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春节版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42748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祁春节版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祁春节版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祁春节版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祁春节版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祁春节版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一章 一、 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通过研究经济学中各种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经济学。 总量分析方法 :总量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特有的分析方法。总量经济学就是研究一国总需求、总产出、价格总水平等经济总量水平的决定及其变化规律,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 总量包括两类 :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 流量与存量 :流量和存量是对经济变量的一种区分。在一定时点上取值的经济变量称为存量,在一定时期内取值的经济变量称为流量。 事前 变量分析 :对事前变量分析称为经济分析;事前变量是指经济变量在决策时的

2、取值,又称为计划量、意愿量。 事后变量分析:对事后变量分析称为统计分析;事后变量是指经济变量的实际取值,又称为实际量、统计量。 萨伊法则: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需求给必定相等。 二、 单项选择题 15 ACBDC 610 DDCBD 三、简答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所关心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 ;包括国民经济种物品和劳务总产出量以及各种资源的总使用量是如何 决定的,它们又是怎么发生波动,各种物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如何变化,经济增长状况怎样等相关问题。主要研究四个问题:( 1)什么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的长期增长?为什

3、么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存在着显著差异?( 2)哪些因素导致了通货膨胀?( 3)失业问题( 4)国际经济。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总量分析、需求与供给分析、存量分析和流量分析、事前变量分析和事后变量分析。 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何区别与联系? 联系:(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微观经济学是在总量一定的前提下,研究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而宏观 经济学是在配置方法既定的条件下研究这些资源总量的决定问题;( 2)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采用实证分析法,属于实证经济学;( 3)都以市场经济制度为背景;( 4)都采用均衡分析的方法。 区别:( 1)两者分析对象不同。宏观经济

4、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2)两者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及如何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决策目标的最优化,如消费者选择的效用最大化,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等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利用问题。即在把资源最优配置作为既定条 件,研究如何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两者的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和研究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宏观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两者研究方法不同。微观是个量分析方法;宏观是总量分析方法 4.结合实例,谈谈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意义何在? 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预测,

5、无论是私人的储蓄、消费、投资等决策,还是政府的货币发行、财政支出等决策,都需要对将来的宏观经济运行趋势作出基本的判断。通过对宏观经济学的分析,可以帮助国家解决通货膨胀、失业、对外贸易等问题。 5.如何理解凯恩斯法则 ? 凯恩 斯法则与萨伊法则对立。萨伊法则的主要内容是“供给创造需求”,资本主义一般不会出现任何生产过剩的现状,更不会出现就业不足,既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而凯恩斯认为“需求创造供给”,资本主义的常态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他认为:市场上的工资和价格的调整是刚性的,或者说价格的调整滞后于数量的调整,经济活动下降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根据凯恩斯的定义,有效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有效需

6、求不足使企业产品的销售量减少,企业库存逐渐增加。这样企业不得不减少工时、降低产量,尽量维持生产的状况,以度过难关。如果销售困难的局面不能扭 转,那么企业将解雇工人,从而使失业工人人数增加。同时,企业倒闭的数量也大大增加。随着失业的增加和企业倒闭的增加,社会总产量大为下降。凯恩斯进一步分析了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他认为有效需求不足存在着某种必然性。这种必然性的根源在于人们的三大心理定律。即消费倾向基本心理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和流动性偏好规律。凯恩斯认为这三大心理定律会导致消费不足和投资支出不足。一般而言,随着收入提高,消费支出也提高。但是由于心理作用,随着收入的提高,消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例不断减

7、少,这就使得消费倾向递减。抽象的看有消费倾向递减造成 的需求缺口可以通过投资支出弥补。企业投资支出一边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另一方面取决于市场利息率。只有当资本边际效率高于市场利息率的时候,企业才会进行投资。但是一方面随着投资的增加,资本边际效率是不断下降的;另一方面,利息率的下降又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因此企业的投资支出对由于消费不足造成的需求缺口的弥补远未完成就已经结束了。总的看来,消费不足和需求不足造成了有效需求不足,从而使资本主义经常处于小于充分就业的状态,即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 四、 案例分析 自从 2006 年下半年工资改革进行以来,“涨工资”成了很多市民津津乐道 的话题。可是,工资涨了

