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常识第一节 古代汉语的声母一、中古汉语的声母系统 声母,也称字母。 声、声纽、纽、母 (一)三十六字母 三十六字母,也称三十六声母,是历史上影响 最大的一个字母系统。它是宋代人在唐代守温和尚所制定的三十字母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实际语音增补调整而成的,大体可以代表唐、宋期间汉语声母的基本情况。 三十六字母表去10 页 去12 页五音、七音 “五音”,是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成五类,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 在五音的基础上再分出半舌音、半齿音两类,就成了“七音”。 清、浊所謂濁音就是氣流通過聲帶時引起聲帶顫動而形成的音,如b d;所謂清音就是氣流通過聲帶時沒有引起聲帶顫動而形成的音,如p t。古人对清浊的理解与现代语音学基本一致。古代的全濁音從元代開始向清音轉化,在現代漢語中除了部分方言外已沒有全濁音了。 七音 (南京师大) 五音 (湖南师大) 字母 (北京大学) 写出唐宋三十六字母,并说明广韵声母与三十六字母的差异。(苏大2006 ) 将三十六字母按全清、次清、全浊、次浊的标准分为四类。 (北师)二、上古汉语声母系统(1)“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 最早研究上古声母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