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练习题库主观题.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14921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练习题库主观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心理学练习题库主观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心理学练习题库主观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心理学练习题库主观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心理学练习题库主观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基础心理学 练习 题 (主观题) 七 、简答题 1.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一般把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部分。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者紧密联系,统一在人的行为活动中。个性心理是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个性心理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和发展,并在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 2.简述心理 学的目标。 ( 1)描述心理现象和行为( 2)解释心理现象和行为( 3)预测心理现象和行

2、为( 4)调节与控制心理活动与行为 3. 简述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七个主要学派及其主要观点。 构造主义:主张研究意识,认为了解意识的关键在于了解其结构。 机能主义:主张研究意识,应研究个体心理或意识的功能,而非分析意识的元素。 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应遵循“刺激 -反应”公式,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提倡环境决定论。 格式塔心理学: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精神分析:强调研究潜意识现象。认为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 支配人的行为,欲望和动机受到压抑是导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 人本主义:心理学要研究健康的人,人性本善,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认知主义:一切源于思考,认为心理学不只是研

3、究行为,也要研究行为基础的内部心理机制,以心理结构与心理过程为其研究对象,探讨人类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 4. 意识有哪些特征? 人类意识概括起来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意识的自觉性特征 ,它是人类意识的最基本特征,指人对外界刺激和自身内部心理事件的了解。意识的能动性 特征 。它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表现为意识活动的目的性与计划性、 主动 性和 创造性。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人类意识是在社会生产劳动的实践中产生的,并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发展的 5. 什么是注意?注意具有哪些功能?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点。指向性是指在 某个瞬间 ,人的

4、心理活动 或意识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食物而离开或忽略其他对象。 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 或意识 停留在被选择 事物上的强度或紧张度。指向和集中是同一注意状态下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是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是心理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具有动力性。它 具有三个功能:第一,选择功能。它使人在某一瞬间选择具有意义的、符合活动需要的客观事物,避开或抑制无关刺激。第二, 维持 功能。它使人的心理 活动持续保留在所选择的对象上,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第三, 调节与监督功能。它使人的心理活动沿着一定的目标和方 向进行,并根据当前需要作出适当分配和及时转移,以此来适应瞬息万变的客观环境 。

5、6.举例说明注意有哪些种类及特点? 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如听到窗外的歌声。 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努力的注意。如学习听课。 随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 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如盲打。 7.简述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广度 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的多寡。如 “一目十行” 。 注意的稳定性 ,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人的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其标志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注意的高度集中,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 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指注意维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人在感受同一事物时,注意很

6、难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广义:指注意维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虽然人接触的对象或行动有所变化,但人对整个活动的注 意却保持不变。如完成做作业的任务活动。 注意的分配, 是指人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信息或活动的注意。注意的转移, 是指人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注意特征。 8. 简述注意的分配及注意分配的条件。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信息或活动的注意 注意分配的条件:( 1) 活动的熟练程度。 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其中最多只能有一种活动是生疏的,其余的活动必须是熟练的、自动化了的或部分自动化了的。人对自动化了的活动就不需

7、更多的注意,而把中心集中 在生疏的活动上。(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 之 间 的内在联系。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间 形成了动作系统。(反应系统)如司机驾驶汽车的复杂动作,通过训练后形成一定的反应系统,就可以不费力气地完成各种驾驶动作,并且可以把注意分配到其他与驾驶有关的事情上。 9.简述注意的稳定性及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注意的稳定性 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人的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注意特征。其标志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注意的高度集中,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 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注意维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人在感受同一事物时,注意很难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广

8、义:指注意维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虽然人接触的对象或行动有所变化,但人对整个活动的注意却保持不变。如完成做作业的任务活动。 影响因素:( 1)和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内容丰富,复杂多变易稳定;内容贫乏,单调静止难维持稳定(如看照片与看电影)。( 2)和活动的内容及活动的方式有关: 复杂而持续时间长的活动 适当变化流动的内容和方式。性质不同的文理科,难易不同的内容适当隔开。( 3)和 人的主观状态 有关:意志强,善于控制,有积极态度,兴趣,目的任务明确易保 持;生病,失眠,疲劳,心境不佳难保持。 10.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

9、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二者的 关系: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二者之间还存在联系。 ( 1) 相同点 对象相同,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依赖的生理机制相同 ,都是人脑活动的结果,是人脑对感官接收到的刺激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 ( 2)区别 内容不同。在反映客观事物属性方面存在差异, 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 对客观事物的各个属性的综合整体的反映。 来源 不同。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同时或相继协同活动对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关系的整合结果。经验的参与程度不同。人的感觉是生理心理活动,一般知识经验对感觉的产生影响

