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方经济学中市场经济概念的研究与讲解摘 要:市场经济是社会制度革新的伟大创造,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根本。市场经济涵义的理解,对于学习经济学相关课程起到基础性作用。在对市场经济的概念进行讲解时,要将市场经济的特点与关键深入分析,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阐述市场经济的内涵,注重理论与现实的联系。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在西方世界过去 200 多年的崛起中发挥着重要的制度保障作用,也是我国改革开放 30 年发展奇迹的根源,这套制度体系在经济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然而在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对市场经济概念的解释一般认为,其作
2、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结合我国的发展历史,阐述其与计划经济的辩证关系。教学中对于市场经济制度本身的解释和内涵分析还不够全面,容易造成学生对市场经济认知和理解的偏差。 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舶来学科” ,其理论体系完善,逻辑严谨,国内的翻译教材版本收录了其中的主要理论体系,然而对于这门学科存在的基础市场经济的介绍却不多。对于国外的学生来说,他们一直生活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顺理成章,但是对于国内的学生来说,有些理论与实现生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因而对于市场经济的概念要作为学科基础认真讲解。 1 市场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的发展始终伴随
3、着工业化的脚步,是在社会经济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变的过程中形成的一套适合新型社会经济结构的组织制度。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重点向学生讲解三个方面的问题。 1.1 起源问题 市场经济的起源从欧洲国家开始,饥荒、瘟疫和战争使得欧洲很多国家的传统农业经济趋于崩溃,进而推动了殖民运动和工业技术革命。在这个过程中,世界经济开始膨胀,工业逐步取代传统农业,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很多经典的历史事件,例如以“圈地运动”为代表的农村工业化,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制度变迁。封建制度的终结,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工业化和社会产品的不断丰富,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前题。 在市场经济起源的
4、问题上,中国没有处于世界的前列,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封建时代的强盛,与同时期的西方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繁荣的经济发展,强盛的社会体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业向工业化的转变,当然也没有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契机。当欧洲各国在市场经济制度体系下运行了很多年,国力不断强大,科技不断增长,并开始入侵东方国家时,我们的封建帝制才在内忧外患中趋于灭亡。 1.2 经济主体的转变 从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体制到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经济主体随之改变,工厂企业取代封建土地主成为了经济制度的新主体。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中,土地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成为经济体制中的主体,那时农业产出代表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
5、平,土地作为农业经济的载体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自然成为回报率最高的要素资源。步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科技进步、工业生产力提高、城镇化使得社会经济不再单纯依靠土地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出来支撑。 制度的变迁将以地主和农民互动关系为主的封建体制,转变成为承载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博弈关系的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越发密切,一方面企业要在生产要素市场雇佣消费者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企业在产品市场上为消费者提供产品,这种双向的关联,使得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相互依存,增加了竞争,为整个市场效率的提高和产出的增加提供了动力。 1.3 社会分工专业化 以工业化为代表的市场经济,与以农业为代表的自然经
6、济相比,最大的特征就是产品的丰富化。这要求社会分工的专业化,市场经济为分工的专业化提供了平台,两者相互促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分工还带动了高等教育、服务业等社会部门的发展,促进了生产经济以外的社会部门不断进步,并与生产经济部门形成良性互动,带动整个经济社会体系的优化发展。 市场经济体系推动的社会分工在自然经济时代是不可能完成的。原因有三个,首先自然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是农业,产品单一,耕作技术进步空间较小,劳动贡献率差异不大,没有给专业化提供空间。其次在自然经济时代,规模经济效用很难发挥作用,小农户为主的运作模式失去了分工的动力和基础。再次资本主义改革进程中,将大量的农民从土地上分离出来,从事第
7、二和第三产业,为社会分工提供了对象。 2 市场经济的特点 2.1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商品经济的典型特征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到市场上交换其他效用不同的商品,而不是为了消费,这个目的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专业化。市场同时为各种资源提供了配置制度,通过价格信号,调节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将资源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或者说让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市场中的需求者和供给者以同样的态度去看待各种资源,即自身利益最大化,供给者希望利润最大化,需求者希望物美价廉,因此双方对价格都十分敏感,谁能够了解市场信息,谁就可能获利。在这个逻辑的推动下,市场
8、参与者都最大程度的为对方着想,以求实现共赢。 2.2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 市场经济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在开放的系统中,优胜劣汰,充分体现实力的竞争,而这个过程始终在法制的框架之内。市场经济中的参与者在信息公开的前提下相互竞争,谁赢谁输就要看实力了,就类似于自然界中的优胜劣汰,优秀的公司、有竞争力的人才为社会的贡献大,得到的报酬也多,生存能力就越强;竞争力差的公司和个人,如果不及时提高自身的实力,就会被其他优秀者替代,进而被市场淘汰。而这一切都是在市场中自动运行,通过需求和供给者的博弈,实现优秀基因的得到传续。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关系比自然经济要复杂很多,商品的丰富程度
9、、交换方式的多样化、各种市场的形成都将经济体系规模不断膨胀,如果靠人管理,效率低,效果差,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法制。 2.3 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各种表现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市场经济的特征在很多方面都是相互关联的,分工促进了产业的分离,产业分离使得社会产品丰富化和专业化,专业化又可以提高社会效率,专业化又必须以交换为前提,交换行为将会使得经济关系不断复杂,复杂的经济关系必须依靠法制来管理,法制又将促进信息的公开和平等竞争,进而促进优胜劣汰机制,优胜劣汰就要求每个市场参与者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这样一来就又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因
10、此市场经济体制的各个环节相互作用,相互关联,共同促进市场经济制度自身的完善和演进。 3 教学实施 市场经济的概念对于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须要掌握的,然而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还需要时间的积累。特别是对于没有经历过我国市场经济演进阶段的 90 后大学生来说,没有实践对比,很难理解其中的深层次内涵。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有必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对比教学法帮助他们理解,同时一些历史事件的讲解同样十分必要。在教学中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可以注意和借鉴。 首先,自然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对比,可以从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中找到合适的范例。在我国西部一些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一部分人还过着近似于自然经济的生活,他们的生产活动主
11、要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不以交换为目的,他们只能从事传统农业产业。而东南部沿海地区,产业分工与专业细化已经到了一个相当细致的程度,每个人只从事社会分工中的一个环节,通过交换其他人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自身需求。这两种模式的总体效率和生产效果却有着天壤之别。 其次,我国的历史因素使得现阶段的市场经济和发达国家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相比,还有诸多差异。这种差异是和我国国情相联系的,是适合现阶段发展的必然选择。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存在。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体制有必要给学生做概况和说明。 4 小结 市场经济制度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石,其在发展历程中不断演化,在全球各地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课程的学习和讲解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与中国现实的结合,避免学生教条的生搬硬套,力求用格式化的理论,解释千变万化的经济现象。 参考文献: 1 罗伯特.S.平狄克.微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 白岛.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 3 张维迎.市场的逻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