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QC活动控制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裂缝.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432296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QC活动控制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裂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利用QC活动控制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裂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利用QC活动控制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裂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利用QC活动控制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裂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利用QC活动控制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裂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利用 QC 活动控制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摘要:文章通过 QC 活动,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从而寻求更好的工程重量管理工作。 关键词:QC 活动;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由我司承建的安高广场工程 ,位于合肥市合作化南路与望江西路交汇处,由安徽省安高投资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为大型城市综合性商业项目,规划建筑面积 14.1 万平方米,三层地下停车库,五层裙楼。地上建筑面积 10 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 4 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 11.8 亿元。本工程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5,抗渗等级为 S8,裙房底板厚度为 0.6

2、m,基础地梁尺寸主要为5001000、5001500、6001600、14002600、18501600?,主楼底板厚度为 1.2m、1.3m、1.8m,基础地梁尺寸主要为14002600、16002600、18002600?属大体积混凝土和抗渗混凝土施工。混凝土体量大,施工难度大。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现状调查 随着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中大体积混凝土使用的越来越多,我单位在承建的工程实践过程证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难度较大,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几率较多,稍有差错,将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为了降低经济损失,我们要减少和控制裂缝的出现。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对一些施工了的大体积施工的建筑物质量

3、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统计,统计结果如下表: 大体积混凝土质量问题调查表 通过排列图也可以直观的看出混凝土裂缝与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两项累计频率为 80%,是造成的主要因素,是我们的主攻方向。 3.利用 QC 小组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质量 (1)QC 小组在我单位承建的工程已有成熟经验,参加人员均为长期在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公司可利用 QC 小组活动,为大体积混凝土提供质量保障,QC 小组活动可解决生产过程中一系列可能发生的问题, (2)大体积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且热量不易散发,当内外温差过大时,容易使混凝土产生温度应力裂缝,破坏混凝土结构。工程中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3)该工

4、程施工合同约定质量目标为确保达到安徽省“黄山杯” 、争创鲁班奖,被列为我公司质量管理重点工程,公司领导对其质量高度重视。 (4)综合考虑本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我们决定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入手,研究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保证措施,应用于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中,进而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创优目标的实现。 (5)大体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和降温过程中会收缩,混凝土会产生外约束破坏。 4.质量目标确定 QQC 小组活动目标是将大将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在无 0.2 毫米以下,为此我单位进行了目标可行性分析,分析出有利因素,不利因素,以及方案实施的可行性,能否实现目标。经过分析,我 QC

5、小组得出了如下因素: (1)有利因素 公司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实行标准化管理,严格工序控制,道道把关,强调过程管理和持续改进,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公司领导非常支持小组活动,小组成员都是业务骨干,施工经验丰富,技术攻关能力强,有创优意识,责任心强,素质高。 小组针对工程特点,对各种施工方案进行了严格的比较,并对材料进行全方位的检测,项目部编写了施工方案及各项技术措施指导施工,制定质量预控措施,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制度。 (2)不利因素 基础地梁尺寸主要为 14002600、16002600、18002600?属大体积混凝土和抗渗混凝土施工。混凝土体量大,施工难度大。 (3)

6、目标能否实现 经过上述有利和不利因素分析,确定实现目标完全可行! 5.要因分析 通过分析原因得出以下二十八个末端因素,小组成员针对每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要因确认计划表 6.要因确认 主要因素: 1、水泥用量过大 2、水温较高 3、未分层浇筑 4、未蓄水养护 5、未同时测定同一处混凝土上中下三个点位温度 7.制定对策 针对以上的五项要因,经小组成员综合研究讨论,运用 5W1H 法,制定以下对策: 8.实施对策 实施对策一针对水泥用量过大 经商品混凝土站的试配,本工程混凝土中采用掺粉煤灰等取代水泥用量,降低了水泥用量,从而降低了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泵性、粘聚性等性能。 为降低混凝土

7、中水泥的水化热,采用双掺法配置混凝土,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并要求所用水泥 3 天的水化热不大于 240kJ/kg,7 天的水化热不大于 270kJ/kg。为确保工程质量,商品混凝土站在水泥进场时应对水泥的品种、强度等级、包装或散装号、出场日期等进行检查,对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水化热等性能指标进行复验。粉煤灰选用一级,外加剂采用缓凝、减水型。 实施效果:经过选用低热水泥,掺加外加剂,降低了水泥用量,减少了水化热量,满足目标要求,达到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的分项目标。 实施对策二针对水温较高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大于 20。 要求混凝土搅拌站在水温过高时在水中加入冰块,等到温度合适时 抽水

8、拌制混凝土,同时安排小组成员现场监督,并严禁冰块直接投入搅拌机中搅拌。 实施效果:经过在水中加入冰块,减小了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温差与大体积混凝土的总温升,满足目标要求,达到了降低水温的分项目标。 实施对策三针对未分层浇筑 采用汽车泵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浇筑入模时,将端部软管均匀移动,使每层布料厚度控制在 400?以内。混凝土堆料厚度不得大于设计厚度 100 ?。混凝土分层铺设后应随即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密实,泵送混凝土入模用端部软管均匀移动,并采用引浆法浇捣。当混凝土浇到最后阶段时,对泵车采取“分段停泵”的办法。 为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采取在混凝土初凝前二次振捣的方法,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在下一层

