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重点及问题答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23536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史重点及问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近代史重点及问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近代史重点及问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近代史重点及问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近代史重点及问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 年下半年期末考试题型及考试重点各位老师:大家好:本次期末考试的题型及重点简述如下,请各位老师将第十八周安排为复习周,并将复习重点告知学生,对若干重要知识点可在第 18 周课堂上进行串讲,以提高复习效率。题型及分值(五种题型)一、辨析题(辨别观点正误并说明理由,共 2 小题,每题 7 分,共 14 分)二、分析与阐述题(本大题共 1 小题,20 分)三、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题 14 分,计 28 分)四、材料解析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回答问题,1 或 2 题,38 分)考试复习重点如下: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史实及其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如何正确看待资本-帝国

2、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总的来说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当然并不能完全的说资本- 帝国主义侵华时完全无作用的,如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一部分知识分子觉醒,加速了封建主义的毁灭速度。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客观上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与西方殖民主义者宣扬的“侵华有功” 是截然不同的。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绝不是要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它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刺激作用是在客观上发生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它们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随着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加深,帝国主义越来越成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障碍。鸦片战争后,帝国

3、主义列强通过发动野蛮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各方面控制盒操纵了中国,在政治上,帝国主义列强践踏了中国神圣的主权,在中国各占领土,攫取了中国的海关主权、司法主权和外交权等许多特权;在经济上,帝国主义列强控制和掌握了中国的海关,垄断了中国的金融、航运、进出口贸易等经济特权,牢牢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在文化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在中国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吸引留学生等文化侵略政策,麻痹中国人民的精神,培养为他们侵略政策服务的买办文人;另外,帝国主义列强还在侵略的过程中,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了无法估量的精神损失好精神伤害。帝国主义的侵略

4、使得中国人民开始总结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经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甲午战争后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发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基本史实、历史作用(意义、影响、评价等)、失败原因与经验教训等问题的认识与分析。一、洋务运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在内政外

5、交上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从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 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主要内容:第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19 世纪 60、70 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军事工业。 第二、创办民用工业。洋务派在后期(l9 世纪 70 年代至 90 年代)打出“求富”旗号,兴办民用工业。第三、筹划海防,19 世纪 70 年代中期起,中国开始正规筹建海军的活动

6、。到 80 年代中期,近代海军初步建成,它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第四、创办新式学堂,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创办新式学堂。1862 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洋务运动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评价:首先,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这其中的原因固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其次,洋务运动有积极作用。其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

7、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失败原因: 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二、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三、洋务运动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教训:洋务运动的最终目的是为清政府服务,这就是要注定失败的。客观原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洋务派聘请的一些洋匠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谋取暴利,使企业难以发展。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仇视一切洋务,百般阻挠和破坏,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主观原因:整个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

8、、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且有限。洋务派官员自身的近代化修养不足,没有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建设对其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相反,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剥削制度,试图在中国搞所谓的“中体西用”,即用中国的封建制度作容器,去盛载西方的先进技术,对两者的内在矛盾认识不足,因此必然导致失败。二、戊戌变法主要内容: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指 1898 年 6 月至 9 月 21 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但戊戌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

9、旧派的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 年 9 月 21 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共 6 人被杀,历时 103 天的变法失败。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变法内容: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财政。政治上,广开言路,允许士民上书言事;裁汰绿营,编练新军。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

10、和发明。这些革新政令,碃恭官幌擢呵规童海阔目的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目的: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两大政治目标:挽救民族危亡 ;发展资本主义救国方案:主张采取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自上而下地改革,兴民权、设议院,走君主立宪道路,改革内政,抵御外侮,将古老中国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失败原因: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直接原因:其一,守旧派势力强大,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光绪皇帝手中,而为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维新派只有少数几个人,没有实权。西太后最初曾指示“今宜

11、专讲西学” ,但是,当她感到变法触及到她自己的权力和清廷王公贵族的利益时,就动手遏制、镇压。其二,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指责西汉的古文经书全系刘歆伪造,孔子改制考将孔子打扮为“改制立法 ”的祖师爷。两书都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此外,维新派某些激进的宣传也增加了社会阻力。其三,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上的某些冒进措施。变法一开始,光绪皇帝就因不满自己的老师、军机重臣翁同龢的持重、顶撞,将其开缺回籍。大量裁减冗官,仅京师一地,涉及闲散衙门十多处,失去职务者近万人,但是又没有安排出路。因王照上书被阻而一下子罢免六个部长级大员

