物体 B

27、 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八、液体压强 1、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 23 中各图所示的操作。 ( 1)为了顺利完成实验,除图中画出的器材外,还需要用到; ( 2)比较图中代号为、的三个图,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 等; ( 3)比较、两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 ( 4)、比较 A、 D、 E 三个图,可以看出:。 2、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 U 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 25( a)所示的情景 .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U 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 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 :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 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作图 13-12( b)所示的检查 .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 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_. 图 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