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道路养护技术的分析摘要:道桥工程的养护技术和措施,是除了工程施工材料和工艺意外最大的质量影响因素,尤其是对工程的使用寿命起着非常大的减缓或延长作用。所以,本文中笔者将对常见的道路桥梁的养护技术及措施进行简要介绍,以供参阅。 关键词:道路养护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的道桥建设的不断发展,其工程质量和规模都在逐步提高,但是养护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在交通量迅速增加,车辆运行速度不断加快的情况下,养护不当会增加桥梁病害的发生几率,影响其使用质量,降低使用寿命。所以,下文中笔者将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我国道桥工程的养护现状,介绍几种常见的养护
2、技术与措施,供交流探讨。 对道路进行科学合理地养护管理是道路管养部门的首要任务,其主要任务既要使道路的公益性得到充分保障,能够充分满足社会公益性的需求,也需要在管理中不断积极探索养护经营的多样化措施,比如加入企业参与经营的元素,使养护工作逐步步入社会化和市场化,从而使得养护管理的专业化和机械化的水平不断提高。由于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是道路的主要结构物,是直接承受行车荷载和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构层,在道路养护管理中,路面的管理养护是道路养护工作的中心环节。 1 道路养护的基本要求 1.1 转变思路,加强养护 首先是设计问题,我们在建设过程中用的设计经过一段时间行车后道路发生了破坏,那么在大中修过程中如
3、果设计还是沿用原来的设计数据,那么很显然是不行的,因为原设计的不足造成了道路的损坏才进行大中修,那我们是需要对原设计进行加强的,然而往往有许多设计单位在进行大中修设计的时候都是套用原设计,这种思路是不行的,设计单位要有前瞻性,提高设计标准。现在及将来,交通运输超重车辆的增加,将以几何级数增加;增强前瞻性,将会产生长远的经济、社会效益。无论是为国家利益还是人民利益,都应该大幅度提高设计标准,长久的方便人民出行。这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的,这是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改变设计思路,选择更稳定、更能承受超重车辆荷载的结构模式。原有设计模式已经不好使了,何不换个模式?原有的两层灰土模式很快就
4、沉陷、翻浆,何不换换水泥稳定碎石的?原有预制梁板非永久性接缝很快导致单梁板受力,何不换成现浇梁?换个思路,换个设计模式,有时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社会效益的增长也是呈几何级数增加的,我们在进行的大中修设计就应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2 增强法律意识,提高管理效能 今年国家招投标管理条例已经正式实施,我们的大中修工程也应该进行招投标管理。道路养护大中修工程,不可避免的涉及招标投标。招投标的原则是:合法、平等、优胜劣汰、遵循价值规律和服务供求规律的原则。在进行大中修工程的实施前要进行施工方的选择,通过招投标来选择合适的施工方,通过一系列的合同和文书,对施工质量进行工前控制,利用法律的手段来保证施工顺
5、利实施。合同转包、分包。工程实践中,许多中标单位在中标后进行层层分包、转包,这就不可避免的发生道路养护大中修工程转包、分包。合同转让强调无业主同意,承包人不得将合同工程转包给其他单位或个人,或者将本合同工程肢解之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其他单位和个人。工程分包,必须经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同意。期间,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必须严格审查分包商的资质和履行合同能力,并执行严格的担保履约金。 1.3 道路养护的重点是进行日常预防性养护 预防性养护要求我们在平时工作中,要细心观察,持续开展对路面、路基及附属设施的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检测评定,特别是在雨季期间要加强对路基稳定的调查,尤其要对高边坡、桥梁构造物进行重
6、点排查,并认真分析,制定预防性养护方案,以便及时消除隐患。 对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水泥路要重点加强接缝养护、板底灌浆、微病害处治。当路面出现接缝渗水、填缝料老化或被损坏时,应及时进行清缝重灌,使填缝料保持良好的状况,防止泥土、砂石、石子、路表水下渗到基层,对基层造成进一步破坏;发现板底脱空翻浆时,应及时对脱空的板底进行压浆处理,灌注填充基层料,进一步补强,稳定路基;水泥板出现轻微裂缝时,应使用热沥青刮油罩面处理,当裂缝大于 5mm 时,应采取两侧切除,吹除裂缝中的杂物,封层涂刷乳化沥青粘层油或用沥青混合料进行填充的办法来及时修复,防止雨水渗入路基,导致路基、路面病害蔓延扩张。对沥青路面早期出现的
7、松散、麻面、网裂(龟裂)等病害,应用表面处治材料封闭或进行罩面处理;对小坑槽应及时进行修补,连片坑槽一起补。路肩和边坡的预防性养护。对路肩、边坡损害最大的是雨水。因此,为防止雨水的冲刷,应种植路肩草、边坡草,植树造林。道路的边坡在受到雨水侵蚀后,常常出现坍方、滑坡等道路水毁现象,因此,要加强对边坡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截流、疏导,重点放在疏导地表水上。对边坡的裂隙,要及时填缝,防止雨水侵蚀,导致坍方或滑坡。同时,对边坡设置挡土墙和加固边坡内部也是防止边坡坍塌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排水设施的预防性养护。经常清理排水沟,清疏涵洞,疏通桥梁泄水孔,特别是水沟兼用农用水渠的,要经常清理水沟内的杂物;对较高的河床