12、,也操之过急,并且失之过重。其四,变法手段单一:采取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和平”“合法” 方式。评价:戊戌变法作为近代中国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虽然被慈禧太后扼杀了,但也为 13 年之后爆发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第一,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1900 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带着光绪逃到西安,这给慈禧以惨痛教训。签订辛丑和约后,慈禧太后下令实行新政,其内容有编练新军;废科举,建学堂;奖励民办工厂;改革法制;派五大臣出洋考察,预备立宪;成立咨政院、咨议局等。其中有些改策已经超出了当年维新变法的内容。第二,激起了民众对满清政府的愤恨,推动知识分子由维新向革命转化。戊戌政变失败

13、后,支持孙中山革命的人增多了,不少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革命党人。第三,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1)、变法理论更加深入人心。人们普遍认为,不变没有出路,变是古今通理,中国还应该大变、全变。(2)、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维新派只敢讲“民权”,承认人民有参与管理政治的权利,但是不敢讲“民主” ,不肯承认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戊戌维新之后,民主思潮就充分发展起来了。(3)激起了新一轮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热潮。戊戌维新失败后,更多的年轻人出国留学,更多的西方学说被译介到中国,中国的思想界更为活跃。第四,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奏。戊戌维新后,新式文化事业勃兴,国内出现办学热,创办新式报刊热

14、,出版新书热。戊戌时期,维新派为了对人民进行“启蒙” ,曾提倡白话文和 “小说界革命”。维新运动失败后,白话报刊更多出现,白话文得到更多提倡。除“小说界革命 ”外,维新派继续倡导“诗界革命”、“曲界革命 ”、“思想革命”、“道德革命” 、“ 宗教革命”以至“ 史学革命”。辛亥革命: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意义与影响的分析与认识。(1)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基本口号“民主 ” 与“科学”(2)意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

15、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

16、普及与繁荣。 (3)影响:新文化运动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存在局限性:批判孔学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不能有效改造中国社会;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脱离实际实践;当时领导人缺乏批判性看法。4、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本史实与意义分析。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指 1919 年 5 月 4 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以青年学生为主和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起因为巴黎和会中,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把原德山

17、东权益转让给日本,即山东问题。它和较早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一并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庞大影响深远的政治思想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迄今之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影响甚巨。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这次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中国共产党成立历史背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历史背

18、景。第一,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不成功,呼唤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近代以来,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在这样一种积贫积弱的民族危难情况下,许多的仁人志士进行了奋勇的斗争。流血的革命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比如太平天国起义,还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另外还有改良运动的推动,比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君主立宪。但是无论是流血的革命还是不流血的改良运动最后终归于失败,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因为没有一个先进的用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的领导。第二,近代以来中国工人阶级不断的发展壮大,到 1919 年前夕,中国的工人阶级队伍已经达到 200万左右,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雄厚的阶级基础

19、。第三,新文化运动的掀起传播了马克思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新文化运动于 1915 年 9 月 15 日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开始,这场运动的掀起,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对封建专制思想、封建文化进行了极大的冲击,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从而为人们接受马克思主义打开了闸门。第四,20 世纪的国际环境为我们党的创立提供了外部条件。在 20 世纪初的世界史上有两件事情值得注意:第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充分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矛盾和各种腐朽的现象,使得原来许多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向往的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失望,从而开始思考,接受走别的道路的问题。最后选择了中国应

20、该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应该仿照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第二是20 世纪初,在世界历史上还有另一件重大的事情,也就是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俄国的国情和中国十分相似,俄国的工人、农民能够挣脱国内反动统治的压迫,取得革命的胜利,这就为中国人民树立了一个榜样,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成为当时很多追求进步的中国人的一个目标、一个方向。以上四个方面,为党的创立提供了四个条件,或者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四个大历史背景。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

21、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提供了客观可能性。5、五四前后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分析。(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

22、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机器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4)外来影响:“一战” 的影响: “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整个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6、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开辟过程、主要内容及其理论与现实意义的分析与认识。一、历史过程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开始了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

