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C104 活动区 开课讲座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交流分享文字稿老师们,在这个块面我们来交流的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交流分享,区域活动是否需要交流分享呢?分享什么?交流什么?交流分享对儿童的发展又有什么价值呢?在这里我们将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我们知道区域活动是幼儿个别选择、自主探索、创造性地表达表现的活动方式,它反应的是孩子依旧自己的原有经验,以自己的方式自主地展开、摆弄、操作、表达、表现,在原有的基础上建构新经验这样一个特征,因此它关注的是儿童的个体经验,差异化的学习特征,在区域活动中反应了大量的是孩子的个体性的差异性的经验,那么,如果我们能在区域活动中组织儿童进行交流分享活动,就能帮助他们在个体建构
2、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建构,而使区域活动对儿童的发展突显更多的价值。那么我们来看在区域活动中,交流分享对教师来说又有什么挑战呢?区域活动中的交流分享是教师指导作用的集中突出体现,它表达了教师对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求的认识,也表达了教师对活动内容与目标的把握,反映了教师综合的专业素养,因此对教师来说区域活动的组织交流是反映了教师他的专业水平的高低,精彩的交流分享能对幼儿形成适度的挑战,持久的激励,使每一次活动都能承上启下,举一反三,真正发挥区域活动的特殊功能,推动幼儿的发展。因此,我们说区域活动中的交流分享它能够利用同伴资源实现幼儿的共同建构,它是教师作用的显性表达,也是实现环境价值最大化的一个手段,但
3、是我们可以看到,正因为区域活动中儿童经验的个体性、差异性、不可预知性,因此交流分享的组织是对教师是一个极大的专业挑战,因为它的即时性、概括性、生动性反应在交流分享当中,教师会即时处理交流分享中的信息,而概括性地去捕捉幼儿在活动中的有价值的信息,而组织生动的、丰富的分享活动。那么我们来看在区域活动中交流分享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对老师又有什么挑战呢?比如说交流分享究竟有什么作用?它的有效性与什么相关?大量的游戏到底讲哪一个,分享哪个点?由谁来选择交流的内容呢?又怎能来组织更生动的分享交流活动呢?下面我们围绕这样三个主题进行讨论:一、交流分享的功能;二、交流分享的内容;三、交流分享的组织方式。首先我们
4、先来交流分享的功能,也就是说区域活动中教师组织交流分享究竟有什么用?这样有几个特点:一、能使个别幼儿的兴趣变成大家的兴趣,我们知道区域活动中由于幼儿是自主选择、自主自由地摆弄与操作的,所以反应出大量的经验都是零星的,个别的,差异化的,如何充分利用幼儿的差异化信息,使这些信息能促进更多孩子的发展,帮助孩子来共享这些信息呢?交流分享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它能使个别幼儿的兴趣变成大家的兴趣,那么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意采用由此及彼,激励推进,情感导入等方式来引起大家对于一些信息的关注,引发对这些信息的兴趣,从而引导更多的孩子参与区域活动,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案例。在活动当中孩子们都反应出自己的游戏倾向、兴
5、趣,他的敏感性以及操作经验的他的一个个性化,那么教师在交流分享中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来引起孩子注意, “瞧,今天冬冬去玩了豆豆加油站,丁丁玩了画画,玲玲去串了花篮,明天谁也想去试试?”教师以这样由此及彼的方式来引发孩子对于这些信息的关注,相信会有更多的孩子愿意尝试这些新的游戏。再比如,老师以今天两位孩子玩了糖果棋,丁丁又赢了,敏敏今天玩了搭木塔游戏,他今天搭了七层木塔,然后教师以“谁愿意挑战他们”为推进,引发更多的孩子关注这些信息,激起他们挑战同伴的兴趣。再比如,情感激励也是交流分享当中教师经常使用的手法,教师以“瞧,有人为我做了一件漂亮的秋天的服装,可是这件衣服上两个袖子上怎么没有花纹呢?谁能帮
