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433066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问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时期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问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时期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问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时期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问题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时期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问题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时期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问题研究【摘 要】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社区工作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新时期社区发展的需要,是加强社区各项工作、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关键。本文通过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1.基本概念的界定 1.1 社区 社区是生活在一定地域空间内的居民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城市社会最基本的组成细胞,是党和政府联系和服务居民群众、加强城市管理的基层组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1.2 社区工作 社区工作是社区社会工作的简称,是以社

2、区组织、社区发展、社区服务为内容的社会工作基本方法。社区工作的总体概括,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也是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的过程。 1.3 社区工作者 “社区工作者”概念第一次提出是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23 号) ,当时的涵义是指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干部。此后,有多种的解释,比较权威的是从社会学的角度,认为社区工作者是

3、社区社会工作者的简称,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专指在社区从事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专业性和职业性助人工作的人员。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服务优质、充满活力、纪律严明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是新时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是巩固党在城市社区的执政基础,提高党在城市基层执政能力的必然选择和现实要求。 2.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现状(以厦门市思明区梧村街道为例)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探索,目前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有所改善,基本能够适应社区工作的需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4、借力换届选举,队伍结构不断改善。2012 年梧村街道通过社区换届选举,成功选举产生了社区新一届班子成员。目前梧村街道有 11 个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人员 292 名;全部社区工作者中,男性 43 人,占14.7%,女性 249 人,占 85.3%,其中 30 岁以下的有 81 人,30-40 岁的有 91 人,40 岁以上的有 120 人,分别占总人数的 27.7%、31.2%和41.1%;参加社区工作 5 年以下的 122 人,5-10 年的有 81 人,10 年以上的有 89 人,分别占总人数的 41.8%、27.7%和 30.5%;全街道社区工作者中具有硕士学历的 1 人,大学本科学历的

5、 56 人,大专学历的 134 人,中专、高中、职高学历的有 95 人,初中学历的 6 人,分别占总数的0.3%、19.2%、45.9%、32.5%和 2.1%,没有初中以下学历。整个社区工作者队伍新老交替,呈现年轻化、高学历的特点,社区居委会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 2.2 拓展培训途径,工作能力不断提升。为提升社区工作者能力,增强适应新时期社区工作的能力,梧村街道通过岗前任职培训、举办社会管理专题培训、开展社区工作交流、组织社会工作者参加全国专业技术职称考试等办法,加强社区工作者培训教育,使社区工作者在城市管理、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文明创建、民主自治等方面的能力明显提升。目前,全街道有助理社会

6、工作师 14 人,社会工作师 6 人。 2.3 完善考核办法,服务意识不断强化。为规范管理,健全长效机制,街道出台梧村街道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 ,强化社区工作效能建设。坚持上级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专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注重社区工作者服务能力、工作能力和绩效考核的原则,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考评制度,努力营造想服务、会服务、能服务、优服务的工作氛围,绝大部分社区工作者爱岗敬业,服务群众的满意度逐年提升。 2.4 提高薪酬标准,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梧村街道认真贯彻省、市、区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有关要求,加大对社区工作者的关怀力度,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待遇,按照企

7、业职工的要求为社区工作者办理“五险一金” ,即: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险、失业险、生育险、住房公积金。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从 2012 年 11 月 1 日起按厦委办201250 号文件精神及关于调整社区工作者待遇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进行相关调整,社区“两委”正职、副职、委员、其他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待遇均有了明显提高,平均工资上幅 15%-25%,获得社会工作者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在此基础上增加职称补贴,助理社会工作师每人每月增加到 200 元,社会工作师每人每月增加到 300 元。 3.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客观地说,社区工作者主体是好的,大部分社区工作者珍惜岗位、热爱社区,吃苦耐劳

8、、敬业奉献,心系社区、情系居民,作风正派、群众满意,为建设和谐社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对照社区工作者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对照居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对照和谐社区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社区工作者还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3.1 性别比例严重失调。以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梧村街道为例。从性别结构上来看,在社区工作者队伍中女性人数占 85.3%,男性只占14.7%。性别比例严重失调,这将影响到社区某些群众工作的开展,比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区纠纷的解决、流动人口的管理等。 3.2 职业化进程缓慢。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仍处于初步职业化阶段,缺乏一套科学的从业标准、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社会认同度。现阶段