10、不大。知觉则以知识经验为基础,是知觉产生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在知觉过程中,既包括了当前刺激引起的兴奋,也包括了以往相应知识经验的暂时神经联系的恢复过程。 ( 3)联系 感觉是知觉产生的基础。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基本条件,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反映的感觉,就不可能有反映客观事物 整体的知觉。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一般来说,若能对某客观事物或现象感觉到的个别属性越丰富、越完善,那么对该事物的知觉就越完整、越准确。知觉是高于感觉的心理活动,但并非是感觉的简单相加之总和,它是在个体知识经验的参与下以及个体心理特点,如需要、动机、兴趣、情绪状态等影响下产生的。 11.举例说明你对知觉特

11、性的认识。 ( 1)整体性。如线段构成的三角形( 2)选择性。如双关图( 3)理解性。如 B 和 13 的知觉( 4)恒常性。如看晚上的国旗。 12.简述知觉组织原则? 相似原则、连续原则、闭合性、同域性 13.简 述知觉恒常性的种类? 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方向恒常性 14.什么是观察?你认为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力? 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观察是一种有意知觉,按照个体预定的目的与计划来组织自己的知觉活动。观察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必需具有的心理活动,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观察力培养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

12、重要内容之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与任务; (2)制定 观察 事物的 计划 和方法 ; (3)启迪积极思维 ; (4)做 好观察总结 ; (5)培养 良好的观察品质 15.简述记忆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记忆过程由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个环节组成,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过程即对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它们有序而完整地统一于记忆活动中。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知识与经验的过程;保持是巩固已经获得的知识与经验的过程;回忆或再认是在不同情况下恢复过去知识与经验的过程。过去经历的事物不在面前而把 它们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是回忆;过去经历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

13、能够把它们辨认出来的过程是再认。 记忆过程中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是相 互联系的,识记与保持是回忆和再认的前提与基础,再认与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在生活实践中,人们是通过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的统一的记忆过程来对客观事物进行反映的。 16.简述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 感觉记忆中的材料保持时间很短,在 0.5 秒以内,容易被代替,这样保证新信息的摄入,容量大,具有形象性。短时记忆保持时间短 1 分钟以内,容量有限 5-9 个单位。)长时记忆保持时间长、容量无限。 17.什么是遗忘? 影响知识巩固的 因素有哪些? 遗忘 是指人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14、影响知识巩固的因素有(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学习 材料的 数量( 3)学习 材料的 意义( 4)学习材料的序列位置( 5) 学习的程度 18.根据识记和遗忘的规律如何科学的组织复习?( 6 分) 遗忘的规律为先快后慢,( 1)及时复习( 2)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3)整体学习与部分学习相互结合( 4)间隔学习( 5)提取多种记忆线索 19.简述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 1)联系语言具有概括性语言具有物质性语言是交流思想与感情的工具 ( 2)区别思维和语言的本质属性不同思维和语言与客观事物的关系不同思维中的概念与语言中 的词相关,但是并非一一对应。 思维规律与语法结构和规则虽有联系,但

15、又有区别。 20.什么是思维?思维与感觉,知觉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思维是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与间接的反映,它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思维与感觉、知觉虽然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它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存在着根本区别。从反映的内容看,感觉与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整体特征 表面现象及外部联系,而思维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与特征和内部联系。从反映的形式来看,感觉和知觉属于感性认识,而思维属于理性认识。感觉和知觉是认识 活动的低级阶段,是思维的基础和依据;而思维则是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是感知觉的进一步深化,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 21.简述思维的过程? 分析与综合

16、、比较与归类、抽象与概括、体系化与具体化 22.什么是概念?教师应该如何促进学生有效掌握科学概念? 概念 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活动的最基本单位。 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合理利用学生过去的知识与经验、要充分利用变式、要用正确语言表述、形成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之中。 23.简述问题解决及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解决 是指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经过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创造性问题解决;运用现有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常规性问题解决。问题解决过程一般经历四个阶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17、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 知识表征方式刺激模式迁移作用原型启发定式功能固着动机情绪个性特征。 24.简述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氛围四个阶段: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每点简述) 25.什么是表象?什么是想象?它们具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表象 是指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 表象是在感知基础上形成,是保持在人脑中的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映像,具 有直观 形象性和概括性特征。表象是在多次感知基础上经信息加工而产生的形象 , 表象是事物形象的概括,含有事物的本质与非本质属性。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心

