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简论【摘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成本控制是企业获得利润乃至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任何忽略营运成本的做法都是导致很多企业经营失败的根源所在。本文在总结了两种不同成本观的基础上,对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的改善作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成本控制;方法;改进 一、企业成本控制的基本问题分析 (一)成本控制 一般的,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调节措施,以实现成本管理目标的管理行为。 在成本控制的基本理念中,存在两类泾渭分明的控制观念。传统观念更多的采取事中
2、控制的方法,并将重心放在生产产品期间的所谓“节约” ,反而忽视了企业厂址选择、生产条件、投资规模、产品市场状况及潜力、新产品的开发等诸多要素,要知道这些都是事前控制的根本,如此一来,产品成本控制的先天不足特点明显,进一步引发企业成本意识的淡漠,产品成本高企,成本开支范围混乱等弊端,从而最终影响了企业的效益提升。而现代观念传承于传统观念并加以创新发展,对成本的理解范围大大扩展,由已耗用的资源扩大到已耗用和即将耗用的资源,这种看似单纯概念的不同大大改变了成本控制的理念。较之于传统观念,现代成本控制强调从源头上对成本进行控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得到扩展,既包括对收益性支出的控制,也包括对资本性支出的控
3、制;既包括对现实耗费的控制,也包括对预期耗费的控制。 (二)成本控制方法 传统的成本计算系统中,以成本计算对象为标准分为三种方法,即品种法,分步法和分批法。 传统成本控制的重点落在产品生产成本中的直接成本部分上。在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中,成本信息涵盖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类。前者与成本对象保有清晰的对应关系,因此大多被精确地转入因当承担此成本的产品或服务中去。而后者则不同,因为缺乏与成本对象的明确对应关系,需要通过主观选定的某个分配率分摊到产品或服务去。实践中,主要生产车间往往利用辅助生产车间的动力、辅助部件等,因此间接成本可能要经过两次分摊才能到达承担它的产品或服务中去。分配的依据全部都是与产量
4、高度相关的因素,或者至少在第二次分摊时,即把主要生产车间的成本分摊到产品或服务中时。但遗憾的是,成本的实际发生额产量并不总是具备高度的相关性,因此导致资源耗费的实际值与成本信息反映的值存在偏差的问题。传统成本控制模式过分关注直接成本,对间接成本的控制并不严格最终诱发这一现象。 作业成本法简称 ABC 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system) ,由发达国家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率先提出,并推广应用的一种新的成本控制方法。该法的流程主要包括制定成本控制的标准,成本差异计算与分析,考核作业中心业绩和作业管理等。她根据市场确定出产品的目标成本,倒推出成本控制的标准。其后利
5、用 ABC 法计算出产品与作业的实际成本,计算标准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并进行分析,最后,作业中心既是成本汇集中心也是责任考核中心,实行成本否决制。需要声明的是,这个流程中特别强调成本控制标准的动态性,即随市场的变化而变,能够反映新的条件和新的目标。该法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产品成本,更有针对性地达到成本控制的目标。 可见,ABC 法作为新型的成本控制方法,可以提供准确、及时、相关的成本信息,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成本控制方法的不足,为决策、控制、管理提供帮助。在对费用进行分配的过程中,分别进行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的分配。对直接费用的确认与分配和传统成本核算基本一致,关键在于间接费用的分配,首先将间接费用
6、归集到作业或作业中心而不是成本中心。不同层次的作业,其成本习性是不同的,即成本随不同的作业动因而变化。 二、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的改进 (一)树立企业成本的系统观念 当前,价格战成为激烈市场环境下企业竞争的利器所在,但企业成本的居高不下严重制约的企业发展。那么,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就是大势所趋,企业要将成本管理工作看做一项系统工程,强调其整体性与全局性,全面分析研究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等要素。通过对比每种成本管理方法的本质及其适应的经济环境的特色,构建出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具体来说,首先成本管理不能拘泥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这样无法产品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而应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
7、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其次,伴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显著,因此成本管理内涵要由物质产品成本向非物质产品成本的扩展,如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以及环境成本等都要尽快纳入成本管理过程。 (二)在成本管理中引入战略成本管理思想 一个普遍的规律是,当市场需求达到饱和状态时,产品的生产就会发生多样化的趋势。在这种买方市场条件下,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时间、服务等方面都会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此外,当以生产自动化、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生产等高科技被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时,企业制造环境也实现了由过去劳动
8、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化。面对这种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变得重视,并随时根据顾客需求与竞争者情况的变动做出相应调整,战略成本管理阶段由此而来。战略成本管理强调企业的全局并以此为对象,结合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而制定的。其首要任务是关注成本战略空间、过程、业绩,可表述为不同战略选择下如何组织成本 管理。即将成本信息贯穿于战略管理整个循环过程之中,通过对公司成本结构、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因此,战略成本管理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出发,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分析,也包括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和企业所处行业的价值链分析,从而达到知己知彼,洞察全局的目的,并由此形成价值链
9、的各种战略。 (三)引进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 现代企业中间接费用的比重大大增加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且其结构和可归属性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惊奇的发现很多费用如设计生产程序费用、组织协调生产过程费用、组织订单费用等甚至完全发生在制造过程之外。 。另外,大量企业对自动化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成本大为减少,由此使得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变得顺其自然。 作为一种真正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本计算方法,它以顾客链为导向以价值链为中心,对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根本、彻底的改造,强调协调企业内外部顾客的关系,从企业整体出发,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要求企业物资供应、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各项工作形成连续、同
10、步的作业流程,消除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作业,使企业处于持续改善状态,促进企业整体的优化,确立企业竞争优势。 (四)选择适当的成本控制方法 如前所述,成本控制方法很多,那么选择一个有效方法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难题。现实中,根据成本规律战略选择成本控制方法的范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以企业的现实基础为基本出发点,考虑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生产方式等诸多要素综合确定。当然,根据成本控制方法实施的需要,企业也可以对现实基础进行改革,如转换组织结构,建设新的企业文化等。同时,还应意识到传统的责任成本法、标准成本法、预算控制等成本控制方法与现代的作业成本管理法、成本企划法方法并不是相互排斥的。相反,在一定条件下常常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例如将标准成本法与成本企划法结合起来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将成本控制分为现在产品的成本控制和对新产品的成本控制。前者的目标是维持现有商品的成本和成本的绝对下降,而后者的目标是符合市场需要的成本节省。两者有机的统一,极大的促进了企业成本的下降,最终实现企业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齐晓彤.成本管理模式比较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06(6) 2崔杰.浅析降低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的有效途径.铜业工程,2008(1) 作者简介: 由嵬(1981-) ,男,汉族,天津人,天津财经大学 MBA 教育中心硕士,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