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本文分析了湖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对于湖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几点建议。 关键字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优势;制约因素;对策分析 Abstract: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s an important force to guide the
2、 futur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have become the major strategic to occupy A new round of economic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mmanding heights. In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well-off societys key period, we shoul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the
3、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seize the opport- unity, clear direction, emphasize the key, an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and strategic new indust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eveloping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put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
4、opment of th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in hunan province. Key words: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the advantages , the disadvan- tages,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 1.1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背景 一方面,全球科技进入了新的创新密集时期,重大发现和发明不断涌现,在能源、环境、健康等战略领域,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正在发生或正在孕育着革命
5、性突破,必将催生许多新兴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世界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深度思考,并与有效缓解全球日趋严峻的能源、资源、粮食、环境、气候、健康等问题相关联,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力度空前的经济刺激措施,加大对节能环保、宽带网络、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领域的投入,加速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高层次就业。2例如,美国政府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提出今后10 年内将投资 1500 亿美元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宽带网络和生物工程产业,保持航空产业的领导地位,加快发展电动汽车,积极培育纳米技术产业等。欧委会提出在 2013 年之前投资 1050
6、亿欧元用于“绿色经济”发展。日本提出重点发展环境与能源、健康两大产业,到 2020 年创造100 万亿日元左右的新市场。8可以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展新兴产业是抢占新一轮国际经济发展竞争制高点的开端,是未来能否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基础。5 1.2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内背景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实施了一揽子经济振兴计划,通过扩大内需来刺激经济发展,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但是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我国经济中积压多年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进一步凸显,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已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隐忧。粗放经济发展方式下形成的经济结构
7、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2009 年我国 GDP 总量仅占世界 GDP 的 8%左右, 但是我们的一次能源消耗却占了世界17.5%,粗钢和水泥消费占世界总产量的 43%和 52%,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居世界前列,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要用世界 7%的耕地面积保证世界 20%左右人口的粮食供应等。未来再通过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中国经济要想保持既有的增长,必须将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因素由劳动力和资源的投入转变为对技术进步和管理效率提升的倚重。4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知识密集度高、资源消耗少、环境友好、具有较强的增长潜力,因此,加快培
8、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6 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述 2.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以科技重大突破为前提,以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深度融合为基础,能够引致社会新需求、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能在一定时间内成为对国民经济有重大意义的产业。1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满足的三个标准:一是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应,三是要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7 2.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 战略性
9、新兴产业既是支柱性、战略性产业,又是适应市场需要、以科技创新为灵魂的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以下特点:一是技术的先导性;二是效益的倍增性;三是快速的成长性;四是产业的辐射性;五是发展的可持续性。 2.3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义 2.3.1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又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面临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和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
10、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92.3.2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辐射带动力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10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体现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根本要求。2.3.3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 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部署,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我国要
11、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3 湖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 3.1 优势分析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体,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成长,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因素。近 10 年,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 28%,高于同期工业增长近 10 个百分点,2009 年总量达到 4500 亿元,是 2000年的 9 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由 2000 年不到 5%提高到11%。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 年实现增加值 270 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的 40。3.1.1