9、,职业化是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方向。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社区仍然是一级“小政府” ,民生、卫生、计生、综治、党建等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社区一线。这就要求新时期社区工作者要以专业的水平来协调和解决各方面的问题,做到社区服务与社区管理并重。然而,大部分社区工作者对新型社区职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也缺乏社区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梧村街道为例,全街道社区工作者中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从业资格的只有 20 人,仅占总人数的 6.8%。部分社区的“领头雁”由于视野不宽、思路不畅、工作方法老套,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和谐社区建设的需要。 3.3 队伍的稳定性较差。多数是社区工作者通过各种关系招聘进来,没

10、有从事过管理工作的经历,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原以为社区工作简单轻松,进社区的目的,只是找一份安稳的收入贴补家用,没想到社区工作包罗万象,大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小到邻里纠纷、代收卫生费等,样样事情都要处理和解决。社区好比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频繁地加班加点,没日没夜地干活,经常性地取消双休日,让许多社区工作者招架不住,纷纷“另谋高就” 。 3.4 工作理念滞后。社区工作者的主要职责是上为政府分忧,下为居民群众解难,服务群众是我们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民求我应、民困我帮、民忧我解是社区工作者的职责。但现阶段少数社区工作者习惯于“官管民” ,主动服务、超前服务、优质服务的观念还不牢固,对社区居民冷言

11、冷语,对待工作应付了事,使一些前来办事的群众高兴而来,扫兴而归。 3.5 创新意识不够。部分社区工作者创新意识不强,工作主动性差。强调客观因素的多,主动协调的少,对工作只求过得去,缺乏一种争先创优的思想和精神,缺少一种永葆先进的冲劲和动力,有些社区工作者对工作环境“挑三捡四” ,对工作岗位“挑肥弃瘦” ,好的岗位争着要,差的岗位推来推去。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工作的深化和拓展,削弱了社区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3.6 整体合力不强。社区工作事杂、繁琐,又事关民生,做好社区工作的关键是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配合,这需要一种团队精神。但少数社区制度不规范,议事不民主,团体观念

12、不强,个别社区工作者考虑自己的多,思量别人的少,心胸狭窄,相互猜疑,暗地埋怨指责,缺乏基本的交流和沟通,影响了社区队伍的团结,不利于社区整体合力的形成。 3.7 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科学评价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工作业绩,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区工作者的思想作风和履行工作职责的制度还不够完善,优胜劣汰、能进能出的竞争机制还没有落实到位,社区工作者队伍外有压力,内有动力,干有活力的工作氛围还不够浓。 4.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对策 4.1 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 拓宽选拔范围,壮大社区工作者人才队伍。首先,面向大学毕业生,不断吸纳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降低男性社区工作者进入社区的门槛,优化现阶段女

13、多男少的现状,使队伍结构更加合理,逐步实现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合理化、知识化专业化、职业化。加大对大学生招聘的力度,吸引更多大学毕业生到社区任职,这不仅为社区建设提供了更多专业化的人才,为社区队伍注入活力,优化了队伍的年龄和性别结构,也缓解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其次,积极尝试以公开选拔、竞争上岗、 “街聘民选”等形式,从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和街道机关年轻干部等人群中,选聘一批文化程度高、组织协调能力强、责任心强、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和热爱社区工作的人才,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 4.2 进一步强化社区意识 社区工作者必须从原有的居委会传统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用新视角、新观念和新姿态投入到社区工作中。新型

14、社区的地域扩大了,服务对象变了,从传统的协调邻里居民转变为协调整个社区范围的单位和居民,服务对象也从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 ,是一种全方位的服务,服务的内容、模式、工作内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区工作的进一步社会化要求社区工作者要逐步具有整合社区资源、带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增强社区成员的凝聚力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因此,社区工作者必须要强化社区意识,把服务社区的意识根植于头脑中,在服务中增强社区内居民和单位的认同,成为带动整个社区居民提高社区意识的带头人。 4.3 进一步提升从业素质 社区工作是集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于一身的职业,良好的职业操

