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药学带真图课件二、药性v 凡以补益正气,扶助虚弱,增强体质,治疗 虚证 为主要功用的药物,称为补益药,亦称补虚药。一、含义v 1性味: v 温 补气、补血、补阳药v 多甘 平v 寒 补阴药2. 归经: v 肺v 补气药 脾v 心v 补血药 v 肝v 补阴药 肺v 胃v 补阳药 肾三、分类及功用v 1 补气药 补气 治 气虚证v 2 补阳药 补阳 治 阳虚证v 3 补血药 补血 治 血虚证v 4 补阴药 补阴 治 阴虚证四、配 伍v 1.气虚兼血虚者 ,补气药配补血药;v 阴虚兼阳虚者 ,补阴药配补阳药;v 阳、气虚者 ,补阳药与补气药兼施;v 阴、血虚者 ,补阴药与补血药并进 ;v 2.气虚
2、每致气滞 , 补气药常配行气药。v 补血药及补阴药多滋腻碍脾 , 故多配补脾健运或行气化湿药。v 3.邪盛正虚或正虚而病邪未尽者 , 可配祛邪药 ,以扶正祛邪,达到邪去正复的目的。 五、使用注意1. 入汤剂入汤剂 宜久煎(或复煎)宜久煎(或复煎) 。为便于缓。为便于缓补久服,常制成蜜丸、煎膏、片剂、口服液补久服,常制成蜜丸、煎膏、片剂、口服液、颗粒剂或酒剂等使用。、颗粒剂或酒剂等使用。2.补气、补阳药性多补气、补阳药性多 温燥温燥 ,故阴虚火旺,故阴虚火旺者忌用;补血、补阴药性多者忌用;补血、补阴药性多 滋腻滋腻 ,脾虚湿盛,脾虚湿盛便溏者慎用。便溏者慎用。3.切忌误补,滥补。切忌误补,滥补。
3、一、补气药v 一、药性一、药性 v 1性味 味均 甘v 性多 温 或 平 (西洋参性凉)v 2归经 :主入 脾、肺v 二、功用二、功用 脾气虚证v 气虚证 肺气虚证v 心气虚证v 补气 :治 血虚证 (气旺生血)v 出血证 (补气摄血)人 参v 一、性味: 甘、微苦,微温。v 二、功用:1.大补元气大出血(气随血脱) 所致的体虚治 大汗、吐、泻 (亡阳虚脱 ) 欲脱,脉虚元气虚衰的疾病 欲绝之证。v 2.补益脾气 v 补气健脾 :治脾胃气虚证,如四君子汤补气生血 :治气血虚证,配入四物汤v 补气摄血 :治脾不统血之崩漏便血 ,如归脾丸肺气虚证:如补肺汤v 3.补益肺气 :治v 肺肾两虚之虚喘证,如人参蛤蚧散v 4.(补心气)安神益智 :治失眠多梦、健忘 如天王补心丹v 5.生津:治v ( 1)热病气虚津伤口渴v ( 2)消渴v 此外 益气壮阳 :治肾虚阳萎v 扶正祛邪 :v 气虚外感:配解表药v 用于 v 邪实正虚:配攻里药