6、我的衣服袖子上也装上花纹呢?瞧,琳琳串了很多项链,明天我也想带一顶项链,谁愿意帮老师也串一串项链呢?”这样充满情感的激励和引发,相信会引起孩子对于这些信息的关注,也会以帮助教师为情感的导入参与这些游戏。因此由此及彼,激励引发,情感导入这些方法能引起孩子对于一些新的信息的关注,从而参与更多的区域活动,交流分享,就能引发孩子这样的游戏兴趣。二、使幼儿随意的操作变成有意的探索,在交流分享中老师会关注到很多孩子在游戏过程当中的信息,孩子在游戏中大量的活动以兴趣激发,因此是随意的,个性化的,教师能否捕捉到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将这些信息放大、深化,引发更多的孩子参与,同时将随意的探索变成有意的探索呢?教师可
7、以以直接建议、追问深入、问题情境、目标引导等方式展开交流,以引起孩子们对这些信息它的关注,从而有意地进行探索。下面我举几个案例来分析,比如说孩子参加串项链的游戏,他会说“老师,我串得好看吗?”老师有意提出问题,说“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因为要给项链取名字,孩子就会去考虑我要串一串怎样的项链,是红色的?是红的?黄的?间隔的?还是有一个珠珠的?还是彩虹的项链呢?因此孩子在再一次参加活动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有意的计划,从而提高探索的有意性。再比如用易拉罐垒高的游戏,很多孩子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当易拉罐倒下的时候孩子会特别开心,听到“哗啦”的声音特别兴奋,那么这是孩子在游戏中兴趣性的表现,这时教师如果提
8、问“今天你搭了几层楼呢?会不会倒下?怎么才能不让它倒下呢?你能搭得更高吗?”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会帮助孩子设计自己的游戏计划,设定游戏目标,因此也会让后面的游戏变得更有意,因此他的探索也变得更有目的了。再比如孩子们玩吹气球的游戏,很多孩子把气球吹大了,交流的时候会告诉大家我今天打气球了,可是玩好了以后气球漏气了,缩小了,很多孩子并不关心,他们对游戏的结果并不关注,这个时候老师组织交流分享就会提出“这样的气球你们需要吗?谁会来买呢?”然后就会引发出问题,气球为什么会漏气呢?怎么才能让气球不漏气呢?引导大家把注意点关注在如何能够不让气球漏气上,孩子们就会进行积极地探索,去了解问题的真相,提高了探索的
9、有意性。再比如孩子在做“同伴的电话”这个游戏时,因为这个游戏当中有比较多的数学题,有的孩子不能坚持完成,玩到一半就要游离,离开了,这时候教师就会以“做对了,把每道题都做对了。你就能打通好朋友的电话,谁愿意去试一试?”以这样的提问来引导孩子坚持完成活动的内容,最后得到活动的结果,并以游戏的方式检验活动的结果是否正确,以这样的方式帮助孩子能够坚持游戏完成,完成游戏目标,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区角活动的分享交流中,教师可以以问题的提出,情感的激励来引导孩子将个别孩子的兴趣变成大家的兴趣,引导更多的孩子参与区角活动,解决活动中的共性问题。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区域活动当中分享交流可以帮助孩子将随意的摆弄变成有
10、意的探索,不断增强活动的有序性、有意性、目的性,使幼儿更关注游戏的结果,提高学习的品质,那么这是第二点。第三点,交流分享能够解决活动中的共性问题,由于区域活动是孩子个体的,自己经验的反应,因此孩子原有经验的基础,经验的迁移,迁移的能力,学习的品质以及学习过程和结果都是有差异的,在活动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操作技能的问题,认知经验的问题,游戏规则的问题,材料工具的问题,同伴合作以及安全等等。交流分享的另一个功能就是帮助孩子通过交流解决活动中的这些问题,那么教师能否敏感地捕捉到这些问题并组织孩子进行交流呢?我们来看几个案例,比如说在一些操作摆弄,探索表达的活动中,孩子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手电不
