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高校就业工作的思考.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432261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推进高校就业工作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推进高校就业工作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推进高校就业工作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推进高校就业工作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推进高校就业工作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推进高校就业工作的思考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建设适应社会整体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已成社会共识,相关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但是,推进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恋情结” ,本文以破除“五恋情结”为出发点,提出了十条富有针对性的对策,深入推进高校就业工作。关键词高校;就业工作;推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6-0088-03 1 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11 年,中国大学毕业生总数又攀新高,达到 660 万,而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 年) ,到 2020 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 40%,由此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规模总数将会在 3983 万人左右,年均 758 万人,到 2015 年,毕业生规模将超过 850 万人,与“十一五”时期相比,年均增加 232 万人。 以上的数据从一定程度可以反映出,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由精英化转型为平民化,高等教育进入到大众化教育时代,大学毕业生总数也因而在不断激增。但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凸显,并愈发成为一个长期的态势。这当然同我国目前整体的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以及产业升级、社会环境改造、结构性调整和

3、有效供给不足, “十二五”期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2 高校就业工作推进障碍:“五恋情结”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工作的环境、目标、内容、任务、途径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建设适应社会整体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已成社会共识,对此的研究和探讨相当广泛、丰富和深入。在此过程之中,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推进,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要能从容应对并能有所突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可以发现,就高校层面而言,还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恋情结” 。 2.1 恋“统”情结 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其实是

4、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在我国目前的政策体制下,高校被要求承担首当其冲的就业疏导责任。相当一部分高校并没真正重视这份责任,理解这份责任,思考这份责任,还抱守传统思想观念,将就业工作仅作为一时一件的临时性工作来对待,认为就业只是学生毕业时才面对的工作,缺乏系统化、长期性的全盘意识,以致在应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时往往陷于仓促失措、混乱乏力、效果不佳的局面。 2.2 恋“旧”情结 当前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诸多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离不开对信息的占有、组合、利用。而这在目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是失位的,相当一部分高校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认为不值得,有些高校虽然有就业工作信息平台,但相当松散、单调且

5、跟进不足。由于旧思想、旧观念的影响和束缚,整体而言,我国高校目前的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相当滞后,这就难以为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长远建设提供科学有力的支持。 2.3 恋“简”情结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政府机构精简,这是提高政府运行效率和质量的有力举措。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简化就好,特别是高校的就业工作队伍建设。高校目前的就业工作队伍在这种“简化思维”的指导下,出现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就业指导中心名不符实,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没有很好的实现其应有的作用,表里不一,挂着就业指导中心的铭牌却扮演者其他的角色;二是就业工作没有专职人员,觉得就业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工作,谁都能做,谁

6、都可以来充数,目前很多高校都是由辅导员兼任;三是专业化程度较低,以辅导员为主体的兼职就业工作人员只是忙于应付事务性的工作,本身缺乏对学生就业进行指导的理论储备和实践体验,又很少进行相关的职业指导培训。 2.4 恋“貌”情结 如今是市场经济社会,学生毕业后直接走进市场找工作,工作有无好差由市场决定,同高校没什么关系,这就是目前高校或深或浅存在的一种潜在思想观念,也由此缺乏对就业工作的深入思考,并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淡化就业教育工作,导致就业指导工作更多时候就好像是形象工程,形式意义远胜实际价值,整体效果较弱,主要表现在政策宣传应重落实、专业结构不尽合理、课程设置有待更新、师资队伍应有追求等方面。

7、2.5 恋“市”情结 由于年龄、心理以及社会、时代等诸多因素,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相当狭隘、单一,缺乏长远的思量和整体的规划,突出表现在恋“市”情结严重。受传统的城市中心思想影响,很多大学生认为只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工作才能有所追求,体现自身的价值。他们基层意识淡薄,漠视甚或轻视基层。有些大学生就算是来到基层工作,也是极具功利目的,冲着国家相关优惠政策,为以后的“入城”搭建跳板,将基层工作作为过渡之径、权宜之计。 3 高校就业工作推进措施 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推进就是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破除“五恋情结” ,逐渐改变过去那种抱残守缺、认识不清、若有若无、临时简办的工作管理模式,

8、在深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内涵思考的基础上,根据对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诸多综合因素的分析研究,切实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全面解放思想,奠定推进基础。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做到高校持续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学生终身受益。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应该始终树立这样的理念,以这样的理念指导教育工作,引领教育实践,才能?除落后思想,突破墨守成规,才能为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奠定基础和先决条件,才能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这种转变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一是高校的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新教育理念,进一步强化以学生为本的责任意识和卓越追求;二是当代大学生要抛弃怕、等、靠、要的思想