8、,要及时清理,疏导河流,保持水流畅通,避免水毁道路。 2 道路桥梁路面养护新技术 2.1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新材料 随着养护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对于沥青路面的养护已经逐渐应用稀浆封层的方法。具体的操作是稀浆封层机将材料进行拌和稀浆以及摊铺,这样不仅较传统的人工操作更加节省时间,其摊铺效果也更加均匀。但是该方法的缺点是封层机的造价较高,不利于在中小型工程中推广。 2.2 沥青路面修补材料 沥青路面的修补材料的新发展主要表现为储存式冷铺沥青修补材料的出现,它是一种经过改良和加工的沥青同砂石的拌制料。这种新型的修补材料较传统修补材料的最大的使用优点是能够同时达到良好的疏松性和压实性,但同时其制作过程中
9、的技术要求也较高,材料价格也相对昂贵,就是使用方便,即在虽然需要在高温状态下拌和,但是却可以冷却封存,使用时直接将冷料摊铺压实即可。 2.3 新型沥青罩面材料 新型的沥青罩面材料指的是沥青砂浆,这种材料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中含有大量的大尺寸的砂石颗粒,可以在摊铺后,形成一定的自身结构以承载外部力量。所以,在道桥工程中采用这种新型的罩面材料,可以有效的加厚沥青膜,使公路罩面具备更好的柔韧性、抗裂性和耐疲劳性。并且这种材料本身还具备很好的防水性能,可以一定程度上延长自身的使用寿命。 2.4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 所谓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就是对旧有的沥青路面进行一定的翻新和加工,形成具有一定路用性
10、能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用于铺筑路面面层或基层的整套工艺技术,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增强路面的性能,还能够充分的利用原有材料,节约工程成本。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有以下几种方法:用间歇式沥青拌和机生产再生沥青混合料,与一般生产全新沥青混合料工艺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新集料经过干燥筒加热后分批进入拌缸内,而旧料却不经过干燥筒加热,就按规定配比直接进入拌缸内。在拌缸内,旧料和新集料发生热交换,旧料升温,然后加入再生剂和新沥青,继续拌和直至均匀后出料;在沥青厂内将旧料、新集料和乳化沥青按一定比例配合拌和均匀,运至工地摊铺路面。 3 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对桥梁的养护 信息技术,主要指以电子计算机和电子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
11、代信息处理技术,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的收集、存储、创造、分析、管理、交换等。公路桥梁的其养护管理可以通过充分运用相应的信息处理技术极大提高运作效率和管理能力,进而提高公路行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竞争能力。 3.1 有效利用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数据的集合,它能重复为多种用户服务,数据的存储方式独立于其他的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的软件,主要功能是维护数据库系统的正常活动,接受并回答用户提出的访问数据和各种应用请求。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组成了具有高度组织、可存取大量数据的数据库系统。道路桥梁工程在空间上的开放性使得养护管理所涉及的数据量庞大,因此使用数
12、据库系统对其进行管理就显得更为迫切。 3.2 图形处理系统 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在公路养护管理方面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信息系统领域,主要包括可视化技术和 GIS 技术。首先,可视化技术,可以将科学计算及工程设计或测量产生的大规模数据转换成计算机图形、图象信息,进行静态或动态显示,以便直观、及时、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这些抽象数据所反应的内容及其所蕴涵的规律和结果。在公路的养护管理中,用落锤式弯沉仪、平整度仪等现代化仪器对路面进行动态检测,处理这些数据的有效手段即是采用可视化技术,将检测数据转换成多维的计算机图形,由此为评价路面质量,使技术人员可从总体上把握这些数据,以得到科学的评价结果。其次,GIS 技术
13、即地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手段,对现实世界的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的属性,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储、检索、显示和综合分析的技术系统。公路养护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公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它对于实现我国公路信息的统一管理与综合应用、推动公路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具有重大作用,为公路养护管理和评价提供了科学化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道路桥梁的养护除了建立系统完整的巡查制度,多引进先进设备、对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及采用新技术对道路桥梁路面进行养护外,利用信息技术也是改善道路桥梁的养护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常魁和.沥青路面养护新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 李世华.道路桥梁养护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彭富强.公路养护与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