11、亮怎么办?垒高它经常会倒下,怎么办?画画玩颜料,颜料会滴下来,怎么办?这些问题都可以成为教师组织交流分享当中问题的选择。再比如,孩子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答案不同,比如装箱工,在一个盒子里能装多少个罐子,哪个盒子更大,哪个盒子装的罐子更多,用什么方法能装更多的罐子呢?不同的孩子在玩的时候产生的答案是不同的,究竟哪个才是正确的呢?当答案不同的时候,教师可以以此为交流的内容组织孩子来分享、寻找答案。再比如合作游戏中比不出输赢也可以进行交流,有一些活动甚至会出现找不到玩伴的游戏,比如表演游戏,孩子们今天想玩“孙悟空打妖怪”的活动,其他角色都有人扮演了,就是妖怪没人愿意扮演,找不到玩伴怎么办呢?游戏无法进行
12、了,这个时候交流分享也可以以此为内容,帮助孩子一起讨论如何解决。还有,诸如工具材料过多或过少也会引发孩子游戏中的纠纷,这些内容都能成为教师交流分享的选择,也就是说交流分享有一个功能,就是帮助孩子解决活动过程当中的共性的问题,热点的问题,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是三。第四点,交流分享能分享活动过程中的感受与经验,我们知道区域活动绝不仅仅是帮助孩子学习操作某一个活动内容,学会玩某一个游戏,而是在活动过程中帮助孩子学习学习的方法,习得学习的经验,掌握学习的技能,培养学习的品质,因此区域活动可以说是孩子综合体验,全面发展的这样一个过程,因此交流分享除了分享活动过程中的方法技能之外,还应该帮助孩子来分享活
13、动过程中的感受与经验,比如成功与挫败,输赢的感受,遇到困难的时候,等待帮助与求助等等,这些各种复杂的体验都可以成为交流分享的内容,从而帮助孩子真切地去体验活动过程当中不同的情绪情感,从而去体验学习的方法、学习的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某个孩子学习拼版,玩了多次才成功,这样的努力坚持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教师在交流分享中应积极捕捉这样的活动案例,引起同伴的关注。再比如孩子在活动中重复玩一个活动,但是通过多次练习,使用的时间更短了,更熟练了,这样的自我调整,安排自己的游戏计划,这样的学习品质、学习方法也应该引起同伴的关注,激发大家的学习。除此以外,同伴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烦恼、喜悦的情绪也
14、应该要分享,比如在玩“粘粘贴贴”的活动中, “粘上去的东西老是要掉下来,真烦恼” ,或者“我今天配出来的饮料得到了同伴的喜欢,大家都说我的饮料甜甜的,真好喝,我很开心” ,这样的烦恼,这样的愉悦这种情绪也应该在交流分享当中让同伴来一起分享,从而使交流分享真正成为孩子全面发展的积极的推动的这样一个,起到这样一个作用。那么这是我们讲的第一个交流分享的功能,交流分享究竟有什么用。接下来我们来讨论第二个问题,交流分享的内容,也就是讲什么。我们知道区域活动当中有大量的活动内容,有许多不同的活动游戏设计,那么这么多活动,今天讲什么,讲哪一个游戏呢?而每一个游戏还有很多的信息点,这些点当中该讲哪一个呢?也就
15、是说在活动交流当中教师面临了一个选择,从原则上来说每一个游戏都可以作为交流分享的内容,每一个点都可以成为孩子分享的内容,但是今天讲什么,仍然面临选择,那么今天讲什么呢?第一,提点与要点的选择,所谓提点,就是这么多游戏选哪一个,要点就是指在一个游戏当中我们选哪一个点,那么这个内容也是引起我们老师关注的。在某一天的活动中有大量的游戏,有语言类的,数活动的,有探索摆弄的,有表达表现,还有艺术的等等。大量的活动该选择哪个内容来进行交流呢?我们来看这个案例,这是春天的花 ,春天的花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现,如果要交流,我们会交流什么呢?比如花的制作方法可以交流,今天发现的一种新的玩法可以交流,我把过去
16、的小班中班学习的活动内容进行了迁移,这个信息也可以交流,甚至装花的花瓶怎么来制作也可以交流,有的孩子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交流,孩子们今天想要得到同伴帮助的部分也可以拿来交流,也就是说某一个游戏它有大量的信息,很多信息都可以拿来交流,那么我们会选择哪一个点呢?我们来看如何选择,比如捕捉当下关键信息、关键经验,一般来说在区域活动中,在起始的阶段,也就是在学期开始或者主题更换的起始阶段,一般我们会选择名称、玩法、游戏的结果等等这样一些信息来进行交流,作为交流的主要内容选择,而在游戏的展开阶段,我们会选择游戏过程中的问题,过程的体验,过程当中不同的表现,不同的层次,不
