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中庸是什么? 中庸是绝对正确的道理。 程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朱熹:“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朱熹把中庸与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使它成为“四书”之一。引程颐的话,强调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作,“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只要仔细玩味,便可以终身受用不尽。既承认道的自然属性,又强调教的重要性。将人和动物区分开。 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1),率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 (1)天命:自然所赋予。 (2)率:顺。 体道之难,是以要加强自我修养。克己、慎独。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3)。故君子慎其独也。 (3)莫:没有在隐暗处表现出来,没有在细微的小事上显现出来,也要戒惧。情要正,正就是性。回到性,合于道。修己是克己,不用情。情是随意的,没标准的,不是性,不合道。慎独就是要自己之情合于中和。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4),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