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和细胞学说 有机体除病毒外,都是由单个或多个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植物细胞由原生质体和细胞壁两部分组成。细胞学说是德国植物学家Schleiden,M J和动物学家 Schwann,T二人于 1938 1939 年间提出的。细胞学说认为,植物和动物的组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有的细胞是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来;卵和精子都是细胞;一个细胞可分裂而形成组织。细胞学说第一次明确地指出了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单位的思想,从理论上确立了细胞在整 个生物界的地位,把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有机体统一了起来。 2原生质和原生质体 构成细胞的
2、生活物质称为原生质。原生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体是生活细胞内全部具有生命的物质的总称,也即原生质体由原生质所构成。原生质体一般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原生质体是细胞各类代谢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原生质体一词有时指去了壁的植物细胞。 3细胞器 散布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称为细胞器。如各种质体、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微管等。 4组织:在个体发育上,具有相同来源同一类型或 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叫组织。 5胞间连丝 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原生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它是细胞原生质体之间物质和信息直接联系的桥梁,是多细胞植物
3、体成为一个结构和功能上统一的有机体的重要保证。 6细胞分化 多细胞有机体内的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称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表现在内部生理变化和形态外貌变化两个方面。细胞分化使多细胞植物中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和效率。因此,分化是进化的表现。 7染色质和染色体 当细胞固定染色后,核质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部 分,称为染色质。染色质是细胞中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其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在电子显微镜下染色质显出一些交织成网状的细丝。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而变粗变短,成为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粗线状或棒状体,此即染色体。 8纹孔 在细胞壁的形成过程中,
4、局部不进行次生增厚,从而形成薄壁的凹陷区域,此区域称为纹孔。 9传递细胞 传递细胞是一些特化的薄壁细胞,具有胞壁向内生长的特性,行使物质短途运输的生理功能。 10细胞周期 有丝分裂从一次分裂结束到另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叫做细胞周期。一个 细胞周期包括 G1 期、 S 期、 G2 期和 M 期。 11穿孔 指细胞壁局部溶解消失而形成的直正相通的孔洞。 二、判断与改错 判断: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24 +
5、25 + 26 + 27 + 28 - 29 + 改错: 1将“组织”改为“细胞”; 7将“蛋白质”改为“水”。 8将“一切植物”改为“除细菌、真菌和蓝藻以外的一切植 物”。 9本题可改为“植物细胞壁可分成三层: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但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具次生壁”。 11本题改为“胞质运动是胞基质在细胞内作有规则的持续的流动,可朝一个方向作循环流动,也可有不同的流动方向”。 13将“每一纺锤丝都”改为“染色体牵丝”。 15将“ G1”改为“ S”。 16将“核分裂、胞质分裂”改为“无丝分裂、有丝分裂”。或将本题改为“有丝分裂包括核分裂和胞质分裂两个步骤”。 17将“细胞”改为“减数”,同时将“