18、理活动。想象的特点是新颖性和 形象性 想象表象与记忆表象的区别联系:区别:( 1)概念上的区别( 2)记忆表象基本上 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重现,而想象表象是新的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是经过加工改造过的。它可以是世界是还不存在或根本不可能存在事物的形象。如西游记人物;对月球的形象等。( 3)想象中出现的形象是新的,不是表象的简单再现,想象的内容往往出现在现实生活之前,乍看起来似乎是“超现实”的。联系:想象表象的基本材料是记忆表象,记忆表象越丰富,则想象表象越丰富。想象是有现实基础的,材料来自客观现实。如仙人:童颜、白发、鹤骨、松姿形象组合。“天生的聋 人 决不能想象出悠美的音乐,天生的

19、盲人决不能想象出春天的美景。” 26.什么是再造想象?再造想象的形成与发展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的描述图形或符号示意,在人脑中产生的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要形成正确的再造想象就必须能正确理解和掌握词与实物之间标志的意义,否则想象活动难以进行并会导致错误。由于表象是想象的基本材料,表象愈丰富,想象的内容也愈丰富,因此,丰富的表象储备是再造想象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同时,再造想象不仅依赖于已有表象的数量,也依赖于已有表象的质量,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直观材料愈丰富,再造想象的内容就愈生动、愈正确。 27.简述如何在 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 创造想象? 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扩大知识 经

20、验 进行想象力训练 引导学生积极幻想。 28.简述言语的特征。 言语的目的性言语的开放性言语的规则性言语的离散性 言语的个体性 29.简述言语产生的过程。 动机和意向阶段内部言语阶段深层句法结构阶段以表层句法结构为基础的外部言语阶段。 30.简述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阶段。 咿呀学语阶段单词句阶段双词句阶段完整句阶段 31.简述情绪和情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是属于 同一类但不同层次的心理体验,是既紧密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情绪和情感的 区别为从需要角度看,情绪一般与人的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而情感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从发生角度看,情绪具

21、有反应性和活动性的特点,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的特点从稳定性程度看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特点,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特点从表现方式看,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的特点,情感则以内蕴的形式存在或以内敛的方式加以流露。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为情感离不开情绪,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反应来表达情绪也离不开 情感,情感的深度决定着情绪的表现强度,情感的性质决定了在一定情境下情绪表现的形式。 32.举例说明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情绪种类:心境、激情、应激。情感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举相对应的例子) 33情绪有哪些功能? 适应功能; 组织功能; 信息功能。 34 简述如何进行不良情

22、绪的调控? 觉知自己的情绪状态转移注意力合理地发泄情绪如在适当场合哭泣、向他人倾诉、进行比较剧烈的运动和放声歌唱或喊叫 主动用语言控制调节情绪 。 35.简述意志与认知、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 1)意志过程与认知过程的相 互关系意志过程是以认知过程为前提的,离开了认知过程,意志过程就不能发生。意志过程对认知过程也有很大影响。没有人的意志努力,就不可能有认知过程,更不可能使认知活动深入和持久。 ( 2)意志过程与情绪和情感过程的相互关系情绪和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积极的心境对意志过程有促进作用,消极的心境对意志过程有阻碍作用。意志能够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理智。

23、 36.一个人会面临哪些动机冲突? 动机冲突有:( 1)接近 接近型冲突又称双趋冲突:人以同样强度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 能兼得时所产生的内心冲突。( 2)回避 回避型冲突又称双避冲突,指人同时遇到两个威胁性事情,但必须接受其一才能避免其二的内心冲突。;( 3)接近 回避型冲突又称趋避冲突,指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一方面好而趣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的内心冲突。( 4)多重接近 回避型冲突又称多重趋避,指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一上目的,每种目的都有吸引和排斥作用,而又不能简单地选择一种目标回避另一种目标,必须作出多重选择以避免导致内心冲突。 37.简述意志品质特性。 意志的自觉性意

24、志的果断性意志的自制性意志的坚韧性 38什么是动机?动机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动机 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使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和内部动力。 动机的产生必须具有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的共同作用,内在条件是人的需要,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当需要在强度上达到一定水平,并且有 满足需要的对象存在时,就引起动机。外在条件是能够满足需要的事物 诱因,它是引起动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39动机有哪些分类? 动机的分类 根据与动机相关的需要的性质 ,可以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根据动机的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的时间长短,可以将动机分为长远 的概括的动机和暂时的具体的动机。 根据动机的性质和社会价

