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房屋建筑浅谈混凝土施工要点.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439999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房屋建筑浅谈混凝土施工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房屋建筑浅谈混凝土施工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房屋建筑浅谈混凝土施工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基于房屋建筑浅谈混凝土施工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基于房屋建筑浅谈混凝土施工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基于房屋建筑浅谈混凝土施工要点摘 要:混凝土施工是房屋建筑质量问题中的关键,它对结构的完整性和使用的安全耐久性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从混凝土的浇筑、养护、输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而做好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浇筑养护;运输质量 Abstract: Concrete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to quality problems in housing construction,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afety and durability of its structural integrity

2、and us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crete pouring, maintenance, transportation and other aspects, so as to make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Key words: Housing construction; concrete; construction of the late poured band; pouring and curing; transportation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文

3、章编号: 1、房屋建筑混凝土的构造要求 根据施工要求,基础混凝土的强度应该达到 C20C40,在此范围内再对混凝土进行选用:同时,基础的配筋除了要满足科学的构造要求和承受能力外,还要根据大体积的混凝土配比方法增加相应的承受由于水热化引起温度应力及控制温度裂缝的钢筋,以钢筋控制裂缝的产生。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模板最好采用钢模板或木模板或钢木混合模板,钢模板有利于混凝土的保温,同时根据温度控制的要求采取温度控制措施。木模板也可做为保温材料使用。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前,首先应对混凝土的温度、温度应力等进行预算,确定施工阶段混凝土的温度变化以及控制温度的指标,制定合理的温度控制措施,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通

4、过温度控制指标确定温度控制的措施,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缝,确保工程质量。 2、后浇带施工工艺 2.1 后浇带的作用。后浇带主要用于解决建筑物自身因素所引起的不均匀沉降、混凝土收缩变形及混凝土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等。后浇带的主要作用与建筑结构中常采用的沉降缝、变形缝的作用是相同的。但是,采用后浇带可简化结构设计,加快施工进度,节约资金投入。 2.2 后浇带的施工。基础后浇带处垫层的处理。在施工基础垫层时,宜将后浇带处垫层降低 50mm100mm,并应每间隔 50m 设置一处积水坑,以方便处理施工缝、清理垃圾和排除雨水或养护水。 后浇带两侧的模板支设。施工后浇带的两侧宜采用钢筋支架快易收口网模板或

5、铅丝网、钢板网隔断,并按规定做成企口形式,也可以采用木模隔断做法,但是由于后浇带处的钢筋不断,木模缝隙较大,浇筑混凝土不易保证质量,施工时要特别注意木模同钢筋之间缝隙的处理。不可不支模而留成自然槎,以免影响后浇带处的施工质量。 钢筋的处理。施工后浇带钢筋一般贯通不切断。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钢筋在绑扎过程中应严格按图纸及操作规程进行绑扎固定、验筋,防止钢筋在支设模板及浇注混凝土过程中偏移,严防钢筋错绑和漏绑。同时,钢筋保护层也为重点检查的对象。不同断面上的后浇带应曲折连通,且后浇带应设置在结构内力较小的部位,而不要在一个断面上。

6、施工缝的留置。施工缝按图纸设计留置垂直缝,框架梁处的施工缝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将施工缝用挡板挡死,挡板之间用钢管(木方)撑住,以保证混凝土在振捣时不倒模及施工缝处为直槎。挡板支设与钢筋的绑扎同时进行。挡板用木方拼接而成,背部设木方横肋以加强挡板的整体刚度。在钢筋通过处在挡板上锯出豁口,开口大小与钢筋直径相当。在挡板与梁模板接触处如有较大缝隙可采用胶带等材料封堵,保证混凝土在振捣时不漏浆,保证混凝土在施工缝处的成型质量。现浇板处的施工缝用多层胶合板制成同现浇板高度相同的挡板,在挡板上分别按上下层板筋间距锯出豁口,豁口大小同钢筋直径相当。现浇板施 T 缝两挡板分别用斜支撑及定位木条同定,两者之问用木方

7、撑住保证后浇带的设计尺寸。需注意的是此处的挡板必需保证垂直状态且档板施工是要挂线找直。 施工缝的清理。待楼板混凝土浇筑 28 天后,将后浇带以外的现浇板模板、梁帮板梁底板拆除,但保留后浇带部分板底、梁帮板梁底板不拆除,以支撑现浇板结构不发生变形。后浇带处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用水板等材料铺盖以防止损坏后浇带边缘的混凝土及垃圾的进入。待允许浇注后浇带混凝土时,将后浇带处的模板进行仔细的检查及加固保证后浇带处的混凝土与施工缝两侧原有混凝土上下标高相同。施工缝处理采用铁钻子将施工缝处多余的混凝土或木方等杂物剔清并剃成垂直缝。在后浇带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施工缝处底模上的垃圾、水泥浆,及施工缝表面上松动

