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最基本的观点l 哲学是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学问,而实践既是人与世界关系最基本的形式,又是全部人与世界关系最本质的基础。l 通过对实践的正确理解和实践观的合理建构,马克思和恩格斯有效地化解了困扰着旧哲学的种种理论难题,从根本上克服了旧哲学固有的理论缺陷,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 一、实践的本质和特征l 什么是实践?实践的本质是什么?l 实践是人所特有的活动,而人是有意识、有意志的,实践活动中包含着人的目的等主观精神因素,这对于人与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着重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实践又具有客观物质性,它既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
2、和手段,又必然表现为一定的客观物质过程,否则就不能成为满足人的需要的现实的对象性活动。l 正是实践的这一矛盾本性使得古往今来的许多思想家感到迷惑不解。l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地分析了实践的矛盾本性,认为必须从主观与客观、人与世界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实践。l 从历史上看,正是劳动实践使人类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并使统一的物质世界分化为物质和精神两个对立的方面。同时,也正是通过实践,人不仅能动地改造客观物质世界,而且还能动地反映客观物质世界。因此,实践既是主观与客观、人与世界分化对立的根本原因,也是实现主观与客观、人与世界统一的基础和途径。 从实践的矛盾本性出发揭示实践的本质l 马克思: “环境的改
3、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 革命的实践 。 ”l 列宁: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 “交错点 =人的和人类历史的实践 ”l 毛泽东:实践是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什么是实践?l所谓实践,就是人类有目的地进行的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的特征l 第一,实践是客观的、物质的和感性的活动。实践不是仅仅停留在意识范围内的活动,而是通过人与客观世界的实际的相互作用而引起客观世界的变化的对象性活动,是人与世界之间实实在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变换过程。同时,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都是可以感知的,所以它又被称为 “感性的活动”。l 第二,实践是有意
4、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人类的实践是在自觉的目的和明晰的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是 “主观见之于客观 ”的活动。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 ”实践的特征l 第三,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任何实践都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都具有社会性。这不仅是因为任何一个从事实践活动的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中的,而且还在于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条件和手段都是由社会提供的,甚至实践活动所改造和探索的对象也是人们社会活动的产物,是人类以往实践活动的结果。实践的社会性又进一步决定了它的历史性。既然任何实践都只能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和具体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的,那么,随着这种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发展,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必然会不断地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二、实践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基础地位l 人与世界关系的各个方面,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实践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基础地位主要表现在 l 1.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 l 人是通过实践同自然界发生关系的,实践既是人类借以从自然界分化独立出来的根本力量,也是人与自然统一的基础。l 人类正是通过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践才使自己同动物区别开来;而人类产生以后,又必须通过生产实践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取生活资料,否则,人类就根本无法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