17、同的答案等等这样一些问题来展开,所以不同的游戏阶段,教师组织交流分享的内容,选择的方向也是不一样的,这是一,捕捉当下关键经验。二、捕捉幼儿兴趣点,也就是说当下孩子的热点,他们关注的主要游戏点,也是教师选择交流分享内容的一个考量,我们来举个案例,我们看这个游戏名字叫铺盒子或者叫造房子 ,是用纸盒把这个图案铺满,那么在游戏的起始阶段,教师一般会选择这样的问题进行交流, “你今天把那个图案铺满了吗?”这样一个直接关注游戏结果的问题能够清晰地将游戏的信息呈现在同伴的面前,而当游戏到了展开阶段,教师又会提出其它的一些问题帮助孩子深入地探索,积极地摆弄,寻找更多的答案。比如, “你用了几个盒子把它铺满的呢
18、?”“用的是大盒子还是小盒子呢?” “你觉得是用大盒子多好,还是用小盒子多好呢?” “先用大盒子还是先用小盒子呢?” “今天有个孩子用了十三个盒子把它铺满了,你还能用更少的盒子把它铺满吗?”等等等等。以这样一些问题不断地推进孩子进行新的探索,因此在不同的活动阶段,教师选择交流分享的点是不一样的。再比如, 制作秋装这个游戏是当下孩子关注的,因为秋天来了,孩子们都想给自己的好朋友制作一套秋装,因此教师积极捕捉到这样的信息,接连几次将制作秋装当中的问题、信息作为交流分享的内容,孩子会积极参与,主动进行交流,这就是我们说的以孩子的当下兴趣为交流分享的选择的考量,这也是能引起孩子参与互动的一个方法。二、
19、选择内容来自幼儿的信息,这个给我们的一个启发是交流分享交流什么问孩子,交流哪些内容,看孩子的需要,也就是说交流分享中我们应该积极关注来自幼儿的信息,将幼儿的需要作为交流分享当下的一个选择,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运用了展示板的方法,有了展示板,孩子可以将自己的作品,自己的游戏结果,自己想要交流的一些需要呈现在展示板上,引起教师与同伴的关注,希望教师能够积极地选择孩子的这些想要交流的内容来组织交流分享,这也是一个展示板,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将自己的作品,自己想要交流的内容呈现在展示板上,那么教师就可以选择这样的内容来组织孩子交流,这是来自孩子的信息。除此以外,第三个点来自教师的信息,这里我给大家罗列
20、了十条左右教师可以发现、选择、捕捉的信息,提供给大家组织交流分享内容选择的一个视角,比如说,投放新材料后只有部分幼儿发现,老师可以把它作为交流分享的内容;全体幼儿都已操作过了,内容即将要更换了,教师可以把它作为交流分享的内容;其它还有幼儿操作时出现观点不同,结果不同,或者幼儿操作达到了某一层次,而材料本身还有多个层次没有被发现,教师可以交流;幼儿的合作活动结果有显性的活动结果出现了,他合作有显性结果了,老师可以交流;谁赢谁输了,合作发生纠纷,解决了可以交流,没有解决,作为问题也可以交流;除此以外还有个体不怕困难,耐心坚持,反复实践的案例,超出原有目标,发现新的秘密,或作品有创造性的案例;操作过
21、程当中个体遇到困难不能解决的案例;活动规则必须修改,或者较长时间没有出现在交流分享当中的活动内容和幼儿,这些信息教师都可以去选择,也就是说在交流分享中除了对不同阶段的信息的把握以外,还应该关注来自幼儿的信息,以及教师在观察过程当中捕捉到的有价值的信息,这些内容都能够作为交流分享的内容选择。第三,组织交流分享的方法,也就是说怎么讲。对教师们来说选择内容也许并不难,组织交流,如何让活动更生动,更吸引儿童,如何让分享活动能够引起更多的孩子参与这是个难题。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里我给大家举几个案例,比如说很多老师经常会以“今天你玩了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做开头语,这并不奇怪,孩子们玩了什
