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部分 考前给力 14天第三部分 考前 给 力 14天第三部分 考前给力 14天考前第 14天 力与物体的平衡第三部分 考前给力 14天公式方法 记 心中1 弹 簧 弹 力: F kx2滑 动 摩擦力: F FN3物体平衡的条件和推 论(1)物体受共点力作用 处 于平衡状 态 (静止或匀速直线 运 动 状 态 )的条件是物体所受合力 为 0,即 F合 0.若在 x轴 或 y轴 上的力平衡,那么, 这 一方向的合力 为 0,即 F合 x 0或 F合 y 0.第三部分 考前给力 14天(2)常用推论: 二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时 ,两个力等值、反向、共线 三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时,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
2、力等值、反向、共线;任一个力沿另外两个力方向所在直线分解,分解所得的两个分力与原来两个力分别等值、反向、共线 多力作用下物体平衡规律可参考以上两条做推广性的理解比如,受四个力作用下平衡时,任意三个力的合力与第四个力等值、反向、共线;或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其余两个力的合力等值、反向、共线等第三部分 考前给力 14天4分析 “隐蔽 ”的弹力与静摩擦力的 “假设法 ”(1)用 “假设法 ”分析 “隐蔽 ”的弹力看有无弹性形变、形变的方向与大小,是判定弹力的基础但判定微小形变或未知形变情况下的 “隐蔽性 ”弹力,一般应用 “假设法 ”先确定物体所受的重力、弹力等,再假设没有弹力 (相当于把接触物撤消 )
3、,如果物体不能保持静止,则说明有弹力若向接触物靠近,则有挤压的弹力;若远离接触物,则有拉伸的弹力也可以假设有弹力,如果物体不能保持静止,则说明没有第三部分 考前给力 14天(2)用 “假设法 ”分析 “隐蔽 ”的静摩擦力静摩擦力也有很强的隐蔽性,一般也用 “假设法 ”进行判定假设没有静摩擦力,若物体仍能保持静止状态,则静摩擦力为 0;若物体不能保持静止状态,则有静摩擦力,且发生相对运动的方向就是实际中相对运动趋势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便是阻碍这一相对运动趋势的,也可以假设有静摩擦力,如果物体不能保持静止,则说明没有第三部分 考前给力 14天5选取研究对象的 “整体法 ”与 “隔离法 ”应用 “整
4、体法 ”与 “隔离法 ”要考虑以下五个方面:(1)不涉及系统内力时,首先考虑应用整体法,既 “能整体、不隔离 ”(2)同样应用 “隔离法 ”,也要先隔离 “简单 ”的物体,比如待求量少、或受力少的物体(3)将 “整体法 ”与 “隔离法 ”有机结合、灵活应用(4)关注各 “隔离体 ”间力的关联关联力以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形式存在于物体间 ,对整体系统则是内力 .(5)在某些特殊情形中,研究对象可以是物体的一部分,甚至是绳子的结点、力的作用点等第三部分 考前给力 14天6 “动态平衡 ”现象的 “图解法 ”与 “解析法 ”当受力物体 “缓慢 ”运动经历一系列的平衡状态时,需要分析判定这一过程中某一力
5、变化趋势特点及可能的“临界点 ”等,就形成 “动态平衡 ”现象常有以下处理方法(1)图解法:当物体受三个力作用时,在相应的 “力三角形 ”中,先确定某个大小方向都不变的力,再确定只改变大小或方向的力,最后在力分解合成的三角形中,从边长、角度的变化分析待求力大小、方向的变化,叫做图解法图解法较为方便,也比较直观,一般适用于三力作用的情景第三部分 考前给力 14天(2)解析法:在动态现象中,需要具体计算力的大小、确定力的方向时,或物体受力较多时,则要应用解析法,写出待求力大小、方向 (角度 )的函数表达式,在表达式中分析其变化特点及 “临界值”等(3)一些特殊的多力情景若能简化为三力情景,也可应用 “图解法 ”“多物体系统 ”的 “动态平衡 ”现象,可与 “整体法 ”与 “隔离法 ”相结合,分析处理第三部分 考前给力 14天7解物体平衡的 “力三角形法 ”与 “正交分解法 ”“力三角形法 ”、 “正交分解法 ”是分析处理力现象的两种基本方法,比如,三力情景通常应用 “力三角形法 ”,三个以上的多力情景则通常应用“正交分解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