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研究与展望.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432371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研究与展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内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研究与展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内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研究与展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国内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研究与展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国内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研究与展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内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研究与展望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创新网络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寻求发展的重要方法,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而其中产业集群已成为一种重要方式。文章通过对现有产业集群网络的研究整理,简单介绍了产业集群,从不同的视角归纳了对产业集群网络的研究,最后从理论上探讨产业集群网络研究存在的不足,从而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方向。 关键词:产业集群;创新;未来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专业化的发展,企业不可能再获得所有的生产资料,市场的竞争从企业的单一竞争向产业集群竞争转化。通过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而获得的竞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成为一种新的竞争力量。在国内,学者们对产业集群的

2、研究也在进一步深入,涌现出大量的产业集群文献,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产业集群理论。 一、产业集群的相关概念 近年来,产业集群在各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产业集群已成为一种经济现象广泛存在于经济生活中,其概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曹丽莉(2005)认为,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企业间的关联合作能够整合各种资源并加以利用,实现“1+12”的竞争优势。王缉慈(2007)认为,集群可以分为两类,即产业集群和高技术集群,产业集群又可以分为创新性的和非创新性的两类,而高技术集群又称为创新集群。作者通过对其资源基础、产业生命周期、本地行为主体等的分析,认为这三种集群的根本区别是企业互动、知

3、识共享和互动的强调。朱华友(2010)以温州龙港印刷业集群为例对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进行分析,认为在产业集群的优化中存在着地域文化、集群文化和外来文化三大文化生态圈的相互作用,而这三大文化圈的作用又不同,作者通过产业集群的不同周期介绍了这三大文化圈的不同作用。张建伟(2010)从生物群落特征和进化特征出发,利用一些经济学成果,通过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演化理论分析框架对产业集群的内涵进行分析,认为产业集群是在地理上接近的在不同阶段不同特征要素基于社会经济文化制度信息等关系所组成的达到一定规模的产业集合体。王坤、张建华(2012)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产业集群进行了重新定义,认为产业集群是在一定区域内大

4、量相关企业及相关机构的地理集中的现象,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高级阶段,它具有生产、社会等网络化特征,是一种新型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及发展区域经济的新模式。 通过上述学者对产业集群概念的阐述可知,产业集群首先应具备一个条件,就是产业集群在地理上是集中的,而且这些企业通过相互之间的协同合作提高创新能力。但是,到现在为止,学术界对产业集群还是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 二、产业集群的形成 人们为了能更好地理解产业集群,通常对产业集群的形成比较关注。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曹阳(2006)从古典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演化经济学、自组织理论等方面对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进行总

5、结分析,认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化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有两个主导机制,遗传机制和变异机制组成;是一个复杂的变异过程,其中影响的因素有多种,并不存在单一的形成机理。卞芸芸(2008)以中山市沙溪镇休闲服装产业集群为例,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认为其自身特色、纺织服装传统文化、地理区位优势是休闲服装产业集群萌芽的基础;企业家和政府在集群的形成阶段或多或少都起到了“发动者”的作用,而社会网络则是在前述诸多因素的影响积累下逐渐完善并对整个集群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王?(2010)认为,在相同的外部环境下,企业的所有权与产业集群有一定的内在关系,利用工具变量法验证了代理人控制的企业因偏好自制而使其集聚效

6、应较弱,从而在其周围不易形成集群;出资人控制的企业因偏好购买而使其集聚效应较强,从而在其周围更容易形成集群。霍苗(2011)通过对根植性的研究分析,认为这种根植性在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初期起到了带动作用,但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这种根植性就会变成产业集群发展的障碍。张旭明(2012)认为,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有三种代表性观点:一是市场自发论,即产业集群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发形成的;二是政策驱动论,即产业集群是在政策力量主导下自上而下形成的;三是折衷论,即产业集群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形成的,但政策力量具有促进作用。作者通过对这三种观点分析比较认为,在当今日益复杂、快速变化的全球市场环境下,折衷论的观点可能

7、是对集群形成机制较为合理的解释。 通过上述学者的阐述不难发现,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所以,在分析其形成时应该从产业集群发展的不同阶段入手,在不同阶段推动其发展的原因是不相同的。在初始阶段,是基于关键要素而集聚的;在成长阶段,是基于分工和交易费用而集聚的;在成熟阶段,是基于社会网络的创新而集聚的。 三、产业集群与创新 产业集群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产业集群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从而获得竞争优势。蔡铂(2006)认为,产业集群创新主要是通过价值链上参与者之间互相学习产生的,任何单个企业都无法掌握所有知识,其创新都必须有其他企业和机构的支持

8、,通过促进专业化分工,建立战略联盟的合作关系。吴先华(2008)利用复杂性科学理论和网络分析方法,提出影响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三个因素,即相互关联性、异质性 、控制水平;提出如果产业集群中各组织成员之间具备中等程度的关联性、中等程度的异质性、产业集群具备内部中等程度的控制水平的话,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将更强。龚玉环(2009)以中关村产业集群为例,认为该集群具有短平均路径、高异质性度分布、高集聚系数的结构特征,从而使中关村产业集群企业技术创新出现“等靠要”现象;集群创新能力高度依赖于少数大企业;网络呈锁定趋势等。王钦(2011)以浙江省玉环水暖阀门产业集群为例,认为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是不同学习机制的