6、分裂后期”改为“后期 ” 。 19删去“生活”二字,因所观察的细胞须经固 定染色等处理。 20将“微丝”改为“微管”。 21将“表皮”改为“周皮”。 22将“水生植物”改为“旱生的肉质植物”。 23将“筛管分子”改为“管胞”或“石细胞”等。 28将“均由”改为“或因部分细胞解体后而形成,或因细胞中层溶解,细胞相互分开而形成,或这二种方式相结合而形成”。 三、填空 1选择、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2细胞壁、原生质体、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细胞壁、质体、液泡 4白色体、有色体、叶绿体 5蛋白质合成 6造油体,造粉体 7初生壁、胞间层 8具中央大 液泡 9纺锤丝 10前期的偶线、粗线 11
7、导管、穿、环纹、螺纹、梯纹、网纹、孔纹 12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 13形成层、木栓形成层 14表皮、周皮 15简单、复合 16保护组织、薄壁组织 (或基本组织 )、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 17次、侧生 (或次生 )、木栓、木栓形成层、栓内层 18运输水分、支持 19薄壁 (或基本、或贮藏 )、机械 (或厚壁 ) 20保护、分生、薄壁、分泌、输导、同化或薄壁机械,机械 21 1665,虎克 22旋转、回旋 23同化薄壁组织、贮藏薄壁组织、贮水薄壁组织、吸收薄壁组织、通气薄壁组织 24蛋白质、核酸 25木化、栓化、角化、矿化 26石
8、细胞团 27肾形、哑铃形 28单纹孔,具缘纹孔,半具缘纹孔 四、选择填空 1 C 2 A 3 C、 E、 F、 I、 J, A、 B、 K, D、 G、 H、 L 4 A 5 B 6 C 7 A 8 B 9 C 10 A 11 D 12 B 13 B 14 A 15 A 16 C 17 C 18 B 19 D 20 D 21 B 22 B 23 B 24 D 25 A 26 A 27 A 28 D 29 A 30 B 31 B 32 A 33 B 34 C 35 B 36 A 37 A 五、问答题 1答:电子显微镜下显示出的细胞结构称为超微结构。用电镜观察,可看到叶绿体的外表有双层膜包被,内部
9、有由单层膜围成的圆盘状的类囊体,类囊体平行地相叠,形成一个个柱状体单位,称为基粒。在基粒之间,有基粒间膜 (基质片层 )相联系。除了这些以外的其余部分是没有一定结构的基质。 2答:组成分生组织的细胞,除有持续分裂能力为其主要特点外,一般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相对较大,细胞质浓厚。通常缺少 后含物,一般没有液泡和质体的分化,或只有极小的前液泡和前质体存在。分生组织的上述细胞学特征也会出现一些变化,如形成层细胞原生质体高度液泡化;木栓形成层细胞中可以出现少量叶绿体;某些裸子植物中,其顶端分生组织的局部细胞可能出现厚壁特征。 3答:有丝分裂是一种最普遍的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导致植物的生长,而减
10、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核分裂一次,每一子细胞有着和母细胞同样的遗传性。因此有丝分裂的生物学意义在于它保证了子细胞具有与母细胞相同的遗传潜能,保 持了细胞遗传的稳定性。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二次,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同一母细胞分裂成的 4 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只有母细胞的一半。通过减数分裂导致了有性生殖细胞 (配子 )的染色体数目减半,而在以后发生有性生殖时,二配子结合成合子,合子的染色体重新恢复到亲本的数目。这样周而复始,使每一物种的遗传性具相对的稳定性。此为减数分裂具有的重要生物学意义的第一个方面。其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
11、于同源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产生了遗传物质的重组,丰富了植物遗传的变异性。 4答:植物的输导组织,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二类。裸子 植物木质部一般主要由管胞组成,管胞担负了输导与支持双重功能。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导管分子专营输导功能,木纤维专营支持功能,所以被子植物木质部分化程度更高。而且导管分子的管径一般比管胞粗大,因此输水效率更高,被子植物更能适应陆生环境。被子植物韧皮部含筛管分子和伴胞,筛管分子连接成纵行的长管,适于长、短距离运输有机养分,筛管的运输功能与伴胞的代谢密切相关。裸子植物的韧皮部无筛管、伴胞,而具筛胞,筛胞与筛管分子的主要区别在于,筛胞细的胞壁上只有筛域,原生质体中也无 P 蛋白体