23、1927 年 8 月 7 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 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由此,提出了开创中国革 命新道路的历史要求。 2、在武装斗争总方针的指导下,从 1927 年 8 月 1 日的南昌起义开始,到 1928 年底,中国 共产党领导发动了上百次武装起义。 为革命道路的探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但是由于这一时 期, 党的指导思想是首先夺取中心城市来发展革命, 这是俄国革命成功的道路。 但实践证明, 这条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各地武装起义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挫折。 3、在挫折和教训面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率先开始了从

24、国情出发寻找革命 新道路的探索。1927 年 9 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原定占领长沙计划受 挫后,毛泽东及时正确地分析了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毅然决定放弃攻打城市计 划,把革命力量转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于是,他率部向井冈山进军,开始了创建农村革 命根据地,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探索。经过近半年的艰苦斗争,中国革命史上第一 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宣告诞生。 从此, 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 正确道路。 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基本内容。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关系。“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中国共产

25、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开展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建立、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没有武装斗争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土地革命,即使进行了也不能巩固成果。同样,离开了武装斗争,农村根据地就丧失了保障。首先,毛泽东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分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强调中国革命只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其次,毛泽东从对近代中国反动统治阶级的历史和现状的科学分析出发,面对庞大的反革命武装,

26、强调中国革命只能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农村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它进行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 的依托,只有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的有效的斗争。而它的巩固和发展又依靠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 因此,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根据地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三、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第一,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第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实现

27、了中国革命中心由城市向农村的战略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第三,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第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是反对教条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方法论意义。邓小平指出:“马克思、列宁

28、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7、对中共历史上不同时期统一战线问题的认识与分析。答:中国的统一战线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壮大起来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决定了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和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的长期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有着不同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一、革命统一战线(国民革命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在 1922 年 7 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出了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初步提出了自己的统一战线的方针。1923 年 6 月召开

29、的中共三大决定在保持中国共产党独立性的条件下,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的革命合作,在此基础上形成国民革命的联合战线。1924 年 1 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有共产党员出席并参与领导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宣告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核心,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即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政治主张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政治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也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国民党“一大”还确认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两党合作的原

30、则,并选举产生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从而使国民党由大体上是代表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政治联盟。改组以后的国民党本身就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革命联合战线的形成,大大推动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使北伐战争得以顺利进行。二、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由于 1927 年国民党右派集团的叛变,以及民族资产阶级暂时附和了反革命分子,使得革命营垒中原有的四个阶级只剩下了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它们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为主要目标建立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1931 年 11 月,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工人、农民、小

31、资产阶级参加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革命政权组织。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真正认识到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并将关于农民问题的一系列正确观点,运用于土地革命的伟大实践中,使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从此开始建立在牢固的工农联盟的基础上。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1 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日民族矛盾急剧上升,中国国内阶级关系开始发生重大变化。1935年 12 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的决议和毛泽东在会后所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同时中央也将抗日反蒋的方针转变为“逼蒋抗日”的方针。1936 下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

32、军和国民党东北军、十七路军,在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基础上率先形成了西北地区的统一战线,最终促成了西北事变的和平解决,实现了由内战到和平,由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转变。七七事变以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 年 9 月,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的关于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为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抗日民族一战线正式形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抗战胜利以后,全中国人民热切希望中国能以和平、民主和团结的方式建设国家,继续坚持两党合作,团结其他民主党派和一切爱国

33、力量,为建设新中国而共同奋斗。但是蒋介石集团违背人民意愿,坚持独裁立场,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反革命内战。为了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 ,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推翻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斗争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继续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道路,所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形式。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新历史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发

34、挥了重大作用。虽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我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性质、任务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统一战线仍然是社会主义时期的一大法宝,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1956 年 4 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正式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它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十年“文革”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遭到破坏。五、爱国统一战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重新得到落实,明确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1982 年,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提出爱国统一战线的方针和与民主党派实行“

35、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这更加密切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爱国统一战线被赋予新的历史内涵,其范围包括: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其任务是: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旗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统一祖国而奋斗。8、国民党正面战场与中共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各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的作用十分有限。9、抗张胜利后的时局与国民党丢掉大陆的原因分析。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已严重丧失人心。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