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测试题(一).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447551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测试题(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测试题(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测试题(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测试题(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测试题(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测试题(一)1、选择题1.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 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把握“礼”,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 )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 “克己,顺服”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2.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 而恶”的人,但是孔子仍然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 )A.因材施教的原则 B.有教无类的思想 C.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 D.循循善诱的说教3.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韩非的同学设计台词

2、,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其台词的是( )A.兼爱非 攻,互助互爱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4.儒家经典强调:“上好 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5.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6.孟子的“仁政”是对孔子“仁”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 )把孔子的“仁” 具体化 进一步明确了君

3、与民的关系 提出了得民心的重要性 主张“尚贤”“非攻”A. B. C. D.7.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 )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 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8.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9.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 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

4、士靡然乡风 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10.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韩非)、董仲舒11.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 “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 B. C. D.12在世界文明的“轴心时代”(公元前 8 一前 3 世纪) ,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

5、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13“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 兼爱 ”思想2C儒家“礼治 ”思想 D墨家“ 非攻 ”思想14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 B荀子 C董仲舒 D朱熹15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这说明孔子(

6、)A孔子也不明确答案 B偏爱某些学生 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16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下列人物中不具备这一思想主张的是( )A孟子 B韩非子 C黄宗羲 D荀子17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 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18“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19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

7、张属于(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20“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说明荀子( )A重视礼仪教化 B主张礼法并施 C强调严刑峻法 D提倡为政以德21论语八佾载,孔子谓季氏,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按照周礼,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八佾”(八列舞女)的礼乐,可是,到了春秋时期连鲁国大夫季氏也公然“八佾舞于庭”,对此,孔子很是感叹!这说明,孔子政治思想中的“礼”,其实质是( )A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 B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C春秋时期的社会秩序 D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2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一主张

8、出自( )A墨家学派 B儒家学派 C道家学派 D法家学派23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是( )A神化封建统治 B宣扬“仁政”思想 C宣扬“民本”思想 D反对苛政刑杀24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 )A“大一统”思想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天人感应” D“三纲五常” 25大学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一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 )小农经济 工官制度 儒家伦理道德 法家法治观念A B C D26“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

9、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谕等著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学说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 ”学说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27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 )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学说 28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3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

10、道C建议以礼人法,以礼人俗 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29孔子主张“正名” ,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 )A“礼” B“ 仁” C“ 德” D“孝”30“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 “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B“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它学说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D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 “

11、仁政”思想被剔除出去31柏杨在总结某家思想时说:“为什么在街上杀一个人是犯罪,而在战场上杀一万人是英雄?为什么人民要忍饥挨饿去供养统治者挥霍?为什么埋葬一个死人,要花那么多钱?”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兼相爱,交相利,节用、节葬”32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达了其代表的社会阶层( )A要求回归“小国寡民”的社会 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 D要求为新兴政权选拔人才33古代有关“丧葬传统” 的观点有:一、“ 丧礼,君与父

12、母、妻、后子死,三年丧服 或以不丧之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二、“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后起,杖后行,耳无闻,目无见,此足以丧天下。”据此判断以下符合材料的观点为( )A两种观点分别为儒家和法家思想 B两种观点都反映的是下层民众的立场C两种观点都主张厚葬久葬 D两种观点都着眼于“礼”的社会功能34“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

13、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政治基础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35古代治国讲“帝道”(尧舜禹汤治理之道)、“王道”(德政)、 “霸道”(法家)。融合此“三道”思想且被当朝统治者采用的是 ( )A孟子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政治思想 C董仲舒的新儒学 D二程朱熹的理学二、材料题 36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阅读下列材

14、料:材料一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 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材料二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荀子)请回答: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12 分)437.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

15、睦) ,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材料三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6 分)(2)历代许多家训体

16、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 分)(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6 分)(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3 分)5专题一测试题(一)答案一、选择题1-5 ABDBD 6-10 ABCDD 11-15 DABAD 16-20 BBAAB21-25 ACABB 26-30 DADAD 31-35 DBDCC二、非选择题36 材料一体现出了道家的“辩证”思想;材料二体现出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井田制瓦解,各国纷纷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从而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分封制。周天子权威下降,诸侯争霸,促成了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局面。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