9、混凝土初凝之前浇捣上一层混凝土,以避免上下层混凝土之间产生冷缝。同时为减小混凝土的收缩裂缝,混凝土在混凝土初凝前应采取二次抹压的方法。在混凝土浇筑至标高后,在终凝前用木抹反复抹压,防止由于应力集中而导致的收缩裂缝的出现。 严格按照配合比施工,并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大于 20OC。尽量加大混凝土的散热面和最大散热时间。 实施效果:经过分层浇筑混凝土,保证了混凝土温度分布均匀,热量迅速散发,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满足目标要求,达到分项目标。 实施对策四针对未蓄水养护 用蓄水法加麻袋薄膜覆盖保温,根据计算蓄水厚度为 20?,采用水泥砂浆带做临时挡水坎。模板采取在 14 天内不拆。 当混凝土内部与表面

10、温度之差不超过控制值,且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度之差也不超过 20时,逐层拆除保温层,当混凝土内部与环境温度之差在内部与表面温差控制值以内时,则全部撤掉保温层,撤除保温材料后,继续浇水养护,浇水养护时间不少于 14 天。 实施效果:经过蓄水养护,起到了良好的保温效果,减小了混凝土内外温差,防止了温度裂缝的产生,满足目标要求,达到分项目标。 实施对策五针对未同时测定同一处混凝土上中下三个点位温度 在同一时间、同一处混凝土上中下 3 处设置测温点,在底板的边缘和中间共 3 处设置测温点,每处设置 5 个测温点。 每处测温点用直径 20 的钢筋将 505020 的混凝土块和测温点固定在一起,并使测温点与

11、直径 20 的钢筋隔开,测温点相互间距 600。 测温工具的选用:采用北京产 JDC-2 型便携式建筑电子测温仪。 测温方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直接测温法测量混凝土上、中、下温度,将温度指示仪的测温探头与导线连接,每处分别测量上、中、下 5 点的温度,并作记录。测温次数为:混凝土浇筑后 4 小时即开始测温,浇筑完毕 3-5 天内每 4-6 小时测一次,12 天每小时测温一次,1318 天每 12 小时测温一次,1928 天每 24 小时测温一次。 加强测温管理,形成管理人员良好的测温习惯,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指定专人负责测温,并制定专用测温表格严格执行。 实施效果:经过同时测定同一处混凝

12、土上中下三个点位温度,保证了测温记录结果真实有效,加强了测温管理,满足目标要求,达到分项目标。 9.效果检查 整体效果检查: 施工质量存在问题统计表 从排列图可以看到,主要缺陷混凝土裂缝与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已经分别从活动前的第一和第二位下降至第三和第四位,说明造成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问题已经解决。 经过小组成员共同的努力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得到明显控制,如下图所示: 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调查表 通过排列图可以直观的看出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问题明显降低 目标完成情况 QC 小组人员与业主、监理单位等对底板的施工质量按轴线划分进行检查,一共查 200 个点,发现有 10 个点存在细微裂缝现象,

13、如下表: 裂缝情况检查表 目标效果对照表 从上表看出混凝土底板裂缝控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一致认为制定的对策和措施是有效的,但还有部分细微裂缝,在今后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继续改进。 实现目标! 效果检查 通过本次 QC 小组活动,我们召开了全体小组成员会议,小组成员一致认为通过本次活动,小组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增强了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团队精神。另一方面,通过 QC小组活动,积累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经验,确保了大体积混凝土质量为今后的技术工作拓展了思路,积累了经验,为企业在建筑市场上增强了竞争力。 目标经济效果 经过小组成员的努力,通过开展 QC 小组活动,提高了结构本

14、身质量,单底板部位节约了工程成本 41 万元,经济效果显著,并有效地降低了质量成本。 10 巩固措施 认真整理本次 QC 小组活动的有关技术资料和成果并归档; 将本次 QC 小组活动的操作规程纳入本公司技术文件,以便下次施工时采用; 将施工作业总结的数据、操作方法编成指导手册,用以指导现场施工; 将本施工工艺制成幻灯片,方便公司员工观摩学习; 11.小结 1、通过运用排列图、鱼刺图等对比实施对策措施前后的目标得出相应的结论,培养小组成员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达到质量精细管理的习惯,用优异的质量,换取建设单位的信任,以提高企业的信誉度。 2、通过小组活动小组成员的知识水平和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QC活动实现了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这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飞跃,又从理性认识(有关技术和管理文件)到实践(去指导生产),实现了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实现这一飞跃具有重大的意义,有效地防止了相同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的再次发生。 3、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 QC 小组自身建设,做到有组织、有制度、有效果,把 QC 小组活动更好的开展下去,使之成为提高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