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及测量技术1 概述 原子吸收现象:原子蒸气对其原子共振辐射吸收的现象; 早在1802年,W.H.Wollaston 在研究太阳连续光谱时,就发现太阳连续光谱中出现暗线。 1817年J.Fraunhofer在研究太阳连续光谱时,再次发现这些暗线,由于当时尚不了解产生这些暗线的原因,于是就将这些暗线称为Fraunhofer线。 1859年, G.Kirchhoff与R.Bunson在研究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火焰光谱时,发现钠蒸气发出的光通过温度较低的钠蒸气时,会引起钠光的吸收,并根据钠发射线和暗线在光谱中位置相同这一事实,断定太阳连续光谱的暗线,这是太阳外围的钠原子对太阳光谱的钠辐射吸收的结果。 在1953年,由澳大利亚的瓦尔西(A. Walsh)博士发明锐性光源(空心阴极灯),1954年全球第一台原子吸收仪在澳大利亚由Walsh的指导下诞生,在1955年瓦尔西(A. Walsh)博士的著名论文“原子吸收光谱在化学中的应用” 奠定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础。 特点:(1) 检出限低,10-1010-14 g;(2) 准确度高,1%5%;(3) 选择性高,一般情况下共存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