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我国次区域空间格局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435870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我国次区域空间格局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优化我国次区域空间格局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优化我国次区域空间格局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优化我国次区域空间格局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优化我国次区域空间格局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优化我国次区域空间格局研究目前,我国参与毗邻地区次区域合作已经形成了以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reat Mekong Subregion Cooperation,GMS)为核心的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次区域合作、以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entral Asia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CAREC)为核心的面向中亚的次区域合作以及以图们江次区域合作(Great Tumen Intiative,GTI)为核心的面向东北亚的次区域合作三大格局。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强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要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次

2、区域合作已经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优化我国次区域空间格局,对于加强我国次区域开放合作具有重要作用。一、优化我国次区域空间格局的有利条件 (一)国际次区域合作已经有了较好基础 中国与次区域国家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具备地相邻、习相近的特点,在历史上就有着比较密切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传统。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际次区域合作进展较快,重点地区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体制机制,次区域合作已经有了较好基础。近年来,在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大背景下,经过不断努力,国家间的互信不断增加,分歧逐步减少,合作明显加强。比如在我国东南亚次区域合作中,已经形成了以

3、GMS为核心的次区域合作,在东北地区,则形成了以 GTI为特色的次区域合作,在西北地区,则形成以 CAREC为特色的次区域合作,这些合作都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并有着相应的合作机制作为支撑,为优化次区域空间格局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二)我国重点次区域合作区的互补性较强 从我国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参与国家或地区来看,我国边境地区的重点次区域合作区内互补性较强,次区域合作参与方能够在合作的过程中更好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能够通过合作实现共赢,这是我国边境地区重点次区域合作区建设能够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基础。我国三大次区域内,往往都是次区域内的外方具有相对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中方则具有较好的产业加

4、工能力、相对雄厚的资金实力、相对完善的市场交易体系和信息平台。在推进次区域合作的进程中,参与方能够从合作中获得较大收益,一般积极性都比较高。通过优化次区域空间格局,可以进一步发挥次区域参与方的比较优势,更好地实现多赢发展目的。 (三)我国边疆地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有利于推进次区域空间格局优化 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余年里,我国边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大程度的完善,尤其是在交通基础设施、电力通信基础设施、水利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相关领域十分明显,这些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促进次区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供了很好的支撑。随着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的不断推进,边疆地区作为经济发展

5、滞后区或重要生态功能区,将会获得国家更多的扶持和帮助,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会获得明显改善,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内通外联。而优化次区域空间格局,可以按照“点状开发,面上带动”的模式,促进边疆地区更好更快发展。 (四)中方在次区域范围内具备较强的集聚能力 随着我国对沿边地区的不断重视,特别是通过国家一系列的兴边富民行动,我国边境地区得到较快发展,形成了若干具有重要区域带动作用的城市群或以主要城市为依托的经济区,在优化次区域空间格局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从我国次区域合作的实践来看,中国在整个次区域中发展相对较好,往往都有重大城市群(经济区)作为依托,优化次区域空间的的条件和基础好。比如在我国广西和云南

6、,分别有北部湾城市群和滇中城市群作为重要依托,在东北地区,则有长吉图城市群作为依托,在新疆地区,则有天山北坡经济区和喀什特区作为依托。 二、培育大型次区域增长极 (一)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次区域增长极 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次区域增长极主要依托昆明和南宁。要依托上述两个省会城市,不断增强其综合功能,尤其是要强化其在服务、金融、信息等方面的枢纽性作用,将其建设成为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其中要发挥昆明在信息、文化、旅游、烟草、商贸物流、能源等方面的产业优势,尤其是要在次区域合作中进一步强化其在金融合作、文化合作、产业合作、政府合作中的枢纽性地位,发挥其在 GMS中会展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的核心作

7、用,将其建成次区域合作的桥头堡。发挥南宁在信息交流、商贸物流、加工制造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推进其与东盟的深入合作,强化其在次区域合作中的加工制造基地和信心交流中心的作用,将其建成次区域合作的高地。 (二)面向中亚的次区域增长极 面向中亚的次区域增长极主要依托乌鲁木齐。要发挥乌鲁木齐在信息、金融、商贸物流、加工制造等方面的优势,在加快完善乌鲁木齐服务业发展的同时,配合国家重大战略,不断推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将乌鲁木齐建设成为面向中亚的重要国际区域性城市,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新欧亚大陆桥中国西段的桥头堡。同时,不断强化乌鲁木齐的集散功能、产业基地功能和通道功能。要发挥乌鲁木齐在棉花等特色产品

