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生网瘾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摘要:计算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社会带来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其中之一就是使许多中学生网络成瘾,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引起中学生网瘾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尤其是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的影响。针对这两个方面提出对策,主观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客观上创造良好的家庭、学校、社会氛围,努力改善这一现状。 关键词:网络成瘾;原因分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计算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社会带来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其中之一就是使许多中学生患上了网瘾,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网瘾的防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
2、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为中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中学生是网络成瘾高发人群,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 2005的统计,目前我国青少年网民中除了 13.2%有网瘾外,还有数量庞大的青少年存在着网瘾倾向。 中学生之所以容易患上“网瘾” ,从其自身因素分析,首先是年龄问题。他们年龄偏低,正处于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不成熟。其次,人格不健全。中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不成熟,其人格在知识、智能、情感、道德、意志、审美方面很难实现和谐统一。再次,心理处于矛盾状态,即封闭性和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他们自尊心强,思想情感、个人秘密不愿外吐,慢慢产生封锁心理和自卑心理,但是网络会提供自由交流的机会和对象,从
3、而获得心理满足。 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互联网的平等、开放和互动,大大激发了中学生的尝试和猎奇心理。在网络世界里,他们可以毫无顾忌,不受任何约束地畅所欲言,展现自我,从中获得快乐和自我成就感比现实世界来得要容易得多,从而实现自我心理的满足和心理的减压。加之,网络媒体可以集文本、声音、图片、动画等形式于一体,这些特征和功能正好与中学生具有的好奇,浪漫,喜欢惊险刺激,对新事物、新知识反应迅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的心理特征相匹配,极大的满足了他们的娱乐心理。在不知不觉中,网上呆的时间越来越长,以致难以自拔。 网络也容易使中学生因为寻求人际关怀而对其
4、产生交往依赖。在沟通感情方面确有其独特之处。它具有“广泛性” ,人们可以在几千万甚至更多的人口中选择交往对象并同时与其中的许多人交往,找到知音的机会大大多于现实的狭小范围。它具有“间接性” ,联系感情的方式是网络,人们不用直接面对,这就大大激发了彼此之间的神秘感,随之而来的是美好想象和交往热情;人们不用即时回应对方,这就给予了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使其显得格外从容、机智、幽默,容易与对方保持良好关系。它具有“安全性” ,因为网络交往对象往往不属于自己的现实生活圈子,不必担忧泄漏自己的隐私或危及自身利益。在网络交往中人们更容易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价值。由其是网上的异性交
5、往特别容易发展成为网恋。所以有相当多的人会最终从网络交往发展成为现实交往,甚至有一部分人只是把网络作为一种最方便的媒介从而快速地实现其现实交往。正是这种特别优势使中学生容易对网络产生心理依赖。这也是中学生患上网瘾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这些主观因素外,家庭教育的疏漏、学校对中学生网络健康教育不足、社会教育功能的弱化、法制的不健全等客观因素也对中学生网络成瘾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解决中学生网瘾的出路在网德教育。在垂直约束力锐减的情况下,对于中学生远离网瘾,德育具有其它手段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由于网络上的东西良莠不齐,有许多不健康的内容,这对缺乏判断力又极易模仿的中学生来说,容易造成恶劣的后果。因此
6、,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网德教育,提高他们对网络信息的鉴别、判断能力,使他们从道德他律走向道德自律。意识到自己不仅是网络的使用者,更是网络的建设者和真正的主人。 首先,要让中学生知道沈迷于网络游戏、聊天交友等的危害;其次,要让中学生全面了解网络,正确使用网络,学会筛选有用信息,提高自身抵制信息污染的能力;再次,全社会应加强正面引导,唱响社会主义网络建设的主旋律,建立网上健康文明的道德规范,积极开展各种网上健康活动,形成文明的上网氛围;最后,应加强网络法制建设,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将“以德治网”与“以法治网”结合起来,多管齐下,齐抓共管。 和谐的家庭有助于学生摆脱网瘾。家长一方面要学习网络知识,一方
7、面也要有健康的上网意识,形成良好的家庭上网环境,成为孩子的榜样,积极引导子女对上网具有正确地认识,使他们养成积极的上网心理。家长对网瘾中学生应少用或不用批评或打击的方式,而多用鼓励和肯定来表达家长的期望,应尽可能地进行交流,营造良好的监督氛围。要培养家长利用互联网和使用互联网的能力,使其能有效地规范孩子们的上网行为。同时,家长应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好孩子的课余生活和节假日生活,多渠道、多途径地培养孩子们的广泛兴趣,鼓励孩子们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体与社会活动。 学校是中学生教育的主要场所,网络教育是国民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学校应注重抓好网络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和意义,要采取积极措施把中
8、学生的求知欲引向正确轨道。学校的电子阅览室可供学生上网查资料,制作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提供研究学习的宽松环境。学校要为中学生创造条件,发挥自身潜能,培养其特长,多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让中学生在参加活动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和提高,充分展现自我,并在活动中找到友谊和自信心。另外,学校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给学生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人格情操、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丰富有益的爱好。 中学生摆脱网络成瘾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社会各部门要关心中学生的成长,增加中学生的活动场所、设施,重要的是建立有利于中学生在闲暇时间进入网络世界的绿色通道
9、和健康场所;同时,加强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健康网络法律规定,抵制色情与暴力网络游戏进入网络世界。网络自身的健康发展是人们对网络发展的要求,政府和社会要重视网络制度和规范建设,要积极发展健康网络,从而满足中学生多方面的上网心理需要。 网络就像一个刚刚开启的潘多拉魔盒,一柄美丽与邪恶共存的双刃剑。但它是一种客观存在,一种创造人类幸福的工具,特别是这把工具刚刚成形,还在不断变化、发展,还渴望着千千万万的人去参与、铸造。网络的崛起终于使我们既有机会、也有权力去开创我们希望赖以生活的新的准则,再也不必像近百多年来追随别人的文明模式亦步亦趋。掌握自己的命运,制定自己的准则,设计自己的生活,这
10、就是我们应具有的观念。 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都要为中学生深入实践、接触社会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合理分工,各负其责,使学生的生产劳动、服务社会的实践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广泛化;促使中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其次,要转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观念和模式,使中学生在日常生活、娱乐、学习实践中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第一要改变应试教育的观念和模式,树立以德育为重点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与模式;第二要转变传统的道德观和德育方法,要让教师、家长学生都明白,网络社会、21 世纪需要什么样的道德,应该如何去培养它。这需要做好家长、教师的培训工作。对中学生的“网德”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社会系统工作,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协调合作,我们每个人从我做起,为中学生营造美好的家园。 网络对中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培养适应 21 世纪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下一代。 参考文献: 1 方卫中.大学生网瘾现状分析及防治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01) 2 江坪.国外治理“网瘾”种种J. 新闻实践. 2010(02) 3 何流.戒除网瘾,路在何方J. 中国报道.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