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四川盆地成藏地质条件与富集规律研究项目技术要求说明书1、项目名称四川盆地成藏地质条件与富集规律研究分为三个子项:子项一:四川盆地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研究子项二:四川盆地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子项三:四川盆地油气富集规律及勘探目标评价研究2、研究任务和目标立足四川盆地震旦系-侏罗系基本成藏地质条件研究,重点分析、评价中石化探区的成藏条件与邻区的差异,总结不同区带、不同类型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及富集规律,明确不同区带增储领域及勘探方向,优选勘探区带及目标。3、重点研究内容(1)子项一:关键 构造变革期构造格局及构造演化研究基于四川盆地震旦纪以来主要构造事件及期次(划分到早中晚期)划分对比方案,明确四川
2、盆地加里东(重点为桐湾运动)、海西(重点为东吴运动)、印支、燕山、喜山期主要构造 变革期构造格局。编制海相领域主要构造变革期的古构造图或古地质图,明确古隆起(带)分布范围,分析对沉积、储层和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重建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晚三叠世白垩纪构造演化、原形盆地2及后期改造特征,编制陆相领域主要构造变革期的古构造图(川西地区细化到印支早、中、晚期,燕山早、中、晚期),划分形变单元;分析周缘山系、古隆起带对沉积充填、构造样式和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编制分区带的构造演化剖面图。主要 层段顶面构造图编制或修编利用建立的速度场,采用相应的变速成图方法进行构造编图,查清区域构造格局及各局部构造衔接关系。
3、海相层段顶面构造图:震旦系灯影组、寒武系、奥陶系、下二叠统茅口组、上二叠统长兴组、三叠系飞仙关组、嘉陵江组、雷口坡组。陆相层段顶面构造图:须家河组、下侏罗统、中侏罗统、上侏罗统。不同构造形变层断裂系统研究基于构造分析和构造演化研究,划分构造形变层,分层编制断裂系统图。(2)子项二层序地 层格架研究建立研究区露头、探井地层划分对比表,利用不少于 6 条层序地层格架基干剖面(若干辅助剖面),系统建立研究区层系层序地层格架,尤其是上三叠统盆地内划分对比方案。修编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海相层系岩相古地理图,主要包括震旦系灯影组、寒武系、奥陶系、下二叠统茅口组 、上二叠统长兴组、三叠3系飞仙关组、嘉陵江组、
4、雷口坡组。修编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陆相层系岩相古地理图。主要包括上三叠统各段(组)、侏罗系各组。分不同区带,按不同级次(重点层系、重点区带- 三级层序;目标区块-四 级层序、微相)进行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编图。沉积环 境研究海相层系重点分析沉积环境对礁滩相储层的发育和准同生白云化储层的控制。陆相层系重点分析不同沉积体系的物源方向及时空变迁规律。储层 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研究分析海相层系不同类型的储层岩性、物性、岩相、成岩特征及其发育控制因素,深化储层形成主控因素和分布规律:A、与不整合面密切相关的岩溶缝洞性储层 ,如震旦系灯影组、二叠系茅口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顶。B、与白云岩化密切相关的储层,如嘉陵
5、江 组、雷口坡组。C、与台 缘相 带密切相关的礁、滩相储层,如二叠系长兴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上三叠统马鞍塘组。通过陆相层系裂缝发育、分布规律以及储层致密化史研究,深化与“ 相”、 “缝”等多重因素控制的优质致密砂岩 储层形成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如 须家河组、侏罗系致密砂岩储层。(3)子项三4烃源条件研究修编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主要烃源岩层系厚度图、有机质丰度图等源岩系列图件,通过热演化研究,厘定主要生烃灶的时空变迁。成藏 组合或成藏体系划分通过气源对比研究,结合成藏因素空间配置关系和五史分析,分划分成藏组合或成藏体系类型。油气成藏模式、成藏主控因素研究点上,通过典型气藏解剖(包括成藏背景、气藏
6、的类型、油气水特征、油气源对比、生 储 盖条件、生 烃过程、运移条件、油气充注时间与期次、圈闭 条件、保存与改造条件及其配置关系、成藏机理等),对典型油气藏的成藏过程进行动态恢复。重点解剖:威远震旦系气藏、高石梯震旦系- 二叠系气藏(重点解剖高石 1 井);龙岗长兴组、飞仙关组气藏;磨溪嘉陵江组气藏;中坝雷口坡组气藏;安岳、广安须家河组气藏;松华- 白马侏罗系气藏。带上,对重点富集区带的成藏要素和成藏地质作用进行深入分析;面上,对不同成藏组合或成藏体系的成藏环境、成藏机理、成藏过程、成藏模式与富集规律进行差异性对比研究,分析和总结各探区不同类型气藏成藏环境差异、成藏机理、成藏模式和主控因素。天