8、方面的集散功能区,打造以棉花等特色产品为主要内容的产品交易中心。依托乌鲁木齐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将乌鲁木齐打造成为面向中亚各国的出口加工贸易基地。依托新亚欧大陆桥,将乌鲁木齐打造成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西桥头堡。 (三)面向东北亚的次区域增长极 面向东北亚的次区域增长极主要依托长春、吉林、黑龙江、呼和浩特等省会城市。要进一步发挥长春在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冶金铸造等方面的产业优势,加强与朝鲜北部地区、俄罗斯远东、蒙古、日本、韩国的合作。同时,积极加强与朝鲜北部地区的港口合作,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开辟战略空间。要充分发挥哈尔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重点加强其在商贸物流、信息交流、

9、加工制造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推进其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分工合作。要发挥沈阳的在金融、商贸物流、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努力将其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和辐射整个东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发挥呼和浩特与蒙古国的地缘优势和民族人文优势,强化呼和浩特在能源、煤化工、加工制造等方面的产业优势,加强与蒙古的能源资源、铁矿等矿产资源、交通运输、商贸物流等方面的合作。 三、建设以中等城市为主的专业化城市网络 (一)面向东南亚南亚的专业化城市网络 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城市网络主要包括滇中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滇中城市群主要包括围绕昆明的曲靖、玉溪、楚雄,要不断推进专业化分工协作,重点发展烟草及配套、加工业、

10、化工、冶金、生物、现代农业等产业,打造成为次区域合作中的专业化生产基地。北部湾城市群主要包括围绕南宁的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要结合城市的区位和产业基础,促进北海、钦州、防城港在临港物流方面的分工协作,推进玉林、崇左在陶瓷建材、皮革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等优势产业发展。 (二)面向中亚的节点性城市 面向中亚的城市网络主要包括天山北坡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主要是指围绕乌鲁木齐的昌吉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奎屯市、伊宁等相关城市,要进一步强化这些城市在石油天然气化工、纺织、机电、煤电、煤化工等方面的产业优势,将其打造成为我国面向中亚的资源进口的国际大通道,以石油天然气化工、

11、机电、纺织为特色的产业生产基地。(三)面向东北亚的节点性城市 面向东北亚的城市网络主要包括长吉图城市群、哈牡绥城市群、沈大城市群以及呼包鄂城市群。长吉图城市群主要是指围绕长春的吉林和图们江,主要是强化其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装备制造等方面的优势,建设以汽车和装备制造为特色的产业基地。哈牡绥城市群主要是围绕哈尔滨的牡丹江和绥芬河,要强化其在农林产品加工、旅游服务、商贸物流的产业优势,建设以农林产品、旅游集散、商贸物流方面的产业基地。沈大城市群主要包括围绕沈阳的大连、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等相关城市,要发挥这些城市在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方面的产业基础和优势,打造钢铁、机械、石油化工

12、方面的生产基地。呼包鄂城市群主要是指围绕呼和浩特的包头和鄂尔多斯,主要是要发挥其在煤电、钢铁、服装、畜牧产品方面的优势,打造成为煤电、钢铁、羊绒及羊绒制品基地。 四、大力发展口岸城市和跨境经济合作区 (一)大力发展口岸城市 要大力促进口岸城市发展,给予口岸城市在贸易便利化、相互投资等方面更多的优惠,同时,按照兴边富民的要求,给予口岸城市比一般城市更多的优惠,增强其在次区域合作中的竞争力。大力促进麻栗坡、河口、勐腊、凭祥、东兴、腾冲、瑞丽、博乐、塔城、伊宁、喀什、阿勒泰、绥芬河、珲春、丹东、二连浩特、阿尔山等重点口岸城市发展,不断完善口岸城市“一关两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通关便利化,促进相互

13、投资。积极引导相关园区与口岸联合建设,促进工贸一体化发展。 (二)积极发展跨境经济合作区 要充分利用两种资源,积极开拓两个市场,加快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重点推进面向东南亚南亚的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尤其是要加快推进中缅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积极发展“三头在外” (能源在外、资源在外、市场在外)产业发展。稳步推进面向东北亚的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强与朝鲜的沟通交流,力争能够建立中朝跨境经济合作区。进一步完善面向中亚的跨境经济合作区,充分发挥喀什特区的政策优势,加强与中亚相关国家的合作。同时,积极探索“走出去”的新方式,比如通过合作、合资等灵活方式到毗邻国家或地区建立飞地性的开发区。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地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