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因技术与科研诚信,第四组,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一种致命的流感病毒横扫全球,称为西班牙流感,20004000万人死于这一疾病。在位于挪威冰冻的永冻土地带一个公墓里发现了几名据记载是死于西班牙流感的渔民尸体(已被低温保存)。一组科学家提议发掘尸体,提取肺部组织来研究这些病毒。,案例概况,有助于预测新流感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究,RNA含量低难以检测尸体伦理问题“复活”再次大流行,支持,反对,有包膜的分节段负链单链RNA病毒,对热敏感,5-10min即灭活,在0-4可存活数周,在-70可存活数年,冷冻干燥可长期保存。室温、干燥、日光、紫外线及通风等都不利于其存活,对甲醛、乙醚、乙醇、丙酮、氯仿
2、等均敏感。不耐酸,最适pH为7.0-8.0,在pH为3.0以下或10.0以上感染力很快被破坏。,流感病毒,冻土层处于水的结冰点(0)以下超过两年的状况。永久冻土所在地即使在天气回暖,气温仍然在冰点以下,使冻土内的冰不能融化,因而冻土的组成不变。有机质含量不高,腐殖质含量为1020g/kg,腐殖质结构简单,营养元素贫乏。,永冻土,1995年美国军事病理学院(AFIP)利用保存的1918年流感病例样本逐一获得病毒核酸片段。1997年从布雷维格教区永冻层下受难者的肺脏标本中获得全病毒RNA。2005年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成功拯救出活病毒。,在挪威,满18岁的居民可以签署一份在死后将他们的尸体捐献用于
3、科学研究的协议,如果死者未满18岁,则必须由死者生前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如果需要使用尸体而又无人认领的情况下,尸体所有权归政府。从国际法来看,法律实践中一般将尸体定性为“客观存在的死体”,也主要采取对物的态度来处理涉及尸体的问题。,遗体资源化,将人类遗体作为一种资源, 进行全面、充分、合理的利用, 这种方式使人类遗体得到充分利用, 生者的利益在这种方式中获得了最大值, 逝者的作用在这种方式中得到了最大的延续和发挥。,流感病毒极易产生变异,包括抗原性变异、温度敏感性变异、宿主范围以及对非特异性抑制物敏感性等方面的变异,但最主要的是抗原性变异,也就是表面抗原HA和NA易变异。抗原性变异有两种形式
4、:(1)抗原性漂移:变异幅度小或连续变异,属于亚型内变异,中小型流行,每年有发生。 变异机理:病毒RNA聚合酶缺少校正功能(2)抗原性转变: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大流行。每10-40年出现一次。 变异机理:由基因组的分节性质所决定的基因重组,形成了新的亚型(如H1N1-H2N2、H2N2-H3N2),人群缺少对变异病毒株的免疫力。,温床,1997年以来爆发的高致病性H5N1病毒主要在鸟类群体中传播,但很少在人群间传播,被认为与人上呼吸道缺少-2,3唾液酸半乳糖复合物受体有关。尽管科学界还未阐明使H5N1受体结合亲和力从-2,3唾液酸向-2,6唾液酸转变的氨基酸突变机制,科学家们仍担心H5N1基
5、因组的微小突变将可能导致另一场类似1918西班牙流感的爆发。,时代周刊曾有过一个悲观的预言:在交通高度发达的今天,此类病毒4天就可以蔓延到全世界,因此造成的死亡的人数将是1918年1919年大疫的3倍以上。,2009年爆发的H1N1猪流感病毒,在1918流感病毒之后、2009流感病毒之前的季节性流感病毒株,其血凝素顶端都进化出了至少2个以上糖基化位点(病毒通过蛋白糖基化而逃避宿主抗体的识别),唯独2009年流感病毒和1918病毒没有糖基化位点,这种看似进化上的退步却赋予其更大的杀伤力经过近一个世纪的自然选择,人免疫力对H1N1的抵抗作用微乎其微。科学家对这一现象提出一种可能的解释:相比于人群,
6、血凝素H1在猪这个短生活周期的宿主群体中没有太大的自然选择压力,因而在进化上呈现保守。这一现象给研制流感疫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针对那些引起早期流行、已经在猪或鸟类群体中“定居”数十年的病毒株设计的疫苗,可能对预防感染新出现的流感病毒有效。,除了病毒的传播力,宿主的免疫应答亦构成其致毒性的重要方面。科学家们发现普通的季节性流感病毒在繁殖的同时引起机体同步的免疫反应,最终被免疫系统彻底清除,然而1918H1N1流感的繁殖却能耐受免疫系统的攻击,而这一现象在高致毒性H5N1感染的哺乳动物模型或真实人类案例中亦可发现。这或许是另一个可以从1918流感病毒吸取的教训基于研究宿主-H5N1病毒交互作用而
7、提出的免疫干预策略,可能是除了抗病毒治疗之外人类抵抗H5N1感染的另一潜在武器。,在技术上:从永冻土中的尸体“复活”病毒不存在问题;在法律上,不管从挪威的法律还是国际法,对尸体都可以进行医学研究性质的解剖;在伦理道德上,如果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医学的发展, 且其研究结果确实使一部人受益, 并且不损害他人的利益, 不对他人造成伤害, 对生命和环境不造成损害, 就应该得到伦理的支持;在医学意义上,有助于新流感的预防、疫苗的研制以及治疗。,综上:我组认为应对这项研究予以支持。,参考文献,1周剑芳.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H1N1)病原学概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2汤必奎. 流感病毒感染致炎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3Jon Cohen.Whats Old Is New:1918 Virus Matches 2009 H1N1 Stran,2010,Science4Maria Zambon.Lessons from the 1918 influenza.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