8、之后没几天,大家反而又高兴不起来了,原因何在?那就是物价涨得比工资更厉害。很多市民说物价在“跑”,而工资再“爬”,兜里的子儿没见多了多少,却一个劲的往外蹿。工资上涨是好事,但一边是必需品日渐上涨,另一边是工资不涨或上涨很慢,这种两头挤压的现象,的确让很多市民感觉到了生活压力的承重。回望 2006年,老百姓几乎是在一片“涨”声中度过的。甚至到了现在的 2010年,这种现象仍然没有丝毫的改变,放眼未来,老百姓最希望的就是,能够把物价狠狠的“踩上一脚”。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下面的问题: 1.从材料中体 现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2.简要分析加薪对我国经济会造成哪些影响? 答: 1.( 1

9、)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2)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如何有效的利用资源实现决策目标的最优化,如消费者选择的效用最大化、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利用问题,在宏观经济学中,把资源的最优配置作为条件,研究如何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用个量分析方法 ,分析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是如何决定的,如某种商品的市场均衡数量、均衡价格;而宏观经济学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所研究的对象都是社会总量,如本材料中所提到的物价、工资。 2.(

10、1)低收入者工资的增加会促进消费,根据乘数原理,消费的增加会是国民收入成倍增加;( 2)增加工资,意味着劳动力的价值更贵了,企业会减少对工人的雇佣,但与此同时,较高的工资水平对应一个较高质量、较高水品的劳动队伍。( 3)从国际市场来看,我国的劳动力比较廉价,劳动者工资的增加,势必是我国丧失这一比较优势,外国会将工厂转移到劳动力更便宜的国家,减少对我 国劳动力的使用,但这是我国经济转型所必需的;( 4)增加工资,扩大消费者有效需求,能够增加国民收入,改善百姓的生活水平。但在通货膨涨的年代,工资的小幅度增加比起物价的飞速上涨,是微乎其微的。人们手中货币的实际价值已经大打折扣,人民生活水品下降,社会

11、动荡不安。( 5)通货膨胀会降低我国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会使出口量减少,引起黄金外汇储备的外流,从而使汇率贬值。 第二章 一、 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时期内应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 :一国 或地区的常住居民在一定的时期内应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净值 :国民生产总值 折旧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是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绿色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固定资产折旧 资源环境成本 净投资 :资本存量的增加量(总投资 折旧) 重置投

12、资 :又称为折旧,是指更新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的那部分资本存量的投资 二 、单项选择 15 DCABB 610 BCDAB 三、 计算题 ( 1)国民收入 =雇员佣金 +企业支付的利息 +个人租金收入 +公司利润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2856.3+274.9+43.2+184.5+98.3 =3457.2( 10 亿人民币) ( 2)国内生产净值 =国民收入 +间接税 =3457.2+365.3 =3822.5( 10 亿人民币) ( 3)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净值 +资本消耗补偿 =3822.5+256.4 =4078.9( 10 亿人民币) ( 4)个人收入 =国民收入 -(公司利润 +

13、社会保险金) +政府支付的利息 +政府转移支付 +红利 =3457.2-( 184.5+242.0) +111.4+245.6+55.5 =3443.2( 10 亿人民币) ( 5)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收入 -个人所得税 =3443.2-442.2 =3001( 10亿人民币) ( 6)个人储蓄 =个人可支配收入 -消费者支付的利息 -个人消费支出 =3001-43.2-2334.6 =623.2( 10 亿人民币) 2、解: ( 1)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净值 国内生产总值 =C+I+G+( X-M) =1832.3+403.8+667.9+( 339.6-286.3) =29

14、57.3( 100亿人民币) 国内生产净值 =国内生产总值 -折旧 =2957.3-302.3 =2655( 100 亿人民币) ( 2)用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净值 国内 生产总值 =工资 +利息 +地租 +利润 +折旧 +(间接税 -政府补贴) =2002.8+135.7+38.3+168.9+689.1+302.3 =2681.3( 100亿人民币) 国内生产净值 =国内生产总值 -折旧 =2681.3-302.3 =2379(亿人民币) 3、解: ( 1) 2000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3.528+8.046+6.640+4.872+3.055+7.430 =98+368+2

