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易忽略的问题探讨.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437096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易忽略的问题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易忽略的问题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易忽略的问题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易忽略的问题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易忽略的问题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易忽略的问题探讨摘要:本文通过相应方面阐述了建筑结构设计中易忽略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目前工作经验,简略进行了以下分析。 关键词:结构设计;强柱弱梁的设计;建筑结构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corresponding aspects of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problems easy to neglect are discussed, combined with the working experience, the following brief analysis. Key word

2、s: structural design; strong column and weak beam design;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 TU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关于超长结构 长期以来,建筑业作为国家重要产业之一,地位日趋明显,尤其是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 9.1.1 条中规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为 55m,而 7.1.2 条则规定当采取后浇带分段施工,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或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且有充分依据的,伸缩缝间距可适当增大。这两条使我们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较难把握。工程实例中超过 55m 就设置伸缩缝,这显

3、然是很难保证的,但采取后浇带分段施工后究竟应控制房屋长度多少而不至于产生裂缝等不良现象呢? 笔者认为这取决于各地区的温差及混凝土不同的收缩应力。按照某地区的经验,单层房屋超过 55m 在 70m 以内时,采取设置施工后浇带及相应的构造加强措施后,不设鼍伸缩缝是可行的,这在笔者长期的工程实践中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多个工程均未产生严重的裂缝。但在结构设计中必须对梁柱配筋进行概念上的调整。首先是长向板钢筋应双层设置,并适当加强中部区域的梁板配筋,笔者认为中部区域作为个中点必然受较大应力,而两侧梁柱,特别是边跨的柱配筋必须加强以抵抗温度应力带来的推力,而超长结构在角部容易产生的扭转效应也须我们在设计中对

4、角部结构进行加强。当框架结构超过 70m 时,笔者认为必须采取特殊的措施才能不设置伸缩缝,譬如说采用预加应力,掺入抗裂外加剂等等,而且作为超过 70m 的结构,必须对温度及收缩裂缝采取定量的分析,并相应施加预应力,这在许多工程实例中应用的效果也是众目共睹的。如果对超长结构,不能有效的分析清楚受力情况,笔者建议还是应按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毕竟建筑上缝只要处理得当还是不影响观瞻的。 二、关于桩筏基础中筏板取值 桩筏基础设计中对于筏板厚度的取值,一般是先按建筑层数估算筏板厚度,常规是按层数 x50mm 来估算。譬如说一幢十八层的小高层住宅,我们则先按 18x50mm=900mm 设定筏板厚然后再根据

5、排桩情况,分别验算角桩冲切,边桩冲切及墙冲切,群桩冲切。一股睛况均为角桩冲切来控制板厚,但笔者在这里主要强调一个短肢剪力墙结构下的群桩冲切,短肢剪力墙结构由于墙体不封闭,故取值群桩冲切边界时有相当大的困难,而群桩冲切由于桩群重叠面积较大,应是一种不利状态。笔者般是取值几个大层间近似作为冲切边界,所围区域内短肢墙体内力则作为抗力抵消,虽不完全准确,但区域放大后,边界的开口效应有所削弱,是可行的。 三、关于板面设置温度应力筋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 10.1.9 条规定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 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末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

6、,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 O.1对于这一条没计人员的理解又会产生出入。什么区域属于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区域?笔者认为对于规则较短的建筑物我们可以在各楼面边跨及屋面层设置相应的温度应力钢筋,而对于超长结构,则建议在超长结构的长向均应设置双层钢筋。其余部位则可因人而异,功能重要的区域设置,有条件的建设子项设置,而不必过于强调。另外有一点,当地下室筏板厚度大于 1200mm 时,笔者建议在筏板中间配置温度收缩应力钢筋以抵抗大体积混凝土所产生的收缩及温度应力,配筋量笔者建议取 12 筏板厚的 0.1,且不小于12200。 四、关于梁上起柱是否设置附加钢筋 也有某些工程梁上起柱及次梁

7、上面都在梁中附加横向钢筋,有的同志甚至在弹性梁基础中柱下梁内亦附加钢筋,这完全没有必要。虽然这是偏于安全的一种做法,但如果计算不需要则就是浪费了。 7 昆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 10.2.13 条规定,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 箍筋,吊筋) 承担,附加横向钢筋宜采用箍筋。因此次梁放在主梁上面及梁上起柱,主梁是不必设置附加横向钢筋的。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就是如此的。但还是有相当多的设州八员认为梁上起柱应设置横向钢筋,其理由是柱的轴力(集中荷载)会通过柱中的纵向钢筋传到梁截面。这就不对了,柱轴力是由柱截面的