7、然气富集规律研究结合前人研究,分析天然气成藏与烃源岩、沉积相、储层、构造演化、古构造、圈闭类型等的关系, 归纳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目标5气藏的成藏主控因素和富集规律。区带评 价及勘探目标优选A、有利保存单元(区带)编制重点层段盖层分布图、开展盖层封盖能力、断层封堵性研究,建立盖层断层的联合封盖保存条件的评价标准,划分保存单元。B、有利勘探区 带评价对研究区地层压力分布规律、压力成因及演化历史进行研究,分析地层压力因素对油气运移与聚集成藏的作用。通过生、储、盖、圈闭等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分不同勘探层系评价勘探区带。C、勘探方向与重点目标根据油气成藏条件、成藏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研究成果,制定不同
8、层系油气富集规律评价原则,明确主要增储领域和勘探方向,优选有利勘探区带和重点目标。4、提交成果(1)研究成果报告及相关测试分析数据(2)主要成果图件子项一:盆地范 围主要层段顶面构造图,1:50 万海相层段顶面构造图:震旦系灯影组、寒武系、奥陶系、下二叠统茅口组、上二叠统长兴组、三叠系飞仙关组、嘉陵江组、雷口坡组。陆相层段顶面构造图:须家河组、下侏罗统、中侏罗统、上侏罗统。6四川盆地加里东期(重点为桐湾运动)、海西期(重点为东吴运动)、二叠纪 沉积前、晚三叠世沉积前古地质图,1:50 万。出露地层单元划分到段。须家河 组主要储集段在晚三叠世末期、中侏罗世末期、晚白垩世末期古构造图,1:50 万
9、。子项二:不少于 6 条层序地层格架基干对比地震地质综合剖面。钻井对比基干剖面分海相、陆相层系编制。横向比例尺 1:50 万,纵向比例尺 1:5000。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海相层系岩相古地理图,岩溶发育古地貌图, 1:50 万重点层系:震旦系灯影组、寒武系、奥陶系、下二叠统茅口组、上二叠统长兴组、三叠系飞仙关组、嘉陵江组、雷口坡组、马鞍塘组。分不同区带,按不同级次进行层序-岩相古地理 图编图。修编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陆相层系沉积图,1:50 万重点层系:上三叠统各段、侏罗系各组。子项三:修编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主要烃源岩厚度图、有机质丰度图等源岩系列图件,1:50 万区带评 价图, 1:50 万
10、分重点勘探层系进行区带评价编图。5、研究期限及进度要求7研究期限为两年,起止时间:2012 年 1 月-2013 年 12 月。进度要求:2012 年 12 月,完成构造图编制、层序格架对比、典型气藏解剖。2013 年 6 月,完成古构造分析;岩相古地理图、古地质图编制或修编;储层特征对比;成藏体系划分。2013 年 10 月,完成油气富集规律归纳总结,重点勘探层系区带评价。2013 年 12 月,完成主要增储领域和勘探方向,优选有利勘探区带和重点目标。全面完成项目研究内容和图件编制。8川西叠覆型致密砂岩气区沉积、储层与成藏项目技术要求说明书拟分为三个子项开展研究。子项一:川西拗陷陆相层序地层
11、与沉积相研究子项二:川西拗陷陆相储层综合评价子项三:川西拗陷陆相成藏机理与富集规律研究子项一1、项目名称川西拗陷陆相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研究2、研究任务和目标(1)研究任务1)建立川西拗陷中段陆相地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2)以组或段为单元编制川西拗陷沉积相图及相关基础图件,以砂组为单元编制川西探区各砂组沉积微相图,揭示川西探区陆相沉积充填过程及沉积物质的聚集与分布规律,明确物源、沉积体系,建立沉积地质模型,开展层序格架中的沉积微相、砂体结构及成因类型研究,探讨沉积、 层序岩相古地理演化规律及相关的储集砂体形成效应,揭示不同区带、不同时期储集砂体时空分布的特征、规律性与差异性;3)确定主要砂组的有
12、利沉积相带。(2)研究目标1)建立川西地区陆相二元体系域层序地层划分方案和主要钻井9地层划分对比表;2)明确川西须家河组、侏罗系沉积物源和沉积演化特征,建立沉积模式;3)指出各砂组的有利沉积相带;4)在成都地区工作不得少于 20 月.人,参加西南油气分公司20122013 年井位论证工作,提交井位不得少于 6 口。3、重点研究内容(1)高分辨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压性盆地二元体系域结构理论,通过露 头剖面、 钻 井和地震剖面的层序界面识别和类型划分,建立川西拗陷中浅层层序地层格架和主要钻井砂组划分对比表。(2)沉积相综合研究系统观察和研究侏罗系露头剖面和典型取芯井中各
13、组、段的沉积环境标志和测井、地震响应特征,研究川西拗陷晚三叠世侏罗纪沉积物源、充填过程及分段差异性,建立不同构造沉积单元的沉积相模式,划分沉积体系;在单井相和剖面相研究基础上,结合储层预测,以组或段为单元编制川西拗陷沉积相图及相关基础图件,以砂组为单元编制川西探区沉积相微图及相关基础图件;探讨不同体系域发育模式及其对储层砂体展布的影响;开展层序格架中储集砂体的成因类型研究,揭示不同时期储集砂体时空分布的特征、规律性与差异性。10(3)地震储层预测以砂组为单元,进行沿层振幅提取、反演、等时切片、波形分类、可视化等, 预测砂体展布特征(4)有利相带评价在主要砂组不同成因砂体物性特征研究基础上,开展
14、有利相带评价,优选有利 钻探目标。4、提交成果(1)文字报告成果报告包括阶段报告、交流报告、井位论证报告等均以中石化报告归档格式执行。(2)基础数据以电子形式提交沉积微相基础数据统计表。(3)主要成果图件不得少于下列图件:川西地区沉积相研究实际材料图 1/20 万川西地区陆相地层层序格架图 68 张 纵 1/1000,横 1/20 万单井相图不得少于 40 张 1/1000沉积微相剖面图得少于 5 张 纵 1/1000,横 1/20 万川西地区陆相组或段砂地比等值线图 1/50 万川西地区陆相组或段砂岩厚度图 1/50 万川西地区陆相组或段古流向图 1/50 万川西地区陆相组或段沉积图 1/50 万川西探区陆相各砂组砂地比等值线图 1/20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