22、么这是一个游戏信息的交流,游戏内容的交流,但是有的老师这个问题会用三年,小班这样问,中班这样问,大班也这样问,我的观点是一个问题用三年,孩子万变你不变,那么你的交流内容如何能引起孩子的关注?孩子的信息呢?因此像这样的问题你要思考,在什么时候你该问今天你玩了什么,当孩子不知道自己玩了什么的时候,教师可以以这个问题来引发孩子关注游戏的内容,游戏的名称,游戏的操作方法,当孩子已经知道了自己玩的是什么,你就要考虑使用其它的方法,其它的问题,来引发孩子的思考,激发孩子的探索。第二个案例,有一位老师组织孩子交流,她说“今天谁想和大家分享你的游戏内容呢?”一个小朋友举手了,他说“老师,今天我剪了一张窗花,一
23、个春天的春字” ,老师说“哦,你剪了张窗花,很好” ,那么我们看出来这位老师对孩子剪窗花这件事她并不了解,然后老师说“那好吧,那请你把你的那张窗花拿来给大家看看好吗?”在这里我们也看到,这位老师也没有做好交流分享的准备,那么孩子说“好的” ,孩子去找他的作品了,其他同伴都等着,找了一会儿没找到,那个孩子说“老师,没找到” ,老师说“哦,没关系,等下次找到了再给大家看,好吗?”全体孩子说“好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对“没有找到,不能交流分享”这个现象并不重视,而孩子们也已习惯了教师这样的假民主,假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了解交流分享应该以教师的观察基础作为交流分享的一个前提,没有在过程中的观察
24、了解,对孩子游戏的过程结果教师不了解,不关注,就无法组织有效的交流分享,对这个案例我的评价是讲不如不讲。第三个,老师说“今天谁想跟大家进行交流的呢?”一个孩子说了“老师,今天我剪了一张窗花” ,老师说“好的,请坐” ,第二个孩子说“今天我们下棋了,我又赢了” ,老师说“太棒了,请坐” ,第三个孩子说“今天我们画了一张画” ,老师说“真了不起,请坐” ,我们从这个案例当中可以看到,无论孩子怎样表达,无论孩子的游戏内容如何变化,教师“以不变应万变” ,这里要打引号,教师以“好的,太棒了,真了不起”这样看似鼓励的方式来应对孩子的活动内容,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根本不了解自己好在哪里,棒在哪里,了不起在哪
25、里,我对她的评价是讲与不讲一个样。因此表面的激励、鼓励并没有表达出教师对这些活动的内容的了解、关注、以及对幼儿活动的积极的推进,因此,教师应努力去了解孩子活动过程当中的体验,了解他作品,成立作品当中的一些想法,以及活动中的问题,组织积极的交流分享。第四个小故事,老师说“你们有什么要跟大家分享的吗?”一位孩子站起来说“今天我配了一杯营养茶” ,老师说“哦,真好,你的营养茶用的哪些材料呢?”孩子说“我用了红枣、枸杞、冰糖” ,老师说“那么你的这杯茶是什么味道的?”孩子说“甜甜的,香香的,看上去还有一点红红的” ,老师又问“那你下次准备配一杯怎样的茶呢?”这个孩子说“下次我想在这杯茶里加一点菊花”
26、。我们可以从这个案例当中看到这一对师生只顾自己对话,其中的一些信息,交流的过程基本与其他同伴无关,那么这样的个别对话能否体现交流分享的价值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从这样一些案例故事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交流分享应建立在教师观察了解孩子游戏过程与结果的基础上,同时,教师也应该运用一些专业的方法来激发孩子积极参与交流分享,并从交流分享当中获得一些新的提示,新的帮助,以激发孩子下一次参加活动的兴趣。因此这里我们给大家提供一个小的策略,交流分享的一些小方法,比如蜻蜓点水,以点盖面;比如充分展开,设疑解惑;还有导入信息,引发探索。那么我们来分别看一下这些方法。第一个蜻蜓点水,以点盖面,所谓蜻蜓点水就是教师
27、在交流分享时关注到孩子的更多的信息,选择尽量多的游戏的信息进行交流,但是由于受到交流分享篇幅的限制,在这个块面当中教师应该以简练的,简洁的语言来组织交流,有时甚至只有一句话的点评,这对我们老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一句进行点评与推动,几乎每一句话都是金句,金子的金,也就是要求教师敏感地捕捉孩子交流当中的关键信息,有价值的信息,并积极进行回应,推动游戏的继续开展,比如我这里举了一些一句话点评推动的一些案例, “敏敏是我班的下棋大王,谁敢挑战他?”相信一定会有很多孩子举手, “小朋友们,这是我们班最难的一个游戏,谁想去试一试的?”一些不服输的孩子一定会积极地参与, “今天老师穿了一件红色的衣服,
