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市配送物流发展环境分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433767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城市配送物流发展环境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重庆城市配送物流发展环境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重庆城市配送物流发展环境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重庆城市配送物流发展环境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重庆城市配送物流发展环境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重庆城市配送物流发展环境分析摘要:城市配送物流是关系到城市经济正常运转的重要系统。本文通过分析重庆城市配送物流所处的宏观环境以及当前出台的国家规划、地方规划,总结重庆城市经济发展对配送物流的要求,以期为进一步明确城市配送物流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奠定基础。 关键词:重庆;配送物流;规划;要求 Analysis of Chongqing City Distribution Logistics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HU Xinghua, ZHANG Yu 中图分类号:U65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随着全社会对现代物流业重视程度的日益加深,伴随国家

2、和重庆市出台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十二五”时期仍是重庆配送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 1 宏观环境分析 从国际环境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为重庆国际物流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另一方面,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城市配送物流业发展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从国内环境看,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确定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的地位,赋予了重庆调整与振兴物流产业,提升物流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的历史使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重庆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较高的发展平台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发展及现代

3、物流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经济腹地的争夺愈演愈烈,重庆以港口物流为主要增长极的物流产业发展模式,面临较大挑战。 从区域环境看,国发 3 号文明确了重庆作为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定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提出打造以重庆和成都为核心的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这些都为重庆加快建设成为带来了重大机遇。但另一方面,周边成都、西安等城市同样享有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发展势头迅猛,形成对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对重庆物流业的影响较大。 从重庆实际看,经过多年的发展,物流建设逐步走向产业化、规模化,主城区城市建设进程加快

4、,新一轮对外开放格局正在形成。这些都为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十二五”末全市经济总量将突破 1.5 万亿,比“十一五”末净增 0.7 万亿以上,特别是随着信息产业、汽摩产业、装备制造业、化工产业、材料产业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对生产性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综合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经济辐射范围的扩展,重庆主城“三基地四港区”物流枢纽辐射能级将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随着制造业和商贸业的加快发展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制造业物流、大宗商品物流、城市配送物流等产业物流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物流业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十二五”是重庆深入落实 314 总体部署、国务院 3

5、 号文件,推进实施西部大开发新十年规划、国家中心城市等战略部署的重要时期,随着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出台,也将为重庆物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另一方面,重庆物流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高端物流服务供给能力不足,能否根据形势发展变化需要,实现突破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和挑战性。 2 相关规划解读 2.1 国家规划解读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曾长期对流通领域不够重视。经过 20 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在市场供求关系、改革开放格局和经济体制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流通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亦因此有了根本性变化,变成指导消费、促进生产的先导性产业。 2009 年是我国物流快速兴起的一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物流

6、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 (国发20098 号) (以下简称物流振兴规划) ,从物流新技术、信息化水平、重点工程建设、保税物流、国际物流及区域物流、物流企业重组、物流市场及需求挖掘、物流服务标准化等十个方面振兴物流业的发展。物流规划期为 3 年,其中重点工程建设包括:多式联运、物流园、城市配送、大宗商品、农村物流、物流标准及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物流振兴规划无疑是物流行业的风向标。 规划一出,全国加快交通道路建设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各地新建物流园区,仓储基地,政府加大物流资金投入,促进物资流通和经济发展。 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总体上我们可以看出,2009 年是我国物流业快速兴起期,2010 年是快

7、速发展及物流矛盾积累期,2011 年是物流改革与发展期。面对以上问题,今年关系物流行业的各领域积极推出新的政策,力促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日前,国务院针对以上“物流顽疾” ,发布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 (国发201138 号) ,从税收、土地政策、公路收费、物流体制改革、资源共享、技术创新、政策扶持及重点发展领域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实施意见。在交通建设方面,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加强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从公路、水路、航空、邮政等领域重点实施,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业的综合实力。运输是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势必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

8、国家邮政也积极发展邮政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加快邮政业务的发展。 目前,扩大内需已被定为中国经济发展一项长期的基本战略方针,特别是在出口受阻情况下,尽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更显急迫。中央决策层已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连锁配送物流,并提出“十二五”期我国物流发展的目标为:逐步提高社会化、专业化物流配送在生产和流通领域中的比重,力争实现生产原料、产成品和商品供应商与消费环节的物流配送服务转向以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配送企业承担为主;运用市场机制,进行生产流通环节物流配送机制创新、推动物流配送组织按生产和销售消费区域进行合理布局,发展跨地区、行业、所有制的物流配送资产重组和业务经营联合体,初步建立起

9、按生产、生活区域合理分布,铁路、公路、航运、水运等运输方式有机结合,储存、运输、配送、分拣和加工等商品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网络体系。另外,积极探索利用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建立企业供应链系统;努力加快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争取物流成本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降低两个百分点;物流配送企业的设施,管理水平,服务质量有较大提高,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国家经贸委关注的范围亦从过去偏重生产特别是工业生产扩大到兼顾生产与流通,并将在六方面推动现代流通业发展:其一,从理论上阐明现代流通的地位和作用以指导工作。其二,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和规划,避免出现浪费。其三,流通领域本身要形成合理的结构,比如城乡结构,东

10、、中、西部结构,业态结构等。其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内商业企业一定要改制,而且还要比工业企业改得快,让机制充满活力。其五,培养 10 到 20 个大型现代流通企业。培育的重点将集中在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北京、东北等有条件的地区,政府将为它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其六,要有支撑体系,如教育部门在学校设立相应专业以培养中、高级专业人才的配合,金融证券部门对具有良好成长性流通企业的支持,社会保障体系的配合等。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相关部门物流发展建造的“温床” ,将使我国物流业在今后迈入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期。 2.2 地方规划解读 近年来,为推动重庆