15、64+345.6+165+222 =1130.6 2002 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3.832+9.454+7.848+5.686+3.560+8.038 =121.6+507.6+374.4+481.6+210+304 =1999.2 ( 2) 2002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3.532+8.054+6.648+4.886+3.060+7.438 =112+432+316.8+412.8+180+281.2 =1734.8 四、 简答题 1.简述两部门经济正常循环的假设条件 两部门经济是指由居民户和厂商这两种经济单位组成的经济。在两部门经济中,居民户向厂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厂商向居民户支付报酬,

16、即收入。厂商用这些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向居民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居民户为此进行支付。 如果居民户把一部分收入用来向厂商购买商品和服务,另一部分收入储存起来。金融体系能把储蓄集中起来,贷放给企业,转化为企业的投资,这个经济体系仍能正常运行下去。 2.简述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 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应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这一定义包含以下意思: ( 1) 国内生产总值使用的是“国土原则”( 2)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3)国内生产总值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4)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内所生产的而不是所销售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7、( 5)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6)只计算通过市场活动而产生的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有助于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市场规模。 3.比较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名义生产总值是按当年价格计算;实际生产 总值是按不变价格计算。 联系: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数 =某年名义生产总 /某年实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数反映了通货膨胀的程度,是重要的物价指数之一 4.概述五个总量指标的含义与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 GDP):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应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内生产净值( 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

18、服务按市场价值计算的净值。即国内生产总值 折旧。 国民收入( NI):是指一国国民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实际报酬。等于国内生产净值减去间接税和企业转 移支付加上政府补助金。 个人收入( PI):是国民收入经过各种调整和转移支付后,作为公民的个人所得到的收入总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是个人收入中减去政府税收中规定的“个人所得税和其他非税支付”后归个人支配的部分,也就是供个人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5.有哪几种常用的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 ( 1)支出法:这种方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种最终产品的支出加起来,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或劳务的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 =C+

19、I+G ( X M)(其中 C为消费, I为储蓄, G为政府购买, X为出口, M为进口, X M为净出口) ( 2) 收入法:又称为所得法、要素支付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把生产过程中个各种要素所得到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租金等相加起来即可) 国内生产总值 =工资 +利息 +利润 +租金 +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 +折旧 ( 3) 部门法:又叫生产法,是根据提供产品和劳务的各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是从生产的角度来衡量国内生产总值。 五、 论述题 1.论述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的缺陷与调整 传统 GDP 的缺陷列举如下 ( 1) 没有核算环境资源的耗减:长期以来,

20、人们把人造资产作为生产性资本价值化,将损耗从生产价值中扣除;而 对于自然资源却没有这么做,因此夸大了净产出和资本形成总量;( 2)没有核算环境资源损失的成本。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环境和资源为代价;( 3)没有考虑资源环境的恢复成本和保护成本。破坏良好的环境容易,将破坏的资源环境恢复到良好的状态,却需要花巨大的成本,传统的 GDP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此外,传统的 GDP 还不能解决以下问题:( 1)不能衡量社会投资效益,致使许多投资完成后生产能力闲置;( 2)不能衡量社会分配,如经济增长中的两极分化;( 3)不能衡量社会福利的增长。 调整: 需要考虑到环境的因素,绿色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 值

21、固定资产折旧 资源环境成本 2.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C+I+G+( X M) 六、 ( 1)其中 GDP是一国在一年内国内居民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当年的市场价格所计算出来的总和。这项经济指标未扣除生产过程资本损耗的折旧费用,所以称为“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包含的只是最终产品和劳务,不计算生产中耗费掉的中间产品的价值。( 2)消费 C包括耐用的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非耐用的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但不包括个人建筑住宅的支付。( 3)投资 I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 房、设备、住宅和存货)的支出、资本产品和中间产品虽然都用于生产别的

22、产品,但不一样的是前者在生产别的物品的过程中是部分被消耗,而后者则是完全转化。在资本产品的损耗中,一方面包括实际的物质损耗,另一方面还包括精神损耗(指由于技术进步或者出现了更高效的新设备而导致原设备的贬值)。存货投资指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即期末存货可能小于期初粗活。公式中的 I为总投资,而净投资 =I-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是指当年以前资本产品的折旧消耗。( 4)政府购买 G 为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 供国防,建筑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部分如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 GNP。( 5)净出口