25、值,可以把动机氛围高尚动机和卑下动机。 根据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和所起作用的大小,可以把动机分为主导动机与辅助动机。 40什么是成就动机?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有哪些?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努力追求卓越,以期达成更高目标的内在动力和心理倾向。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对个体成就动机的高低具有一定影响;( 2)成就动机高低与童年所受家庭教育关系密切;( 3)教师的言行影响学生成就动机的强弱;( 4)经常参加竞争和竞赛活动的人比一般人的 成就动机要强;( 5)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成就动机呈正相关;( 6)个人的成败经验对成就动机具有一定影响;( 7)个人对学习或工作难度的看法影响

26、成就动机。 41试阐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后来他在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之间加上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 个体具有复杂多层次的需要组合,基本的、具体的需要位于低层,抽象的精神需要位于上层。人类各种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彼此重叠的,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基本 得到满足以后,才会出现高层次需要。个人需要的发展过程像波浪似的演进,各种不同需要的优势,有低一级演进到高的一级,每一时刻最有优势的需要支配着与个人的意识,成为组织个体行为产生的核心力量。已满足了的需要,则不再是行为的积极推动力。

27、 42什么是气质?气质特性包括哪些方面? 气质是 是指一个人典型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 气质特性包括: 感受性 耐受性 反应的敏捷性 可塑性 情绪的兴奋性 内向性与 外向性。 气质类型的构成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气质类型的构成: 多血质的人 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外向性和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而且外部表现明显,反应速度快而不灵活; 胆汁质的人耐受性低而感受性高,不随意反应强反应的不随意性占优势,外向性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反应速度快而不灵活; 黏液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的反应性和情绪兴奋性均低,明显内向,外部表现少,反

28、应速度慢而且有稳定性; 抑郁质的人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不随意的反应性低,严重内向,情绪兴奋高并且体验深,反应速度慢,具有刻板性和不灵活性。 43气质和性格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1)气质 与性格的区别气质具有先天性的特点,它更多地受到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影响,性格主要是个体行为的内容,是在后天形成的,更多的受到了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有优劣之别 ( 2)气质与性格的联系不同气质类型的人,都可以形成某些相同的性格特征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性格对气质具有明显的影响。 44.简述熟练与习惯的区别。 两者与需要的关系不同,习惯是满足某种自动化需要,不满足就引起不

29、愉快的情绪体验,而熟练是否实现不会直接影响人的情绪体验两者的意识不同,习惯多具有潜意识性,熟练带有意识性需要有意志力的参与两者的道德价值不同,习惯有好坏,熟练没好坏之别两者与任务的联系不同,习惯只与一定情境而不与任务相联系,习惯由情境发动具有被动型,熟练由任务发动具有主动性。两者对照的标准不同,习惯只和先前动作方式对照,而熟练则要与一定客观标准或别人的示范、或技术指标、或活动产品对照。 45.简述动作技能的结构 和形成的阶段 。 动作技能的 结构具有四个维度连续 -非连续性维度封闭性 -开放性维度精细 -粗大维度简单 -复杂维度 。动作技能形成经历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阶段 46.

30、简述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 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内部言语阶段 47能力发展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 能力的类型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 48什么是态度?态度具有哪些成分 和功能 ? 态度 是指有认知、情感、意向三个因素构成的、比较持久的个人的内在心理倾向。 它是外界刺激信息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态度的成分:认知、感情、意向。 态度的功能有 工具性功能知识功能价值表达功能自我防御功能社会适应功能 49什么是归因?归因分析的维度有哪些? 归因是指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推论 的过程。韦纳提出归因的三维结构:部

31、位、稳定性和控制性。 50什么是群体?群体的作用和基本特征有哪些? 群体是指由若干个句共同目标、 共同 利益,并在一起活动的人所组成的集合体。 作用:群体能满足成员的需要;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与影响群体成员的某些需要。 特征: 群体 表现为一定人数的集合; 群体成员之间存在持续的心理上或行为上的相互关系; 群体成员之间存在着共同目标,并以次作为群体存在的心理基础; 群体成员之间存在着某种整体观念和隶属观念。 51什么是从众行为?从众的类型和基本特点有哪些? 从众行为 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一致的行为。 类型: 行为上从众,内心也从众; 行为上从众,内心不从众