12、,而且不象筛管那样由许多筛管分子连成纵行 的长管,而是由筛胞聚集成群。显然,筛胞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类型。所以裸子植物的输导组织比被子植物的简单、原始,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级。 第三章 植物器官的形态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 第一节 根的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定根和不定根 凡有一定生长部位的根,称为定根,包括主根和侧根两种。在主根和主根所 产生的侧根以外的部分,如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因其着生位置不固定,故称不定根。 2直根系和须根系 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称直根系,如松、棉、油菜等植物的根系。无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分的根系,或根系全部由不定根和它的分枝组成,粗
13、细相近,无主次之分,而呈须状的根系,称须根系,如禾本科植物稻、麦的根系。 3木质部脊 在根的横切面上,初生木质部整个轮廓呈辐射状,原生木质部构成辐射状的棱角,即木质部脊。每种植物的根中,木质部脊是相对稳定的。植物解剖学上依根内木质部脊数的不同,把根分别划为二原型,三原型 等。 4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 平周分裂即切向分裂,是细胞分裂产生的新壁与器官表面最近处切线相平行,子细胞的新壁为切向壁。平周分裂使器官加厚。垂周分裂指细胞分裂时,新形成的壁垂直于器官的表面。狭义的垂周分裂一般指径向分裂,新壁为径向壁。分裂的结果使器官增粗。广义的垂周分裂还包括横向分裂。横向分裂产生的新壁为横向壁,分裂的结果使器官
14、伸长。 5初生生长、初生组织和初生结构 项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三个阶段产生各种成熟组织。这整个生长过程称为初生生长。初生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各处成熟组织属于初生组织,由初生组 织共同组成的结构即初生结构,如根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 6凯氏带 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内皮层细胞的部分初生壁上,常有栓质化和木质化增厚成带状的壁结构,环绕在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成一整圈,称凯氏带。凯氏带在根内是一个对水分和溶质运输有着重要作用的结构。凯氏带是凯斯伯里于 1865 年发现的。 7通道细胞 单子叶植物内皮层细胞大多五面增厚,只有少数位于木质部脊处的内皮层细胞,保持初期发育阶段的
15、结构,即细胞具凯氏带,但壁不增厚,这些细胞称为通道细胞。通道细胞起着皮层与维管柱间物质交流的作 用。 8内起源 发生于器官内部组织的方式称为内起源或内生源。如侧根起源于母根的中柱鞘。 9根瘤与菌根 根瘤和菌根是种子植物与微生物间的共生关系现象。根瘤是豆科 (或豆目 )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植物 (如桤木属、木麻黄属等 )根部的瘤状突起。它是由于土壤中根瘤细菌侵入根的皮层中,引起细胞分裂和生长而形成的。根瘤细菌具有固氮作用,与具根瘤植物有着共生关系。菌根是某些土壤中的真菌与种子植物根形成的共生结合体。由于菌丝侵入的情况不同分为外生菌根 (菌丝分布于根细胞的间隙,并在根表面形成套状结构 )和内生菌根 (
16、菌丝侵入根细胞内 )。菌根和种子植物的共生关系是:真菌将所吸收的水分、无机盐类和转化的有机物质,供给种子植物,而种子植物把它所制造和储藏的有机养料供给真菌。 10不活动中心 根的顶端分生组织的最前端的一细胞分裂活动较弱的区域,称不活动中心。不活动中心的细胞中,合成核酸、蛋白质的速率很低,细胞核、核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均较小,线粒体也少。 11共质体 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将原生质连接成的整体。 二、判断与改错 判断: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10 - 11 - 12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17、+ 22 - 23 - 改错: 3次生结构中无皮层存在。 