9、,在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和道德素养提高的基础上,以综合能力提升为目标,主动观察并了解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树立基层工作意识和开拓进取的自强意识。 (2)注重制度建设,夯实推进基石。推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不能脱离制度管理。良好的制度是取得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效的基础。要科学合理且富有有针对性和全局意识来设计制定制度,营造制度环境,制度环境包括规章制度,实施细则,相关机制等方面。要通过制度的运行,形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持久发展。 (3)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推进机制。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能否有效推进,有赖于组织领导的加强,有赖于高校领导干部的充分重视。高校领导干部必须正视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要真正提高对

10、新形势的敏锐反应,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及其紧迫性。在此基础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才能得到切实关注,为其深入推进提供充分条件。 (4)重视内涵研究,把握推进实质。通俗意义上讲,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对社会有用自然得具备学识和素养,还得具有一定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不仅仅只是一种就业技巧,更为准确的是指学生能以一种开放的思维,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内化为一种适应力和塑造力,能够符合一定的社会预期,形成一种潜在的工作预备能力。就业能力的培养不可能通过单纯的知识传授来完成,需要在知识学习的同时培养开放的思维能力,在过程中循序渐进地锻炼出富有开拓精神

11、的实践能力,这当然不可能通过毕业前期的强化培训来一蹴而就的。 (5)坚持以人为本,提供推进依据。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基石,它将人的生存与发展当做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既是一项服务工作,更是一项教育工作,体现高等教育与时俱进的品质和高度负责的追求。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发展,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更贴近、更有效地体现这一点,首先必须通过各种形式、方法和途径树立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引导学生、成就学生的理念,并自觉将这种理念贯彻到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个方面,方能体现对人的真正重视。 (6)贴近社会现实,持续推进动力。现实的社会生活是大

12、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的基础和源泉。与传统意义上的生活相比,当前信息化、网络化以及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生活更加复杂多变,这就要求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要以清醒的认识和坚定的立场为前提,包括认识市场化条件下,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变迁、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多元价值取向对大学生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生活方式造成的冲击以及不断严峻的就业难问题等。在对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生活深入认识后,努力在制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和内容的工作中体现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并且注意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和内容不断做出适时的调整,力求目标内容与经济社会相融相映,结合越紧密,目标、内容就越实际,可操作性越强。

13、(7)注重引导艺术,增强推进实效。一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政策宣传和教育活动要及时更新,内容紧跟热点,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正争取就业工作的主动性。二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要体现厚重的人文特色,增加文化含量,向学生展示相关内容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充分体现高校的文明形象和人文精神,提高知识性、可读性和人文性。三是要强调实用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高校开展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的不是简单的就业技能训练,而是以交互性和实践性指导学生怎样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四是要综合运用多种现代化信息资源,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趣味性和科技含量,迎合大学生的欣赏习

14、惯,激发大学生的参与兴趣和主动意识。 (8)深化队伍建设,提供推进保障。深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队伍建设,是推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要组织保证,也是就业工作得以深入有效开展的关键。第一,明确就业指导中心的角色地位和工作职责。第二,配备就业工作专职人员,系统、深入地开展就业工作。第三,完善职业培训制度,有助于提升就业工作队伍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使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能够增强发展后劲。第四,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双师型”教师往往能指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大大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9)改革教育结构,搭建推进平台。大学生就业工作如若要取得切实成效,必须面向

15、社会发展,根据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平衡高等教育的前瞻性和高远性特点,认真做好相关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的了解和预测,科学合理地深化教育结构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在此基础上要打破过去毕业化、突击性、形式化、迟滞性的传统模式,深化就业教育工作改革,从大一新生入学起就启动就业教育工作,系统性统筹规划,在不同年级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教育规划,开展相关教育实践活动。同时改革就业教育课程,紧扣时代发展现状,注意对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平衡,注重时代性、趣味性、实用性和渗透性。通过深化教育结构改革,为推进就业工作搭建起一个系统、全面、合理、实效的教育平台。 (10)积极整合资源,凝聚推进合力。大学生就

16、业工作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如若仅依靠高校的力量自然是远远不够的,所取得的效果也是有限的。因此,高校党政的各个部门、社会群团组织等广泛参与,已成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一种必然趋势和合理选择。高校必须面向社会办学,力戒“闭门造车” 、“单打独斗”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 ,积极整合各种资源,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立政府、高校和社会一体化的就业信息网平台,建立健全各种工作资源统筹联动机制,坚持以社会化参与的机制形成合力,以此创新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就业工作载体,丰富就业工作内容,提高就业工作实效。 参考文献: 1赵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与问题研究基于北京八所高校的调查与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0(5). 2吴克明,赖得胜.预期收益最大化与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1). 3白文龙.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