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一年级语文学科寒假作业含答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4526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一年级语文学科寒假作业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一年级语文学科寒假作业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一年级语文学科寒假作业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一年级语文学科寒假作业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一年级语文学科寒假作业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实验学校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一年级语文学科寒假作业( 1) 姓名 _ 班级 _ 完成时间 _ 家长签字 _ 一、 文言文基础知识 (一 )、解释词语: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 1) 藐 小( ) ( 2)鹤 唳 ( ) ( 3) 怡 然( )( 4)土 砾 ( ) ( 5)丘 壑 ( ) ( 6) 庞 然( ) ( 7)童 稚 ( ) ( 8) 凹凸 ( )( ) ( 9) 癞蛤蟆 ( )( ) ( ) 2为下列加粗词的词义选择正确答案。 ( 1) 作 青云白鹤观( ) A作为 B当作 C造成 D制造 ( 2)见藐小微物,必细 察 其纹理( ) A观察 B明白 C

2、考察 D苛求 ( 3)夏蚊 成 雷,私 拟 作群鹤舞空( ) A完成设计 B成全 打算 C现成 横行 D成为 比作 ( 4)能张目对日, 明 察秋毫( ) A明亮 B光明 C眼力 D透明 ( 5)昂首观之,项为之 强 ( ) A僵硬 B 强硬 C强大 D超强 ( 6) 神 游其中,怡然自得( ) 2 A机关 B神气 C精神 D神灵 ( 7)又留蚊于 素 帐中,徐喷以烟( ) A白色 B单纯 C原有 D向来 ( 8) 故 时有物外之趣( ) A特意 B故意 C原因 D因此 3“为”字通常有下列几种意思,请给句中的“为”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做 B当作 C认为 D因为 E被 F是 ( 1)项 为

3、之强( ) ( 2)以丛草 为 林( ) ( 3)舌一吐而二虫尽 为 所吞( )( 4)凹者 为 壑( ) 4“其”字通常有下列几种意思,请给句中的“其”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第三人称代词 B自己的 C这、那 D连词 ( 1)神游 其 中( ) ( 2)常蹲 其 身( ) ( 3)使 其 冲烟飞鸣( )( 4)必细察 其 纹理( ) 5解释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 ( 1)拔山倒树 而 来( ) ( 2) 而 二虫尽为所吞( ) 6写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两项( )( ) A观 之 正浓 B驱 之 别院 C故时有物外 之 趣 D项为 之 强 7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然后翻译句子。 (

4、1) 盖 一癞蛤蟆也。 解释: _ 翻译: _ _ ( 2)神定,捉蛤蟆, 鞭 数十, 驱 之别院。 3 解释: _; _ 翻译: _ (二)、简答题 1 课文描写了童年时期的哪些趣事?作者笔下的种种事物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2仔细阅读课文第一、二两段,然后答题。 ( 1)本文语言简朴、自然、生动。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词句加以分析。(不少于两处) ( 2)作者儿时“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 3)这两段文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语段阅读 (一)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4 夏蚊成雷,私拟作 群鹤舞空。

5、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 作青云白鹤观 ,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1幼时记趣选自 _,作者 _,字 _,苏州人, _代作家。 2解释字词。 ( 1)拟( )( 2)强( )( 3)素( )( 4)唳( ) 3翻译下列句子。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 作青云白鹤观 _ 4“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这句话既是夸张又是比喻,为什么这样说?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二)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

6、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 鞭数十,驱之别院 。 5 1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哪两件事? _ _ 2给加点的字注音。 土 砾 ( ) 怡 ( )然自得 凹者为 壑 ( ) 盖一 癞 蛤蟆( )也 3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凹 者为 壑 ( ) 不觉 呀然 惊恐( ) 捉蛤蟆, 鞭 数十( )以土 砾 凸者为 邱 ( ) 4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于 土墙凹凸处( ) 使 与 台齐( ) 以 丛草为林( ) 方 出神( ) 5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常蹲 其 身( ) 神游 其 中,怡然自得( ) 观

7、之 正浓( ) 驱 之 别院( ) 6翻译句子: 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_ _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文: _ _ (三) 往事依依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6 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

8、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 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的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了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1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 雕 镂 ( ) 镌 ( )刻 2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 油然 而生 _ 信口 _ 3这一段文字叙述的是什么往事?作者认为这一往事对她而言,

9、有怎样的意义?请用简要的语言概述。 4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老师讲课的“入情”的?回忆一下,你的老师“入情”时有怎样的表现?可以仿照上文,用一两句话描述出来。 7 5老师的讲课给我的印象很深,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请举例做简要的分析。 6“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这一句话,在这一段文字中的作用是什么? 初一语文寒假作业( 1)参考答案 1( 1) mio( 2) l( 3) y( 4) l( 5) h( 6) png( 7) zh ( 8) o t( 9) li h ma 2( 1) B( 2) A( 3) D( 4) C( 5) A( 6) C(

10、 7) A( 8) D 3( 1) D( 2) B( 3) E( 4) B 4( 1) C( 2) B( 3) A ( 4) A 5( 1)连词,表修饰( 2)连词,表承接 6 A、 D(均代“情景”) 8 7( 1)句首发语词,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2)均为动词,意思分别为“鞭打”,“赶”(我)心神安定下来,赶忙捉住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8浮生六记沈复 三白 清 综合题 1描述了童年时期的三件趣事:观蚊如鹤、观虫相斗、鞭打蛤蟆。因为具有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 2( 1)如“夏蚊如雷”,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并隐含比喻

11、的修辞手法。“昂首观之,项为之强”,是细节描写,表现了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中“吐”和“吞”两个 动词,极为生动地表现了蛤蟆用舌头捕捉小虫动作的迅速,准确传神。( 2)原因是: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3)这两段文字之间的关系是“总分”关系(或“先总后分”)。 (一) 1镂( lu) 镌( jun) 2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信口:随口。 3这一段文字叙述了中学时代“我”的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情形。其意义是: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4从两方面写的:一是从老师读书的动作中体现,“老师朗

12、读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 ”;二是从老师的眼神中体现,“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5“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这几句诗镌刻在我的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从“至今”“几十年过去”“滚瓜烂熟”“信口背出”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时间过去很久,但记忆却清晰非常。可见老师所讲内容给“我”印象之深。 6具有照应前文的作用,强调了老师入情以及给“我”印象之深。 7第一位教9 师教授的是辛弃疾的词,“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培养了“我”的爱国情怀;第二位老师教授的是田汉的新诗,诵读 时“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使“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 8前一位“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后一位“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