4本句改为: “ 不定根是由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不定根的起源可以是外生源,也可以是内生源。 ” 7 本句可改为: “ 植物学上又把主根叫初生根,主根上生出的侧根叫次生根 ” 。 8删去 “ 伸长区和 ” 8 本句可改为: “ 成熟区具根毛部分吸收力很强,失去根毛的成熟区部分主要是进行输导和支持的功能 ” 。 9可将 “ 逐渐长长 ” 改为 “ 保持一定长度 ” 。 10将 “ 故为 六原型 ” 改为 “ 有三个木质部脊,故为三原型 ” 。 11将 “ 中柱鞘 ” 改为 “ 内皮层 ” 。 12本句改为: “ 根中初生木质部和初
18、生韧皮部发育成熟的方式均为外始式 ” 。 13本句可改为: “ 根毛是根表皮细胞向外的突起,侧根是中柱鞘细胞分裂产生的 ” 。 14将 “ 即总是发生于原生木质部与原生韧皮部之间的地方 ” 改为 “ 如在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的根上,侧根发生在对着初生韧皮部或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之间,在三原型的根上,侧根是正对着初生木质部发生的。 ” 18 本句可改为 “ 木栓形成层最早产生于中柱鞘部分,以后新木栓形成层逐渐内移,可深达次生韧皮部的外方。 ” 2 0可将 “ 寄生 ” 改为 “ 与植物共生 ” 。 22本句可改为 “ 根瘤主要见于豆科植物的根上,桤木、杨梅、苏铁、罗汉松等非豆科植物的根上也具有根
19、瘤 ” 。 23将“ 细菌 ” 改为 “ 真菌 ” 。 三、填空 1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体。 2胚根、中柱鞘 3吸收作用,固着、输导、合成、储藏、繁殖 4主根、侧根 5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根毛区 ) 6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原形成层,表皮、皮层、维管柱。 7分生区细胞分裂、伸长区细胞显著地沿根的长轴方向延伸 8成熟区、初生结构、表皮、皮层、维管柱。 9豆科植物 根、根瘤菌 10外皮层 11五、马蹄 12外始、原生韧皮部、后生韧皮部 13轴向、径向 14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 15中柱鞘、内、初生木质部 16维管射线、木射线、韧皮射线、横向运输 17形成层、次生维管组织
20、、木栓形成层、周皮 18根表皮、无 下端 19深 四、选择填空 1 B 2 C 3 B 4 B 5 C 6 D 7 C 8 A 9 C 10 B 11 D 12 C 13 C 14 C 15 D 16 D 17 A 18 D 19 A 20 C 21 A 22 D 23 A 24 A 25 D 26 A 27 A 28 C 第二节 叶的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完全叶 具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称完全叶。例如月季、豌豆等植物的叶。 2叶枕 植物学上所称的叶枕,一般是指植物叶柄或叶片基部显著突出或较扁的膨大部分,如含羞草复叶的总叶柄、初级羽片,以及小叶基部等的膨大部分。
21、叶枕是一种能使叶进行运动的结构。 3复叶 每一叶柄上有两个以上的叶片叫做复叶。复叶的叶柄称叶轴或总叶柄,叶轴上的叶称为小叶,小叶的叶柄称小叶柄。由于叶片排列方式不同,复叶可分为羽状 复叶,掌状复叶和三出复叶三类。 4单身复叶 单身复叶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复叶。其复叶中也有一个叶轴,但只有一个叶片,叶轴与小叶之间具有关节。如柑、橙等植物的叶。单身复叶可能是三出复叶中的两个侧生小叶退化,仅留一顶生小叶所形成。 5叶序 叶在茎上都有一定规律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叶序基本上有三种类型,即互生、对生和轮生。 6叶镶嵌 叶在茎上的排列,不论是哪种叶序,相邻两节的叶,总是不相重叠而成镶嵌状态,这种同一枝上的叶,
22、以镶嵌状态的排列方式而不重叠的现象,称为叶镶嵌。 7异形叶性 同一株植物上的叶,受不同 环境的影响,或同一植株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出现不同形状的叶。这种同一植株上具有不同形状叶的现象,称为异形叶性。如水毛莨的气生叶扁平广阔;而沉水叶细裂成丝状。 8泡状细胞 禾本科植物和其它单子叶植物叶的上表皮上具一些特殊的大型含水细胞,有较大的液泡,无叶绿素或有少量的叶绿素,径向细胞壁薄,外壁较厚,称为泡状细胞。泡状细胞通常位于两个维管束之间的部位,在叶上排成若干纵行,在横切面上,泡状细胞排成扇形。 9离层 在植物落叶前,叶柄基部或靠近基部的部分,有一个区域内的薄壁组织细胞开始分裂,产生一群小形细胞,以后这 群