8、混凝土传到梁的上表面,而不是由柱内钢筋传递的,否则独立基础内岂不是也要设置吊筋了? 这一类问题应搞清楚后在工程实践中便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五、关于梁筏基础板筋位置 弹性梁筏基础,由于考虑水浮力下底板所受向上的反向力,设计人员会要求筏板面筋能置于地梁主筋以下,而地梁配筋有时较多甚至配置双排筋,再加上梁箍筋则施工中引起板筋的弯折相当困难,遇到人防工程则更难施工。笔者认为从受力传递过程来说,板筋设置必须准确,但考虑施工困难及相应板保护层的损失,建议可以作适当放松,我院地下工程说明中规定底板面筋应有一半钢筋经斜折后放置在支承基础梁主筋下面,伸入梁内不小于 15d,这是合理的。 六、关于地下室墙

9、迎水面保护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 9.2.1 条规定,墙在二 a类环境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 20mm,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第4.1.6 条规定防水混凝土结构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50mm. 故常规设计中我们取外墙保护层厚度 50mm, 且根 GB50010-2002 第 9.2.4 条要求在保护层内加配6150 单层双向钢筋网片,钢筋网片保护层度为 20mm.笔者认为在计算墙板裂缝时墙板的计算保护层至少可以按 30mm 来折算,以考虑钢筋网片的有利作用,这对于节省墙体配筋效果明显。也有设计人员保护层厚度取 20mm 即可,笔者也持赞同态度。 七、关于强柱

10、弱梁的设计理念 强柱弱梁的概念主要是针对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而提出的。柱破坏了建筑物整个都会倾覆,而梁破坏则仅是某个区域失效,因此柱较之梁破坏的损害更大,当前我国的经济已高速发展,我国设计人员在谢 r 中一定要将这一概念设计贯彻下去。其一必须严格控制柱轴压比,我们目前的计算均是基于小震下进行的,如果小震下柱子轴压比过高,则大震下地震力将对边柱产生个巨大的附加轴力(有文章研究表明约增加 30),则柱子根本不可能有这点安全储备,在大震即会破坏,那又何谈大震不倒呢?笔者认为轴压比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宜超过 O.9,且我们对柱断面及配筋设置时应分部位处理,建议边柱,角柱应适当加强,特

11、别是角柱,建议应全柱加密箍筋,且配筋率不宜小于 l所有框架柱,不包括小截面柱,这里建议纵筋均应大于 20,且柱筋品种不宜过多,矩形截面柱尽可能对称配筋。而对梁配筋笔者贝 U 建议应配足梁中部筋,而支座筋则可通过调幅让其适当降低,以使地震作用下能形成梁铰机制,防止柱先于梁屈服,使梁端能首先产生靼性铰,保证柱端的实际受弯承载力大于梁端的实际受弯承载力。 八、关于剪力墙结构中的几个问题 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中有几个问题值得大家重视,处理不当经常会成为薄弱点,这也是抗震审查中经常发现的问题。其一是对普通长墙的界定,高规 JGJ3-2002 第 7.12 条中规定一般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

12、8 的剪力墙,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 的剪力墙。这就给我们带来个困惑,高厚比为 7.9 倍及 8.1 倍的两种墙受力特性截然不同,由此而引起的配筋亦相差甚远(对四级剪力墙而言,短肢剪力墙在一般部位的配筋率要求大于 1.0,而普通墙则仅要求边缘构件配筋率 0.40%,墙身部分配筋率仅为 0.2。)因此在布置长墙时建议控制高厚比大于 9,这样就与短肢剪力墙有所区分而不会混淆。其二是关于小墙肢 JGJ3-2002 第 7.2.5 条规定矩形截面独立墙肢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截面厚度的 5 倍。因为当墙肢高厚比较小时受力特性是脆性破坏,属抗震不利构件。所以认为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应尽量避免次类构件的出现,特别是高厚比小于 3 的小墙肢应不出现,如出现建议一种是按构造柱考虑,不作为抗侧力构件,否则应按框架柱设计,尽量降低轴压比,加强配筋。 九、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设计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的理解,难免有片面性。在今后的设计过程中,应以规范为依据,不断总结,这样使建筑设计 更经济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