32、; 内心从众,行为不从众。 特征: 面对群体压力表现为从众; 从众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盲目性; 从众过程中的去个性化。 52什么是服从?从 众行为和服从行为之间有什么关系? 服从 是指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作出的行为。 服从和从众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下产生的行为,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区别。首先,多数一致的社会压力会造成从众,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强使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称为服从。其次,个体在作出服从行为时,服从是被强迫情况下发生的,行为过程中常带有不满意、不情愿等消极情绪。 53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人际吸引? 影响人际吸引有:外貌、能力、邻近、相似、互补、性格。 54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从众

33、行为?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服从行为? 影响从众 行为的因素:群体的规模与特点;社会支持;任务的熟悉程度;性别。 影响服从行为:他人的支持会影响个体的服从为;个体当时的情绪状态会影响个体的服从行为;个体的人格特制以及社会文化背景会影响个体的服从行为;权威水平会影响个体的服从行为。 55.根据记忆的内容,记忆有哪些类型? 答:根据记忆力内容,记忆有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五类型。 56. 有哪些 原因 会引起人的不随意注意(也叫无意注意)? 答:能引起人的不随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 ( 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的新异 性; 剌激物的运动变化;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

34、性; ( 2)人本身的状态 需要和兴趣; 情绪 情感 状态; 期待的食物有机体状态 八 、论述题 1.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派及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从 19 世纪末到 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的内容、方法以及研究目的提出了不同看法,产生了不同的学说。大致有以下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 ( 1)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冯特认为心理学的内容是对人的意识经验的分析。意识可分为感觉、意象和感情三个基本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他首创内省法,对自己内在经验感受进行观察和分析。 ( 2)机能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詹姆斯。认为人的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即

35、意识流,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而不是像构造心理学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例如,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关心什么是思维,而机能主义心理学则主要关心思维在人类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 3)行为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华生认为心理学不应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可观察的、可测量的个人行为,并以刺激一反应 (s R)之间的关系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意识不能观察和测量,所以意识不应该包括在心理学研究范围内 ;个体行为的基础是反应的关系,即此反应的形成与某刺激相关,了解了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即可了解人的行为;个体的行为都是在生活环境中习得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 ( 4)格式塔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魏特海默、考夫卡、

36、科勒。完形心理学主要是研究知觉与意识,其目的在于探究知觉与意识的心理组织历程,它以直接经验或现象经验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方法上,他们既强调观察法,也不反对内省法,完形心理学的方法主要是一种纯粹的经验的观察。对完形心理学而言,各元素的总和不是意识的整体,而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 5)精神分析学派。主要代表 人物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极为庞杂,对于人格的发展动力,弗洛伊德提出了潜意识、生本能、死本能等观念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对于人格发展阶段,弗洛伊德以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器和性征期以及认同、恋母情结等观念来解释个体心理发展的历程;对于人格结构,弗洛伊德用本我、自我、超我三者来解释

37、个体的人格结构,并以冲突、焦虑以及各种防卫机制来解释个体人格发展的动因。以后的精神分析学者坚持弗洛伊德的一些基本原则,但对弗洛伊德的理论有所发展,如更加强调自我在人格中的作用,不再过分强调弗洛伊德的本能论或泛性论的作用, 而重视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影响,这些心理学者被称为新精神分析学派。 ( 6)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在理论取向上,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精神分析论对人的异化,反对他们的反理性观点;反对行为主义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论的观点,也反对行为主义以零碎的、片面的反应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为行为主义研究的是由零碎反应集合而成的行

38、为,而不是表现行为的完整的个人。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正常人,应研究人类的复杂经验,如动机、价值、情感、生活责任以 及生命的意义等。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性是善的,人类本性中蕴藏着无限的潜力,因此要改善环境以有利于人性的充分发展,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 7)认知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奈塞尔。认知心理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逐渐演变而成。认知心理学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从广义上说,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体的注意、感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过程。从狭义上来说,认知心理学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指对信息的输入、加工、存储和提取过程的研究。认知心理学是多学科结合的结果,它一方面吸收了

39、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如完形心理学对知觉的研究,也 受到其他学科的推动,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和语言学的影响,同时计算机科学的进展也对认知心理学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认知心理学是目前在心理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研究范式,它对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领域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2.如何将注意的规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去? 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不同,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因此,组织好学生的注意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在教学环境方面,要尽量避免分散学生注意的刺激出现;在教学方法上尽量防止单调死板, 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如注重讲授语音、