23、细胞的外层细胞壁胶化,细胞成为游离状态,使叶易从茎上脱落,这个区域称为离层。 10叶隙:叶迹从茎的维管柱上分出向外弯曲后,维管柱在叶迹的上方出现一个空隙,并由薄壁组织填充,该区域称为叶隙。 11 “ 花环 ” 结构:玉米等植物叶片的维管束鞘发达,内含多数较大叶绿体,外侧紧密毗连着一圈叶肉细胞,组成 “ 花环形 ” 结构。 二、判断与改错 判断: 1 + 2 - 3 + 4 - 5 - 6 - 7+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改错: 2本句应改为: “ 等面叶是指叶 肉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或叶上下面都同样地具有栅栏组织。 ” 4
24、 本句应改为: “ 单叶的叶柄基部有腋芽,而复叶小叶柄基部则无腋芽 ” 。 5 “ 水生植物 ” 改为 “ 旱生植物 ” 。 6本句应改为: “ 落叶树是指寒冷或干旱季节到来时,叶同时枯死脱落的树种;常绿树是指春、夏季时,新叶发生后老叶才逐渐脱落,终年常绿的树种。 ” 8 “ 叶迹 ” 改为 “ 叶痕 ” 。 9本句改为: “ 叶一般正面颜色深,是因为这类叶为异面叶,近上表皮为栅栏组织,近下表皮为海绵组织,和海绵组织相比栅栏组织含叶绿体较多,而且排列紧凑 ” 。 14稗草无叶舌,叶耳 15改为: C3 植物叶的光合效率低, C4 植物叶的光合效率高。 三、填空 1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2叶片、叶
25、柄、托叶 3形状、叶尖、叶基、叶缘 4叶脉、输导、支持、脉序、平行脉、网状脉、叉状脉 5羽状复叶、掌状复叶、三出复叶 6二 7互生叶序、对生叶序、轮生叶序 8交互 9顶端、边缘、居间 10表皮、叶肉、叶脉 11副卫细胞、无规则型、不等型、平列型、横切型 12气孔、保卫、叶尖、叶缘 13 C,高 14离区、离层、保护层 15阳地、阴地、耐荫 四、选择填空 1 C 2 B 3 C 4 B 5 D 6 C 7 C 8 A 9 C 10 C 11 B 12 A 13 D 14 E 15 A 16 C 17 C 18 D 19 E 20 B 21 C 22 A 23 D 24 A 25 B 26 A 2
26、7 D 28 C 29 D 五、问答题 1答:叶的形态构造不仅与它的生理机能相适应,而且也与它所处的外界条件 (即生态条件 )相适应。 (1 分 )旱生植物的叶片对旱生条件的适应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 (1)叶面积缩小,叶片小而厚; (2)机械组织发达; (3)栅栏组织多层,分布在叶的两面; (4)海 绵组织和胞间隙不发达; (5)叶肉细胞壁内褶; (6)叶脉分布密;另一种是: (1)叶片肥厚,有发达的贮水薄壁组织; (2)细胞液浓度高,保水能力强。 2答:叶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是进行光合作用。叶的光合作用是在叶表皮以下的叶肉细胞内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能。叶表皮细胞无色透明,利于日光透过。日光
27、为叶肉细胞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3答:气孔与叶的功能密切相关。气孔既是叶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又是水分蒸腾的通道。叶下表面避开日光直射,温度较上表面为低,因而气孔多位于下表皮,以利于减少水分的蒸腾。其次当光线很强时,叶 上表面气孔关闭,叶下表面气孔仍开张,以进行气体交换,促进光合作用,使植物能更充分利用光能。所以气孔多分布于叶下表皮上。 由于气孔的功能是控制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沉水植物叶在水中无法进行蒸腾作用,溶于水中的气体也不适应于通过气孔进行气体交换,若沉水叶具有气孔,叶中通气组织内的气体还可能通过气孔而散失,所以一般来说气孔对于沉水植物的叶无生物学意义。 4答:松针叶小,表皮壁厚,气
28、孔内陷,叶肉细胞壁向内褶叠,具树脂道,内皮层显著,维管束排列于叶的中心部分等,都是松属针叶的特点,也表明了它是具有能适应低温和干旱的形 态结构。 5被子植物叶较大,因而具有较大的受光面积,有利于光合作用,同时也使蒸腾作用加强。通过叶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由根部吸收,并通过根、茎木质部运输至叶。叶片具很强的蒸腾作用,木质部的运输能力也相应很强,因为被子植物木质部中运输水分的结构主要是导管。导管由导管分子组成。管胞是大多数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输水分子,管胞之间通过纹孔传递水分,且管径较小,输水效率较低。而导管分子之间靠穿孔直接沟通,管径一般较管胞粗大,所以具较高的输水效率。导管高效率的输导能力与叶片