15、守和奉献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在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过程中,特别要重视对社区工作者进行思想道德和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大力倡导和营造“以人为本、服务社区、乐于助人”的职业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遵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工作规范,处理好“做事与做人” 、 “职业与事业” 、“自律与他律” 、 “职业技能与道德素养”的关系,平等待人,热心助人,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形成团队的整体合力。 4.4 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激励是管理的催化剂,对社区工作者而言,更要实行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有机结合的方法,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队伍的稳定性。首先,落实社区

16、工作者的工资待遇,建立工资收入自然增长机制、建立多渠道增资机制、同工同酬、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其次,在物质激励的同时,结合精神方面的激励,综合运用尊重、沟通、目标、授权、激情、榜样、荣誉、参与、竞争等方式激励社区工作者,加强沟通联系,切实关心、理解和尊重社区工作者,通过认可、表扬、通报和晋升等形式,使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满足,选送社区工作者参加继续教育和对外交流,表彰、奖励、晋升有创新意识、工作表现突出的社区工作者,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尽心尽力。 4.5 进一步提高职业化水平 4.5.1 建立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制定各类岗位的人选条件和准入标准,营造用人选人的良好氛围。对

17、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入口”进行严格把关,即推行职业资质准入机制,从源头上解决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素质问题。建立民主开放的考试录用机制,采取面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规范笔试、面试、考核、聘任等法定的民主程序,优先录取相关专业的大专以上毕业生,吸引一批年富力强的高素质的社会人才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同时建立与招聘和竞争上岗相对应的解聘、退岗制度。对考核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和群众不满意的社区工作者及时进行调整或解聘。推行社区“两委”主官任期责任制,每年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目标,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并以此作为提拔使用的依据。通过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完善社区工作者“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18、,做到出入畅通,确保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4.5.2 建立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大政策力度,逐步形成奖优罚劣、按劳取酬的人才激励机制;二是大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激发工作热情,倡导终身学习,营造忠于职守、奋发进取、勇创一流的干事氛围;三是组织开展“评优”表彰活动,对涌现出的优秀社区工作者,适时进行推荐和表彰奖励,优先申报晋升职称。单位还可设立职业化建设“奖励基金” ,对取得高职称、高学历以及表现优秀的给予嘉奖,激励社区工作者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提高执行力和服务力,

19、激发社区工作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5.3 建立执业能力培训机制。专业人才缺乏是制约推进社区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的瓶颈。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工人才培养体系,加大社区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力度,是建设和培育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的首要任务。一是抓好岗前培训。对新加入的社区工作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帮助他们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较好的衔接,更快地融入到新的工作环境,适应岗位的要求;二是有计划、分层次地对现有社区工作从业人员进行大规模专业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社区工作知识和技能,提升专业化水平,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鼓励未取得职业资格的实际在岗人员参加社会工作专业学历教育和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

20、试,加快向专业化、职业化的转变;四是加强对党政机关从事社会管理与服务的公务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社区工作专业知识和理论;五是依托高校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优势力量,建立社区建设实践基地、社区建设研究基地以及社区工作人才队伍的培养基地。街道和社区要经常性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建立组织培养、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执业能力培养机制。 4.5.4 建立绩效考核约束机制。一是根据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客观、公正地评价工作人员的现实表现和综合素质。既要采取“上测下”的方式,又要采取“下测上”方式,设计调查问卷或下发征求意见表进行测评,把评议结果作为考核部门及

21、其主要负责人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定期听取其他部门人员和群众的问题和建议。定期督查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查处各类违纪行为,建立惩防结合、监控全面、防范有力的纪检监督体系;二是建立平时、半年和年终评估相结合的考核机制,细化考核标准,量化分值,实行年度积分制,落实平时考察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群众评价与组织考核相结合的考评制度;三是重视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公开考核结果,把考核结果作为评选优秀社区工作者、社区奖惩、选拔任用干部和辞退不合格人员的重要依据,并与工资收入挂钩,激励社区工作者争先创优,岗位建功。 5.结语 新时期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工作涉及面越来越广,社区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承担着各种社会化服务和保障任务将更加繁重,因此尽快建设一支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的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已成为深化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当务之急。此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