40、语调的运用、板书技巧以及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具的适当使用、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等。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并促使学生理解其意义,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了解有些课程虽枯燥,但在今后工作中将起重要作用,使学生明确课程知识所具有的价值,从而导致对学习结果的兴趣;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也是唤起学生有意注意的重要因素;合理组织学生的注意活动,包括指导学生自己来组织有意注意,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教师对学 生的严格要求,对唤起学生有意注意具有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注重有意注意,会使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兴

41、奋状态,极易产生疲劳。如果单凭无意注意就不能牢固掌握科学知识,因为任何学科的内容并不都是有趣和吸引人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轮换,例如,可以通过组织教学来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有意注意,并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有意后注意的能力,关键 是培养学生对学习目的和任务的理解和兴趣,并使学习后的实践活动达到熟练。 3.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产生首创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

42、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故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应做到: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动力,也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兴趣能激发学生深入地钻研和思考问题,当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时,就会 不懈地去探索、思考该事物的奥秘,因此,广泛而稳定的兴趣对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求知欲也是激发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因素之一。创设创造性思维形成的氛围。改变传统的评定学习成绩的做法,鼓励学生创造性行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己去领会和发现事物问的联系,启发、协助、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行为而不要

43、预先树立是与非、对与错的绝对权威,不要限定他们盲目地接受成人认可的答案,更要注意不向学生一味地灌输书本知识,而要鼓励他们有超常的创造性答案。加强发散思维和知觉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 聚合思维的能力。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具有独创性、灵活性和流畅性三个特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应从以上三个特征,即独创性、灵活性和流畅性入手,着重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即着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与发展的,因此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各类的创造性活动是启发和发展学生创造性

44、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陶冶创造性人格。人格因素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必要条件,应结合教学实 际,加强学生良好人格特征的培养。 4.气质和性格的理论有哪些?请分别叙述之。 气质的阴阳五行说: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医书内经里,按照阴阳强弱,把人分外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五种类型,并分别描述了每种类型的人其性情、体质、形态与行为特点。 气质体液说:在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医生西波克拉底提出了气质体液学说。认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即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 气质的体型学说:它认为人的体型与气质特征,以及当这种体型的人患精神病是,其精神病的种类与其体型具有一定的相关。 气质的激素

45、说:人 体内分泌的不同激素会激活身体的不同机能,内分泌腺素的缺乏或过剩,对人的情绪与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 气质的血型说:人体内的血型与气质类型之间有密切关系。不同血型的人,气质特征是不同的。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理论: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是个体差异及其特点的基础,有机体的所以活动,都是在兴奋和抑制两种神经过程协同活动的支配下进行的。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人格是有特质构成的,特质是指个人的神经心理机构,是个人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后形成的对刺激信息反应的内在倾向,可由个体的外显行为来推知。它 除了能反应刺激信息而产生行为与思想外,还能主动地引发自身的行为,是许多刺激信息在机能上

46、等值,在反应上一致,即不同刺激信息导致了个体的相似行为。人有共同特征和个人特质。按照个人特质对个人行为的影响程度和不同的意义,将其划分为三个重叠交叉的层次,即首要特质,主要特质和次要特质。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将人格特质划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人格是有可能对某人在某种情境中的行为进行预测的根据一个人的人格特点,加上对情景因素的考虑,就可以预测一个人的行为反应的性质,甚至是人格的数量值。 艾森特的人格类型理论:根据外向与 内向和神经质(稳定与不稳定)这两个互相垂直的维度,将人分为四种组合型:稳定内向型 稳定外向型 不稳定内向型和不稳定外向型。 5分析说明影响性格形成发展的因素。 影响性格的形成和

47、发展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生物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这些因素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生物遗传因素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生物遗传因素为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可能性。家庭因素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一般认为,从出生到 5、 6 岁是性格形成的主要阶段。这个阶 段的绝大多数儿童在家庭中生活,在父母爱抚下成长。从教育的顺序上来看,首先是家庭教养,然后才是学校教育。在家庭诸因素中,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在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民主和信任的教养态度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良好性格特征。此外,家庭气氛、父母榜样和家庭结构等

48、也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学校教育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教育对学龄儿童的性格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教育的场所。学生在学校中不仅学习、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发展智力,接受政治思想教育,形成优良的性格特 征。在学校诸因素中,课堂教育、班级集体、教师的榜样和教师的管教方式都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发展。 社会文化因素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不同文化背景、社会制度、经济地位以及不同的职业都会对性格特征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主观因素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性格是在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是,任何环境都不能直接决定人的性格,它们必须通过人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人是一个高度的自我调节系统,一切外来的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