29、很强的蒸腾作用相适应,所以被子植物茎内有导管与 其具较大的叶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第三节 茎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芽 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也即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前的雏体。芽有各种类型。如按其着生位置分为定芽 (包括顶芽和腋芽 )和不定芽;按芽鳞的有无分为鳞芽和裸芽;按其性质分为枝芽、花芽和混合芽;按其生理状态分为活动芽与休眠芽。 2芽鳞痕 鳞芽开展时,外围的芽鳞片脱落后在茎上留下的痕迹,称为芽鳞痕。芽鳞痕的形状和数目因植物而异,是识别植物和进行植物分类的依据之一。 3藤本植物 有缠绕茎和攀援茎的植物统称藤本植物。依茎的性状,藤本植物分 为木质藤本(如葡萄、忍冬 )和草质藤
30、本 (如菜豆、旱金莲 )。 4分蘖和蘖位 禾本科植物地面上或近地面的分蘖节 (根状茎节 )上产生腋芽,以后腋芽形成具不定根的分枝,这种方式的分枝称分蘖。分蘖上又可继续形成分蘖,依次形成一级分蘖、二级分蘖,依此类推,分蘖有高蘖位和低蘖位之分。所谓蘖位,就是分蘖生在第几节上,这个节位即蘖位。蘖位越低,分蘖发生越早,生长期较长,抽穗结实的可能性就越大。 5外始式和内始式 某结构成熟的过程是向心顺序,即从外方向内方逐渐发育成熟,这种方式称为外始式。如根的初生木质部和根、茎的初生韧皮部的 发育顺序是外始式。反之,成熟过程是离心顺序,即由内方向外方逐渐发育成熟,这种方式是内始式,如茎的初生木质部的发育顺序
31、是内始式。 6髓射线 髓射线是茎中维管束间的薄壁组织,也称初生射线,由基本分生组织产生。在次生生长中,其长度加长,形成部分次生结构。髓射线位于皮层和髓之间,有横向运输的作用,也是茎内贮藏营养物质的组织。 7束中形成层 在茎的维管束中,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之间,有一层具潜在分生能力的组织,称为束中形成层。束中形成层与位于维管束之间的束间形成层一起连成环形的形成层。 8年轮和假年轮 年轮也 称生长轮或生长层。在木材的横切面上,次生木质部呈若干同心环层,每一环层代表一年中形成的次生木质部。在有显著季节性气候的地区中,不少植物的次生木质部在正常情况下,每年形成一轮,因此习惯上称为年轮。每一年轮包括早
32、材和晚材两部分。由于外界气候异常或虫害的影响,出现多次寒暖或叶落的交替,造成树木内形成层活动盛衰起伏,使树木的生长时而受阻,时而复苏,因此在一个生长季节中,不只产生一个生长轮,这即假年轮。 9树皮 树皮是木本植物茎的形成层以外的部分。在较老的木质茎上,树皮包括木栓及它外方的死组织 (统称外树皮 )和木栓形 成层、栓内层 (如果存在 )及韧皮部 (统称内树皮 ) 10补充组织 树木的枝干上,皮孔一般产生于原来气孔的位置,气孔内方的木栓形成层不形成木栓细胞,而形成一些排列疏松、具有发达的胞间隙,近似球形的薄壁组织细胞,它们以后栓化或非栓化,称为补充组织。随着补充组织的逐步增多,向外突出,形成裂口,
33、即皮孔。 11侵填体 木本植物多年生老茎中,早期的次生木质部 (即心材 )导管和管胞失去输导作用。其原因之一,是由于它们附近的薄壁组织细胞从纹孔处侵入导管或管胞腔内,膨大和沉积树脂、丹宁、油类等物质,形成部分地或完全地阻塞导管或 管胞腔的突起结构,这种突起物即侵填体。 12环髓带 有些植物 (如椴树属 )的髓,它的外方有小型壁厚的细胞,围绕着内部大型的细胞,二者界线分明,这外围区,称环髓带,又称髓鞘。 13淀粉鞘 有些植物如旱金莲、南瓜等茎的皮层最内层,即相当于内皮层处的细胞,富含淀粉粒,因此称为淀粉鞘。淀粉鞘包着维管柱的外围,可做为皮层与维管柱的 “ 分界线 ” 。 14顶端优势 植物枝条上
34、的顶芽有抑制腋芽生长的作用,因此许多植物只有茎顶芽发育得好,主干长得快,而腋芽却受到抑制,发育较慢或处于休眠状态。这种现象叫做顶端优势。 二、判断与 改错 判断: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改错: 3本句可改为: “ 一株植物主干和每一侧枝顶端通常各有一顶芽,部分或全部叶腋内各有一个或几个腋芽。 ” 4 “ 叶芽将发育成叶 ” 可改为 “ 叶
35、芽 (更合适的名称为枝芽 )发育成枝条 ” 。 “ 花 ” 改为 “ 花或花序 ” 。 6本句可改为 “ 植物学上把着生叶和芽的茎,称为枝条,茎是枝上除去叶和芽所留下的轴状部分。 ” 9 本句可改为: “ 淀粉鞘只见于部分植物如旱金莲、南瓜等的茎中 ” 。 11本句可改为: “ 植物的表皮细胞是由一层活细胞组成,一般不具叶绿体 ” 。 13 “ 有限维管束 ” 改为 “ 无限维管束 ” , “ 无限维管束 ” 改为 “ 有限维管束 ” 。 15句中 “ 次生 ” 均改为 “ 初生 ” 。 16本句改为 “ 环髓带是椴树等植物茎中位于髓外方的小型壁厚的细胞 ” 。 20 “ 节 ” 改为 “ 节