28、我想要一串项链,你们觉得戴什么颜色的项链好呢?”孩子会主动去思考,去实践。 “你能给这个作品起个名字吗?”像这样的一句话点评与推进往往能引发孩子下一次活动的思考与探索。第二个方法,充分展开,设疑解惑,在这个块面当中教师积极地捕捉孩子活动过程当中的问题,以及问题的探索与解决过程,有惑解惑,无惑设疑,也就是说有困难讨论困难,当孩子没有困难的时候教师提出困难,提出问题,以问题的情境方式帮助孩子引起新的思考,新的探索,这叫有惑解惑,无惑设疑。比如说,在制作秋天的时装这个游戏中,教师会以“这些时装明星你有什么不满意的吗?”以这样一个问题引起孩子关注,孩子就会发现“瞧,已经秋天了,可是他给我做的衣服还是短
29、袖短裤,我觉得会着凉的” ,另外一个孩子说“我的衣服跟我的头比起来显得太小了” ,还有的孩子说“我的一套衣服粘上去的地方有一些掉下来了,能帮我粘得更牢吗?”这样一些问题都是因为教师的问题情境引发的,因此就会激发孩子在下一次的游戏中进一步地去选择材料,选择活动目标,计划游戏内容,积极地进行作品的调整。再比如,教师会以“挂一挂这个游戏哪个更难”这样的简短问题来引发孩子不同的思考和表达,有的孩子会发现挂篮子更难,有的孩子会说挂纸盒更难,这样的两难问题会激起一些孩子下一次亲自去尝试这样的兴趣。像这个游戏, 小兵排兵布阵教师会以“你们看这是怎么排兵布阵的?你觉得谁会赢?”这样的问题引发孩子的讨论,而在“
30、做长城砖”这个游戏中,教师接连抛出了“怎么能剪出平整的砖呢?” “怎么让砖一样大小呢?” “我们一次能剪出更多的砖吗?”以及“怎么样排列这些砖使城墙更牢固呢?”这样一些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的不断地抛出能引发孩子一次又一次的探索,引起孩子积极的关注,在操作活动当中找出更多的进行制作城墙砖的方法,这个游戏也能延续得更久,使活动更具有生命力,而当孩子在游戏中看似都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有时甚至使用无事生非的方法,就是我们说无惑设疑,没有问题造问题,比如晾袜子这个游戏,教师说“袜子都晾好了吗?”孩子们说“都晾好了,而且这些袜子都是一双一对的,都对了” ,看似游戏已经没有问题了,这时候教师说“如果一阵大风吹
31、来袜子会怎样呢?来,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大风吹”孩子们一起学大风吹了,教师拿着那个袜子的架子甩来甩去,袜子掉了下来,这下孩子发现问题了,也就是说当游戏中看似没有问题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以“无事生非”的方式来引发孩子对新的问题的关注。第三导入信息,引发探索,这是在交流分享当中一个非常小的块面,我们往往会以两三分钟的时间来将活动过程中的一些信息积极导入,引起更多孩子对参与游戏的兴趣,比如“琳琳有个新发现,请她来告诉大家” ,这时候琳琳就会把自己对新的游戏的发现来进行交流,引起更多的孩子对新材料的关注,老师也会说“你们在玩游戏的时候我也去玩了,谁有问题想问我的?”孩子们一定会积极地提问, “老师今
32、天你去玩了什么游戏?”老师会说“我玩了和了不起的中国人有关的内容” ,小朋友又会问“你玩的这个游戏是要用笔的吗?”老师说“不是,我不是用笔的,可是我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觉得特别有趣,特别好笑” ,老师玩的是哪个游戏呢?这个游戏我也想去玩一玩。以这样的方式来引发孩子对一些新的游戏内容,游戏材料的关注,导入信息,引发关注,引发探索,也是在交流分享当中的一个小的方法。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小结,分享交流是教师指导作用的突出体现,它集中了观察、判断、回应,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对幼儿共性特点及其差异性的把握等专业能力,当然它也与教师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能力相关,瞬间的精彩表现需要教师长时间的积累。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十五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