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 学校德育第一节 学校德育目标与内容第二节 学校德育过程第三节 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第四节 班主任工作首要因素第一节 学校德育目标与内容一、学校德育目标德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是教育目的组成部分在德育方面的要求预期的德育结果社会发展因素 人的发展因素制约德育目标形成和确定 社会发展因素包含 政治思想道德对德育目标确定的要求 生产力,包括科学文化的发展对人的新要求 德育过程的实质是把社会的道德规范要求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实行这个转化需要通过自我的内化,特别是要以个体品德心理发展状况为前提。 人的道德发展是和人的智力发展并行的,德育不能超越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提出要求。
2、1985年 ,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明确指出,要培养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的 “ 四有 ” 人才, 指的是 “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 。 1993年和 1995年国家教委先后颁布了 小学德育纲要 和 中学德育纲要 ,进一步明确了德育目标。二、学校德育内容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自觉纪律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民主和法制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培养年轻一代深切热爱祖国的感情,具体表现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是年轻一代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品德。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注意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班
3、级、爱学校、爱家乡逐步扩展到爱祖国、爱人民。理想教育 理想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起点,教育年轻一代树立远大理想是德育的根本。 进行理想教育的注意事项 必须了解青少年理想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要根据理想发展的阶段性和持续性进行教育 要落到实处,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断提高学生的理想水平理想教育 青少年理想形成与发展的年龄特点表现为:不稳定性 、 形象性 和 幻想性 。 理想发展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学习准备阶段 生活理想阶段 职业理想阶段 社会理想阶段道德教育 道德规范是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判断人们行为的是非善恶的一种标准。社会道德规范主要包括 国民公德 和 社会公德 。 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 社会公德教育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培养 职业道德教育和环境道德教育 中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道德的根本标志。 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注意事项 培养形成一个健全的班集体 通过集体的实践活动来进行 注意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是学生间自发形成的一种群体,它可能成为推动集体的力量,也可能妨碍集体的发展。班集体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最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