36、间 ” 。 21本句可改为 “ 树皮是木本植物茎的形成层以外的部分 ” 。 23 “ 周皮 ” 改为 “ 木栓及其 外方的死组织 ” 。 24本句可改为 “ 根的木栓形成层最早起源于中柱鞘,而茎第一次形成的木栓形成层,在各种植物中有不同起源,有些起源于皮层的第一细胞层,有些起源于皮层的第二、三细胞层,有些起源于表皮或近韧皮部的薄壁组织 ” 。 25本句改为 “ 玉米茎秆比大豆茎秆粗是因为就米茎内初生增厚分生组织活动的结果 ” 。 27删去句中 “ 或心材 ” 和 “ 或边材 ” 。 28本句可改为: “ 边材是木本茎次生木质部外部色泽较淡的部分,心材是边材以内的色泽较深的次生木质部部分。 三、
37、填空 1输导、支持、储藏、繁殖 2茎有节和节间,节上着生叶 ,在叶腋和茎顶具芽。 3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假二叉分枝 4分蘖 5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葡匐茎 6开花和结果、花枝、果枝 7定芽、顶芽、腋芽、不定芽、裸芽、鳞芽、枝芽、花芽、混合芽、活动芽、休眠芽 8叶痕 9秆环、节内、箨环 10组织原学说、原套一原体学说、细胞学分区概念 (或细胞组织学的分区学说 ) 11表皮、皮层、维管柱、表皮、基本组织、维管束 12外始式、原生、后生、内始式 13有、维管束鞘、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 14外韧维管束、无限维管束 15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维管束 、连续的形成层圆环、次生韧皮部、次生木质部、次生
38、 16纺锤状原始细胞、射线原始细胞 17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组织、木射线 18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组织、韧皮纤维、韧皮射线 19平周、垂周 20周皮及其外方的死组织、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髓 21维管束、初生射线、基本分生组织、横向运输、贮藏 22有显著季节性气候、早材 (春材 )、晚材 (秋材 ) 23合轴分枝、进化 24同心圆环、辐射、平行的扁带、砖墙、 V 字形、纺锤 25机械组织特别发达、原生木质部的腔隙被填实、基本 组织是厚壁组织 26一般停留在初生结构,没有或只有极少量木质化的组织 27外韧、辐射 28倒转、汇合 四、选择填空 1 C 2 B 3 C 4
39、 C 5 A 6 C 7 A 8 B 9 B 10 A 11 A 12 C 13 D 14 B 15 C 16 D 17 B 18 A 19 A 20 A 21 D 22 A 23 C 24 B 25 B 26 D 27 D 28 A 29 C 30 D 31 C 32 B 33 C 34 B 35 D 36 B 37 C 38 C 39 B 40 B 41 A 第四节 植物的生殖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繁殖 植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必然通过一定的方式,以它本身产生新的个体来延续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繁殖。繁殖有三大类型,即营养繁殖、无性繁殖 (又称无性生殖 )和有性生殖。 2营养繁殖 营养繁
40、殖是植物体的营养器官 根、茎、叶的某一部分和母体分离 (有时不立即分离 ),而直接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如马铃薯的块茎发育成新的植物体即为营养繁殖。营养繁殖可分为自然营养繁殖和人工营养繁殖。 3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是通过一类称为孢子的无性繁殖细胞,从母体分离后,直接发育成为新个体的繁殖 方式。 4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是由两个有性生殖细胞 (配子 ),彼此融合形成合子或受精卵,再由合子 (或受精卵 )发育为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5根蘖植物 洋槐、白杨等木本植物的根上常生出许多不定芽,这些不定芽可以长成幼枝条,进行繁殖。这类植物称根蘖植物。 6单体雄蕊 一朵花中雄蕊多数,花药分离,花丝彼此连合成一束或呈
41、管状,这样的雄蕊称为单体雄蕊,如棉花的雄蕊。 7四强雄蕊 一朵花中具六枚离生雄蕊,两轮着生。外轮两枚花丝较短,内轮四枚花丝较长。这种四长二短的雄蕊称为四强雄蕊。如十字花科植物的雄蕊。 8花程式 用 符号和数字表示花各部分的组成、排列位置和相互关系,称为花程式 (又称花公式 ),如 *K2+2C2+2A2+4G(2 1)即为十字花科植物的花程式。 9花图式 花图式是指用图解表示一朵花的横切面简图,借以说明花的各部分的组成,排列和相互关系,也可借以比较各植物花的形态异同。花图式也就是花的各部在垂直于花轴的平面上的投影。 10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 无限花序又称总状类花序或向心花序,其开花的顺序是花轴下
