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讲 新闻伦理常见失范行为浙江传媒学院传播学类课程传播理论与法规主讲人:刘茂华本 讲围绕 六个 问题 展开 讨论1.维护社会公序良俗2.舆论导向的失当3.新闻歧视4.低俗新闻5.新闻炒作6.新闻二次伤害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各国在立法中,有并用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两个概念的,也有仅用善良风俗一语的。至于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间的关系,有学者认为,二者的范围大致相同,难以明确区别。但多数学者认为,二者并非完全一致:前者指的是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社会秩序,包括经济秩序、政治秩序、生活秩序等;后者指的是社会公认的、良好的道德准则和风俗,包括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良好风尚等。一、新 闻 担 负
2、维护 社会公序良俗的 责 任2012年 8月 6日晚,云南省公安厅披露巧家爆炸案结果:案发地巧家县迤博村村民邓德勇和宋朝玉,被证实策划爆炸案,他们花 100元雇佣赵登用,让他进入拆迁赔偿现场,并用手机实施遥控爆炸。赵登用被利用,他仅仅是个肉弹。至此,巧家爆炸案真相大白。二、新 闻舆论导 向失当2012年 5月 10日,巧家县白鹤滩镇花桥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发生爆炸,造成 4死亡、 16人受伤。第二天,警方就该案件情况进行了通报,认定是村民赵登用所为,赵登用已于实施爆炸时当场死亡。由于事发时社区有关干部正与当地村民签订征地拆迁协议,因此爆炸案被认为与拆迁有关,但警方急于撇开与征地拆迁的关系,对嫌疑人
3、的作案动机、爆破物的来源等未做出明确回答,简单使用犯罪嫌疑人 “ 悲观厌世 ” 、 “ 报复社会 ” 、 “ 与征地拆迁无关 ” 等不太能让公众信服的说辞给案件定性,引发了舆论和网民的强烈质疑。巧家爆炸案用 “悲 观厌 世 ”片面解 释 作案 动 机2012年 8月 7日,云南省昭通市公安局通报,经过近3个月深入侦查,巧家爆炸案已成功告破,涉案犯罪嫌疑人邓德勇、宋朝玉因涉嫌爆炸罪已被依法逮捕。两名犯罪嫌疑人均系案发当地村民,二人对策划实施爆炸案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随着侦查工作深入开展,警方发现了新的可疑 DNA、电路板残片等重要线索并查明:犯罪嫌疑人邓德勇因其对被征收土地和房屋补偿不满,与犯罪
4、嫌疑人宋朝玉合谋通过实施爆炸制造社会影响。 5月 9日,邓德勇将非法获取的炸药和雷管自制成爆炸装置,并伙同宋朝玉在野外进行了爆炸实验,引爆了一枚电雷管。 5月 10日上午 8时 46分,宋朝玉、邓德勇从劳务市场以 100元人民币雇佣了赵登用; 8时 59分,两人指使赵登用将装有爆炸装置的深色双肩包送入花桥社区一楼办公室; 9时 4分 54秒,邓德勇见赵登用背包进入花桥社区一楼便民服务大厅后,用手机引爆实施了爆炸。经公安机关侦查证实,赵登用未参与爆炸案的预谋策划,并且在爆炸中当场身亡,他也是本案的受害人之一。针对巧家县公安局在前期案情尚未彻底查清的情况下,在通报中因表述不严谨、不确切而给社会公众、赵登用及其家属带来的误导和影响,昭通市公安局向社会公众、赵登用及其家属表示诚恳道歉。5月 11日晚新华社记者、人民网记者在巧家县公安局查看了爆炸案现场的监控录像后,刊发报道支持官方的 “ 悲观厌世 ” 等说法,同时将赵登用被描述为从小没人缘,爱打架,在村子里得罪了许多人,打工时有 “ 犯罪记录 ” ,性情孤僻,言行极端,悲观厌世,有仇恨社会、报复社会的情绪的恶人。巧家案 /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