23、( X-M) 指进出口的差额。 X表示出口, M表示进口。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入到国外;同时,也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时的指出。出口应加入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国外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时的支出。因此,净收入应计入总支出,它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五、案例分析 GDP 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局限性: 首先, GDP 不能反映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 和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都需要消耗一定的自然资源,并影响到生态环境。这是发展经济过程中必然要付出的代价。然而, GDP 指标却只反映了经济发展的相关情况,而忽视了资源损耗及环境破坏所带来的

24、损失。比如,砍伐森林会带来就业的增加扩大生产等经济效果,从而GDP 就会增加,但过量采伐后森林资源的减少及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些负面影响却没有计算在 GDP 中。更有甚者,把为治理这些环境污染所进行的活动,在国民经济核算中也被作为一般经济活动对待,同样的计算产出,汇总到 GDP中。因此,GDP 指标只核算了经济发 展积极的一面,而没有核算对资源环境造成损害的消极一面,从某种程度上高估了当期经济活动创造的价值。 其次, GDP 指标不能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社会财富的增长。一个国家社会财富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固定资本存量。因此,一个国家的社会财富能否有效地增长,就取决于固定资本存量是否能有效的增长

25、,这就不仅取决于其总额的大小,更取决于其质量。如果固定资本的质量不好,没有被充分使用或者未达到使用期限就不能继续使用,那么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再多也不能有效地提高一国的社会财富。但是 GDP 指标只能反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大小,而不 能描述其质量,因而 GDP指标不能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社会财富的总积累。 再次, GDP 指标的统计核算存在较大偏差。 GDP 仅以是否有交易行为的发生,相应的是否产生市场价格作为 GDP 核算的依据和范围。这样一来,那些虽然属于经济意义上的生产性活动,例如家庭劳动或者一些非法的或地下经济活动,但是由于没有涉及到交易行为或者没有产生市场价格的非市场经济活动就被排除在 G

26、DP指标的统计核算范围之外。这些非市场经济活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自给性服务产品的价值。 GDP 核算中未包括家庭和个人为自己的最终消费而产生的自我服务。 例如,自己做家务、抚养孩子、照顾老人等。如果这些自我服务未纳入 GDP 核算范围内,那么它反映的就不是全部的社会劳动成果;( 2)义务劳动的生产成果。义务性劳动包括义务植树、义务照顾老人等。这些劳动是没有报酬的,因此也未计入 GDP,这样也会使 GDP反映的生产成果不完全;( 3)不正规经济的生产活动成果。不正规经济又称地下经济、隐蔽经济或未被观察经济,这些活动是未经工商部门登记、没有纳税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很难准确统计。GDP 中如果

27、不包括这部分生产成果,是不完整的,不仅低算了生产总量,还会影响经济分析和决策。 最后 , GDP 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一般认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高质量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优化;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高、收入差距适度且社会安定;环境质量改善,并非生态环境恶化;本国国际竞争力增强,不使本国经济依附于外国。 GDP 指标能够较好地说明国民经济增长的前面三个方面的质量情况。正如前文所论述到的,从 GDP及其增长率构成的时间序列可以观察到国民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用社会劳动生产率( GDP 与从业人员人数之比)和投资效果系数( GDP 与投资

28、总额之比)等指标 构成的时间序列来反映经济增长方式是否优化;用各产业部门增加值占全国 GDP总量的比重指标构成的时间序列,可以反映各个时期产业结构的状态以及其发生的变化对比。但是,在描述国民经济增长的后三个表现方面的质量情况上是没有实质性作用的。这就说明, GDP指标并不能全面地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而只能是部分地反映国民经济的增长质量。 GDP 指标是经济合理性与局限性并存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局限性而将 GDP全盘否认,没有任何一个指标是万能的,不论是优点还是缺陷,我们都要谨慎地看待。一方面 GDP 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 的核心指标,我们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

29、 GDP本身是具有一定缺陷的,它不是万能的,因此应该学会合理使用,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重要指标。 第三章 一、 名词解释 1、 消费函数 :消费和收入的关系称为消费函数 (consumpution function),用公式表示为 c=c(y) 2、 平均消费倾向 :消费总量与可支配收入总量之比, APC=c/yd 3、 边际消费倾向 :增加一单位收入时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MPC= dyc / 4、 投机乘数 :在存在闲置生产能力的条件下,如果自发投资增加,必然会提高有效需求,从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而且国民收入增加是自发投资增加的一个正倍数,这种由于投资增加而引起的收入增加的倍数,就叫投资

