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故事两则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56年),是一个大动乱、大变革的时期,是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大转折时期,是各种政治主张、哲学观点、学术思想异常活跃的时期,形成了儒、道、法、墨、名、兵等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 庄子 (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世称“老庄”.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