11、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上新台阶,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重庆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特别是自 2004 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九部委发布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以来,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05 年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 (渝府发200570 号) ,成为指导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第一个规范性文件;2007年 3 月出台了全市“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 (渝府发200741 号) ,成为“十一五”期间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并相继制定了重庆市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的实施意见和重庆市重点现代物流企业和重点现代物流项目认

12、定办法 。 实施意见主要是本着配套物流规划的实施,从土地供给、税收征管、规费减免等方面,将市政府 70 号文件出台的政策细化到操作层面,力求把相关支持、扶持落到实处。 认定办法主要是本着扶优扶强的原则,设定扶持门槛,增强政策扶持的针对性。重庆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基本形成了“三大政策、一个办法”的政策支持体系。 2008 年,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主城区集装箱物流枢纽发展的意见颁布,确立了包括铁路物流基地、寸滩港区、果园港区、东港港区、黄?港区在内的“一基地四港区”物流枢纽规划。2009 年 1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93 号文) ,明确指出“把重庆

13、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贸易大通道” 、 “构建现代物流基地” ;同年,国务院发布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 ,指出重庆为西南区域物流中心,赋予了重庆物流发展新的历史使命。针对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 , 重庆市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意见出台,提出到 2012 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 650 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 18%;“三基地四港区”国家级物流枢纽初具雏形,设计吞吐能力 350 万标箱;2015 年物流业发展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成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2020 年物流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建成中国西部地区物流中心和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 围绕促

14、进现代物流业发展,近年来重庆先后编制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重庆市“十二五”基础设施及物流保障规划 、 重庆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明确提出建设主城“三基地四港区” 、洛碛化工物流园、西部国际涉农物流加工区等国家级物流枢纽,打造西部地区国际物流中心的目标,并提出依托货运枢纽发展现代物流、支持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大力发展农村物流等具体举措,进一步明确了在下一时期重庆物流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的方式。 通过相关规划和政策可以看出,配送物流作为物流体系的重要内容和与老百姓生活紧密贴近的服务形式,其发展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其发展模式的构建、建设标准的

15、确定作为配送物流体系建设的前置条件,必须前瞻性确定。 3 重庆城市经济发展对配送物流的要求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国际上出现了流通业的整合趋势。配送物流作为流通业的一种具体形式,与经济日常运行尤其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与各个领域信息交换需求量大,因此其与其他行业整合趋势明显。在此趋势下,结合目前重庆市配送物流特点,重庆主城区城市经济发展对配送物流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1 全面提升配送物流运行效率 配送物流业不仅要支撑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更要通过提高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减少资源消耗,来促进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以减轻社会经济过度依赖规模增长的压力。同时,物流业需要进一步

16、市场化和专业化。随着居民消费升级和扩大内需政策的落实,与商贸服务业相关的居民消费服务需求也将占有越来越重的分量,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快递配送等新型业态将加快发展。 3.2 统筹布局区域配送物流体系 配送物流的区域化大整合可以在源头保证流通效率和市场专业化程度,切实提高服务水平。为了提高运行效率和效益,配送物流的专业化要求将区域配送物流体系进行统筹布局。需要深层次地挖掘规模经济效益、范围经济效益,将主城区全部配送物流需求方进行统筹,布局配送节点和配送网络,提高基础设施利用效率。 3.3 构建多级配送网络模式 重庆市主城区因大江大山阻隔,城市呈现组团状布局形态。根据重庆市主城区消费群体的地理分布状

17、况和经济空间结构,需要以组团为基本单元建立多级级配送中心,其中本级配送中心负责接收上一级配送中心的物资并配送至下一级配送中心,末端配送中心负责配送至终端客户。以多级网络为基本配送模式,实现组团城市配送物流的高效率运转。同时,在相对稳定的配送模式下可以确定物流配送专用通道,通过路权的分配减少物流运作体系对城市交通的干扰。 3.4 强化配送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建设与管理 配送物流对外整合,势必涉及配送物流体系与其他行业体系的接口对接问题。因此,建立和健全有关大流通的技术和管理标准,如物流运输标准,包装容器标准,物品条形码标准,EDI 电子数据交换格式标准等,成为配送物流体系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理顺各

18、种关系和管理机制,建立统一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 4 结语 重庆主城区全面跨入“二环时代” ,随着“千平方公里、千万人口”战略的逐步推进,重庆城市职能定位被提升至一个新高度。城市配送物流体系作为支撑城市功能正常运转的有机功能模块,其体系构架的形式、功能的界定、扩展接口的匹配程度将在深层次上影响重庆主城区城市经济的发展效率。因此,结合重庆城市“一城五片、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结构特点,系统性分析目前所处的发展环境、明确其对城市配送物流体系框架搭建的要求,是保障物流系统乃至城市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 号).20

19、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 号文).2009. 3立刻网.“十二五”政策环境,利好物流业发展(http:/ 4王建波.当代物流行业的核心及发展趋势探究J.消费电子,2012,08(X):3-3. 5施国洪,张庆汶,徐森.区域网络零售商物流配送网络规划研究J.科技与管理消费,2011,13(2): 82-85. 6明育.柳州发展城市配送物流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市场,2008,10:84-85. 7刘斌.上海发展城市配送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市场,2007,30:30-33. 8张悦来. 城市配送物流的思考J.上海物流,2007,1:17-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