30、乘数,用 k表示投资乘数,则 IYk / 5、 税收乘数 :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税收乘数有两种:一种是税收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另一种是税收绝对量变动对总收入的影 响,及定量税对总收入的影响。 1tkty。 6、 平衡预算乘数 :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平衡预算乘数恒等于一。 二、 单项选择题 15DADCB 610 ACDBA 四、 简答题 1.为什么说国民收入决定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答:收入与分配相关,分配与需求和投资相关,也就是说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关,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就是帮助政府制定有效的财政和货币政

31、策。 2.经济学中所谓“节约的驳论 ”,请问什么道理? “节俭悖论”是凯恩斯最早提出的一种理论,也称为“节俭悖论”、“节俭反论”、“节俭的矛盾”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但根据储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的理论,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使经济衰退,是恶的;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是好的,这种矛盾被称为节俭悖论。 3.凯恩斯说 :当经济萧条时,政府“先雇佣一批失业工人挖坑,在雇佣一批失业工人把坑填上,这也能增加收入”,你如何理解? 雇两百人挖坑,再 雇两百人把坑填上,这叫创造就业机会。雇两百人挖坑时,

32、需要发两百个铁锹;当他发铁锹时,生产铁锹的企业开工了,生产钢铁的企业也生产了;当他发铁锹时还得给工人发工资,这时食品消费也都有了。等他再雇两百人把坑填上时,还得发两百把铁锹,还得发工资。 也就是当一国经济萧条时,政府应该出来做事,用“看得见的手”,通过发国债的方式把经济拉起来,让经济从萧条中摆脱出来。 4.短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有哪些区别? 短期消费函数的公式为: C = + Y ( 式中 C 为现期消费 , 为自发性消费即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 , 为边际消费倾向 ,Y为可支配收入 ,Y 表示引致消费 ),它的基本含义是消费是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的和 ,消费者的消费主要取决于可支配收入收入

33、。 即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理论。而长期消费函数的公式为: C = Y ,(常数 表示消费与收入的固定比率),它表明在长期消费函数中,消费为收入的一个固定比率,平均消费倾向并不是呈递减的趋势,而是相当稳定。即 “ 库兹涅茨反论 ” ,它否定了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的第四个命题:平均消费倾向 随收入上升而下降。长期消费函数和短期消费函数的区别在于短期消费曲线不经过原点,而长期消费曲线经过原点,即在 长期中,没有收入就没有消费。并且长期消费曲线比短期消费曲线陡峭。 5.概述凯恩斯消费函数的基本内容,并进行分析和评论。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影响消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收入水平、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

34、消费者的资产、消费信贷、消费者年龄结构以及制度、风俗、习惯等,都会影响到消费支出。但是凯恩斯的理论假设,在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中,收入是消费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收入的变化决定消费的变化。这样消费函数可以用方程 C=C(Y) 表示。式中,等号 左边的 C表示消费;右边的 C表示函数关系; Y表示收入; C=C(Y)表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 消费函数又称消费倾向。凯恩斯把消费倾向区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是指,在任一收入水平上的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以 APC表示平均消费倾向,则有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在增加的一个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率,也就是消费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以

35、 MP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则有 MPC= 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曲线 C=C(Y)的斜率。 边际消费倾向的数值大于 0而小于 1。这是因为,根据凯恩斯理论的假设,消费增量只是收入增量的一部分。 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即 APCMPC。这是因为,即使收入为零,也必定存在基本消费。如果收入和消费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那么消费函数就可以用下列方程表示式中, C表示消费支出;Y 表示收入绝对水平; 为自发性消费或基本消费,即当收入为 0 时,消费等于; c 为边际消费倾向, c和 Y的 乘积表示收入引致的消费,也称引致消费。 所以,消费函数的经济含义还可以解释为:消费

36、等于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 当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时,消费函数就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消费函数上每一点的斜率都相等。 对于凯恩斯的上述观点,一些西方学者认为是有缺陷的。例如,经验性的事实似乎证明了短期收入与消费水平之间的稳定关系;由于消费的习惯的作用,人们的消费结构并不能随收入的变动而得到相应的调整,当收入增加时,消费可能不会与收入一样也调整到新水平,收入减少时,消费也一般不会立即调整到类似的低水平。而且,仍然缺乏 足够的证据来证明消费倾向一定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另外,如果从长期来观察,消费函数同目前收入的关系可能不如某些长期收入或资本财富的关系那样密切。再者,凯恩斯的消费函

