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章 教育评价第一节 教育评价概述第二节 学生评价第三节 教师评价第一节 教育评价概述一、教育评价的基本功能导向功能诊断功能鉴定功能育人功能教育评价像一根 “指挥棒 ”一样支配或引导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教育目标的制定、教育内容与方法的选择、教育过程的展开等良好的教育评价能为学校或教师的决策提供诊断性的咨询服务。通过教育评价提供的依据,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或教师的工作业绩作出相应的评定。评价可以敦促学生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组织或再加工,使已有知识经验的可分辨性、可利用性、清晰性大大提高,达到改善认知结构的目的。 二、教育评价的基本类型( 1)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定性评价分
2、析性、描述性的评价。主要凭借评价者个人的洞察、内省或移情理解,来评述事物发生的过程与结果。能够看到事物发生的过程及原因;较重视站在被评价者的立场与角度理解其行为的意义。定量评价主要运用统计与测量的方法,对被评价的资料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只能看到事物发生的最终结果或情形;不太关心被评价者的看法与感受( 2)初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初始性评价 ,又称 准备性评价 。 不限于查明、辨识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各种困难或障碍,也包括识别学生的各种潜能、优点、偏好或特殊才能。 适用于全体学生,最终目的是为了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既可以通过较正式的特殊测验来进行,也可通过问卷、家长访谈、查阅
3、学生个人成长档案、日常观察记录分析等非正式渠道进行。 形成性评价 ,又称 过程性评价 ,是一种伴随教学过程而进行的经常性评估,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给教师的教学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 往往以小测验、日常作业、课堂提问等经常性检查来进行,往往是非正式的评价。 主要特点是:( 1)评价的内容范围较小,但运用的频率较高;( 2)不是一种独立于教学过程之外的评价,而是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织部分;( 3)侧重于过程评价,而不是结果评定;( 4)侧重于问题诊断和改进教学,而不是等级评定。 终结性评价 ,又称 结果评价 ,是一种在某一相对完整的教学阶段结束后,为确定学生达成整个教学目标的程度而作的评价。 往往是一种
4、正式的外部评价,且独立于教学过程之外。 基本功能为:( 1)确定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 2)给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等级,供升学、评比、鉴定之用。 主要特点是:( 1)概括水平较高;( 2)评价的内容范围较大,但运用的频率较低。( 3) 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相对评价 ,又称 常模参照评价 ,是针对个人在团体中所处的相对地位而进行的评价。通常以标准分数的形式出现。 标准分数通常有两类:( 1) Z分数;( 2)百分等级分数。 绝对评价 ,又称 标准参照评价 ,是一种以预先规定的教学目标或测验标准为参照而进行的评价。常以百分制形式出现。 个体内差评价,是参照个人的标准而进行的评价,包括: 对个体同一学科不同方面的成绩表现,或不同学科的成绩表现进行横向比较评价 对个体不同时期内同一方面的成绩表现进行前后纵向评价三、良好教育评价的衡量标准(一)、评价的内容对象应是重要的、全面的(二)、评价的方法与手段应是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三)、评价应是公正的、客观的,符合教育伦理准则的(四)、评价应对学生或教师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第二节 学生评价学生评价,就其范围而言,包括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品行等进行评价,主要分 学业成就评价和 思想品德评价 。 针对陈述性知识习得的评价 针对程序性知识习得的评价 针对学生情感发展状况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