9、体现,同时集群中的核心企业的吸收能力对集群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影响。鞠芳辉(2012)通过对产业集群内知识交换的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集群知识创造能力生成机制的框架,认为产业集群并不一定导致创新能力的提高并对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通过上述学者对产业集群与创新关系的分析可知,产业集群通过其自身特点给产业集群创新带来了优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企业已经置身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之间的竞争已渐渐转变为集群的竞争,产业集群内知识的获取、共享、传播与运用已经成为决定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关键。 四、产业集群创新模式 我国现在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原有的产业组织形式与企业组织结构已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

10、,所以要寻找新的思路,探讨新的发展模式和成长路径。杨瑾(2008)在产业集群环境的背景下,分析了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模式,提出了专业服务型、客户导向型、团队战略型和虚拟经济区等四种创新模式。薛伟贤(2009)通过对高技术产业集群中新企业衍生基础和方向的分析,认为产业集群分为五种模式,即卫星平台式、中卫式、大企业式、链条式及空间虚拟式,同时对这五种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所有的集群模式都包含创新层、核心层和辐射区三个层次。刘春玲(2011)重点分析了集群式供应链横向合作环节的差异,并且将其技术创新分为生产链节横向合作的技术创新模式(PC) 、研发链节横向合作的技术创新模式(RDC) 、

11、营销链节横向合作的技术创新模式(MC) 。喻登科(2012)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分析,结合产业集群的三种协同发展路径,提出了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三种模式,即单核、多核和星形模式。张国良(2013)以竹产业集群为例,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我国竹产业集群的 SWOT 分析,认为竹产业集群可以分为“公司加农户”模式、准股田制模式、产业园区模式、“以二促一带三”模式。 通过上述学者对产业集群模式的研究可以发现,在对产业集群进行研究分析时,不能只是单单从整体上对其进行模式划分,应该根据其每个产业的集群来划分,因为不同产业其所具有的特点不一样,所以其产业集群的创新模式也不同。 五、总结与展望

12、产业集群最早是在 19 世纪末马歇尔研究产业区问题中提出的,现在已成为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通过上述文献的描述可知,产业集群是由于经济、组织、技术、环境等一系列变化应运而生的。产业集群有其自身的竞争优势,吸引了众多学者去研究,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国内的研究仍然落后于国外,对产业集群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创新,还有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首先,产业集群的概念尚不统一。在众多的集群概念中,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经济集聚,指出集群是由具有共性和互补性的相关企业和机构组成的;另一个是地理集聚,指出相关企业在空间上的依赖关系,也就是常说的“根植性”

13、 。由于学者们分析的角度不同,研究的重点不同,虽然有利于深入理解,但同时也会造成研究对象的混乱,给实证研究和公共政策带来混乱。其次,对于产业集群的分类,由于研究的目的和角度不同,同样会带来理解上的混乱。对于产业集群的形成,大部分文献都是在静止的层面上进行分析,很少能够结合产业集群的发展周期来分析其形成过程。最后,对于产业集群与创新的研究,大部分文献都是文字阐述,使人们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模糊,缺少定量的分析。所以,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结合我国体制的特殊性和区域的差别,更好地将国外研究成果运用到我国产业集群,如我国当前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 参考文献: 1曹丽莉.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的比较研究J.中国工业

14、经济,2005(09). 2王缉慈.中国产业集群研究中的概念性问题J.世界地理研究,2007(04). 3朱华友.文化生态视角下的产业集群演化与升级J.经济地理,2010(06). 4张建伟.基于演化理论的产业集群概念及辨识研究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0(01). 5王坤,张建华.产业集群相关概念辨析及研究进展J.科学管理研究,2012(01). 6曹阳.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综述J.生态经济,2006(08). 7卞芸芸.产业集群特征探析及形成机理以中山市沙溪镇为例J.经济地理,2008(02). 8王?.企业所有权结构与产业集群的形成J.管理世界,2010(04). 9霍苗,根植性、路径

15、依赖性与产业集群发展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11). 10旭明.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分析:三种观点的比较J.中国外资,2012(12). 11蔡铂.产业集群的创新机理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01). 12吴先华.复杂性理论和网络分析方法在产业集群创新能力问题中的应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07). 13龚玉环.复杂网络结构视角下中关村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05). 14王钦.技术范式、学习机制与集群创新能力J.中国工业经济,2011(10). 15鞠芳辉.产业集群促进创新的边界条件解析J.科学学研究,2012(01). 16杨瑾.产业集群环境下生产性服务业集成创新模式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10). 17薛伟贤.高技术产业集群模式比较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09). 18刘春玲.横向合作下集群式供应链技术创新模式及演变传导路径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1(05). 19喻登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路径与模式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04). 20张国良.基于生态、经济与文化相协同的竹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3(01).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商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