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民俗节日赣州华坚科技学校主讲人:张闽临1中国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目前,国家法定休假的节日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2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 ( 农历正月初一 ) 元宵节 ( 农历正月十五 ) 头牙 ( 农历二月初二 ) 寒食节 ( 清明节前一天 ) 清明节 ( 节气清明 ) 端午节 ( 农历五月初五 ) 七夕 ( 农历七月初七 ) 中元节 ( 农历
2、七月十五 ) 中秋节 ( 农历八月十五 ) 重阳节 ( 农历九月九 ) 冬至 ( 节气冬至 ) 腊八节 ( 农历腊月初八 ) 尾牙 ( 农历腊月十六 ) 祭灶 ( 农历腊月廿四 ) 除夕 ( 农历十二月卅日 )31、 春节 即夏历(农历)新年 时间: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古称: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 “ 正 ” 即正月之 “ 正 ”) 俗称 “ 过大年 ”4起源 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 “ 年 ” , 说文。禾部 : “ 年,谷熟也 ” 。春节(夏历新年)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
3、于中国殷商时期的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腊祭)。 实际上古代的 “ 春节 ” ,是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 “立春 ” 。5适用地区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6习俗放鞭炮 贴春联 拜年 吃饺子7小年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称 “小年 ”,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谣中 “二十三,糖瓜粘 ”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 “官三民四船家五 ”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
4、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8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 “灶王爷 ”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 “司命菩萨 ”或 “灶君司命 ”,传说他是 玉皇大帝 封的 “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 ”,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 “灶王奶奶 ”。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 “接神 ”,对灶王爷来说叫做 “接灶 ”。9扫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 “扫房 ” ,南方叫 “掸尘 ”。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