12、 部分领域已形成一定规模和特色初步培育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装备制造业领域,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输变电设备、新能源装备等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其中工程机械产业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 26%。新材料领域,以先进储能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硬质材料为特色,销售收入居全国第三。文化创意领域,基本形成了广电、出版、动漫、演艺娱乐等 4 大优势板块,拥有中国文化发展 20 多个第一,湖南卫视、快乐购等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原创动漫产量连续 5年居全国第一。3.1.2 产业集聚度和园区承载力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以长株潭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为中心,以长沙、益阳、常德等 7 个高
13、新区为载体,以优势产业为龙头的集聚式发展态势。2009 年长株潭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占全省的 58%, “3+5”城市群占全省的 88%,7 个高新区占全省的 48%。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等优势产业增加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接近 80%。3.1.3 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潜力较大科教人才储备和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高等教育总规模居全国第 8 位,在湘两院院士达 47 人,杂交水稻、炭/炭复合材料、高性能计算机等科研成果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拥有国家和省级工程(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12 个、企业技术中心 130 个。2009 年授权专利 8000
14、多件,居中西部第 1 位;取得国家科技成果奖 30项,居全国第 3 位。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逐步提高,牵头组建了一批科研生产联合体和科技企业,初步形成了从高端研发、应用开发到产品工程化的技术创新体系。3.1.4 支撑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近年来,围绕科教兴湘、建设创新型湖南等战略,先后出台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专项规划 20 多个,初步营造了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长株潭城市群先后获批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先行先试、创新发展的优势更加凸显。同时,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投融资平台、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加快构建和完善,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
15、展提供了强力支持和有效保障。3.2 制约因素分析 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仍然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集中表现在:产业规模不大,竞争优势不明显,特别缺乏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产业链短、配套体系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企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能力较弱,关键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科研优势未能有效转化成产业优势;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产业领军人才缺乏,市场开发能力、市场开拓意识和能动性不强,企业成长较慢;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教育、科研、产业脱钩问题比较突出,资源配置分散重复,运行效率不高,各类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11 4 湖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
16、 4.1 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政府引导 积极争取和全面落实国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和优惠政策。12如在信息产业方面,2010 年到2015 年,每年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发展专项资金和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信息产业发展;设立“两化融合”深化工程推进基金,支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设立湖南省移动电子商务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支持打造移动电子商务完整产业链;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等部门支持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产学研用等专项资金重点向信息产业重大项目倾斜;各级政府要加大产业的投入,努力促进信息产业加快发展。4.2 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 提高对战略性产业企业授信额度,积极为符合
17、条件的企业提供贷款支持,特别是对信息产业重点项目要保证信贷资金支持,实行优惠贷款利率政策,财政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给予适当贴息;引导和支持企业通过境内外上市、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扩大直接融资。完善风险投资机制,鼓励民间资金、私募资金、创业风险资金,参入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公司、大集团来湘投资,深化与央企的战略合作。 4.3 加强载体建设,提升整体竞争力 重点支持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研发能力强、成果储备多的省级以上新信息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强规划引
18、导、统筹布局,建设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区,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功能,高标准、高起点、高品位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园区产业配套能力,扩大园区产业规模;创新产业化机制,对软件、云计算、移动电子商务等领域,采取产业协会和企业联盟的形式,互通互助,优势互补,共同合作,促进良性竞争;通过市场准入、标准制定、品牌战略和专利申请等措施,保护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业。4.4 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产业化为目标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前瞻性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工程实验室。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主动服务企业,为企业提供检
19、测、标准等服务。引导和支持企业有效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技术转移转化和规模产业化能力。组建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产学研合作示范企业”行动计划。4.5 实施人才战略,强化智力支撑 大力实施“ICT 百千万人才工程” ,引进、培养百名领军人才、千名高端技术人才和企业高管、万名技术和企业管理骨干人才。3加强省内高校信息产业相关学科专业建设,鼓励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从事信息产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培养高素质的产业大军。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决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J. 科技与出版, 2010, (12):33 2马武松
20、.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J.中国科技产业,2010,(3):52-52 3 钟清流.找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作的突破口A.科技创新导报,2010 ,(20):198-199 4 王胜光.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几点政策思考J.中国高新区2010,(8):16-19 5 姜江.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动态与趋势J.中国科技产业 2010:54-59 6 王忠文.2010 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转变之年J.观察与思考 2010,(8):49 7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标准和七大方向J.新经济导刊 2010,(6):31 8 赵刚.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的对策J. 科技成果纵横, 2010, (01):51-54 9 朱瑞博.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及其政策取向J. 改革, 2010, (03):64-67 10 冯长根. 选择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几点建议J. 科技导报, 2010, (09):45-46 11 沈刚.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亟待理清几个问题J. 中国发展观察, 2010, (05):73-77 12 万军.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政府定位日本的经验教训及启示J. 科技成果纵横, 2010, (01):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