37、数抹杀了资本主义社会消费的阶级区别。他根据“先验的人性”断言存在基本心理的消费倾向规律,即在收入增量中消费部分越来越小而储蓄部分越来越大,并以此作为消费不足论的根据。事实上,资本家的消费和劳动者的维持最低生活的消费在性质上和变化趋势上是不同的。劳动者收入的增加常常落后于最低生产费用的增加,而不是消费的增加落后于收入的增加。 四、 计算题 1.假定某经济 的消费函数为 C=100+0.8DI, DI 为可支配收入,投资 I=50,政府购买 G=200,政府转移支付 Tr=62.5,税收 t=250.试求:均衡的国民收入?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均预算乘数各为多少? ( 1)可支配

38、收入 DI=NI-t+Tr =NI-250+62.5=NI-187.5 由收入恒等式 NI=C+I+G=100+0.8(NI-187.5)+50+200 解得均衡国民收入 =1000(亿元) ( 2)根据消费函数可知边际消费倾向 c=0.8,则: 投资乘数 =1/1-c=5 政府购买乘数 =1/1-c=5 税收乘数 =-c/1-c=-4 转移支付乘数 =c/1-c=4 平衡预算乘数 = 1-c/1-c=1 ( 2) 假设在国民经济萧条时期,消费函数 C=15+0.7 dY ,税收函数 =6+0.2Y,转移支付 R=2,投资 I=20,政府购买 G=10.计算: ( 1) 均衡产出为多少? (

39、2) 若充分就业产出为 120,需要增加多少政府购买可 以实现充分就业? ( 3) 政府购买增加对消费需求有何影响? ( 4) 实现充分就业需要增加多少转移支付? ( 5) 在平衡预算情况下需要增加多少政府购买就可以实现充分就业? 答: ( 1)在经济萧条时期,总产出决定于总需求。利用 Y=AD,即可求得均衡产出 Y。因为 AD=C+I+G=15+0.75( Y-6-0.2Y+2) +20+10 那么由 Y=AD求得 Y=105 (2) 因为 =120-105=15,又因为 所以 =( ) =( 1-0.75 0.2) 15=6 ( 3)因为 所以 以上计算结果说明,政府购买增加 6,通过 2

40、.5 的乘数,使总产量增加 15。按 0.2 的税率缴纳税金,可支配收入增加 12。按照 0.75的边际消费倾向,消费需求增加 9。 ( 4)因为 ,所以 = ( 1-0.75+0.75 0.2) 0.75 15=8 ( 5)首先计算比例税情况下的平衡预算乘数。因为 AD=C+I+G= +c (Y- ) +I+G 根据平衡预算的要求,有 即 将该式代入总需求函数中 在萧条经济中,总产出决定总需求,这就说明,在比例税情况下,平衡预算乘数仍然为 1。 由于充分就业产出为 120,均衡产出为 105,所以必须使均衡产出增加 15,即 因为平衡预算乘数为 1,政府购买必须增加 15 这说明在比例税情况

41、下,当政府购买增加 15 时,自发性税收必须增加 12 才能满足平衡预算的要求。 下面进行检验:当政府按照这样的方式增支增收时,能否实现充分就业,即均衡产出能否增 至 120。 15+0.75( Y-6-12-0.2Y+2) +20+10+15=60+ 0.75( 0.8Y-16) 所以 Y=120 3. ( 1)根据已知消费函数 C=0.8Y,当 Y=500时,有 C= 0.8*500=400 (2)根据相对收入假说,收入下降是消费变化服从短期消费曲线所揭示的规律。由已知收入下降时,边际消费倾向为 0.6,可 见,由于收入下降,平均消费倾向提高。 ( 3) 根据相对收入假说的解释,虽然收入下降了,但消费由于过去较高收入的影响而下降较少,即消费相对稳定。 4. ( 1)根据收入均衡条件 Y=C+I+G和已知条件 T=0.2Y 可得( 100+300+160) /1-0.9( 1-0.2) =2000亿元 即均衡收入水平就是 2000亿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