42、部的花先开,渐及上部,或由边缘开向中心,如油菜的总状花序。有限花序又称聚伞类花序或离心花序,它的特点与无限花序相 反,花序中最顶点或最中心的花先开,渐及下边或周围,如番茄的聚伞花序。 11子房 子房是被子植物花中雌蕊的主要组成部分,子房由子房壁和胚珠组成。当传粉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 12心皮 心皮是构成雌蕊的单位,是具生殖作用的变态叶。一个雌蕊由一个心皮构成,称单雌蕊,一个雌蕊由几个心皮联合而成,称复雌蕊 (合生雌蕊 )。 13单性结实 不经过受精作用,子房就发育成果实,这种现象称单性结实。单性结实过程中,子房不经过传粉或任何其他刺激,便可形成无子果实,称为营养单性结实,如香蕉;若子房必须
43、通过诱导作用才能形成无子 果实,则称为诱导单性结实 (或刺激单性结实 ),如以马铃薯的花粉刺激番茄的柱头可得到无籽果实。 14聚合果与聚花果 一朵花中有许多离生雌蕊,以后每一雌蕊形成一个小果,相聚在同一花托之上,称为聚合果,如白玉兰、莲、草莓的果。如果果实是由整个花序发育而来,花序也参与果实的组成部分,这称为聚花果或称为花序果、复果,如桑、凤梨、无花果等植物的果。 15颖果 颖果的果皮薄,革质,不开裂,含一粒种子,果皮和种皮紧密愈合不易分离。颖果小,一般易误认为种子,是水稻、玉米和小麦等禾本科植物特有的果实类型。 16角果 角果是 由二心皮组成的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果实成熟后,果皮由基部向上沿
44、二腹缝线裂开,成 2 片脱落,只留假隔膜,种子附于假隔膜上。角果是十字花科植物的重要特征。根据果实长短,将角果分为长角果和短角果两类。 17世代交替 在植物的生活史中,由产生孢子的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 (无性世代 )和产生配子的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 (有性世代 )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世代交替。 二、判断与改错 判断: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18 + 19 - 20 +21 - 22 - 23 - 24 -25 -26 - 27 - 28 - 29 + 30 - 31
45、 - 32 + 改错: 1“所以不能进行嫁接”可改为“但也可进行嫁接,只是比双子叶植物的嫁接难些”。 4“重瓣花”改为“两被花”或“重被花”。 6本句可改为:“当子房为一心皮时,或多心皮多室时,心皮数等于子房室数;而当子房 具侧膜胎座或特立中央胎座基底胎座时,心皮多数而仅具一室”。 7本句可改为:“雌蕊一般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子房是雌蕊的主要部分”。 9“ 6” 改为“ 3”。 10“背”改为“腹”。 11“一朵花”改为“一个穗状花序”。 12本句可改为“禾本科植物例如水稻、小麦和玉米等的小穗,实际上是穗状花序,其中颖片是总苞,内、外稃是小苞片和苞片,浆片是小花的花被”。也有的教材认为稃片
46、是花被片。 16本句可改为:“有些植物的花序为隐头花序,此类花序的花轴肥大而呈凹陷状,很多无柄小花生于凹陷腔壁上,几乎全部隐没不见。如无花果的花序”。 19本句可改为:“二体雄蕊,就是一朵花中花丝联合成 2 束的雄蕊”。 20本句可改为:“无胚乳种子一般是在胚发育过程中已形成 的胚乳,其营养被胚吸收,种子成熟时无胚乳,并非不形成胚乳,但也有些无胚乳种子根本不形成胚乳,即受精极核不发育而退化,如兰科植物”。 21本句可改为:“外胚叶是某些单子叶植物胚体上与子叶相对一侧的突起,而外胚乳是具胚乳作用的珠心组织,为部分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种子所具有”。 22“仅见于无胚乳种子”可改为“有外胚乳的种
47、子,可以是无胚乳的,也可以是有胚乳的”。 23“单性结实”改为“无融合生殖”。 24删去“所谓”一词,将“就是”改为“包括”。因为并非所有的无子果实都是单性结实的产物。有性生殖过程中 ,胚发育受阻也可形成无子果实。 25本句可改为“植物的珠被仅一层时,种皮也只有一层;珠被二层时,种皮一层或二层”。 26本句可改为“一串葡萄由一个圆锥花序发育而来。因花序轴未参与果实的形成,所以一串葡萄是数个单果的简单集合,而不是复果”。 27“胚柄”改为“珠柄”。 28本句可改为“桃的果实是真果,而梨的果实是假果”。 29将“孢子体”改为“配子体”。 三、填空 1营养繁殖、无性繁殖 (或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2自然营养繁殖、人工营养繁殖 3分离繁殖、扦插、压条、嫁接 4靠接、枝接、芽接 5砧木、接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