8、的砂石和软弱的混凝土层清除干净,同时还应加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在浇筑之前用纯水泥浆接浆。施工缝处裸露钢筋上的水泥浆,水锈等污物应仔细清用铁刷刷除干净,以保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握裹力。 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浇筑。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浇筑厚度要严格按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避免因混凝土浇筑厚度过大造成钢丝网模板变形,出现尺寸偏差。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时应特别注意分层厚度、振捣器距模板的距离和振捣时间。为防止混凝土振捣中水泥浆流失严重,应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采用 50 振捣器时不小于 40cm;采用 70振捣器时不小于 50cm。为保证混凝土密实,垂直施工缝附近的混凝土宜采用钢钎捣实。 后浇带

9、内混凝土的浇筑。浇筑混凝土时,为了防止运料小车将施工缝边缘的混凝土碰坏,故不能直接将小推车到施工缝边倒放混凝土,而应将混凝土放在施工缝边 1m 以外的地方,用铁锹铲人模内。机械振捣时,应从中向施工缝处逐渐推进,以保证施工缝接缝处新老混凝土紧密结合。后浇带接缝处混凝土应搅拌均匀,认真振捣,确保密实,待1h2h 后再抹压收光。后浇带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高于两边混凝土一个等级,且应为无收缩混凝土。所以在后浇混凝土中掺人适量微膨胀剂,以使新老混凝土不致因为混凝土收缩而在施工缝处产生通缝。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应避免振动、冲击。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加强养护工作,覆盖麻袋进行保水养护且不得小于 14d。在后浇带

10、两侧或四周用临时栏杆加以维护,同时留置同条件试块待混凝土强度达到 100时方可拆除模板,还应注意在混凝土养护期间不得遭受较大震动给新老混凝土的结合带来不利影响。 3、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 3.1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应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再混凝土的浇筑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士表面出现泌水的现象十分常见,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必要及时清理表面的泌水。因为泵送混凝土水灰比较人,泌水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如果不及时清理干净,就会影响混凝上的施工质量。 3.2 应及时按温度技术进行保湿养护 保温养护措施,为了预防裂缝,应保证混凝上内外温差和降温的程度符合施工设计要求。温度保持持续的时问,根据温度应力

11、,在混凝土浇筑后的温度养护时间不少于 15 天。当拆除混凝土表面的保温隔膜时,要逐层拆除。保温养护过程中,混凝士表面的湿度是要一直保持的,主要是为了预防温差裂缝。保温养护是提高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环节,保温养护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的温度应力,以预防裂缝的产生,其次,也是为了减慢混凝土的降温速度,再利用混凝士的抗拉强度,提高整个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预防裂缝的产生。同时,在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中,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保证混凝土在良好的环境下开展养护工作,施工人员应根据事先确定的温控指标的要求,以确定混凝土的具体养护措施。 4、混凝土的运输质量控制 4.1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是建筑施工

12、的主要环节,所有材料都要经过运输到达施工现场,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均匀,避免分层、泌水、砂浆流失和塌落度变化等现象发生,我们应对运输做几点要求。最基本的运输条件是要保证在混凝土凝固完成后再进行运输。当混凝土从运输工具中自由倾倒时,首先要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关的防范措施,预防混凝上的损坏。规范规定:混凝士从高处倾倒的高度不得超过 2m,否则,串筒、溜槽或振动溜管等工具应协助一起下落,还应保证混凝土出口与地向的垂直。 4.2 混凝土的运输方法 运输混凝土的搅拌车,多采用自卸汽车或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如果是将混凝土原材料运送到现场搅拌,则要采用小型机动翻斗车、双轮手推车等。混凝土垂直运输多采用塔式起重机、混凝土泵等。少量混凝土的地面运输工具一般是手推车。 5、结束语 总之,房屋建筑质量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混凝土施工的的质量控制有很多客观因素,但是,只要加强在施工中每一环节的质量控制,就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混凝土施工中问题是能够很好解决的,其通病、缺陷也是可以预防和消除的。 参考文献: 1 杨文贞;浅析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筑科学;2006(11):68-69 2 牛加顺;浅析房屋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11(10):75-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